第一百九十章 早做安排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來點豬頭肉字數:4080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對於三大營的編練、組建,這些事情朱允熥自然非常的關心。保持京軍的基本戰鬥力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這甚至也可以說是讓大明軍事實力繼續保持強盛的措施之一。
老朱對於這些事情自然不會反對,他對於衛所制非常的滿意和驕傲,也不認爲有需要有改動的必要。
可是這不代表着老朱就覺得衛所制是盡善盡美,他同樣也知道衛所制的一些短板。
三大營只是對衛所制的一些補充而已,不是大刀闊斧的直接將衛所制給廢黜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那自然也就更加沒有反對的必要了。
老朱明白這樣的道理,朱允熥自然也明白這些道理。所以關於三大營的事情,也可以平穩有序的持續推進下去,這沒有什麼問題。
在文華殿裏出現了一張生面孔,但是這也不算是完全的突兀。
成都右衛指揮同知陳瑄此前就奉旨回京,這位早年以善射著稱的大將現在可能要另有他用。
朱允熥看着陳瑄,問道,“你可知道爲什麼要叫你回京?”
陳瑄就非常本份的回答說道,“臣不知,臣也不敢妄自揣測。”
陳瑄剛剛步入而立之年,這位在戰場上身先士卒的悍將就算是腳受傷了也只是簡單包紮然後繼續廝殺,但是到了文華殿就顯得無比小心翼翼。
他是從三品,也算得上是高官了。可是在京城,他這樣的官職根本不夠看,更何況現在還是在皇宮裏,面對的是天下第二尊貴的皇太孫呢。
朱允熥也不打啞謎,說道,“你此前隨涼國公征討南番、越巂,也是屢立戰功了。這是好事,朝中就需要你這般能文能武的大將。”
陳瑄雖然心裏振奮,不過也不敢過多表露,“殿下謬讚,臣愧不敢當。”
朱允熥則不按常理出牌,直接說道,“算不上謬讚,你有戰功,這也是被人看在眼裏。你既然是一個有才之人,我自然也就要重用,免得明珠蒙塵。”
陳瑄心裏還是有些激動、有些期待的,他雖然位居成都右衛指揮同知、是從三品的官。但是他才三十啊,這是真正的年富力強的時候,他還是非常希望能夠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更何況從三品的指揮同知,在軍中實在也算不上什麼。
雖說這些年也有一些衛所的增設或者裁撤,但是大明基本上是保持着三百二十左右的衛所。
五軍都督府下轄十七個都指揮使司,那些暫且不說。單說衛所當中,一個衛所除了有個正三品的指揮使,還有兩個從三品的指揮同知,四個正四品的指揮僉事。
所以這麼一計算,單純就是各地衛所的三品武將就超過三百二十個,這還不包括都指揮使司、五軍都督府的那些官員。
想要進步實在是人之常情,陳瑄可不覺得自己的仕途就應該如此,他還是非常希望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朱允熥就頗爲感慨的說道,“盡道隋亡爲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都說隋二世而亡,就是因那大運河。只是我看來,這大運河還是利在千秋。”
陳瑄在這個時候也根本不敢回答,只是耐心的在等待着下文,想要知道皇太孫到底想要說些什麼事情。
朱允熥則繼續說道,“這大運河不可不重視,就是蒙元時也爲了南北相連,也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使得漕運可以直接從北平至杭州,這是好事。”
後世的大運河雛形,實際上也是在元朝時出現,因爲在此之前大運河的中心是洛陽。
朱允熥看着陳瑄,問道,“你可知道朝廷若是在北方用兵,所耗糧食有多少?”
陳瑄立刻回答說道,“臣不知具體數目,只是臣久在軍伍,也知道若是運送軍糧,路途上損耗頗大。”
這是實話,因爲運輸軍糧的時候基本上就是肩挑馬拉,陸路運輸的數量實際上不算特別大。再加上路途上運輸糧食的役夫、軍將也要吃喝,所以消耗自然也就大了。
朱允熥就說道,“確實是這個道理,路上所消耗的糧食實在太多,這不是個好法子,只是我們現在也沒其他辦法。”
運輸的方式不同,自然也就會有不同的成本。
空運看似最快,但是貴啊。鐵路運輸量大,但是不太便利。公路運輸的時效和便利都非常好,但是量小。而海運量大,就是比較慢。
現在這個年代就更加不用說了,很多的東西根本就不用去想。只是有些東西,可以考慮。
朱允熥就說出了自己的安排,“朝廷此前在遼東用兵,多是海運。先恩國公張赫與舳艫侯朱壽允文允武,戰功赫赫暫且不說,他們也往來海上二十年,督海運、漕運。”
陳瑄好像有些明白皇太孫的意思了,實際上也就是讓他‘改行’。
張赫已經過世了,朱壽現在的年紀也不小了,這自然也就意味着現在需要考慮‘接班人’。
朱允熥繼續說道,“你是軍中將帥,知曉輜重調配。你去通運河、築城,遼東、北平等地的糧食就要靠江南漕運了。”
這無疑是一個比較艱鉅的任務,對於陳瑄來說這也有些受寵若驚、戰戰兢兢。
看起來是被重用了,可是現在做的這些事情不是最擅長的,這可不是帶兵打仗,這更像是文官應該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個高級將領應該做的事情。
只是這麼做也沒有任何的問題,因爲朝廷此前督促漕運的就是勳貴,這類羣體也知道怎麼樣去指揮大隊的人馬。不管是軍士,還是役夫,管理很多的人也是一門學問。
更何況這些將帥有一點好,知道輜重後勤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將領可不只是會帶兵衝殺就行了,也需要學會處理好後勤補給等等一系列事情。
朱允熥繼續安排說道,“你記得去尋舳艫侯,他督漕運二十餘年,可以提點你不少事情。”
陳瑄立刻回答,“臣定當請教舳艫侯。”
“工部、戶部也要去,這不能只是都督府的事情。”朱允熥就繼續說道,“你們先看着商議,擬出來了方案送到我這。”
陳瑄自然不敢有什麼意見,讓他去督漕運、讓他去疏浚運河,這都是皇太孫對他的安排。哪怕陳瑄自認爲自己更擅長打仗,可是做好了這些事情也是大功。
就說舳艫侯吧,這可不是開國就封的侯爵,那時候也只是衛指揮使、都督僉事,就是因爲督漕運有大功,所以在洪武二十年封侯。
張赫也是一樣,他早年就隨老朱渡江,鄱陽湖大戰、討伐張士誠等等都參與其中,還有剿殺倭寇等等軍功。但是這些也不足以讓他封侯,而是前後往來遼東十二年,押運海運達十次,他此前被封爲航海侯、追封恩國公,就是因爲開闢海運航道、督漕運有功。
所以對於陳瑄來說,現在讓他去做的事情,也是有機會在仕途更進一步。
封候拜將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可是做好了一些事情,機會也就到了。
安排好這些事情,朱允熥也算是心裏的一顆大石頭落地。有些事情是遲早要辦的,現在就開始做好一些事情,這絕對不會是什麼壞事。
“興修水利,這是要長期堅持!”在陳瑄離開後,朱允熥揉着太陽穴發愁,“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還不少,還都是大工程。”
這絕非誇張,疏浚大運河是一個不小的工程。除此之外就必須要考慮奪淮入海的事情了,淮河水患對大運河也是一種隱患。再多想一點,那就是黃河改道帶來的連鎖反應
所以疏浚大運河還不夠,要治標治本,要不然很多的事情就很難做到最大功效。
搞定了這些事情的朱允熥還沒有來得及鬆口氣,張福生匆匆過來。
“殿下,鳳陽急報。”張福生一口氣說道,“信國公前夜病重,府中都在備着了。”
湯和中風三四年了,對於他現在大限將至,很多人實際上也都是有着一些心理準備。可是想想他和老朱之間的關係,這件事情自然也就非同尋常了。
朱允熥就開口說道,“讓湯昱回去侍奉,令太醫過去,讓我小姑父代皇家過去探視。”
湯和的孫子湯昱可是被朱允熥帶在身邊,雖然沒有特別安排、照顧,可是只要是名義上太孫府的人,那麼很多的事情自然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不管是讓太醫過去診治,或者是外戚過去探視,這也都是有必要的事情。不管是因爲湯和和老朱的關係,還是說湯和過往的功績,對於這樣的勳貴就不能太馬虎。
湯和自然也是趕緊去安排好這些事情,說到底就是湯和的這些事情都必須要做好,這是了不得的大事,可不能誤了君臣相得的大事。
別的人可以不提,單純就老朱和湯和來說,那就是君臣相得的典範了。
朱允熥仔細想了想,如果湯和熬不過去了,後續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好準備。
遣使弔祭是應該的,追封爲王也沒什麼問題,到時候還需要賜葬、塑像祀於功臣廟,配享於太廟等等,這都是應該的。
“湯和肯定是葬在老家了,就不陪葬孝陵。”朱允熥忽然腦洞大開,“元青花,好像碑文是方孝孺寫的所以被鑿了。因爲各種原因被盜、被破壞,但是還出土了一個元青花。”
算了,朱允熥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去想這些事情,不過該準備的肯定是需要提前開始準備,湯和怕是真的很難熬下去了。
只是想想老朱,朱允熥也忍不住有些擔心。雖然湯和中風之後老朱就非常的擔心,尋常也很難見到。只是湯和只要還活着,老朱就還算是有一個朋友在世。
湯和這要是走了,老朱內心認可的同輩人那就是真的沒有了。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生老病死的事情顯然不是人力可以抗衡的,哪怕貴爲皇帝、國公,在這些事情上也是真的無能爲力。
想想湯和現在也七十了,這也算是壽終正寢,這也是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不過該勸的時候還是要勸,該安慰的時候肯定還是需要去安慰。
朱允熥擡腳走人,到了武英殿就說道,“祖父,老家那邊來信了,信國公怕是時日無多了。”
老朱手裏的毛筆都落了下來,難掩傷感的老朱嘆氣說道,“咱也想到了,他此前就病的厲害。也好,現在兒孫也在跟前,也享了幾年福,不遭罪。”
朱允熥就開口說道,“我讓人先過去探望一二,真要是有什麼事情,也不至於忙亂。”
老朱說道,“你看着辦吧,咱心裏頭有些難受。他這幾年病的厲害不能和咱說話,只是咱到底還有個說話的兄弟。他這要是走了,咱說話的人都沒了。”
老兄弟是老兄弟,和老兄弟可以聊的一些內容,顯然是沒辦法和孫子聊。
父母、兄弟姊妹都沒了,妻子和大兒子、嫡長孫也沒了,現在連最後一個可以說話的發小也要沒了,老朱覺得自己現在是真的孤寡起來了,只剩下一個孫子了。
朱允熥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老朱,不過想想看好像也沒有太多可說的。湯和的情況大家也都是心裏有數的,以前只是不願意多提起、不願意想,實際上心裏早就有了一些答案了,早就有了一些心理準備。
老朱是真的有些傷感,說到底哪怕就是鐵石心腸,那也是有着內心的一些柔軟。
朱允熥開口說道,“真要是到了那一步,追封爲王,就在老家修墓吧,他估計也不想來鐘山。”
功臣陪葬孝陵,尤其是湯和這樣級別的更應該如此。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沐英、李文忠,都沒有陪葬孝陵。不過他們的身份也特殊,湯和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國公不陪葬孝陵的。
老朱就點頭說道,“他肯定是不願來,就讓他在老家。咱這兄弟,也就只能如此了。”
這些事情朱允熥也需要早去安排,仔細想想看的話,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也確實不會少。(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