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人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來點豬頭肉字數:3174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秦王朱樉主動認錯,表現出一副認打認罰的態度,這是不少人感覺到意外的。

    畢竟這位宗室諸王之長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叛逆’、‘殘暴’,是一直大錯小錯不斷的,是屢教不改的類型。

    可是這一次他主動認錯了,這就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事情。甚至有人懷疑是在生死邊緣走了一圈幡然醒悟了,所以他才會有着這樣一個巨大的轉變了。

    不過也有人在懷疑,那就是這位秦王肯定是和皇帝、太孫做了什麼交易,所以才會是這樣的一個態度。

    宗室考評之法,對於一些官員們來說那是不用奢望的,實在是太寬鬆了。不犯大錯就是有賞、就是合格,這簡直就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甚至還不會落入三法司審理。

    可是有些宗室就難受了,因爲以前的他們幾乎是‘無拘無束’。而現在這麼個宗室考評之法就是枷鎖了,對於已經肆無忌憚慣了的宗室諸王來說就是難受了。

    秦王主動提出,朱允炆這個武林郡王又在搖旗吶喊,這兩個都是其他宗室討厭的存在。

    老朱還是很開心的,見了兒子們,也給他們一些小小的告戒,這就行了。

    其他諸王在被敲打一頓之後就要回到封地,這一次回京只做了三件事情。

    一是朝覲,二是被敲打,三是接受宗室考評之法。

    朱樉,自然是收拾收拾回鳳陽老家種田,不給點懲罰實在有些說不過去了。

    雖然這些事情亂糟糟的,不過好在總算是順利的解決了,這就值得開心了。

    朱允熥的注意力也開始轉移了,任亨泰已經率領官員以及錦衣衛出發了,他們要去安南。要調查一下安南國內的謀朝篡位的事情,要宣揚大明國威。

    這是本就商定好的事情,只是按照正常的流程來做就好。

    朱允熥也將鬱新、嚴震直叫到文華殿,這一次就是爲了考慮發展山東、河南等地。歷練的戰亂讓這些地方土地荒蕪,人口銳減,所以現在擬定了要遷一部分百姓去這些地方。

    年初的時候也是接到了奏報,青州一帶地方‘百里不聞雞犬聲’,這除了連年戰亂之外,也是因爲有疫病。所以仔細商討之後,決定從河北、山西移民。

    繼續是遷移百姓,肯定要將獎勵墾荒、興修水利等基本的保障和政策做到位。

    這些事情都是需要做好的,三十年的時間看似不短了,一代人都已經成長起來了。可是很多地方受到戰亂的影響依然存在,也包括北方丟失四五百年的時間,短期內想要完全的恢復更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等到事情商議的差不多,道衍說道,“殿下,吏部尚書尚且空缺。諸事實在繁雜,殿下還是需要早些定下來戶部尚書之選。”

    朱允熥想了想覺得有道理,“這倒也是,詹徽之後確實空了些時間了。大和尚,你覺得吏部尚書誰來最爲合適?”

    道衍就開口說道,“臣以爲兵部尚書茹瑺勤於職守、慎於言行,可爲吏部尚書。”

    朱允熥饒有興趣的問道,“他若是改任吏部尚書,兵部尚書又該是誰?”

    道衍就立刻回答說道,“兵部左侍郎齊德,歷任禮部主事、兵部主事。自入仕已經十一載,並無過錯不說,做事也極爲勤勉,在任上不只是忠於本職,更是事無巨細早就有準備。臣以爲若是齊德爲兵部尚書,最爲合適。”

    這一下朱允熥的表情就古怪起來了,齊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齊泰,也就是很多人認爲的‘建文三寶’之一。

    朱允熥不喜歡黃子澄,所以哪怕這是一個探花,現在也只能和朱允炆一起在杭州遊山玩水。

    朱允熥也不是特別喜歡方孝孺,所以他現在在四川宣揚教化。

    齊泰這個人就有些複雜了,雖說他是極力建議削藩的,但是很多的政見和黃子澄不和。比如說齊泰想要先從燕王開始削藩、極力阻止李景隆爲大將軍等等。

    至於結果肯定不行,黃子澄的建議朱允炆全都聽了,先削周王等威脅不大的王爺,以李景隆爲大將軍,這才是真正的誤國誤民。

    朱允熥則笑着說道,“齊德雖說勤勉,只是到底是書生不諳軍事,以他爲兵部尚書合適嗎?”

    道衍則直接說道,“殿下,臣以爲若是從勳貴中選一個兵部尚書,那才是最爲不妥。如今朝廷軍事都在五軍都督府,兵部還是心細、耿直的文官主事最好。”

    聽到道衍這麼說,朱允熥也忍不住笑了起來,他不覺得道衍的說法有錯。

    現在的大明不要說不是宋朝時的文強武弱了,也不是歷史上大明中後期的那種文臣能夠管制武將的局面。

    哪怕這幾年文官看似是稍微的有點地位了,那也只是好過了動不動被勳貴集團欺負的局面。真的要說能夠和勳貴抗爭,除非是有皇帝故意拉偏架,要不然文官就只能老實點。

    尤其是兵部,現在的兵部看似更多只是五軍都督府的附庸,只能做些文書方面的事情。染指兵權是想都不要想,更看不到任何兵部轄制五軍都督府的希望。

    朱允熥仔細想了想,才說道,“這事情太大了,還是得和陛下商議才行。”

    聽到朱允熥這麼說,道衍自然也不會反駁什麼,明面上還是洪武皇帝當家。

    哪怕很多人現在也都覺得朝廷的大小事務都是先聽太孫意見,然後再奏報皇帝,可是有些事情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有些事情就是需要表示對皇帝的尊重。

    哪怕只是一個程序的問題,也應該如此。

    朱允熥隨即叫來夏原吉,問道,“寶鈔的事情你們準備的如何了?”

    夏原吉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今年夏稅再以部分以寶鈔抵兌,戶部收回些許寶鈔,舊鈔也都焚燬。”

    朱允熥看向張福生,問道,“確定那些寶鈔都焚燬了?”

    張福生趕緊回答說道,“殿下明鑑,奴婢等不敢怠慢,有戶部、寶鈔司、內監、錦衣衛、刑部、大理寺及都察院諸多衙門遣人覈對,數額查驗後才敢焚燬。”

    對這個回答,朱允熥是滿意的。

    舊鈔回收之後,有些不能用的肯定是要毀掉。但是也要小心有些人從中動手腳,還是多點衙門監督比較好,免得有些人從中作惡。

    朱允熥就開口說道,“這是好事,還是要謹慎些才好。”

    夏原吉又說道,“殿下,臣請旨新制寶鈔。現有寶鈔確實非凡,只是尚且有居心叵測、膽大妄爲之輩敢私自印製寶鈔。”

    造假鈔,這樣的事情可不是以後才有,現在也會有。

    甚至就算是銅錢,除了官服鑄造的銅錢之外,以前也有不少民間私自鑄造的銅錢。

    老朱對於私自刊印寶鈔的事情當然是嚴懲不貸,不過也千萬不能小看人性。只要回報夠大,不要說刊印寶鈔了,就算是謀逆之類的事情都有人做。

    歷史上朱家的王爺們也頻繁的被套上僞造寶鈔的罪名,朱允炆當初逼死湘王朱柏的時候,就有這條罪名。

    朱允熥立刻嚴肅起來,“這是應該的,寶鈔印製的事情還是要仔細、再仔細。也該令朝野上下都知道,擅印寶鈔是大罪。”

    夏原吉就說道,“殿下,若是今明兩年穩住寶鈔,臣以爲用不了多久,百姓就該接納寶鈔。”

    “這還不夠。”朱允熥就笑着說道,“現在寶鈔還是不太被百姓認可,一來是因爲此前寶鈔濫發,二來則是寶鈔到底是紙幣,不如真金白銀、銅錢放在手裏踏實。朝廷若是能徹底放開用寶鈔抵稅,寶鈔遍行大明,那才是成功。”

    任重道遠啊,雖然現在也就是階段性的取得了些成果,可是這麼點成績還不足以讓朱允熥滿足。

    對於夏原吉等人來說,他們或許是取得了一些成績,讓寶鈔貶值的趨勢得到了遏制。但是他們也不能驕傲自滿,這些人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繼續努力,還有很多的一系列工作根本沒有完成。

    朱允熥還是有些耐心,也沒有打算一蹴而就,沒指望着很多的事情能夠立竿見影取得最佳的效果。

    處理完一天的政事,朱允熥到了武英殿,“祖父,尚書的空缺之事該定下來了。”

    老朱就問道,“你手裏有可用之人了?”

    朱允熥也直接問道,“茹瑺如何?”

    老朱就笑着說道,“這人有些本事,咱記得他大約是洪武二十三年就是試兵部尚書,二十五年加封太子少保。”

    試兵部尚書,就是試任,也算得上是代理兵部尚書。

    看到老朱對這個人選基本滿意,朱允熥又問道,“茹瑺改任吏部尚書之後,齊德爲兵部尚書,怎麼樣?”

    老朱則反問道,“茹瑺任吏部尚書,你能製得住他?”

    朱允熥仔細思考片刻,隨即說道,“這人有些本事,不過也是個會審時度勢的人。見風使舵的人,我覺得問題不大。”

    茹瑺還真的是這樣,建文時和黃子澄不和,靖難後期奉命向朱棣求和結果不敢多言,朱棣打進了應天府,茹瑺立刻就勸進。在永樂時期被彈劾,回去立馬就自殺。

    能力,茹瑺是有的,只是這也算是個官迷。

    老朱就笑着說道,“你知道就好,且先用着。過兩年讓他主政一方,鞭策一二就行。”(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