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摘桃子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來點豬頭肉字數:3116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勳貴人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軍功,在朝廷需要用兵的時候,這些勳貴人家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可退縮的,都會主動尋求出征的機會。
就算成爲不了一軍統帥,也可以追求成爲副將。實在不行,就是隨軍的列將也可以接受。
在應天府享受着富貴繁華自然是好,可是那樣會讓其他勳貴人家看不起,也會讓自家門楣成爲笑話,這就是很多勳貴子弟無法接受的事情了。
尚武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哪怕現在有些勳貴子弟確實紈絝,可是絕大多數都有着一些清楚的認知。在平常他們可以紈絝,甚至是不遵法紀,但是到了戰事這些人就要踊躍向前。
朱允熥從來都不擔心無將可用,他幸福的煩惱是將帥實在太多了。
宗室裏頭有秦王、晉王和燕王這些已經證明過自己的,還有楚王、湘王、蜀王、寧王等潛力股,這都是有着不俗武略的宗室藩王。
而朝堂傅友德、藍玉、馮勝等不用說,徐輝祖、李景隆、吳高等人也是在不斷的成長。
包括剛剛調到應天府京軍大營的張玉、朱能,還沒有歇好呢,立刻被涼國公叫走。
從北平到了應天府,這兩位中高級將領自然不會滿腹怨念,他們對未來還有更多的期待。跟隨着涼國公建功立業的機會可不少,尤其是現在似乎是被重用了,那就更值得期待。
老朱也非常的期待,看了一眼奏章後敷衍說道,“行了,這些用兵的事情你看着就行。”
朱允熥不滿的說道,“我不通軍事,祖父又不是不知道這回事。”
“藍玉不敢敷衍你,徐輝祖和李九江也有分寸。”老朱則有自己的看法,“你不通軍事不要緊,只要能做出決斷就行,不要臨陣瞎指揮就好。”
這話讓朱允熥無言以對,瞬間他想到了微操大師,想到了歷史上的朱允炆。
朱允熥又問道,“我不通軍事,那要是手底下的人糊弄我呢?”
“那就是你沒本事了,手底下的人都是一個鼻孔出氣能糊弄到你,江山也就坐不穩。”老朱就很果斷的說道,“你也知道你不通軍事,大的方向看好就行,用不着在細節之處也規劃好,你和咱到底還是差了些。”
這話更讓朱允熥無言以對,因爲老朱以前就是規劃大軍行軍路線,軍力調配等等也都是親力親爲。他有這個能力,自然也就不會在這些事情上當甩手掌櫃。
朱允熥看着田地,問道,“能收多少斤稻子?”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隨口說道,“兩百來斤,也不算多好。”
朱允熥有些懷疑的說道,“我看一些奏報,尋常一些好的田地一畝也就是兩百來斤的產量。”
“也就是兩三百斤,咱這些田也差不多。”老朱就說道,“還真以爲伱弄出來的那點肥就能種出來三四百斤的稻子不成?”
朱允熥就稍微有些沮喪,“本來還以爲能多產點,費了半天勁也好不到哪去。”
老朱就立刻說道,“是這個道理,你盯緊了朝堂就是,種田的事情咱來做。前些天你讓人制肥,法子咱也會了,用不着你了。”
看着老朱又要揮手趕人,朱允熥不甘心的說道,“祖父,真要是這麼說的話,我就要懷疑了。肥肯定是起了作用,要不然你也不至於這麼在意。不能過河拆橋啊,這制肥的法子還沒完善。”
老朱一聽在理,立刻說道,“也不是不讓你管,你該管還是要管,法子再琢磨琢磨。回頭給你在城外再找一些莊田,我們秋收之後就開始制肥,總能找到更好的肥。”
老朱說完就打着赤腳扛着鋤頭去了田地,活力滿滿的老朱都一個多月沒上朝了,也不在乎外頭傳他病重的消息。
朱允熥就看了看,問着寧妃,“娘娘,給個準話,這些肥到底有多大用處?”
寧妃左右爲難,不過還是說道,“這幾塊御田舍得用肥,產量自然也高。要是尋常百姓種田,最多能有一百六七,這一次估計得有兩百二三。”
朱允熥頓時不樂意了,“不是說畝產兩百左右也是常態嗎?”
寧妃就解釋着說道,“那是上等的好田,耕作熟了,也不缺水,自然長的就好。這幾畝田本質不算好,要不是這些肥料,畝產能有一百五以上就算不錯了。”
朱允熥仔細想了想,說道,“那些廄肥、漚肥,把這幾塊下田催肥到了上等田的水平,還能多產十幾、二十斤稻米,是這麼算的吧?”
寧妃就忍笑點頭,“也不能這麼算,平常百姓種田哪有這麼多肥,而且這也不缺人手。陛下親自耕作不算,還有宮裏人悉心照料,長的好也正常。”
這就不正常了,朱允熥氣壞了,“理是這麼個理,可是我的這些肥料撒出來起了這麼大的效果,還瞞着我!”
朱允熥氣沖沖的跑到田邊,大聲問道,“祖父,多產了五六十斤稻米,還想瞞着我?”
老朱頭也不擡的說道,“尋常百姓哪能如此,這些肥要是百姓來用,最多多產十幾二十斤稻米。”
“那也多收了一成米!”朱允熥才不上當,立刻說道,“那我們說清楚,這是皇帝找到的種田的好法子,是皇太孫幫着出謀劃策才弄出來的,行不行?”
老朱不認賬,事關種田他就敏感,“等你明年多種幾十畝地再說,兩畝地不管事。”
桃子就這麼被摘了,甚至是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就被人惦記、摘走了。
別管是不是被摘了果子,對於朱允熥來說,廄肥初步得到了證明,漚肥也稍微看到了一些效果,這才是最值得開心的事情,就證明了潛力和價值。
後續肯定還是要不斷的深挖潛力和價值,進一步的去完善那些肥料的製造和研究,但是目前來說沒什麼好擔心的,看到了價值就值得投入更多的研究和資源了。
回到了文華殿,朱允熥就看到了大光頭,“大和尚,這是有什麼事情?”
道衍就開口說道,“殿下,此次出兵只是威懾嗎?”
“怎麼能算只是威懾?”朱允熥就笑着說道,“朝廷每年例行秋獵,朝廷兵馬不斷出沒漠南,蒙古人敢南下?”
道衍就認可說道,“自涼國公北上破元,蒙古人就是秋後螞蚱一日不如一日。”
當年徐達等人北伐,那是讓蒙古人離開中原大陸,但是蒙古人的班底、框架還在。而藍玉在捕魚兒海的大捷,則是讓蒙古人一口氣回到了遊牧民族年代,短時間再難形成一些朝廷的構建和格局了。
朱允熥就笑着問道,“你覺得該如何?”
道衍笑着說道,“捕魚兒海之後,殘元國主遭脫古思帖木兒弒殺,他奪走大印後雄踞漠北。只是臣以爲此部不足爲據,也速迭兒已死,現如今瓦剌部內亂。”
朱允熥笑着說道,“看來你知道的還不夠,也速迭兒三年前死了,他的兒子孛兒只斤·恩克在內亂中被殺,汗位再次丟了。”
瓦剌內亂,韃靼部也是一樣,這兩個蒙古主要的大部族都是在爭奪汗位,也都是在不斷的內亂,汗位就是要靠手裏的刀來爭,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在乎所謂的黃金家族的血脈。
朱允熥看着道衍,開玩笑說道,“大和尚,難不成有什麼主意?”
道衍就問道,“殿下,臣可否知道殿下想要如何處置這些韃子?”
“真要是我,當然是想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朱允熥就嚴肅起來了,說道,“只是現在那些人打不過就逃,再者就是這些人到底能休養生息,哪能一口氣都沒了。”
道衍就笑着說道,“殿下所圖,恐怕不只是北邊吧?”
朱允熥就看着道衍,笑着說道,“這倒也是,不知道大和尚喜不喜歡讀史。”
道衍一點都不謙虛,“殿下想來也是知道,臣精通儒、道、釋三家所學。要說史,臣還是粗通一些。”
這就算是謙虛的說法了,朱允熥的‘粗通’,那真的也就是粗略的看過而已。大概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感興趣的知道,而道衍這樣的粗通,基本上是連典故都清楚,甚至是典故的典故、出處,那都是要考證一番。
朱允熥笑着說道,“自始皇帝以來,凡是有些抱負的帝皇無不想着一統。凡是有些進取之心的帝王,無不想着開疆拓土,大和尚以爲呢?”
道衍有些開玩笑的說道,“殿下只是殿下,豈能說出如此話語。”
“皇帝聽到了,也要誇我有志向。”朱允熥不以爲意的說道,“大和尚,你說我祖父收歸燕雲十六州,雲貴也納入我大明版圖。他這把事情都辦了,我若是不向北取下漠南漠北,不向東取下高麗、東瀛,不南下拿下安南等地,是不是太差勁了?”
朱允熥沒說的還有烏斯藏等地,那些地方現在名義上也是大明的,向大明朝貢。
道衍擡頭看着朱允熥,隨即說道,“殿下有抱負自然最好,只是疆域太大怕是也不好治理。取下如此多的地,怕是也要讓百姓負擔不小。”
朱允熥就說道,“是啊,所以我才想着對內治民安民,對外進取。地多了管不過來,蒙元不還分封麼,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厲害的藩王,對吧?”
道衍看着似笑非笑的朱允熥,猜不準這些話有幾分真幾分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