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文武制衡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來點豬頭肉字數:3216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老朱本來信心滿滿的覺得禁錢用鈔的政策會順利推行,可是現在也感覺到了不小的壓力。

    各種消息渠道的反饋都不太理想,寶鈔的貶值凸顯的越來越明顯,便民的政策成爲了擾民的政策。而且可能留下極大的隱患,讓後世子孫都無法修補這個漏洞。

    哪怕是心裏發愁,可是現在也只能暫時平穩一點,再想辦法解決這些隱患。

    而農曆二月二十七日,朱允熥出宮了,徐達九年前因背疽病死,享年只有五十四歲。

    配享太廟、賜葬鐘山之陰、老朱親自撰寫神道碑文,包括追贈徐達先祖三世皆爲中山王。

    而徐達有四個兒子,全都是老朱賜名,除了徐添福早夭之外,現在都非常顯貴。

    “臣等參見皇太孫殿下,殿下千秋。”

    在朱允熥下馬後,徐輝祖等人立刻行禮。

    朱允熥笑着點頭,“都平身吧。”

    徐輝祖是魏國公,徐膺緒現在已經升至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徐增壽肯定沒辦法像歷史上那樣被追封爲定國公了,而是成爲了南城兵馬司指揮。

    “以後都是自家人了。”看了一眼徐妙錦,朱允熥笑着說道,“我私下裏喜歡說笑,不用在我跟前恪守君臣本分。”

    朱允熥話是這麼說,但是其他人不敢信,包括徐達的小女兒徐妙寧都不信。

    既然是徐達的忌日,那麼在應天府的徐達三子二女肯定都要過來。包括徐輝祖的嫡子釋迦保,哪怕才虛歲四歲,這時候也都要跟着。

    看着徐釋迦保,朱允熥說道,“本以爲我們家裏頭名字都是按字輩、五行相生相剋,中山王府現在也是如此?說說吧,這個釋迦保是何意?”

    徐輝祖立刻回答說道,“回殿下,只是起了小名,以期子嗣得以護佑。”

    朱允熥直接說道,“改爲徐欽。”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徐釋迦保就是歷史上因爲驕縱被朱棣勒令回家讀書、削去爵位,發配鳳陽的徐欽了。

    徐達家風嚴謹,徐輝祖也是不苟言笑的人,很有可能是徐輝祖被朱棣削爵禁錮的原因,導致徐欽算是長歪了。

    朱允熥賜名,徐家人自然開心,改名的事情也不是第一回了。徐輝祖就因爲朱允熥的原因改了名,他的兒子也跟着得到改名,都很正常。

    朱允熥上香後,看着徐達的墓碑在發呆。

    歷史上的魏國公一脈和大明相始相終,或許徐達也沒有想到他徐增壽還能再爲徐家爭一個爵位。可能更想不到魏國公這個大宗實際上是永鎮應天府,被排擠出核心圈。

    就說開國六國公吧,實際上傳下去的也就是徐達這一支。

    開國公常遇春這一支到了第八代常玄振才續封懷遠侯,也是在應天府留守。

    韓國公李善長被誅殺,衛國公鄧愈的兒子捲入胡惟庸案被殺爵位被廢。曹國公李景隆被朱棣褫奪爵位,到了五世孫才襲臨淮侯。宋國公馮勝那邊,自然也是沒有爵位傳承。

    開國功勳,在洪武、永樂兩朝幾乎都是被排擠出來了權力中心。

    傅友德的潁國公爵位沒有傳下去,藍玉更不用說,湯和也是子孫接連早夭導致五世孫湯紹宗才續封靈璧侯。倒是沐英那邊還算好,永鎮雲南不是隨便說說。

    英國公張玉、張輔,成國公朱能爲首的公侯開始佔據權力中心的位置,開國功勳羣體集體被冷落。

    隨後又蹦出來一個戰神朱祁鎮一口氣葬送精銳京軍,讓強勢的勳貴集團瞬間被文官壓制,那又是另一碼事了。

    真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不是知道歷史走向,誰能想到大明的皇帝以後需要用宦官去限制文官集團呢。誰又能想到強勢的勳貴集團,最終也是大權旁落以至於要仰仗文官鼻息。

    五軍都督府形同虛設,兵權全在兵部。臨敵遣將,最後也都是文官統軍。

    勳貴集團不爭氣是一回事,文官做大做強了是另外一回事。

    還是需要考慮限制一些文官,天下承平之後文官的實力肯定會不斷發展。

    軍機處、內閣等也確實可以考慮,朱允熥當然想要大權在握,可是他更清楚一個過度集中的皇權很有可能留下隱患,王朝的興衰要看皇帝的能力和品行。

    徐妙錦上前,小聲問道,“殿下,可是有什麼心事?”

    朱允熥笑着搖頭,“我就愛亂想,說起來也沒什麼要緊的事情。”

    徐妙錦也鬆了口氣,徐家上下也都鬆了口氣。太孫殿下面無表情的樣子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現在還是在祭拜中山王徐達的時刻。

    看着徐妙錦,朱允熥笑着問道,“春日和暖,可有想要去的地方?”

    徐妙錦就回答說道,“既然是踏青,自然去紫金山。如果是到了秋天,就去玄武湖。”

    朱允熥就看着徐膺緒,說道,“聽到了吧?春日踏青就去紫金山,你和潁國公世子準備好。”

    徐膺緒立刻領旨,皇太孫要是出城踏青就意味着沿途的護衛等等不能馬虎。

    朱允熥指了指徐增壽,說道,“你這些天準備準備,雖說現在是踏青、也不該狩獵。只是女眷們遊山玩水,文人士子曲水流觴,勳貴子弟就要英武。”

    一想到此前朝廷頒發的勳貴將校承襲制度,徐增壽也明白太孫殿下要簡單考察一下武勳子弟了。

    小小的徐欽努力跟着,但是小孩子到底小,沒力氣了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朱允熥頓時笑了起來,其實也有人可以抱着徐欽,但是小孩子都喜歡鬧。

    “這孩子有志氣,非要自己走。”朱允熥就說道,“不管是開國大封功臣,還是現在已追封五王,都是中山武寧王爲首。文人想着諡號文正,我大明最多不能過武寧。”

    徐輝祖等人面色一喜,死後封王也是無數臣子的終極追求,而諡號也是對於一個人的蓋棺定論。

    大明現在的一些諡號規矩還沒有完全形成,徐達諡號武寧沒問題,這是典型的武將諡號。而常遇春的諡號是忠武,不是‘武’字開頭。李文忠是武靖,鄧愈是武順。沐英又是昭靖,歷史上的湯和則是襄武。

    以後得定下一些規矩,臣子的諡號等需要定好規矩,免得有人亂來。

    皇帝的諡號、廟號更要如此,隋朝以前皇帝的諡號都是一字或者二字。到了唐朝帝的諡號字數逐漸增加,基本上也都是十個字之內。實際上也就是李隆基,將先帝的諡號都改爲七個字。

    以後就越來越誇張了,歷史上的大明皇帝諡號字數不少,朱允炆給老朱的諡號十五個字,朱棣增加到十九個字。到了清代,將美言懿語各種堆積以至於達到二十五個字,那也不算什麼了。

    這事得朱允熥來做,先定下臣子的諡號準則。至於皇帝,老朱的身後事肯定是朱允熥來辦,現在總不好去好老朱討論一些諡號的事情吧。

    以前的朱允熥也覺得一些繁文縟節沒意思,可是現在的他越來越覺得有些看似繁瑣的禮節等等非常重要,這些也代表着一些政策的走向,對民風民俗的引導。

    祭拜徐達之後,朱允熥就回到了皇宮,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

    安慶公主着急忙慌的問道,“允熥,我出嫁了,東宮的事情你們能顧得過來嗎?”

    “我兩個姐姐也有長進,東宮現在也沒亂七八糟的事情。”朱允熥信心滿滿的說道,“小姑只要踏踏實實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用管我們。”

    安慶公主一邊指了指深宮,一邊小聲問道,“那邊呢?”

    “她回不來東宮。”朱允熥更有信心的說道,“她現在只要教好了老四和老五就行,哪裏還有其他多餘的心思。前些天老四過來,伱又不是沒看到。”

    安慶公主一想也有道理,前幾天朱允熞過來了,姿態放的非常低。

    意思就是他也是虛歲九歲了,希望朱允熥能夠允許他回鳳陽。不是一個人回去,而是跟着皇叔們一起回去。

    朱允熥大度的允許了,自家弟弟還是要關心一下。雖然過去這兩年,朱允熥見到朱允熞的次數非常有限,不過無傷大雅的事情還是要做些表面文章。

    安慶公主這才放心,隨後又問道,“有沒有你不好出面的事情,我現在給你辦了。等我下嫁了,再做事就不行了,到時父皇都要責罰。”

    朱允熥想了想才開口,“還真有一樁事情得小姑出面才好,現在還有好多禮法不全,皇姑可以想法子讓勳貴女眷知道些。”

    “我們這些婦人還能干涉朝政?”安慶公主懷疑的看着朱允熥,“母后在的時候,她明面上都不干涉朝政。”

    朱允熥只能說道,“又不是讓你們左右、干涉朝政,她們回去一說就行。就說勳貴子弟多有驕縱,擔心敗壞門風這些。就說言傳身教重要,只是好多勳貴在外鎮守教不了子嗣後代,得讓朝廷幫忙。”

    安慶公主就問道,“不是有勳貴子弟入宮侍衛、陪讀嗎?”

    “那哪夠啊,文官還有科舉,一些士子也能熬出頭。”朱允熥就說道,“勳貴這邊都是早年有戰功,以後就難說了。沒個武學可不行,弄個京衛武學,以後武人就不只是投軍一條路了。”

    安慶公主點了點頭,不過總懷疑朱允熥沒有說完整。

    自家這個侄子做事總喜歡藏一些,不到最後時刻不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