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拖字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來點豬頭肉字數:3113更新時間:24/06/28 13:14:28
    皇太孫朱允熥被冊立後很少出現在朝堂上,大家本來也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當年太子也是這樣,一開始只是讀書學習。等到皇長孫朱雄英出生的時候,才是太子正式的觀政。那時候的做法就是一切政事讓太子先處置然後奏聞,是太子‘日臨羣臣,聽斷諸司啓事,以練習國政’。

    所以現在太孫出現在朝堂上的時候,請求皇帝在遷民雲南的過程中減少老幼的數量,請求遷民的過程中朝廷當多加照拂、分給田地、免除賦稅等等,皇帝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滿朝文武立刻歌功頌德,皇太孫仁善的無以復加,堪稱天下表率。

    隨即朱允熥再次奏請在建昌設立行都司,老朱也是大手一揮允許,稱讚皇太孫目光長遠。所以責令五軍都督府配合皇太孫籌建行都司,一應事務當先奏報給太孫,然後皇帝再批覆。

    這個套路文武百官都太熟悉了,以前皇太子在的時候就是如此。

    要說區別的話,就是太子大事小事一把抓。而太孫呢,現在看起來只是專門的做一兩件事。

    可是另一方面來說,太孫還年少呢,還沒有太多實際處理政事的經驗,不過在一些大事上,皇帝已經開始毫不掩飾的放權、培養了。

    想一想,歷朝歷代能夠如此悉心培養、放權的皇帝,可以說幾乎從未有過。

    洪武皇帝對皇儲是真的毫不設防,大明朝的儲君可不是什麼高危職業。

    老朱的態度讓不少文武官員心思更多了,本來立儲的事情上百官都不敢輕易表態。在皇太孫被冊立後,還有不少官員想着先觀察一段,然後再考慮一些事情。

    但是現在不用多想了,能夠湊到太孫跟前就是太大的好處。現在的皇太孫,和此前的皇太子應該是一樣,都是皇帝最爲信任、喜愛的人,百官聽從皇儲政令在大明朝不會是錯事。

    朱允熥下朝後跑去了大本堂,安靜的坐在那裏聽着大儒講課。

    忽然間朱允熥開口,說道,“諸位先生還請謹記,我與我這一衆叔叔、兄弟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我們用不着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

    一衆大儒、侍講們自然不敢反駁,他們多少也明白朱允熥的話沒錯,畢竟這些皇子皇孫不需要下場應試,所以文章等等不用學的太好。

    隨即朱允熥看了看朱高熾,說道,“倘若叔叔們和兄弟們喜愛文章,那也是可以去探討一二。只是品性爲先,文采好自然是好事,只是宗室子弟先該想着是治國之道。”

    朱允熥還在說話的時候,朱棡急的不斷咳嗽。

    這位晉王在不斷的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可是誰又敢說什麼呢。他現在可是真的急了,基本上就是等着的,不是在去文華殿的路上等着,就是跑到大本堂來抓朱允熥。

    朱允熥也沒辦法,只能起身。本來還想着再刷刷名望,可是三叔這麼一鬧的話肯定不行了,要是再不離開的話,擾亂秩序的就是皇太孫和晉王了。

    “侄子,真的不能幫咱求求情?”朱棡拉着朱允熥的胳膊,愁眉苦臉的說道,“你看看這都快年底了,馬上都是寒冬臘月了,要是再不回去,咱這就要留在應天府過年了!”

    朱允熥覺得好笑,指着臘梅說道,“三叔,臘梅還沒開呢,怎麼就是臘月?現在最多就是入秋了,離過年還早着呢。”

    “總不能還指望你生辰的時候,讓咱再給你磕一個吧?”朱棡吹胡子瞪眼,說道,“侄子,算咱求伱了,你就去求求情,讓咱先回去成不?”

    朱允熥想了想,說道,“皇祖父不準我求情,這事說到底還是要三叔自己決定才好。”

    朱棡哪裏不知道這個道理,可是一想到祿米要降幾萬石,心裏就不樂意。

    說起來老朱此前過生,甚至都是草草的過了個生,根本就沒有大宴羣臣。而眼看着就是要到農曆十一月了,十一月初九就是朱允熥的生日。

    如果是以前可能不會大操大辦,但是今年情況不一樣,因爲今年的朱允熥被正式冊立爲皇太孫了。

    朱棡壓低聲音說道,“要不明年降兩萬石,後年再降一萬石,然後再降一萬石。這總行了吧?降到了一萬石,咱幾個也不說什麼了。一口氣降下去,心裏總是要有些不得勁。”

    朱允熥琢磨了一下,說道,“那還是得三叔先去求情,我才能去敲邊鼓。”

    “不行、不行,得你去求情,咱要是去說肯定說不通。”朱棡立刻戴高帽子,說道,“侄子,你就可憐可憐你三叔。咱要是上了奏章一口氣降到一萬石,你二叔肯定要堵在路上,肯定要打咱一頓。再者說了,真要是一萬石,明年的花銷肯定不夠。”

    朱允熥一想也有道理,說道,“三叔,不是咱小人之心,那上奏章的時候,每年削減多少也得說清楚才行。”

    “那能怎麼辦?”朱棡無語的說道,“肯定上奏章說清楚了,不降到一萬石你們肯定不答應。”

    朱允熥也不好多說什麼,雖然看起來是晚了兩三年才達成目標。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朝廷已經開始提前削減一些宗室的待遇了,只是沒有一步到位而已。

    朱允熥也可以接受,畢竟現在還有十幾個皇子沒有就藩呢,現在一步步階梯式的降低待遇,也可以接受。

    “那我去求情,只是這一趟三叔也給濟熺一起帶回去吧。”朱允熥說道,“總讓濟熺在應天府也不叫個事,是吧?”

    “對對對!”朱棡立刻激動起來,開心不已的說道,“侄子,你放心就是!我肯定延請名師教導濟熺,不會誤了他的學業!”

    朱濟熺,那可是朱棡眼裏的‘嫡長子’,喜歡的厲害呢。這麼個大兒子一直不能在身邊,這也是遺憾啊。

    迫切渴望回藩的朱棡幾乎是押着朱允熥去了武英殿,生怕這件事情再有變數。

    老朱擡頭看了一眼朱允熥,問道,“怎麼這個時候過來了?”

    “本來是在大本堂聽講,三叔這不是跑過去了嗎?”朱允熥倒了杯茶端給老朱,說道,“我這不是想着三叔也爲難,給他誆了。說是明年降兩萬石、後年、大後年各自再降一萬石,也就剩下一萬石了。”

    老朱冷哼一聲,說道,“鬼老三!他怕是覺得咱活不了幾年了,在這拖着呢!”

    “不至於。”朱允熥就說道,“三叔說的也有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現在叔叔們都是五萬石,這才大興土木。一口氣降到了一萬石,他們估計也不夠用。慢慢降吧,讓三叔上奏章,祖父批了就是。”

    老朱指了指朱允熥,痛心疾首的說道,“你啊,和你爹一個樣,就是對自家人心太軟!”

    這個鍋朱允熥堅決不背,真正心軟的還是老朱。

    “三叔也是個倔脾氣,真給他一直留在京裏,他肯定要急。”朱允熥也說道,“還有二叔他們,一口氣降到了一萬,他們到時候就埋怨的不是三叔,是我了。”

    老朱就問道,“怎麼就輪到埋怨你了?”

    “我這皇太孫剛立,親王的歲祿一口氣降了四萬石,他們不埋怨我埋怨誰?”朱允熥笑着說道,“到時候外頭怕是要說我這個太孫氣量狹小,怕叔叔們手裏有錢有糧,這就憋着勁的在削減呢!”

    老朱一想也有道理,拍了拍大腿,“是這個理!咱這個當爹的給他們削減了就削減了,現在你剛冊立就給削減了是有些不好看。”

    老朱再次說道,“那過兩天你還去上朝,咱要一口氣削減到一萬石,你去求情給他們三年內降到一萬石。”

    朱允熥點了點頭,而老朱繼續說道,“就等你生辰吧,讓他們也沾沾喜氣。”

    朱允熥還是繼續點頭,而老朱也說道,“咱到時候明發聖旨,他們以後也怪不得你。鬼老三,咱倒是要看看他能不能拖得住!”

    感覺老朱有些生氣,朱允熥立刻勸道,“三叔沒那個心思!我也和三叔說了,讓濟熺先回去。濟熺到底比我們都大些,明後年都能成親了。”

    老朱點頭說道,“此前給濟熺選的王妃是傅友德之女,你覺得如何?”

    “用不着改。”朱允熥笑着說道,“二叔、三叔都是好的,就是性子有些燥,沒壞心思。”

    老朱也沒意見,他就是自己看自家兒孫怎麼看怎麼好。所以朱允熥這個樣子,老朱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他覺得這才是一脈相承的最好體現了。

    “你三叔回去,讓馮勝跟着過去練兵。”老朱說道,“你二叔、三叔是沒那些心思,也不得不防。馮勝練兵之後,讓常升抽個時間過去,他過去一趟,你二叔、三叔都能明白用意。”

    朱允熥也微微點頭,有些事情不是單純的信任就行,也是要多做準備。

    老朱笑盈盈的看着朱允熥,問道,“五軍都督府那邊,有幾個聽你的?”

    朱允熥鬱悶的說道,“還差點火候,明面上都聽我的,這不還是扯着虎皮做大旗麼,都是看在祖父的面子上。真要是讓我調動,一個都調動不了。”

    老朱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都這會兒了,一個都調不動?”

    “祖父,這才多久?”朱允熥那叫一個冤枉,“這還不到半年呢,哪能這麼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