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未雨綢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木屋城堡字數:2642更新時間:24/06/28 13:07:43
    衛青的沉默,大家早已習以爲常。

    他並不是在財政的上不發表意見,民政、刑罰、禮制等,都不插手。

    以往朝堂議事,除非涉及到兵戈、軍務,否則大將軍一般不開口,而只要開了口,往往又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追根溯源。

    還是衛青影響力太大。

    他今天如果公開表示,支持鹽鐵專賣,朝堂上的武官有一半都得跟着走,剩下一半即使不支持,也不會再唱反調。

    確實有利於皇帝要推行的政策。

    然而。

    皇帝不一定想看到這一幕……

    就劉據這麼多天的聽政經歷來看,他可以用四個字形容這對姐夫與小舅子的關係:

    君臣和睦!

    是的,就是君臣和睦。

    皇帝老爹雖然有些腹黑,但奉行的也是帝王平衡之道,坐上了皇位,難免向着政治生物轉變。

    數千年來,凡是帝王,大多如此,不使手段才不正常。

    而舅舅衛青呢。

    堪稱爲人臣者之楷模,姐姐是皇后,自己是大將軍,小外甥是太子,大外甥是軍方新貴。

    衛青卻絲毫沒有嬌縱跋扈、逾矩越軌的行爲,反而一直謙和、守禮。

    在這大漢朝。

    隨便換一個外戚來,毒殺皇帝的樑冀、篡位的王莽,哪一個不是牛逼轟轟?

    即使不舉此類極端的例子,單單說近在眼前的田蚡,也是個一朝得志便尾巴翹上天的主!

    斂財好色、排除異己、賣帝求榮,哪一個不是信手拈來?

    與他們相比。

    衛青真真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的好小舅子!

    劉據知道,其實皇帝更知道,所以議事結束後,皇帝又一次將大將軍獨自留下,邊用膳、邊商討國事。

    兩人獨處,就能暢所欲言。

    探明態度也好,尋求支持也罷,皇帝都需要自己這位愛卿給些意見。

    涉及國家大事,兒子也得靠邊站。

    用膳沒有太子的份兒,想吃,回太子宮自己造去……

    且說。

    劉據之前批判過差點跟皇帝學壞,並不意味着他不學了,而是要去其糟粕。

    用人治世方面,劉徹很有一套。

    他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必須得承認的是,能稱爲武帝的男人,的確有種獨屬於自己的魅力。

    今日。

    劉據再一次從便宜老爹身上,學到了一項優良品質——未雨綢繆!

    太子宮,後堂。

    正值飯點,同坐的還有蘇武、金日磾兩人,這一招禮賢下士,可不是劉據跟皇帝老爹學的。

    他本就不擺什麼架子,太子宮又沒個能和他一起吃飯的,每次孤零零,劉據索性將兩人喊來一起。

    湊個氣氛,順便……增進情誼!

    一舉兩得嘛。

    飯後。

    蘇武自去執勤,太子舍人與郎官職責相似,既負責太子宮宿衛,又兼文書、侍從之職。

    堂內,劉據獨留下金日磾,“聽說你弟弟在跟宮中侍衛打聽漯陰侯的事?”

    冷不防聽到這話,金日磾臉色一緊,眼神慌亂。

    “殿下……”

    “不必緊張。”劉據打斷他,輕鬆道:“你想報殺父之仇,無人可以指摘,孤甚至能給你提供點幫助。”

    金日磾此刻很迷糊。

    自己要殺的渾邪王,如今可是朝廷的列侯,太子殿下竟然說要幫自己!?

    劉據沒管對方驚疑的眼神,自顧自說道:“我會跟魏勝打句招呼,你從宮裏支五十金,拿去用。”

    “收買漯陰侯府的僕從、派人在府外監視,怎樣都行,最近宮中跟你示好的人不少,有錢、又有人。”

    “不難辦吧?”

    金日磾一時呆愣,沒反應過來,“殿下的意思是?”

    沒什麼意思,就是受了皇帝的繡衣使者啓發……或者說,刺激!劉據決定培養一支眼線,未雨綢繆!

    他沒記錯的話。

    歷史上那場巫蠱之禍裏,就有繡衣使者的影子。

    被動挨打不是劉據的性格,作爲立志要順利接班的太子,明面上的準備得有,暗地裏……

    你玩,我也玩!

    不求像錦衣衛那樣無孔不入,有粘杆處的七分火候,便足矣!

    “孤準備培養一支細作、密探。”唯有兩人的殿內,劉據看着金日磾,直言不諱道:

    “先拿漯陰侯練練手,也看看伱的能力,辦好了,以後這份重任便交給你,將來你想報仇,也能來找孤!”

    “可如果辦岔了……”

    不等劉據說完,金日磾已然單膝跪地,俯首低喝道:“殿下放心,絕不會出岔子!”

    無論是他揹負的仇恨,還是向上爬的野心,都不允許金日磾出半點差錯。

    從聽到太子要培植細作那一刻起,這位匈奴小子便敏銳察覺到,自己翻身的機會到了!

    只要抓住。

    未來的他,就不用再圍繞的馬匹打轉,而是成爲太子真正的心腹!

    元狩二年的這個冬天,氣溫很低,有的人心很熱。

    九月匆匆的過。

    十月來。

    隨之,也迎來了元狩三年……

    始皇帝統一六國後,以孟冬之月爲正月,也就是十月,爲每年的第一個月。

    而後世人熟悉的以孟春之月爲歲首,要等到太初元年,武帝頒行《太初歷》才會有。

    現如今。

    十月便是元狩三年的第一個月。

    這個月份很熱鬧,因爲各地諸侯王要來長安朝見皇帝,而朝見次數、時間,都有嚴格禮制。

    第一次。

    諸侯王剛到京城時,入宮覲見,稱爲‘小見’。

    也是在此次私人會面中,皇帝向每一位叔伯兄弟們傳達了他的問候——朕有件好東西呦!

    隨後。

    正月初一,無論心裏怎麼媽賣批,但表面上,諸侯王們盡皆捧着白紙、擺上玉璧,向皇帝賀正月。

    這個步驟,稱爲‘法見’。

    三天後。

    皇帝爲他們設酒宴,席間會賞賜諸侯王財物,只是以朝廷現在的境況,劉徹也就意思意思。

    再過兩天。

    諸侯王們又一次入宮,再次‘小見’,這日便是辭別。

    等走完了整個流程,沒有一個諸侯王願意在京師多待一天,基本上都是出了未央宮,直接出長安城!

    皇室宗親們怎麼痛罵皇帝厚顏無恥,皇帝又是怎麼無所謂的,先放放。

    白紙已經撈過一波,輪到太子的黃紙了。

    以前劉據對錢財不甚在意,因爲他不缺錢、也沒處花錢吶,但現在,他必須認錯,是自己年輕了。

    膚淺了!

    培養情報組織完全就是個吞金獸!

    總之,太子在紙張的宣發工作上,投入了很大精力,將東方朔、司馬相如都請到了太子宮。

    本來打算潤筆費給多點,請兩位辭賦大家好好誇一誇紙張,嘿,沒曾想兩人分文不要,把紙張誇的天花亂墜。

    簡直是天上有、地上無!

    東方朔如此作態可以理解,一來,他性格就那樣,二來,與太子關係不同。

    可司馬相如……

    就在劉據以爲,是自己發明的紙張,打動了這位不喜俗物、一心辭賦的大文學家,令其望洋生嘆、佩服萬分、深感文道昌盛即將來臨時!

    現實卻是,劉據又膚淺了。

    實際生活中哪有那麼多淡泊名利、不惹紅塵之人,更普遍、或者絕大多數的,還是俗人。

    司馬相如同樣如此。

    禮下於人必有所求,司馬大家不求潤筆費,他求一個消息——朝廷到底會不會鹽鐵專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