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如此的令人懷念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人世幾春秋字數:2302更新時間:24/07/01 14:59:48
    星柔秀眉緊蹙,盯着樑蕭的背影,眼裏盡是不滿。

    難道只是因爲先前自己的冷眼,他就如此輕視自己?

    一想到心中的那個可能,星柔仍是不甘,耐着性子,輕聲吟誦。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她的話音剛落,現場先是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即掌聲雷動!

    “不愧是巴蜀第一才女,此舉精絕!妙絕!!”

    端木雲城第一個出聲讚揚,滿臉激動。

    根據端木家的情報,劍族和樑蕭的關係似乎並不愉快。

    曾受樑蕭贈詩的美人公孫月,在百姓看來,此女成爲武王妃是板上釘釘的事,但後來她卻回到了巴蜀。

    劍子房身爲巴蜀大元帥的幕僚,最近頻繁對他們幾家示好,由此可見,此事與他多半脫不了干係!

    一想到其中聯繫,端木雲城就興奮得徹夜難眠。

    沒能追到沐琴雪,是他畢生遺憾。

    但追求此女,並不是沒有機會!

    衆人也紛紛附和,讚美之聲不絕於耳。

    江拂雪回頭望着星柔,清澈的眸子裏多了幾分得意,心中吶喊。

    關你何事?

    那是哥哥寫給我的!

    寫給我噠!

    她對劍族抱有莫大的警惕,即使此女美若天仙,能與姐姐們平分秋色。

    星柔嘆道:“這詩句,不是我作的!”

    全場譁然。

    “另有其人??”衆人一臉不信。

    也只有如此美豔絕倫的才女,能作出這種水平的詩詞吧?

    星柔快步追上樑蕭,哼道:“吟誦這首詩的人,是否在你船上?”

    “不在。”

    樑蕭毫不猶豫的迴應,無異於當面潑了一盆冷水。

    星柔心頭一冷,卻仍不死心,柔聲問道:“是不是你?”

    樑蕭這才回頭看着她,反問道:“我像那種人?”

    星柔語塞片刻,端木雲城等人已經忍不住起鬨。

    “星柔姑娘!此等無禮狂徒,斷然不可能作出如此絕美詩句!”

    “我等雖才疏學淺,卻也可以獻醜,補全此詩!”

    星柔沒有理會衆人,只是望着樑蕭,道:“可我聽聲音……”

    樑蕭的語氣逐漸嚴肅。

    “星柔姑娘,你跟我一個商人探討詩詞,多少對我有些不禮貌了。”

    “什麼?!”全場衆人差點石化,一臉的不敢置信。

    “此人莫非是太監?居然對如此美人無動於衷?!”

    “這種滿身銅臭味的人,怎麼可能作出這種好詩!”

    隨行的林端心頭一顫,只感覺有被冒犯,忍住了沒有罵娘,只在內心咆哮。

    “這羣世家井底之蛙,王爺早晚收拾你們!”

    跟着樑蕭久了,林端也發現自己的眼界更寬了。

    曾經高談闊論的這羣世家子弟,在他們眼裏的確等同於井底之蛙。

    星柔怔怔地望着樑蕭離去,滿心委屈。

    有生以來,從未有人如此無視自己。

    就因爲自己先前冷眼相對?

    秦百里全程一言不發,直到樑蕭轉身,才驚駭地望着他的背影,心潮澎湃:“這厚顏無恥的性格,難道真的是他……”

    恍惚間,秦百里的腦海裏閃過,某人那看似正經實則恬不知恥的嘴臉。

    雖厚顏無恥,卻是如此的令人懷念啊……

    面貌不像,但高大的身形也太像了,聲音也有幾分像。

    “是易容麼?還是毀容了?看他似乎行色匆匆,又是急着見誰?”

    秦百里一頭霧水,仍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

    他很清楚,樑蕭絕對不是驕奢淫逸之人,有必要拋棄軍隊,親自來江南遊玩麼?

    自己該相信哪一種判斷呢?

    無奈之下,秦百里上前安慰星柔。

    “小妹別難過了,他言語間似乎多有諷刺,想來是內涵你看不起商人。”

    東野清月沒好氣地瞟了他一眼,鬱悶不已。

    有這麼安慰人的麼?

    “是麼……”星柔失落一笑。

    張雪寧終於忍不住道:“興許他這是欲擒故縱呢,顯得自己與衆不同,好吸引星柔姑娘更多的注意力。清風大哥,有些人就是蹬鼻子上臉,給他點顏色就開染坊!”

    星柔一怔,默不作聲。

    真有這種可能麼?

    東野清風老臉一紅,連忙賠笑。

    世家公子們趁機詢問其他隨行的才子佳人,終於得知,離去的人名爲蕭清。

    端木雲城招來隨從,小聲道:“通知家族衆人,記住這個幽州商人蕭清!我要他在金陵寸步難行!”

    金陵城北,一處豪宅內,玄衛們紛紛去安置房間。

    樑蕭就在院子裏等候。

    片刻之後,顧平休領着一身甲冑的諸葛定進了院子。

    “王爺,諸葛元帥回來了!”

    諸葛定連忙向樑蕭行了軍禮,滿臉喜悅。

    “末將諸葛定,參見帝君!”

    眼前的伯樂,讓他平步青雲,名垂青史!

    “諸葛將軍不必多禮,江南情況如何?”樑蕭問道。

    諸葛定接過林端奉命遞來的熱茶,一飲而盡之後,娓娓道來。

    “原本我軍入駐江南各地,臣等通過查探,發現各大世家已有謀反的跡象。但不知爲何,江南大儒劍子房從巴蜀趕赴廬州,再去了金陵之後,這些世家突然冷靜了下來。東野太守懷疑,可能雙方私下達成了某種共識,正在暗中籌劃。”

    “但帝君應該比臣等還要清楚,江南固然有我軍鎮守,威懾世家,但江南的文人和文官,仍是以世家佔據絕對優勢,如此形勢,也並非旦夕可以改變……”

    言訖,諸葛定無奈嘆息。

    樑蕭微微頷首。

    這也是他來江南的原因之一。

    即使朝廷滅亡北胡,給大周軍民帶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可是國內的讀書人就那麼點兒,絕大多數還深受世家影響,現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

    朝廷也試着從北方調集官員,取代大部分江南官員,但收效遠不如北方各郡。

    原因也很簡單:故土難離。

    如果是擔任州郡太守、別駕、郡丞這種級別的官職,調往外地屬於正常現象,因爲本地人不適合擔任地方長官,可避免以公謀私。

    而本地的下層官吏,往往是本地人可以勝任。

    跑去異地擔任地方小官,前途未知,還要背井離鄉,讓許多有鄉土情結的讀書人猶豫不決,不如在本地當個不起眼的官吏來得實在。

    換作以前,朝廷可以藉助皇權、報紙和軍隊,慢慢改造江南。

    但現在朝廷已經迫不及待要收拾這些世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