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不了了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人世幾春秋字數:2187更新時間:24/06/28 12:46:43
    玄衛鮮少有如此焦急的神態,段雲衣見狀,連忙取來燕州公文,細看一番,眼裏滿是震驚,又將公文遞給臺下一衆老臣。

    “這這這……”

    楊陵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有些轉不過彎來。

    就連諸葛暉都愣在座位上,半晌說不出話來。

    燕州最近發生的事也太多了。

    樑蕭給糧食漲價,已經讓那些老臣參了一本。

    後來樑蕭給樑蕭降價到二十文,又被彈劾了一遍。

    至於殺公羊雷之事,已然激怒公羊氏。

    只不過,公羊雷死有餘辜,公羊氏又被段雲衣敲打了一番,才隱忍不發而已。

    現在,更是發展到獨孤辰被打入大牢,之後又被北胡人劫走了?

    諸葛暉洞若觀火,隱約猜到其中貓膩,揣摩樑蕭的用意。

    段雲衣恢復平靜之後,長舒一口氣,道:“開朝會!”

    朝會上,百官已經吵成一片。

    禮部尚書端木操的副官,新任禮部侍郎獨孤泉,與幾名獨孤家的官員,以頭搶地,聲淚俱下。

    “陛下!臣家辰兒被北胡人劫走,凶多吉少!此事是樑蕭失職,必須嚴懲不貸!!”

    端木家與公羊氏新仇舊恨一起算,此刻紛紛進諫,彈劾樑蕭。

    “擅自囚禁大臣親屬,還玩忽職守致使北胡人劫獄,陛下這一次無論如何不可包庇樑蕭!!”

    諸葛暉道:“各位大人冷靜,燕州公文已經寫得明明白白,獨孤辰被樑蕭當衆宣判打入大牢的時候,是你獨孤家要求善待,因此樑蕭才沒有多設重兵把守。”

    羣臣一愣,獨孤泉怒不可遏:“諸葛丞相!!我敬你年事已高,又曾與我爹平起平坐,但你怎可如此顛倒黑白!就算樑蕭善待,也不至於讓北胡人劫走辰兒吧!”

    諸葛暉皺眉道:“此事才是真正需要討論的地方,你獨孤家平日裏和北胡人關係不錯,交往甚密,一向主張國家與北胡媾和,獨孤辰妖言惑衆,又有私通北胡叛國之嫌疑,被樑蕭打入大牢,而劫獄的正是北胡人,這裏面可大有玄機啊……”

    羣臣一愣。

    諸葛暉給出了不一樣的說法,倒是有些……可能!

    “一派胡言!我家只是與北胡人做過生意,兩國修好也符合朝廷利益,是爲千秋萬世之安定考慮!你怎麼不說,是樑蕭自己假扮北胡人劫獄,或者動員北胡人……”

    不等獨孤泉說完,段雲衣秀眉緊蹙,打斷了他的話。

    “樑愛卿與北胡有國仇家恨,你們都信誓旦旦表示不會與北胡私通,與他又怎麼可能與北胡私通?而且劫獄之事對他本身也有不利之處,獨孤辰罪不至死,他又何必冒如此巨大的風險,劫一個囚犯?”

    段雲衣說完,心裏同樣疑惑。

    此事撲朔迷離。

    雖說,就算真的是樑蕭自己幹的,她也能明白樑蕭的考量,可樑蕭這麼做還是出乎意料。

    再者……說不定真是北胡人幹的呢?

    “陛下,獨孤辰因爲通敵賣國嫌疑落網,北胡人就來劫獄,要說他們沒有關係,臣是萬萬不信的!”

    工部尚書楊陵出列,寥寥數語,險些讓獨孤泉當場吐血。

    世家羣臣怒視着楊陵,爭相駁斥。

    “楊尚書,你就算要誣衊獨孤辰,也好歹拿出證據!”

    楊陵一臉無辜道:“你們要誣衊蘭陵侯,也應該拿出證據吧?”

    “辰兒可是臣家族百年一遇的奇才,未來的國之棟樑!難道樑蕭對此事一點責任都沒有?”獨孤泉咬牙道。

    段雲衣道:“劫獄之事,樑愛卿多多少少是有些失職了,朕會派人斥責。眼下重點,是早日找回獨孤辰,不是麼?”

    端木操等人差點窒息。

    多多少少失職了?說明此事在段雲衣看來不過是小事。

    派人斥責?確定不是罰酒三杯?

    “朕再提醒衆卿家一遍,此事若是傳開,你們認爲,相信獨孤辰與北胡私通的人會有多少?”

    聞言,獨孤泉等人呼吸一滯,只覺得頭皮發麻。

    報紙已經普及京城半年有餘,若是報紙刊載此事,到時候事態如何發展,誰也無法預料。

    “朕的看法,是報紙也不必急於刊載此事,應該責令樑愛卿嚴懲失職牢頭和捕快,並向你獨孤家道個歉。燕州乃至幽州一帶的捕快加快搜索,早日找回獨孤辰。”段雲衣終於給出了折中的方案。

    “吾皇聖明……”

    獨孤泉等人縱有千萬般不甘,也只能先接受此事。

    獨孤泉等人回到宅院,目眥欲裂。

    “若辰兒有失,這大周也該易主了!!”

    這一次的朝會不了了之,獨孤家沒能如願以償彈劾樑蕭。

    段雲袖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了。

    段雲衣回到西宮別苑照顧段雲袖,如實述說此事。

    正在養胎的段雲袖若有所思:“這一次的風波,對蕭哥哥多少是不利的。”

    段雲衣擔憂道:“他固然有通天徹地的才能,終究只有十八歲……姐姐有心再安排個穩重的長者去燕州,必要時或許能給他一點建議,或提醒他冷靜,但如此又顯得不夠信任。”

    “蕭哥哥向來不拘小節,姐姐不必想這麼多,只要是對他有益的,他自然能理解。”段雲袖安慰道。

    連段雲袖都這麼說了,段雲衣總算放心,着手安排人員,去燕州支持樑蕭。

    京城的報社發行了新一期報紙,屯田與米價之事震驚全城。

    酒館角落裏,蒙着面紗的黑袍女子,側耳傾聽。

    酒館裏全是百姓對樑蕭的議論,以讚美居多。

    黑袍女子劍眉倒豎,眼神凌厲,喃喃自語。

    “我這外甥會寫詩也就罷了,竟然還有如此手段?”

    “妹夫,你生了個好兒子哇!”

    她的聲音逐漸低沉,似怨恨,又似不甘。

    “就是不知道,比我徒兒如何?”

    言語間,黑袍女子已憤然起身,身後跟着一羣劍客。

    “去燕州,看看青衣,看看樑蕭!”

    燕州形勢逐步穩定,惡霸、奸商盡皆收斂,遵紀守法。

    經過樑蕭一個多月的治理,越來越多的百姓切身感受到他帶來的安定和機遇。

    單就佃租一事,足以讓燕州所有農民感恩戴德。

    此時,樑蕭正在燕州軍器監。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把鋒利長刀,寒芒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