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軍隊改編雛形

類別:網遊競技 作者:z詠橘字數:2481更新時間:24/07/01 13:54:06
    自從有了嘉佑帝親口御言,將代州七千將士,完全交給衛淵。

    他也便成了這代州霸主,就連刺史也要矮他一頭。

    除了勳貴之外,衛淵也是繼狄公之後,第二個寒門出身,卻能掌握實際兵權的邊將。

    翌日,徐長志在前,領導着七千名甲士,進行百里越野。

    衛淵則就在大部隊的後方,監督着是否有人落下隊伍或是偷懶。

    如果是尋常行軍,對於那些將士們來說,百里並非難事。

    難的是還要攜帶輜重,並非輕裝上路。

    衛淵跟在大軍的後方,聽到不少將士們在埋怨,

    “又不是要打仗,幹嘛非要變着法的折磨咱?”

    “就是,突然集結,還以爲遼人又過來了。”

    “別說了,噤聲,衛將軍在後面呢!”

    “衛將軍也跟着咱跑?”

    “...”

    他們見到衛淵也跟着一起鍛鍊。

    便也不說太多了。

    對於他們的種種言論,衛淵早有預料。

    他這樣的做法,也是要擺出一副與將士們同甘苦的模樣了。

    不過聽到將士們竊竊私語議論多了,衛淵也有了個不成熟的念頭。

    那就是要加強軍隊將士的心理建設。

    前世宋時岳家軍,就有一個響噹噹的口號,叫做‘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在他看來,真正能使軍隊百戰百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得民心。

    又比如某某改編,直接改變了以往固有的軍隊屬性。

    衛淵也有意爲之,不過要有所改善,不能照搬,否則是做不成事的。

    畢竟時代不同。

    在大軍訓練途中,很多將士們都見到了不少莊稼人在地裏忙活,播種澆水。

    代州土質較於各地有很大不同,極少有人種麥,基本都是種植玉蜀黍。

    眼下天氣漸暖,正到了要播種的季節。

    百公裏越野結束後,很多將士都已經累癱了,紛紛互相依偎着坐在地面歇息。

    衛淵剛好站在一處田地旁,他見到田裏的莊稼漢子們,看向當兵的眼神時,都有些敬畏。

    也不敢主動上前來打招呼。

    哪怕是有兩個將士向莊稼人討碗水喝,他們也是畢恭畢敬的,生怕有什麼差錯。

    這在大多數將士眼裏,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爲一直都是如此。

    可衛淵擁有着後世的眼光,知道這並非是一件好事。

    如果今後,遼軍入關,天長日久之下,代州的人,還會思念大周的軍隊嗎?

    亦或者,還會思念大周嗎?

    歷史上所有的帝王,都將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掛到嘴邊。

    可沒有一支得民心的軍隊,又何談得民心呢?

    軍隊若不得民心,還如何將眼下的代州,經營的固若金湯?

    衛淵讓徐長志率領將士們返回營中。

    他則留在田邊,向那些莊稼漢子問了些問題。

    一,土地歸屬,二,播種時期,三,對於軍隊有何感覺。

    那些土地,大部分不屬於他們,而是屬於一些豪商或是官戶。

    一般往年這個時候,播種時期都在十幾日左右。

    衛淵此刻身着甲冑,明眼人都知道他是軍中之人。

    那些老漢們,便也就隨意捧了幾句。

    他們很感謝現在的代州團練使,如果不是他守住了雁門,這代州又不知要死多少人...

    說到底,他們這些本本分分的農家漢子,對軍隊,對帶着刀,穿着甲冑的將士,仍舊有幾分畏懼。

    過了幾日。

    徐長志向衛淵彙報近期將士訓練所得,

    “不少將士的體力,較往日有了明顯增長。”

    “尤其是一些越障訓練,能夠使騎兵進一步掌握如何規避斬馬刀或是拒馬架。”

    “還有您創造的活動靶向,對弩兵箭術也有較好的提升。”

    “...”

    以前,弓弩兵練箭,多是以死物訓練。

    但現在不同了,除了增加距離、準度的難點外,還創造了移動射擊靶。

    比如,將靶子安裝在一個木槽裏,左右各有一名將士,以繩索控制靶子的移動與方位。

    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技能訓練,沒什麼好說的。

    值得讓衛淵欣慰的是,距離自己設定的訓練目標,總算是走上了正軌。

    “關於將士們自身訓練,已經有了章程。”

    “我在想,是不是要對全軍將士的想法也加以訓練,我管這個叫思想建設。”

    衛淵再次說出自己的新想法。

    徐長志好奇道:“思想建設?如何建設?”

    對此,衛淵打算分爲兩步去做,

    “第一,每隔一段時間,請教書匠教將士們一些簡單的文字,目的是讓將士們看懂我即將在軍中張貼的一些標語,比如‘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等。”

    “第二,以都爲司屬,建立士卒官司會,此司會,主要負責士卒軍容、軍紀管理,倘若身爲將領的,如果苛責士卒,士卒亦可彙報於此會,屆時,由司會嚴懲犯錯將領與士卒。”

    “而司會如果犯錯,則由全體將士共同監督。”

    徐長志認真聽了聽,不是太理解,“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衛淵笑道:“執法嚴格,樹立信仰,軍紀嚴明,功必賞,過必罰,焉能沒有好處?”

    除了對於個人的訓練上以外,這個思想建設,是衛淵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希望,短期內可提升將士凝聚力的方法了。

    說起來很簡單,實行起來,怕是很艱難。

    “我們先一步步來,明日,我寫一些標語,你找幾個寫正書比較好的文人,讓他們多抄錄幾份,張貼在軍營裏。”

    “然後多花些錢財,再請他們分批次,教給將士們那些字體,讓他們懂得每一行字的道理。”

    “長志,我們今日要做的事情,關乎今後兵制的大格局,切不可鬆懈。”

    衛淵語重心長的說道。

    讓那七千人,成爲真正爲百姓的軍隊,非一朝一夕之功。

    萬事開頭難,他現在有時間,也有精力去做。

    倘若不做,只是按部就班,他擔心,難以應付將來可能發生的神州陸沉劫數。

    而且,他也要做給皇帝看,讓對方知道,自己這個代州團練使,絕不是吃幹飯的。

    對於那些標語,衛淵也已經想好了,一部分是爲國爲民的大道理;

    一部分是爲己身,比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再有一部分,就是要強調忠君愛國了,這部分,是做給皇帝看的。

    標語一事,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真正起到嚴明軍紀作用的,是那個司會,只要將士們畏懼司會的存在,一般情況下就不會違反軍紀,就會朝着自我約束的方向發展。

    如此,才能做到戰時不擾民,才能建立一支無往不勝的軍隊。

    這是某某改編的雛形。

    徐長志直到現在,也不太理解,衛淵這樣的做法,好處究竟大不大,但只要是他的吩咐,徐長志都會盡力去做,

    “請衛將軍放心,教書先生的事情,就包在末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