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寒門崛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引火松果字數:4115更新時間:24/06/28 12:27:04
    聽着老朱的抱怨,朱肅有些汗顏。

    以永樂大帝朱棣在歷史上的雄才偉略,估計這天底下,也就只有他老子洪武大帝,能這般鄙夷永樂大帝做事毛躁了吧。

    偏偏朱元璋批評朱棣,那還真是有資格。不止是以老子的身份數落兒子,論到開疆拓土,朱元璋的手段,比之朱棣也確實高了不止一個維度。

    朱棣收復安南,朱元璋亦有收復雲南的功績。論起來,雲南獨立出中原王朝的時間更早,遊離於華夏外的時間更長,且雲貴地區民族複雜,地勢崎嶇,少有漢人移居於此,當地在明初時受漢文化影響不深,發展也相對落後。

    反觀安南,秦漢時便由漢家王朝統治,且安南肥沃的紅河平原反倒吸引了大量漢人遷居至此,經過兩漢魏晉的開發,曾經是華夏重要的農耕區。漢家王朝在安南地區建立了完善的行政體系,對這裏實行直接統治。儒家思想和漢語通過官學在這裏傳播,安南文化在事實上已經融入中華,這種融入速度和開發程度,是雲南地區所無法比擬的。

    且隋唐時,中原王朝仍掌控着安南地區,卻沒能掌控雲貴。雲貴地區先由“六詔”統治,後由大唐扶持的“南詔”統屬,而後又屬大理段氏,可以說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對雲南地區的控制力遠遠落後於安南。

    可是在老朱的操持下,大明以立國之初的薄弱國力,征伐華夏文明基礎薄弱的雲南,將雲南成功收入版圖,而後又擬定策略,多方經營,使得雲貴最終成爲了華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華夏統治基礎理應更加深厚的安南,雖然永樂大帝一度成功郡縣安南,但在此期間安南叛亂卻是此起彼伏,以至成爲了大明國力的黑洞,最後到了宣宗朝時,被無奈放棄……

    都是大帝,都有着不世之功業。但永樂大帝在開疆拓土方面,和老子洪武大帝這麼一橫向對比,確實是高下立判。

    老朱說他毛躁,倒也不算冤枉。

    “父皇可是,有什麼要囑託兒臣的?”朱肅問道。

    老朱是個實幹的皇帝,他分析永樂大帝的“失敗經驗”,自然不會只是爲了抱怨兒子。他定然是有什麼事要吩咐。

    “莫非,您希望兒臣以新學爲名,在安南籠絡人心?”

    “安南局面還沒亂,這時候籠絡人心,只會引起他們上下的警戒之心。”老朱搖了搖頭,道。

    “不過,咱這幾年,也讓錦衣衛蒐集了不少有關安南的情報。這安南士族專權,平民無出頭之日……雖還沒亂,也差不離了。”

    “等那黎季犛篡位奪權,安南便會當真亂起來了。先前按你的計議,是希望咱和歷史上的老四一樣,在這個時候出兵,吞下安南全境。但咱思來想去,按着老四的法子做事不妥。”

    “你此去,和安南士族虛與委蛇便可。主要要拉攏的,是安南的諸多的地方豪強、寒門子弟。”

    “寒門子弟?”朱肅一愣,不解道:“拉攏他們作甚?”

    “不拉攏他們,拉攏士族做甚?”老朱瞪了朱肅一眼,而後循序善誘的解釋道:“安南朝政爲士族所把持,即便日後這些士族幫着咱大明對付胡季犛,他們希望的,也是咱大明能幫着拿回他們士族的好處。”

    “而只有他們安南自成一國,他們的好處才夠大,夠豐厚。若是咱大明自己想吞下安南,他們定會馬上翻臉和咱大明作對。”

    朱肅一邊思考,一邊認同的點點頭。老朱所說,正是歷史上大明軍隊所遇到的實際情況:永樂大帝的大軍剛開始進攻安南時,安南士族們簞食壺漿,給予了明軍極大的支持,幫助明軍推翻了黎季犛的大虞政權。

    而當明朝選擇郡縣安南,而不是還政於安南陳氏子孫的時候,這些先前支持明朝的士族們又馬上選擇了翻臉,以他們在安南根深蒂固的影響力四處與大明作對,使得大明陷入了名爲安南的泥沼之中,只得數度派遣大軍征伐安南不臣,然而卻都只是飲鴆止渴。

    最後,爲了使帝國財政不被安南拖垮,宣宗只能收回大明的軍隊,宣佈壯士斷腕,放棄安南……使得安南再次分裂出華夏,並再也沒有回到華夏的懷抱之中。

    “與其爭取士族的支持,不如爭取豪強和寒門的支持。他們被士族壓制許久,對士族和安南朝廷更加痛恨。”老朱繼續分析着。“只要你能挑起他們對士族的仇視,等到安南大亂的時候,他們定然會抓住機會,跳出來反抗安南的士族和朝廷。”

    “莫要覺得這些豪族、寒門勢弱,那些當官的士族驕奢淫逸,沉淪百年,個個都不過是守戶之犬……倒不如這些寒門豪強更敢打敢拼。”

    “張士誠是個販鹽的,劉福通家裏不過是地主……咱那時候爭霸天下,到了最後,天下有數的勢力,不也都是些豪強商賈,又何曾看見過那些所謂的豪門大族?”

    “以我看,即便咱們大明不插手,這安南,最終也要落入這些寒門豪強的手中。既如此,不如先由咱拉攏住這些安南寒門之心,到時候烽煙一起,他們自然會想到背靠我們大明,請我們大明來爲它們主持公道。”

    “讓他們將安南的那些腐朽的混帳士族們洗淨,咱們大明日後,才能省下更多的功夫。”

    “況且。”老朱露出了一抹一抹篤定的笑容。“這些人,也比那些士族更好滿足,畢竟他們更需要強援,而且……”

    “更容易感恩戴德!”

    朱肅有些震驚,震驚於老朱對局勢的洞察力,以及對安南局面的分析與把控。

    確實,歷史上的安南在經歷了黎季犛篡位、明朝征服、士族叛亂之後,到了最後,反而是出身小豪族的一位名叫黎利的人,成爲了最終的贏家,在大明撤出安南之後統合了安南的所有勢力,建立了新的獨立小朝廷。

    無論是現在一手遮天的安南士族,還是龐然大物的大明帝國,在安南都成了輸家,反而是現在還不起眼的地方豪強和寒門,成爲了最後的贏家。

    而這些安南的後續,朱肅其實並沒有告訴老朱……這一切,都是老朱自己推斷出來的!

    他敏銳的察覺到了什麼才是大明如今最需要拉攏的力量。

    想來也是……經歷了元末亂世的老朱,自身就是從最弱勢的底層,一步一步成爲了華夏共主。他自然知道要顛覆一個政權,真正的要點是什麼。也知道一個地方的長治久安,離不開來自基層的支持。

    和他比起來,即便是雄才偉略的永樂大帝,也難免略顯狹隘。

    朱肅也不得不認同,比起朱棣打着大義旗幟介入安南朝政,妄圖以強大兵威壓服安南的做法,老朱擬定的這套拉攏安南寒門豪強,並借由他們清洗士族、治理安南,更加有利於大明郡縣安南之後的長治久安。

    而設立“教苑”,將士族子弟與寒門子弟關在同一個地方相看兩厭,便是激化士族與寒門豪強矛盾、由大明拉攏寒門豪強的第一步。

    不是所有人都有老朱的眼界,自上而下崛起的經歷,使得他能夠看清連雄才大略的永樂皇帝也沒能看到的盲點……拉攏實力微弱的寒門,遠比拉攏大權在握的士族更不易引起他人的注意。畢竟將老朱和黎季犛放在一個層面上對比,都是對老朱的侮辱。老朱能發現寒門這個盲點,黎季犛則定然不會發現。

    當然,明目張膽的拉攏手段太過低劣,教苑明面上,還是要維持公平的。畢竟只有在局部體會到公平之後,他們才更能感受到局部之外整體大環境的不公。

    而當他們開始對大環境不滿的時候,他們就會希望,這份由大明帶給他們的公平,能夠擴散到更大範圍的安南全境……

    ……

    距離朱肅開設教苑已過去了一月,這一月裏,朱肅仍然會對外展開講學,這些對外的講學仍然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安南士族子弟趨之若鶩,好蹭一蹭來自大明天朝的“聲望”。但各家安南士族中真正執掌權力的大人物們,卻已經將目光投注到了教苑內的家族子弟們的身上。

    旁聽講學能夠蹭到的聲望很薄弱,甚至於,入學武曲教苑,成爲那位大明周王殿下門生所獲得的聲望也很薄弱。只有成爲周王殿下的弟子,得到周王殿下真正的傳承,才能最大程度的獲得無與倫比的聲望。

    畢竟,這可是來自大明的周王殿下啊!莫說他是新學的創始人,成爲他的弟子在安南的一畝三分地就可以直接成爲新學大儒,等這位周王回返大明,他的弟子在安南新學界就是說一不二,任何人都無法駁斥的泰斗。

    就說以這位周王的大明親王身份,成爲他的弟子甚至能夠蹭到來自大明朝廷的護體金光。日後家族中萬一有什麼滅頂之災,這層來自上國的金光簡直比免死鐵券還要管用。即便是安南皇帝,也斷然不敢招惹大明親王的弟子!

    這樣多的好處,讓這些安南士族們如何能不趨之若鶩?

    於是,武曲教苑精英科的士族子弟們,在自家家主的來信督促之下,紛紛開始了內卷。其中,以來自黎氏的黎蒼內卷的最爲拼命。黎蒼深知,自己的父親之所以將他送來這裏,爲的就是這個弟子的名額。而且成爲這位周王的弟子,對黎氏來說,有着比其他人更深一層的意義。

    黎氏要成爲安南新學魁首,必須要成爲新學魁首,才能夠最好的實現黎氏的野心。

    爲了黎氏登上安南新學領導人的位置,他們黎氏子弟,成爲周王弟子是必須的。而他的父親,恐怕也無法容忍其他士族跨過黎氏,領導安南新學。

    想來,若真有士族子弟先於黎氏,成爲了周王的弟子,那麼那個人也一定會在未來的某些時刻,莫名其妙的死於非命吧……

    但這些都是後話了。黎蒼深知,想要取得父親的青睞,他就必須更加努力才行。他們兄弟對父親黎季犛的野心略知一二,而只要父親的野心功成,且自己能夠越過兄長,成爲黎氏的繼承人,他黎蒼,將會獲得常人難以想象的地位。

    一想到這,黎蒼的心裏便是一片火熱,內卷的動力也更加充沛了。

    時間就這樣,來到了一月一次的教苑考試,仍舊是那塊大校場,但這一次,普通科與精英科不再分坐,而是摻雜着混坐在一起。

    這一安排,再次讓許多精英科的學子產生不滿,他們用衣袖掩住口鼻,彷彿衣着樸素的普通科學子們身上帶着什麼難聞的味道,玷污了他們的高貴一般。

    “不過識得幾個字,也有顏面來參加考試……我若是普通科,早掩面回去閉門苦讀,斷不敢在這丟人現眼的。”

    “一羣泥腿子,也妄想被周王殿下收爲弟子?也不看看自己究竟幾斤幾兩……”

    對普通科學子的侮辱言論仍舊此起彼伏,他們像一隻只毒蛇,鑽進了普通科學子的心裏。少數幾個普通科學子對出言不遜的精英科學子怒目而視,但更多的普通科學子卻是拉住了他們的同窗,勸他們忍讓。

    精英科的學子們不僅出身高門,而且還自小學習經義。無論是門第還是學業,他們都無法與之相比。

    只有忍讓。

    黎蒼也是這麼認爲的,他堅信,所謂的普通科生員,只是那位大明的周王殿下用以彰顯“有教無類”的工具人,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人物,只有他們出身士族的精英科。因此,他從一開始就沒有將這些普通科的士子放在眼裏。

    而是一心內卷,務要在諸多的精英科學子之中,取得測試第一的成績。

    對於這一點,他還是很有信心的。一來他黎氏乃是安南第一權臣,家中的經義教材,比之別家要更加齊全。他黎蒼也是自幼便有名師教導。

    二來,在升龍城時,他也見慣了其他士族家的子弟是什麼模樣。比起其他士族家的那些紈絝們,胸懷大志的黎氏與他黎蒼,無疑更加有進取之心,讀書也更爲努力。黎蒼不認爲這些其他家的紈絝,有和自己一較高下的實力。

    而後,在考試過後的兩日後,教苑便公開了考試名次的榜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