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新軍制功成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引火松果字數:2016更新時間:24/06/28 12:27:04
    這個時代,還是十分講究尊師重道的。憑藉着夜校的宣講,朱雄英與方孝孺、解縉三人在士卒之中,收攏了一定的軍心與聲望。人人都知道,如今軍中來了三位平易近人的“先生”。

    成功在將士們心中建立威信後,朱雄英與方、解二人便開始進一步和將士們打成一片,朱雄英每日裏都十分忙碌,忙着前往各處軍營與士卒們談天說地,以及探視傷兵、調和士兵之間的爭端,甚至幫助士兵們書寫家信等事務。

    這對朱雄英也有好處。往昔,他是高高在上的太孫殿下,雖然朱標與老朱亦十分重視讓他體會民間疾苦,但,北地的苦寒與士兵們的艱苦環境,是他所未曾體驗過的。而在與來自天南海北的士兵們談心的過程中,朱雄英又從他們的口中瞭解到了大明各處的情形與境遇,結合往昔先生們與祖父、父親、五叔朱肅等人的教誨,讓朱雄英的見識與素養飛速的上升着。

    朱雄英每一日都有所得,每日裏,向方孝孺解縉討教學業之時,其成長速度連方孝孺與解縉二人都甚爲驚訝。朱雄英也是越發明白,爲何自己的五叔曾告訴自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大明的第三代儲君,在這苦寒的北境之地飛速成長着。

    常茂、常升也感覺到了軍中的變化。以往,作爲一軍主帥,他們往往需要花費極大的心力去整肅軍法、提振士氣,平息軍中傷兵與思念家鄉的士卒的怨氣,調解士卒與士卒之間時不時發生的矛盾。

    身爲主帥,其實大部分時候,都是在做着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反倒是指揮大軍作戰,其實只佔很小的一部分。

    能將這些小事做好,往往,便可以稱之爲良將了。畢竟做好了這些事務的軍隊,其戰鬥力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而如今的大寧城內,這諸般瑣事,皆由朱雄英這個監軍代勞,且在監軍下屬的“政教處”與“文藝兵”的雙管齊下之下,軍中將士們的思想覺悟有了很大程度的上升。

    將士們對於自己的軍人身份,認同度越來越高,做事的積極性也上漲了。

    常茂常升等軍隊中的首腦人物,可以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整理各方消息,調度大寧都司軍隊的重點上,而不用再因爲軍中諸多瑣事耗費心力,指揮效率也是大大提升。

    已經數次決策正確,調動了軍隊,圍剿了幾支在草原上來去如風、襲擊過往商隊的馬匪隊伍。

    在調動軍隊這件事上,作爲監軍在軍營日常事務中活躍的朱雄英,則嚴守新式軍制的監軍不干涉軍隊指揮原則,即便面對常茂的有意詢問,也完全不發表任何意見與看法。

    只是默默遵從作爲主帥的常家兄弟的指示,最多也只是負責在戰前動員之時發表演說,以提振士氣。

    這樣主帥與監軍協作治軍的方式,也讓常家兄弟大爲推崇。

    “前次我軍出擊,追斬馬匪三百,自身損失不過數。如此戰果,全因我軍上下一心、將士用命。”

    “且將士們大都深明大義,大軍所過,竟是秋毫無犯,甚至有數十邊民感念我軍仁義,親提簞食壺漿以犒王師者。”

    “此乃新式軍制之大功也!誰能想到,如此數量龐大之大軍,竟也能以政教文藝之法進行教化!如此王師,古之仁義之師不外如是!”

    “殿下,此番我等赴北,可謂是大功告成矣!”方孝孺看着手中朱雄英從軍議中遞過來的戰報,不禁激動道。

    “是啊,太子與周王殿下的‘監軍’之策,實乃不二良方。”解縉也讚歎道。雖然這事是他們一手做成,但能有這樣的成果,還是讓他感嘆不已。“軍中人員,動輒數萬,上下生死,多操於主帥一人之手……其實要管理這數萬大軍,其難度,已經不亞於要管理一座州府城池了。”

    “偏偏從古至今,無人想到將軍中諸多事務管理細化,如治國一般,分文武衙門治軍……監軍與將軍,本就該與朝中文武一般精誠合作,方能更好的如臂指使,發揮大軍之實力。”

    “且賦予監軍政教之責,使得軍士知曉大義道理,便不虞大軍有反叛之危……這不比先前只賦予監軍干涉軍務之權,更要好上百倍?此策雖看似沒什麼出奇,只是稍稍改動了監軍之職權,卻是有四兩撥千斤之效。使得朝廷與軍將、士卒以監軍爲媒介,連爲一體。”

    “妙,實在是妙!”

    方孝孺亦是點頭。他與解縉都是讀書人,原先,是多少有些看不起武人的。但如今卻覺得,即便是不能入朝爲官,做一個襄助大將管理數萬大軍的監軍,打造出一支支建功立業的仁義之師,也十分不錯。他轉頭對朱雄英道:“太孫殿下,如今大軍已然功成。”

    “是否該回返應天,奏請建立監軍處了?”

    他與解縉,都十分希望這個全新的衙門“監軍處”,能夠儘早建立。那時,作爲跟隨朱雄英推行了新式監軍軍制的他們,也將成爲這個新衙門的主官之一,正式進入朝廷一展抱負。

    “還不成。”卻不料,竟是解縉搖了搖頭。“只是些許馬匪,京中百官,以及五軍都督府,未必便會同意改革軍制。”

    “這點微末功勳,還是太小了些。我等能夠看到大寧軍中的變化,可沒有大功,京中的大人們未必能……”

    “解先生說的很對。”朱雄英道。“父親與五叔的原意,是想以擊敗韃靼之功,來彰顯新式軍制之優秀,從而推動設立監軍處,將監軍改革推行至其他各軍。”

    “但,本雅失裏遁逃,想來已是驚弓之鳥……要想在茫茫草原擒住此獠,無異於大海撈針。”

    “我們必須有其他的足以說明新軍制優秀的功績,才能推動朝廷設立監軍處,推行新軍制。”

    “其他的功績?”方孝孺不解問道:“殿下指的是哪方面的功績?”

    “我欲,徹底收草原諸部降軍之心,以彰新軍制之優秀。兩位先生以爲如何?”朱雄英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