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潛在危機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引火松果字數:2088更新時間:24/06/28 12:27:04
對於大明的國策從休養生息轉爲開疆拓土,老朱也是支持的。他是一位十分爲子孫計的開國皇帝,巴不得一代人做完數百代的事,開疆拓土,本質上是爲大明帝國積攢家底,日後即便是仍有危急來臨,家底厚實一些,也能給後世子孫多一些翻盤之機。
藉着朱肅的先知先覺,大明這些年的開疆拓土也甚是順利:大明總能在某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介入他國的內亂之中,以四兩撥千斤之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戰績。也正是因此,大明的這幾次對外開拓之戰,明軍始終都無有虧損,四下出征的大軍非但沒有拖垮大明的經濟,反而爲朝廷帶來了瀛洲與鳳鳴洲的金礦、三韓的人力資源、草原的皮毛與山貨、南洋的香料及海珍,以及繁榮的商貿與數之不盡的賦稅。
朝廷,越打越強,也使得大明上下信心爆棚,無論軍民建功求戰之心皆是一片火熱。
不過劉伯溫在這本奏摺之中,卻看到了如今的大明隱藏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的,那一抹山雨欲來的危機:他認爲,如今的大明雖然看似威武強大,然而自建國以來,大明本土卻始終未曾真正的得以休養生息。
爲了抓住那些千載難逢的機會,朝廷不得不枉顧大明本土生民疲敝、田地荒蕪,強自發展軍事、商業。爲了開疆拓土,國朝大利,這般作爲也屬無可厚非,畢竟時機不等人,若是錯過,還不知幾百幾千年後方有這樣的機會,故而他劉伯溫生前,亦是開疆拓土之策的忠實擁躉。
可接下來……卻不同以往了。一直以來,大明都是憑藉着剛建國時的一股銳氣,以及血尚未冷的一衆開國軍將及精兵,繼而開疆拓土的。然而如今已經是洪武二十年了,當日開國勳將兵卒,多已老朽,縱有氣力不失者,連年征戰,也該疲乏了。可若是強徵新兵,又要損耗民力。自元末肆虐以來,百姓十不存一,中原大地荒蕪,甚至有十里不存人煙之處。縱使徵發了不少的倭人、朝鮮人開荒耕種,但華夏終究是華夏人的華夏,那些番人農奴,歸根結底,只不過是權宜之策罷了。
時代在變化,大明要發展,就不能因循守舊,頑固不化。昔年,抱殘守缺的舊學是頑固不化,幸而新學興起,陛下英武,方纔有了今日強盛之大明;可如今四鄰歸附,歐洲陸遠,若是仍自強徵,只怕吃下來的這些甜頭還未消化,大明本土,就要生出事端了。
劉伯溫認爲,如今正是時策該當變更之時。今日之大明,應當暫歇征伐,休養生息,經營好人口、租界、鳳鳴洲等諸事,先行站穩腳跟,而後再尋機出動,繼續開疆拓土……否則,根基不穩,即便再有功勳,只怕也難逃故蒙古帝國那般,成吉思汗一死,便分崩離析、內鬥不斷的下場。
無怪劉伯溫死後才上此遺奏……一項國策的改動,往往勾連着無數個人、以及集體的利益。昔日大明改動國策,動了許多舊式官僚的利益,衆臣工羣起反對,還是老朱以開國之君之無上威望,用鐵腕將這些魑魅魍魎全都壓了下去。而今的開疆拓土之策其後,同樣已經勾連了無數利益團體的利益,論及其存續的年份,甚至比早些年的休養生息之策還要更久遠些……若是劉伯溫活着時當衆提出此策,只怕就要被人給噴成篩子了。
“標兒?”見朱標仍在皺眉出神,老朱追問道。
“……”似也知道此奏疏關係之重大,若是一不小心,大明至此由盛轉衰,也不無可能。身爲國之儲君,朱標開口不得不慎之又慎。
然而朱標而今早非優柔寡斷之人,十數年來的政務磨練,已經將他磨練成了一位合格的繼任之君,他又想了稍許,方纔咬了咬牙,道:“父皇,兒臣以爲,誠意侯遺奏之中所言……甚是有理!”
朱肅聽在耳中,不禁暗自佩服。朱標說出此言,足以證明他已經有了如同老朱那般,身爲強勢之君所該有的魄力與主見……選擇改動大明之根本國策,這將觸動多少朝官的利益?朱標將在一瞬間失去許多朝官之心,或許還要背上污名……能將此視若無物,足見朱標爲君之器量了。
“哦?”這又何嘗,不是老朱對朱標的一場考較?見朱標沒有選擇和光同塵,老朱亦是老懷暢慰。“爲何?你給咱說說,你是怎麼的個想法?”
“好教父皇知道……我大明政務,確實已是舉步維艱了。”朱標臉上露出苦意,朱肅這才注意到,這位如今本也該只是而立之年的大哥,眼角之間,竟是已然多出了不少皺紋。
“兒臣蒙父皇信重,主事內閣,又予兒臣攝政、斷事之權,日日兢兢業業,實不敢怠惰一分。”
“可近年……事務實多,兒臣時常一坐閣中批閱諸事,便是三五日廢寢忘食。”
“我大明揚威甚遠,開疆拓土,天威實不可當。然如今本土諸省,卻多有空虛……非是因爲財政困擾而空虛,是因爲人實在是……太少了。”
“大明立國方二十年,二十年間,人丁雖長,卻遠遠還沒有到飽和的境地。如誠意伯劉師奏疏中所說,中原多有田地荒蕪日久,無人耕種。朝廷亦多有勵民開荒之舉,可因爲丁口不足,成效甚微。”
“且又因軍、商二事繁榮,且朝廷又廢棄了代代不得轉業的戶籍政策,大明新生之孩童中,大多有立志從商、從軍、出海,卻懶於耕種的。長此以往,雖財賦國用日足,然民不願事農,必爲禍亂之因啊。”
朱肅暗自點點頭,對朱標所說的深以爲然。國朝風氣變化,引得年輕人不願從農而偏愛出海、從軍、從商,這必將導致大明國中耕地銳減。即便日後取得了神種,若是少人耕種,產量必然也無法在災年時供應全國所需。這時候,可沒有什麼機械化耕作……即便土豆神種收成驚人,總也得有人侍弄和採收吧?
雖說可以向各大藩國亦或是附屬的封疆各國求助……但作爲中華大國,若是糧食大政握於他人之手,安知日後封疆各國會不會因爲窺見華夏之孱弱,動了入主華夏的歪心思?
要知道,老朱同意開疆拓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爲子孫們打下多多的耕地……現在耕地是打下來了,可卻因爲華夏風氣變幻,導致沒有百姓想耕種了,這不是本末倒置了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