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朱標的蛻變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引火松果字數:2200更新時間:24/06/28 12:27:04
“大哥,你?”朱肅驚詫的看着面前的大哥朱標。
“你是猜測,‘歷史上’的你和雄英,也是被文官給……”
“五弟。你曾經告訴我,身爲皇子,該當以‘國家的利益爲第一優先’。”朱標並沒有正面回答,反而給自己斟了一杯茶。
“這句話,大哥我越是思量,越覺得其中韻味無窮。”
“先前,我受諸先生教誨,只知要做一仁君,需要尊奉儒學,循規蹈矩。自身要做到仁孝禮義,則天下自然大治。”
“可後來爹讓我旁觀他治國,我便發現爹所用的手段,頗爲酷烈,與諸位夫子所教授的經義不合。爹乃是開國雄主,不可謂之曰不明。可爲何治國手段竟與夫子所言大相庭徑,大哥我每每不思其解。”
朱肅點點頭,繼續傾聽着朱標的傾述。老朱昔年忙於征戰天下,再加上自己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因此便花費大力氣請來諸多天下聞名的大儒教導朱標。但那些大儒如何會治國?他們會的,也就是空空泛泛的瞎吹一些“仁義禮智”、“以德教人”罷了。
老朱身爲帝王,殺伐果決,執掌天下。朱標被灌輸的儒家的“仁君”標準,自然與老朱這樣的雄主差距極大。
朱標仰脖飲下茶湯,接着道:“此事困擾我數年,詢問夫子,則夫子噤若寒蟬,只說要我日後做個仁君;詢問父皇,父皇難釋其理,只叮囑我身爲帝王並非一昧仁義。但其中如何權衡,我始終不解。直到你告訴爲兄‘以國家利益爲第一優先’,爲兄才算找到了一條準繩。”
“爲仁君,自然無錯,君爲仁君,則天下歸心,百姓自然安居。但如爹那般行之酷烈,也並無錯處,爲君者,並非只是一昧仁義。有時也當用一些雷霆手段,只要對國家而言利大於弊,君主即便是乾綱獨斷,也未嘗不可。”
“善!”朱標這一番話說出口來,朱肅不由得站了起來。他略微一整袍袖,而後端端正正的朝朱標下拜道:“太子殿下心有所悟,臣弟爲太子殿下賀,爲大明賀!”
由不得朱肅不動容。朱標是大明的未來,他的心性變化,能對大明朝廷乃至整個華夏歷史,產生翻天覆地的變數。歷史上的朱標雖然也算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但其執政理念,其實是與老朱有所衝突的。
史載,朱標“每每欲行寬通平易之政,但終多因與帝不合,而難行其道”。可見,朱標受到儒學,特別是理學的影響還是很深的。
但現在,如今的朱標大徹大悟,有了一條並非是以儒學的道德標準爲基準、而是以國家的利益爲基準的準繩。一個以國家利益爲先、可以不惜拋棄書本中的仁義君主標準的後繼之君,對他朱肅、甚至對大明的未來來說,無疑都是一個絕好的消息。
至少,朱肅不必擔心他慫恿老朱開疆拓土的事,會因爲不符合傳統儒家的觀念,而遭到這位大哥的反對了。
“怎突然這般生份?”朱標拉着朱肅坐了下來。“大哥能想明白其中關節,還是依靠了你來解惑。如若不然,以後即便是繼位,說不定也只是另一個建文、崇禎罷了。”他搖頭苦笑。
建文帝聽信文臣,弄什麼“復古”,最後整出了靖難的大簍子;崇禎被東林黨忽悠成了瘸子,弄出所謂的“衆正盈朝”卻爲大明蓋上了最後一捧墓土。有這兩個慘痛的教訓在,以及老朱從始至終對文官的不信任態度,讓朱標不得不反思起了自己先前對這些道德君子的過分推崇。
“扯得遠了一些。”朱標不好意思的笑笑。“現在說說那些文官吧。帝王當以國家利益爲先,此事爲兄後知後覺。於是爲兄便開始思量,既然帝王該當以此爲準繩,那麼文人的準繩,當爲如何呢?”
“如橫渠四句所說那般,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嗎?”
“呵。”朱肅嗤之以鼻。“若真是如此,那等兩百多年後清韃入關,也就沒有所謂的水太涼、頭皮癢了。”
“不錯。”朱標點頭。“橫渠四句雖聽來提振心氣,但爲兄想來,絕大多數的文人都是做不到的。”
“這四句,不過是給那些人遮羞飾非、使其所爲冠冕堂皇罷了。並非文人心中真正的準繩。”
橫渠四句天下聞名,隨便從街邊拉來一位儒生,問他爲什麼學儒,只怕九成九的答案都是這四句。
現在太子殿下居然說,這四句不過是大多數文人用來遮羞飾非之物。若是這話被旁人給聽了去,只怕大哥朱標,瞬間就要失卻天下文人之心。
不過此時在場唯一的朱肅,卻大點其頭,不能更加同意。
“爲兄縱觀歷史,又總結當朝官吏所爲,以及與爹一起商談我大明之後世,最後認爲,文人們隱藏在遮羞布下的準繩,其實是:‘垂拱而天下治’。”朱標繼續道。
“也就是說,帝王垂拱,文臣治國。這才是他們真真正正的目標。”
“故而,淮西勢大,他們抱成一團對付淮西;藩王力強,他們慫恿君王對付藩王;帝王尚武,他們製造意外另立新主;內監專權,他們矇蔽新君將之剪除……”
“其最終的目的,也就是其行事之準繩,始終是達成所謂的‘垂拱而天下治’,此即爲文官心中之大義,即便爲之用些陰私手段,他們也理直氣壯。”
“五弟以爲爲兄這一番話,然否?”朱標眼神灼灼的看着朱肅。
“大哥高見。”朱肅拱拱手。其實他覺得朱標還是說的太客氣了,說白了,文官們想要的就是“權”。他們並不滿足於“代皇帝牧民”,而是無時不刻不想着奪走皇帝手中的權柄,皇帝什麼都不做,束手“垂拱”,將天下交給文官,這皇帝自然就是仁君聖君。
反之,則是“不仁”,“暴君”,比昏君更讓文官們反感。
他們想要的,是聽話的皇帝,再不濟,好糊弄些的也成。最難受的,就是老朱這樣難以糊弄、權力欲強,偏偏還是開國之君,手上的底牌厚到文官根本難以抗衡,一言即可廢丞相、興大獄的類型。
讓他們一直到了土木堡之變以後,朱家數代底蘊都被那個敗家子敗得光了,他們才尋到了“垂拱而天下治”的曙光。
“大哥又是如何想到此節的?”朱肅有些好奇的問道。
“說來,也算是關心則亂。其實是因爲雄英。”朱標搖頭一笑。
“自雄英出生之後,爲兄無時不刻,不在擔心你說的‘早夭’之事。”
“本只是在往先天不足的方面上想。可突然有一天,爲兄突然福至心靈。”
“想着歷史上雄英的‘早夭’,會不會與武宗、熹宗是同樣的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