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武科背後的各方謀算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搶你辣條字數:4791更新時間:24/07/16 17:38:34
    “武科要重開?!”

    從王若弗口中聽到這個消息,王若與不由得驚叫出聲來。

    雖說對於王家、盛家這等清流人家,家中嫡系子弟向來是不屑於參加武科。

    但對於家族裏讀書無望的旁系,以及底層百姓而言,武科依舊是他們魚躍龍門的絕好機會。

    這一步邁出,雖說是不受重視的武將之流,但也稱得上是“士”了,對於自己和家族的地位都是一次極大的拔高。

    所以驟然聽到這個消息,王若與才會如此驚訝。

    若這武科重開的消息是真的,絕對算是如今大周最驚人的消息。

    “這是你那姑爺說的?”王若與嘴上雖是疑問,但心裏卻是萬般肯定。

    “嗯嗯!”

    王若弗喜得看見自己姐姐這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臉上帶着笑意道:

    “沒錯,文遠把野兒放到五城兵馬司那兒,擔心我心中不得意,所以便偷偷告訴了我這事。

    野兒如今跟在那楊家旁系身邊,每日只用應名點卯,其餘的事皆不用做,專心花時間打磨身子骨便可,晚上回去就熟讀兵書,只待武科重開。”

    “也端的是時候。”

    王若與語氣頓時酸溜溜的。

    原以爲是隨意領的差事,卻沒想到讓那王野趕上了個好時候,再加上楊文遠這層關係,恐怕明年武科也只是走個過場。

    這樣想着,王若與心裏頓時不平衡起來,開始暗自在心裏琢磨着,自己如何能從中得些好處。

    王若弗見王若與裝作思考的樣子,連忙找補道:

    “姐姐,這事你可別往外同別人說啊,文遠說這事才剛剛提上議程,武勳將軍們還在和朝堂上的諸位相公商討,定與不定還是兩說。”

    王若與則不以爲意。

    要是這事真不確定,那楊文遠肯定不會直接同自己這個傻妹妹說。

    既然說了,那肯定是八九不離十了。

    怕王若與聽不進去,王若弗繼續道:

    “再說,這事要是從你這傳了出去,我那姐夫恐怕得來失密的申斥。”

    王若與這才點了點頭。

    她又不傻。

    這種好消息她獨自一人藏着都來不及呢,怎麼還會和別人分享。

    ‘但自己怎麼從中獲益呢?’

    王若與心裏暗忖道。

    自己兒子康晉已經用不上,那給別人用?

    給誰呢?

    透露消息給別人賣錢?

    王若與想着雖然心動,但她也不傻,這消息一賣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的了,根本止不住,被發現只是時間問題。

    不能賣!

    “姐姐,伱在這琢磨什麼呢?你莫非是想把你兒子,我那侄兒再送去考武科不成?”

    王若弗當然知道這不可能,調笑道:

    “這武科也就適合身子壯實的人去,我聽文遠說,那武科對旁人也不一定是什麼好事,日後打起仗來,那可都是要命的危險事。”

    楊文遠說這話,其實也是在暗示王若弗,別把這事當人情和別人說。

    畢竟此次軍方大佬重提武科,便是爲了接下來靈州那兒的“血肉磨盤”準備的。

    在這場朝堂上下規劃爲期數年的戰爭裏,明年的那些新科武進士,便是軍中旨在同西夏的這次靈州之戰中,練出足夠、大批次的中層武官,以此加強大周軍事實力。

    至於這樣的練兵理念,自然也是楊宇卿首個提出來的。

    對於楊文遠而言,日後有了黑火藥的助力,在這個時代,無論什麼兵團作戰,多大的規模戰役,都需要有足夠多的中低層武官充當錐子,鑿穿敵軍。

    光武勳子弟那麼些人自然不夠,所以趁着這次機會,楊文遠藉此提了出來。

    草船借箭,借雞生蛋,無莫如是!

    剛開始還沒有人想到重提武科的事。

    經楊文遠一提醒,武勳大佬們立馬想了起來。

    大周先前武科之所以被罷,是因爲他們的主要錨定人羣,是文武兼備的讀書人。

    但就大周這個國情,只要但凡是個讀書人,都對於武官之途不屑一顧。

    更別說文武兼備的優等生了,因此最後應試者寥寥無幾。

    至於底層民衆……

    沒有良好的教育,以及充沛食物供養出的強健體魄,武舉人都是難如登天,更別談武進士了。

    因而幾次殿試都只有寥寥幾人,惹得整個朝堂臉上都無光,所以武科被罷停。

    但這次武科不一樣。

    楊文遠的目標人羣可不是那些文武兼備的苗子生,因此在他給楊宇卿的“計劃書”了,他把其他雜七雜八的文學考覈全都去除,只留了一本原先的武術理論教材——《武經七書》。

    並且建議之後對《武經七書》再做精簡。

    考題也不要什麼語言賞析、時局看法之類的,只考兵法。

    只要你不是什麼榆木腦袋,這次武科的難度相比之前可謂是大大降低。

    這建議一經提出,首先就受到了楊宇卿的質疑。

    武科不選拔文武兼備的將才,轉而專注不需要頭腦的莽夫,這有什麼意義?

    受限於思維固化和時代侷限,楊文遠知道,若是自己明說自己重提武科的目的,就是爲了中層武官,這肯定不被任何人理解。

    楊宇卿不認同,那些諸如英國公、寧遠侯之類的武勳大佬,肯定也不會認可。

    對此,楊文遠另有一番解釋。

    “武科爲什麼要選拔良才?

    不提難以找尋,就單論若是選拔出了,豈不是同我們武勳子弟爭權奪利?”

    這一說法也是說到了武勳們的心坎上。

    他們之前也是對武科並不樂見其成。

    甚至在武科罷停一事上,他們也出了不少力。

    畢竟大周本就崇文抑武,軍隊裏的位置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若是武科和科舉一樣,最後都選出了大量武進士,那毫無疑問對武勳而言是不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有了科舉的前車之鑑,武勳們對於武科的看法,都是覺着還是罷停了好,免得丟了自家飯碗。

    而楊文遠的觀點就很新穎。

    不選良才,就要中低層的武官!

    這樣一來,豈不是既能補充新鮮血液,還能最大限度保留自己的權力?!

    諸位軍中大佬聽到“楊宇卿的觀點”,一時心裏都有些動搖。

    “不懂謀略的武官天花板就在那擺着,很難動搖到我們的地位,諸位應當心裏都明白。

    而且就算其中出現了一兩個幸運兒,我們也可以通過聯姻、收徒的方式將其納入麾下,自然也能成爲我們自己人。

    一代兩代後,恩情自然消!”

    而這時“楊宇卿”再次拋出一個觀點:

    “此次靈州之戰,我們自家子弟肯定要大量參與其中,但若是有了新科武進士的加入,我們子弟的流血犧牲恐怕能大大降低!”

    此話一出,所有的武勳們都沒了反對聲音。

    這麼多年的歲賜、歲幣,還有伴隨而來的文官嘲諷,武勳們心裏都憋着氣呢,所以靈州之戰的曠日長久,和捨身殉國是可預見的。

    雖然他們已經有了爲國捐軀的決心和勇氣,但若是其中的犧牲能少一些,那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因此,武科重開的奏章當即上表。

    並且立馬提上議程。

    而官家和文官們看到這份奏章,不由都有些摸不着頭腦。

    特別是看到最後的武進士官職,建議授予官階:

    武進士——承信郎,從九品

    武狀元——忠訓郎,正九品。

    沒了!

    沒錯,就這兩個!

    選拔條件降低了,但同時官職也相應降低。

    還附帶着一條立馬入伍歷練的指標。

    這與其說是重開武科,不如說是一場全國範圍的軍隊選拔。

    相比於募兵提了點檔次,相較於原本武科則大大降低。

    對着這奏章端詳了許久,諸位閣老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

    猶猶豫豫討論了許久,還是沒得出個結果。

    不過最後看在是楊宇卿提名的份上,官家和文官們才應許。

    不過只答應明年先試行一次,之後再做打算,頗有些打發臭要飯的既視感。

    至此武科事成。

    明年科舉殿試後,便開始加急辦理。

    武科的具體考試日程還在商酌,不過大致框架已經確立。

    按照原本武科的模子,設立解試、省試、殿試的三級考核制度,至於教材書只有一本《武經七書》,還正在刪減中。

    至於考試時間,則預定在明年冬初之前完成。

    一月一試,就武科來說時間很是充裕。

    只有貼合自身利益。

    任何看似不合常理的訴求。

    最終也能徵得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這一場修改後的武科,漸漸拉開帷幕。

    ……

    楊文遠告知王若弗這件事,其實也不在乎什麼泄不泄密。

    畢竟等這段時間關於武科的具體章程確定好,朝廷就會開始對外放出武科重開的消息。

    可能會晚那麼一兩個月。

    不過就算被人知道了,對於楊家而言也只是件無傷大雅的事。

    隨着楊家聖眷正濃,言官們如同蒼蠅聞……如蟻附羶。

    爲了展露自己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美好品德”,潮水一般的彈劾奏章遞到了官家桌上。

    彈劾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所以就這點失密的小事,相比於彈劾“貪墨軍餉,倒賣軍械”,“新任平陽侯貪戀老婦,恐有頑疾”之類的奏章,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最多再被罰俸一年,或是兩、三年?

    楊文遠估摸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裏,大概率是領不到大周發放的侯爵俸祿了。

    不過楊文遠雖然不怕,但卻不好讓王若弗對別人說。

    萬一王若弗把這消息當做人情告知別人……

    人家興高采烈地讓自家兒子參加武科,最後中了進士。

    結果剛高興沒多久,就收到了一封來自兵部和樞密院的共同調令——調往靈州入伍。

    那時候靈州肯定已經打了起來。

    要是那人再一不小心戰死,事情就大條了……

    等到人家事後反應過來,恐怕連殺人的心都有了。

    所以楊文遠才會讓王若弗別和別人說。

    不是怕連累我,是怕王若弗賠了夫人又折兵。

    至於王野。

    楊文遠已經將其中的利害同他說清楚了。

    靈州那雖然危險,但軍功很容易掙,晉升也容易,還有楊文彥在那照看着,沒有旁人那麼危險。

    王野聽完話,倒是沒有考慮那麼多。

    一聽到有仗打,雙眼直冒光,一臉的興奮,儼然一副戰爭狂人的模樣。

    楊文遠很懷疑自己說的好處王野一個字都沒聽進去,只聽到可以打仗那就沒了。

    和王野一樣。

    王若與對於王若弗的話也只是有選擇的聽。

    要命?危險?

    王若與捕捉到其中的關鍵詞。

    突然,她腦子裏靈光一閃。

    武科我兒子用不上,但其他“兒子”可以用上啊!

    康家的那些庶子們大了,眼見着都是要娶妻生子的年紀。

    但王若與的丈夫,康海豐康大人只顧着自己爽,對於庶子庶女們向來是從來不管的。

    所以他們的求親嫁娶,彩禮陪嫁都是要王若與來想辦法。

    而剛從妹妹王若弗這聽來武科重開的消息,卻是讓王若與心中一動。

    ‘若是把家裏的庶子們都送去考武科,到時候若是出了什麼三長兩短……不談全沒了,就算少了幾個,對自己也是好的啊!還能讓他們走武官的路子,斷了他們心裏那不切實際的念想,更是一舉兩得!’

    王若與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不由得暗自激動。

    正好提前得到了消息,自己這段時間好吃好喝的供應着,讓他們提前準備,說不得都能塞到軍隊裏去!

    康海豐那也能說得過去。

    畢竟這是自己辛苦得來的消息,說起來還是爲他們謀個出路,如何使不得?

    就是有些可惜了,現在和那楊文遠的關係不近。

    不過現在也不遲,武科還在明年呢。

    到時候讓他把考過的人往偏遠、危險的地方送,西夏邊境不一定,流放嶺南也是好的呀。

    王若與心裏打定主意,轉而朝王若弗笑道:

    “妹妹,姐姐這有個不情之請,不知當講不當講……”

    王若弗分外豪爽,回道:

    “都是自家姐妹,姐姐但說無妨!”

    王若與親切一笑,裝作不好意思的樣子,開口道:

    “是這樣的,妹妹你不是說明年武科重開嗎?我那家裏的幾個庶子你也知道,年紀剛好合適,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既不是讀書的料子,家裏也沒有旁的事給他們做,所以我想着把武科的事告訴他們,提前一兩個月知曉,多少也能增些把握。”

    王若弗沒想到自己姐姐居然這般爲庶子考慮,這可是連自己都做不到啊!

    王若弗無視長楓就不錯,怎麼可能還特意爲他謀前程。

    我看以後誰還敢拿庶出說事。

    污衊我姐姐行事不端!

    王若弗當即響應王若與的請求,點頭道:

    “都是自家人,只要不往外傳,不妨事的。”

    王若與肯定道:

    “家裏的那些庶子庶女們平日裏都是我養着的,最聽我的話,我讓他們緘口,他們一定不敢往外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