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且樂生前一杯酒】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湯豆苗字數:3331更新時間:24/06/28 12:15:28
雍丘大捷,戰果斐然。
齊景兩軍先後合計投入兵力二十三萬有餘,景軍作爲戰敗方損失極爲慘重。
牢城軍、定白軍和防城軍傷亡大半,忠義軍、長勝軍兩支騎兵在後續掩護主力撤退的時候,被大齊飛羽軍和定北軍狠狠咬下一大塊肉,僅有慶聿恭麾下的夏山軍騎步因爲極堅韌的意志,得以維持住相對整齊的陣型,從而保留住大部分的兵力。
經過兩天多的統計,此戰景軍戰死超過五萬人,傷者無法計算,遺棄的戰馬輜重不計其數。
齊軍各部亦有不同程度的損失,總計兩萬一千餘人陣亡,傷者一萬六千餘。
這場大捷最重要的意義還不在於具體的傷亡數字,而是齊軍終於證明自己擁有一項能力,可以在野外大兵團對決中正面擊敗景軍。
從二十年前楊光遠含冤赴死到今日,這是齊軍首次取得野外決戰的勝利。
先前僅有的兩次勝仗,蒙山大捷是厲天潤集結重兵設伏吃掉景軍一萬餘人,雷澤大捷亦是類似的情形。
此番齊軍在雍丘城外戰而勝之,而且對手還是景國名帥慶聿恭,如此足以洗刷二十年來的恥辱,同時將會徹底改變齊景之間的形勢,景軍在江北大地縱橫無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簡而言之,攻守之勢異也。
雍丘城外遍佈軍營,負責追擊景軍敗兵的幾支精銳也已返回,處處洋溢着激動人心的歡慶氣氛。
十餘騎從大營出發,一人三馬,沿着官道一路往南。
山河漫漫,日夜奔馳。
白馬關、慶和縣、博興城。
過蒙山,入平江。
衡江天塹,波瀾壯闊。
出靖州,入道州,進忻州。
江南春色,山川如畫。
這一路上換了七撥騎士,數百匹神駿。
永嘉城已然在望。
及至北門外圍,守城將士向這十餘名騎士投來戒備的眼神,領頭之人便高舉紅翎,與身後同袍齊聲高呼。
“雍丘大捷,陣斬五萬景軍!”
喧囂的城門附近陡然安靜下來,只有那十餘名騎士的呼聲從遠到近傳來。
“雍丘大捷,陣斬五萬景軍!”
北門校尉一個激靈,猛地躥了出去,揮手道:“讓開,大家都讓開!”
一陣熙熙攘攘,等候進出城門的百姓連忙朝道旁讓去,看着十餘名騎士飛馳而過,這個時候驚喜和激動的情緒才轟然炸開。
在場衆人無論素昧平生還是相互熟悉,盡皆無法剋制地高呼起來,然後緊緊相擁在一起。
這股情緒隨着十餘名騎士從北到南穿過京城正街,像颶風一般席捲全城。
京城震動。
無數百姓走上街頭,文人墨客欣喜若狂,就連往常爲人憎惡的青皮閒漢都無比驕傲地放聲吶喊。
大齊等待這場偉大的勝利已經足足等了二十年。
人的一生有幾個二十年?
那些白髮老人老淚縱橫,情不自禁地朝南邊皇宮的方向叩首,口中高呼聖天子。
十餘名騎士一路暢通無阻,徑直來到皇城北邊和寧門外的廣場上。
不多時,宮中內監呂師周帶着一羣小黃門快步走來,從領頭騎士手中接過火漆完好的捷報,又聽他說完陸沉的交待,便急匆匆地返回。
與京城各處的歡呼雀躍不同,皇宮裏的氣氛十分肅穆。
不論是跟在呂師周身後的小黃門,還是值守各處的禁軍將士,縱然知道江北大捷的消息,心裏頗爲喜悅,表情卻還是很凝重。
就連宮外方圓數裏區域內都已戒嚴。
尤其是來到後宮,那種沉鬱的氛圍瀰漫各處,彷彿連空氣都變得凝滯。
縱有清風徐徐,卻化不開宛如實質的沉重。
來到文和殿外,小黃門悉數停下,呂師周獨自走了進去。
外殿聚集着數十位大臣,六部、兩院、九寺、七監的主官皆在。
呂師周迎着衆人的注視,輕聲道:“各位大人,江北捷報,我朝大軍在雍丘城外擊敗景軍主力,陣斬五萬。”
若是換做其他時候,這羣重臣肯定會興高采烈,但此刻他們依然保持着安靜的姿態,很多人臉上既有喜悅的表情,又透着顯而易見的傷感,可謂是悲喜交加難以自抑。
呂師周心中默默嘆了一聲,繼續往內殿走去。
內殿相比外殿要清靜許多,僅有數位重臣在此,包括兩位宰相李道彥和薛南亭、御史大夫楚懷仲、織經司提舉秦正、軍務大臣韓忠傑和沈玉來,還有太醫院正桂秋良。
太子李宗本肅立榻前,許皇後和太子生母柳淑妃則站在牀後。
龍榻之上,大齊天子李端形容枯槁,臉頰凹陷,唯有那雙眼睛依舊清明。
長時間病痛的折磨讓他極爲消瘦。
呂師周跪行向前,顫聲道:“啓奏陛下,我朝大軍在雍丘城外擊敗景軍主力,陣斬五萬!景軍潰敗而逃,邊疆穩固,江山無憂!”
諸位重臣眼神猛地一亮。
李端靜靜地看着他,緩緩呼出一口氣。
這口氣彷彿憋了十五年。
他微微一笑。
笑容中多了幾分釋然。
李道彥當先說道:“天佑大齊,天佑陛下!將士們不負聖恩,大齊臣民萬衆一心,臣爲陛下賀!”
“恭賀陛下!”
衆人躬身行禮。
“平身。”
李端點了點頭,繼而對太子說道:“朕說過,不會給你留下一個爛攤子。”
太子跪在榻邊,懇切地說道:“父皇,兒臣自始至終堅信這一點。”
李端想要擡手,卻發現自己已經虛弱到連手都擡不起來,太子連忙扶着他枯瘦的手掌,幫他指向牀後的許皇後和柳淑妃。
李端平復着心中的情緒,緩緩道:“你即位之後,要尊崇兩位太后,一如朕在之時。”
太子連忙道:“兒臣定當盡心侍奉皇后和母妃,不敢有一日懈怠,懇請父皇放心。”
那邊兩位宮裝貴人早已哭紅了雙眼,只是不敢發出聲音。
自從大皇子英年早逝,許皇後就像變了一個人。
無論如何,那終究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雖然她以前確實偏心三皇子更多,但是當大皇子在她面前離去,那種哀傷的情緒足以割裂她的內心。
如今天子病入膏肓,她回首過往不禁悲痛難抑,哀絕道:“陛下……”
李端擡眼看着髮妻,早已沉睡的回憶忽然間涌入腦海。
那時候他只是一介不受寵的皇子,空有尊貴的身份,滿腔抱負無從施展,是他的妻子想方設法爲他排解鬱卒,又動用孃家的所有力量讓他能夠遠離河洛。
若非如此,他又怎能逃出生天,成就這一番帝王之業?
初登大寶的那幾年,他無一日不戰戰兢兢,是許皇後給了他一個溫馨的港灣,支撐他走過那段最艱難的歲月。
“唉……”
李端輕輕嘆了一聲,道:“皇后莫要難過,保重自身。”
許皇後的眼淚如斷線的珠子一般,當着幾位重臣的面,她無法說得更詳細,唯有淚流不止。
柳淑妃歷來內斂沉靜,此刻亦是眼眶泛紅,她攙扶着身體發抖的許皇後,看着榻上已經極其虛弱的天子,眼中滿是不捨和傷感。
李端稍稍平復心情,對太子說道:“取酒來。”
太子微微一愣。
李端勉強擠出一抹笑意,道:“雍丘大捷來之不易,離不開他們的嘔心瀝血,你代替朕敬他們一杯。”
太子忽然明白過來。
國喪期間禁婚喪嫁娶,酒宴更不可能允許,然而這等大捷無法以酒賀之,終究是少了幾分意味。
他擡手擦去臉上的淚痕,起身看向呂師周說道:“取酒和杯盞來。”
“是,殿下。”
呂師周連忙退出內殿,不一會兒他和幾名太監便端着酒壺和數個杯盞進來。
李端又道:“你親自執壺。”
“是,父皇。”
太子應下,旋即走到左相李道彥面前,執壺斟酒。
李道彥雙手接過酒杯,垂首道:“老臣謝陛下賜酒!”
然後便是薛南亭、楚懷仲、韓忠傑、沈玉來,連秦正也不例外。
衆人雙手捧着酒杯,整齊地看着榻上的天子。
李端逐一望過去,輕聲道:“這一杯酒,敬爲大齊操勞一生的諸位愛卿,沒有你們宵衣旰食,朕便是有再多的雄心壯志,亦不過是無根之木無本之源。若非病體殘軀只剩下這口氣,朕理當與諸位愛卿共飲,便讓太子替朕,敬大齊忠良這杯酒。”
太子朝衆人垂首一禮,舉杯飲盡。
衆人回禮,一飲而盡。
無不眼含熱淚。
李端微笑着說道:“太子。”
“兒臣在。”
“送朕去觀雲臺。”
太子不禁遲疑,誰都能看出來天子已然命在垂危,尤其是聽到雍丘大捷的急報,他終於不必再苦苦堅持,面上已經多了幾分死氣。
李道彥見狀便說道:“殿下,便依陛下之言。”
太子深吸一口氣,躬身道:“是,父皇。”
他和許皇後、柳淑妃爲天子更衣,這是兩個多月來天子首次着玄色龍袍,明明貼身剪裁的龍袍卻顯得空落落的。
太子注意到這個細節,只覺心中猛然抽痛。
曾經他必須仰望、頂天立地的父皇,此刻卻消瘦得如同羽毛一般輕盈。
他緊緊咬着雙脣,強忍着沒有悲泣出聲。
因爲他的父皇依舊面帶微笑。
彷彿死亡並不值得畏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