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5章:死者爲大,全軍同衣!王安石與司馬光又吵起來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5024更新時間:24/08/12 01:31:46
    十一月初三。

    蘇良一行來到了河南府境內,再有三日便可抵達汴京城。

    入夜。

    一處驛館的臥房內。

    蘇良看着蘇子慕的那篇《告李團練書》,面帶欣喜。

    “哈哈,吾兒隨吾,熱心腸,嫉惡如仇,還有一身虎膽,只是這文章寫得還太稚嫩,不夠鋒利……”

    蘇良已知此事的全過程,對蘇子慕的表現甚是滿意。

    就在這時。

    劉三刀捧着蘇良的官袍官帽官靴大步走了進來。

    “頭兒,您的官服清洗過了,文相讓咱們三日後巳時六刻(上午十點半)從南薰門入城,到時會安排一個盛大的歡迎儀式。”

    河湟拓邊近三千裏,又在黃河之畔全殲西夏萬餘嵬名軍。

    此等軍功,遠甚於平叛儂智高之亂。

    蘇良作爲河湟拓邊的頭號功臣,帶着三千兵返京,朝廷自然要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以彰其功。

    蘇良望了一眼紫色的官袍。

    微微搖頭。

    “此次,我不打算穿文官官服了!”

    “我欲讓全軍同衣,連同我在內,三千兵甲皆統一穿士兵之衣,衣着、配飾、靴子、兵器都須一致,任何人都不搞特殊。”

    “此次歸來,我們不能只代表我們自己,要代表所有征戰河湟的士兵們!”

    劉三刀一愣,旋即道:“頭兒,是否除您之外,統一穿着會更合適一些?”

    此戰乃蘇良首功。

    官家和衆相公的歡迎儀式明顯是爲蘇良準備的。

    即使狄青與蘇良一起回京,蘇良依舊會是最耀眼的那個。

    兩府三司的相公們自然都是願意看到文官領首功的。

    蘇良如此做。

    等同於在刻意提高武官地位,可能會引得一些文官不滿。

    劉三刀從文彥博所寫的書信上,便能看出其對蘇良的重視。

    故而有此一問。

    蘇良微微一笑,道:“不,我也不能搞特殊。”

    蘇良此舉。

    就是要提升武人地位,弱化自己的功勞。

    此戰過後。

    還有滅夏之戰,收復燕雲、宋遼大戰等等,要倚仗武人的地方甚多。

    蘇良不願居功。

    而願將自己的功勞平攤在那些爲大宋出生入死的士兵身上,讓他們享受到更多打勝仗帶來的榮耀。

    隨即。

    蘇良從桌子上拿起一份文書,緩緩站起身來。

    “這是河湟拓邊時陣亡的兩千七百六十二名士兵的名單,你尋人將他們的名字撰寫在一張絹帛上,咱們入城時,此絹帛要居於中,我隨其後,畢竟死者爲大。”

    “我稍後便寫信向官家匯稟這兩件事,官家定然會同意的,你去安排就是。”

    “是。”劉三刀退了出去。

    死者爲大,全軍同衣。

    這是蘇良對戰鬥在河湟之兵所能表達的最高敬意。

    ……

    三日後。

    一大早,汴京城便熱鬧起來。

    宣德門前,御街兩側,從朱雀門到南薰門的街道兩邊,都圍滿了百姓。

    汴京城的百姓已通過官衙得知,蘇良率領三千兵將在今日巳時六刻從南薰門入城。

    很快。

    皇城司士兵和開封府的衙役也都開始維持秩序。

    巳時一刻。

    一衆文武百官齊聚於宣德門前。

    首相文彥博,勾當皇城司、內侍省都知張茂則代表趙禎在南薰門門口,親迎蘇良等人返京。

    不多時。

    蘇良等三千人身穿紅緞披肩,外搭胸背甲,下身着白絹夾襪頭褲,腳蹬長靴。

    胯下皆是黑色大馬,挺胸擡頭地朝着城內走來。

    而在隊伍中央。

    兩名士兵各持一根約有一丈的圓木,圓木上高高掛着的正是河湟拓邊陣亡的士兵名單。

    蘇良行在名單之後,與士兵們的穿着一模一樣。

    文彥博和張茂則是知曉蘇良此等安排的。

    但親眼所見,仍甚是震撼。

    蘇良此舉,給予了大宋軍人充足的敬意。

    往昔。

    大宋士兵陣亡,撫卹待遇也算不錯。

    但像而今這樣,名單出現在隊伍中間,由軍隊主官在後護送的,卻從未有過。

    汴京城的百姓,藏龍臥虎,很快就看明白了蘇良的此番操作。

    “蘇中丞大義啊!全軍同衣,他認爲河湟拓邊應屬於全體參戰士兵;陣亡士兵列榜居中,他居於後護之,是因死者爲大!”

    “全軍同衣,死者爲大!如此做法,令人感動,我等有志男兒應當從軍啊!”

    “此刻,誰還敢言,東華門外唱名方爲好男兒?這張榜單上的士兵,都是我大宋朝的好男兒,我們應該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

    ……

    不出三日,

    蘇良這番“全軍同衣,死者爲大”的返京行爲,就會被勾欄書館的藝人改編成話本。

    然後迅速傳遍全宋的各個州府。

    城內主街道上。

    在文彥博和張茂則的引領下,蘇良等三千兵騎兵低速前行。

    兩側的百姓紛紛開心地招手。

    不多時。

    有人又開始喊起了蘇良在西北喊出的那句話。

    “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犯我大宋者,必誅之!犯我大宋者,必誅之……”

    聲音響徹雲霄,震耳欲聾。

    從南薰門口一直喊到了宣德門前。

    片刻後。

    蘇良等人終於來到了宣德門前,三千士兵將會被引到軍營休息,而後按功行賞。

    至於蘇良,自然要去面見官家了。

    蘇良下馬後,眼前皆是熟人。

    富弼、吳育、張方平、歐陽修、王堯臣、曾公亮、包拯、範鎮、司馬光、王安石等。

    蘇良笑着與衆人打着招呼。

    就在這時,蘇良突然聽到一道稚嫩的喊聲。

    “爹爹!”

    蘇良循聲望去,在不遠處,大皇子趙暽、二皇子趙晗、蘇子慕和蘇沁一,在數名士兵的護衛下,正望着蘇良。

    “爹爹!爹爹!”

    蘇子慕和蘇沁一看到蘇良看到了他們,當即興奮地喊叫起來。

    蘇沁一當即就要朝着蘇良衝來,卻被蘇子慕攔了下來。

    蘇沁一也很聽話。

    不再上前,望着蘇良開心地跳着。

    蘇良此刻自然不宜去抱兒子女兒,他朝着四人招了招手。

    然後又看向蘇子慕,朝着胸口捶了兩下,緊接着豎了一個大拇指。

    捶胸兩下,乃是父子倆經常打招呼的動作。

    而豎大拇指寓意蘇子慕的表現非常棒。

    蘇子慕立即會意。

    也朝着胸口捶了兩下,然後同樣爲蘇良豎起了大拇指。

    蘇良笑着點了點頭,然後便在一衆中書相公的引領下,朝着禁中走去。

    入禁中後,蘇良就立即換上文官官服。

    ……

    片刻後,垂拱殿。

    蘇良剛與衆相公走入殿內,趙禎便站起身來。

    他端詳着蘇良,笑着道:“瘦了,也黑了,但更有英氣了!”

    “多謝官家誇讚,臣爲朝廷大事使得個人相貌稍微損傷了一些,值得!值得!”蘇良笑着說道。

    “哈哈哈哈……”

    聽到此話,趙禎和衆相公都忍不住笑出聲來。

    蘇良還是原來的蘇良。

    彼此間熟悉的感覺,一下子就回來了。

    君臣寒暄數句後,趙禎看向蘇良。

    “蘇卿,你立此大功,想要何等封賞?但凡你能提出的,朕傾力滿足你!”

    蘇良想了想,道:“官家,臣當下之俸祿,早已吃喝不愁,沒有什麼可請的。且此次河湟拓邊,臣也不累,如遠遊賞景一般,辛苦的是狄樞相和出戰的士兵們,官家厚賞他們吧!”

    “如遠遊賞景?”

    “景明,你可知,當你帶二百騎勸降河湟諸部落時,我們都嚇壞了,你若有一絲損失,官家都御駕親征了!”張方平白了蘇良一眼。

    蘇良說的輕鬆,但在座的皆知蘇良有多麼不易。

    境外勸降,乃是很有可能丟命的。

    趙禎面帶微笑,道:“該厚賞的朕一定會厚賞,伱的獎勵,朕也不可缺,除財物獎勵外,朕讓你再進一步,如何?”

    此話一出。

    除了趙禎和蘇良,衆相公都緊張起來。

    當下,蘇良已是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乃是四入頭(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之一,再進一步,就是宰執了。

    蘇良若上去,那就有一人要下來。

    蘇良扭臉看向衆相公,想了想,拱手道:“官家,臣不願再進一步。”

    “當下,諸位相公的差遣做的都甚是優異,臣若進一步,必不如他們。而在御史中丞這個位置上,臣覺得,滿朝官員,也無人比我做得更好……”

    蘇良做臺諫官已經得心應手。

    御史中丞的主要任務是彈劾官員與上諫言事,較爲輕鬆。

    若是入了政事堂。

    那忙得幾乎站不起身,且與一羣老頭在一起辦公,又要因一些禮制規矩論辯吵架。

    蘇良覺得甚是無趣。

    “行,朕尊重你的想法。”

    趙禎看向殿外,道:“此刻已過午時,朕本該在宮內賜宴於你,但想必你已歸心似箭,急於回家了吧!”

    蘇良如小雞啄米似的點了點頭。

    宮內的珍饈百味再珍稀,在他眼裏都沒有唐宛眉煮的一碗粥好喝。

    “但宴不可不賜,朕已命人將其送到你家了,你與家人同吃吧,另外朕特許你休假三日,然後再上衙。”

    趙禎對蘇良的習慣瞭解地清清楚楚,早就安排好了。

    衆相公都甚是羨慕。

    “謝官家!”

    蘇良拱手完畢,提起官袍就朝着外面跑去,毫無士大夫官員之儀態。

    趙禎望着蘇良的背影無奈一笑,朝着衆相公道:“你們說,蘇卿爲何能過得如此快樂?他的人生就沒有煩惱嗎?”

    衆相公不是摸腦袋就是低頭,不知該如何回答。

    他們細細想來,蘇良還真是沒有什麼煩惱。

    無論是仕途還是生活,都是一帆風順,皆是坦途。

    他們非常羨慕蘇良。

    羨慕蘇良仕途順利、屢建軍功;羨慕蘇良兒女雙全,皆很優秀;羨慕蘇良人生無坎,人見人喜,官家將其當作自家人……

    ……

    蘇良走出禁中後,吉叔的馬車便已在外面等候多時了。

    趙禎昨日就派人告知唐宛眉,朝廷將賜宴至蘇家,蘇良會在家中吃午飯。

    蘇宅。

    蘇良一進門,蘇子慕和蘇沁一便甚是歡喜地衝了過去。

    蘇良一把抱起蘇沁一,興奮地道:“我的乖女兒,又漂亮了!”

    然後,他另一只手揉着蘇子慕的腦袋。

    “兒啊,幹得不錯,隨你爹,但比起你爹的文采還差得遠……”

    蘇良和一對兒女說笑着。

    不遠處,唐澤和唐宛眉也走了出來。

    “岳丈、眉兒,我回來了!”蘇良看向二人。

    唐宛眉聽到此話,眼淚當即就落下來了,蘇良年初離京,歸來已經是年底。

    她擔驚受怕了許多日,哭都哭了好幾次。

    蘇良放下蘇沁一,當着唐澤的面兒就要去給唐宛眉一個擁抱。

    唐宛眉卻一手指在蘇良的胸口,道:“洗手,吃飯!”

    “是。”

    蘇良拉着蘇子慕和蘇沁一便去洗手了,在家裏,還是唐宛眉最大。

    ……

    接下來的三日,蘇良就在家歇下了。

    奔波了近一年,他也確實甚是疲累。

    他不出門,不應酬,不見任何外人,盡情地享受着自己的三日小短假。

    期間。

    趙禎命人送來了兩輛馬車的禮物。

    有唐澤喜歡的筆墨書籍,有蘇良喜歡的文玩器物,有唐宛眉喜歡的絲綢飾物,還有蘇子慕和蘇沁一喜歡的玩具美食……

    可謂是面面俱到。

    此外。

    楊氏帶着其子李瑋也來到了蘇家致歉,稱不該責罵蘇子慕,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語。

    蘇良很敞亮。

    當即就原諒二人了,同時對蘇子慕使用機關暗器傷人也做了批評。

    雙方本就沒有矛盾,而蘇良也絲毫不將此事放在心裏。

    ……

    三日後,清晨。

    蘇良正常上衙,來到了御史臺。

    他剛坐下沒多久。

    便有兩個年輕官員低頭黑臉,來到他的屋內。

    直接坐在一旁的茶臺椅子上。

    能在蘇良面前,如此不拘規矩,連一聲“中丞”都不喊的年輕官員。

    也只有與蘇良交好的王安石和司馬光了。

    蘇良看二人的表情,便知二人又是吵架了。

    這兩人甚是有趣。

    明明關係好的如同一人,但卻經常吵架。

    若非同性,只有夫妻關係才有可能越吵關係越好。

    這些年,蘇良爲這二人勸架,已不下五十次。

    “二位,我今日才上衙,心情正好,你們又怎麼了?君實,你先講。”蘇良道。

    二人的大多數吵架,司馬光都是憋屈者。

    王安石說話犀利,出口成章,司馬光心中有墨,可是嘴慢,一旦吵起來,大多數情況都是王安石佔上風。

    司馬光擡起頭來,道:“景明兄,河湟拓邊,業已成功,下一步就是發展河湟,讓其與其他州府同軌了!”

    “而今正需一個懂得變法者前往河湟,使得那裏可以快速跟上我大宋的變法現狀。”

    “我欲向中書請願,前往河湟,本來想先聽一聽介甫的想法,哪曾想和他想一塊去了,他也剛寫好了請願書,欲往河湟。”

    “那你們兩個都去請願,聽衆相公安排不就行了?”蘇良反問道。

    司馬光一臉委屈。

    “是這個道理啊!可是介甫稱助河湟區域變法,實則是在滅夏後爲改良西夏做鋪墊,而改良西夏之策,與全宋變法之策差異甚大。”

    “他認爲整個大宋朝,除了您,就只有他能勝任。”

    “我若請願得逞,只會讓西夏之地拖大宋進步的後腿,只有他能去,我連請願的資格都沒有,你聽這話,氣人不氣人?”

    “確實氣人!”蘇良忍不住笑了。

    而一旁的王安石挺着胸膛,一臉認真。

    他覺得自己的話語雖然有些傷司馬光的自尊,但沒有任何錯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