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1章:身份冊!熙河鎮擴城,來了就是大宋人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458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報仇不隔夜,砍頭不留情。
蘇良滅脫窩部落以及在熙河鎮城門前的講話,很快便傳播了出去。
散落在熙河區域的吐蕃各部和西夏人都甚是惶恐。
往昔。
范仲淹都是以守爲主,主張安撫外族,幾乎不會派兵出境大開殺戒。
但這位大宋寵臣初來乍到,做事卻甚是狠辣。
那羣趁着范仲淹病逝,搶掠熙河鎮,導致近千人傷亡的兇手們要倒大黴了。
……
熙河鎮官衙,後廳內。
蘇良、徐莽、劉三刀、齊飛、楊虎,獨臂老喬六人聚在了一起。
獨臂老喬站在最前方的一張獸皮地圖前。
他拿着一根小木棍,指着地圖道:“經過我們查詢,二月二十三日晚,搶掠熙河鎮的部落共有四個。”
“分別是錯那戈部落、納藏部落、阿柴落部落和約貢部落。”
“其中,錯那戈部落有戰士近兩千人,納藏部落有戰士近三百人,阿柴落部落有戰士近百人,約貢部落有戰士近七百人。”
這裏的戰士,指的是部落中有戰鬥力的成年人。
“那晚,我們的士兵與百姓被殺一百七十二人,輕傷、重傷合計七百五十六人,他們在搶掠的同時,有意毆打襲殺百姓。我篤定,這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搶掠事件,後續定然有人指使。
“我猜測,幕後指使者,不一定是西夏人,也有可能是……是……是其他勢力,不過……不過我還沒有找到證據。”獨臂老喬欲言又止。
“不一定是西夏人?”蘇良連忙道:“喬爺,有什麼猜測,你就直言,這裏沒有外人,說錯也沒關係。”
喬爺想了想,將木棍放於一旁。
“我懷疑,幕後指使者,除了有可能是西夏人外,還有可能是青唐吐蕃,甚至是遼國人。”
“西夏人嫌疑最大,因爲西夏兵最易與這些蕃人部落合作,實行搶掠,西夏今年大旱,爲了財物,有可能鋌而走險,並試探一下我們的底線在哪裏。”
蘇良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些散落在邊境的蕃人部落,大多與青唐吐蕃不和。
有的早就暗中投靠了西夏。
有的則是想要投靠西夏,做此事來當作找靠山的敲門石。
獨臂老喬接着道:“其次,便是青唐吐蕃(即唃廝囉部落)。”
“唃廝囉雖然一直親宋,但他畢竟已五十八歲,在部落的威望減弱了許多,其有三子,每個人都有單獨的勢力,大子瞎氈應該是親宋的,但二子磨氈角和三子董氈卻不然。他們有可能幫助這些小部落實施搶掠,然後栽贓嫁禍到西夏身上,令宋夏開戰,而他們從中得利。”
“至於遼國,他們早就有細作佈置在吐蕃諸部落中,他們也有可能是幕後主使者,藉此栽贓西夏,以便他們平定內亂。”
蘇良微微點頭。
起初,他本以爲定然是西夏朝廷指使。
西夏國相沒藏訛龐呈遞書信解釋不是他們朝廷所爲,只是爲了掩飾,實乃畫蛇添足。
沒想到這裏的水竟如此深。
不僅大宋盯着這片地方,遼、夏、青唐吐蕃同樣盯着這片地方。
蘇良想了想,看向獨臂老喬。
“喬爺,咱們已知曉搶掠者身份之事,可有外傳?”
“還沒有,只有我們幾人知曉。那四個部落估計也想不到,我從幾具屍體上就辨認出了他們的身份。”
“我外出就是爲了探查那四個部落的情報,哪曾想路過脫窩部落,就被他們抓了!”
蘇良站起身來,看向齊飛和楊虎。
“齊飛、楊虎,明日在城門外張貼公告,重金懸賞二月二十三日晚搶掠熙河鎮的賊首,提供情報者,賞千貫;將其殺掉送至熙河鎮者,賞五千貫;將其生擒送至熙河鎮者,賞萬貫。”
“是!”齊飛和楊虎迅速起身應和道。
蘇良又看向徐莽和劉三刀。
“老徐、三刀,自今晚始,龍羽軍便祕密出動,我要你們將這四個部落的首領全活擒回來,越快越好!”
“末將遵命!”徐莽和劉三刀齊齊拱手。
這時。
熙河鎮都頭楊虎忍不住開口道:“蘇中丞,我有一個別的想法。”
“講!”
“我明白厚金懸賞乃是故布疑陣,讓那四個部落的首領以爲我們不知兇手,然後更便於抓到他們,但是死掉四個首領並無大用!”
“吐蕃諸部許多小部落的首領經常更換,有時打一架就換新首領了。像錯那戈部落,他們的族老才是掌大權者,我們殺了他們的首領,並不能重傷他們。我建議,我們能不能像滅脫窩部落那樣,將他們全滅了,這才過癮,我們有這個實力啊!”
一旁的齊飛立即興奮地附和道:“蘇中丞,我覺得齊都頭之言甚有道理,如此才能展現我大宋之威,讓這些人不敢再來造次!”
蘇良微微一笑。
“我也知這樣更過癮,我也知咱們目前有這個能力。但是全滅了這四個部落又如何?只要我們在這裏減弱了兵力,剩下的部落還會來搶掠。”
“他們要活着,而對這片區域的部落而言,熙河鎮就是矗立在一片沙漠中的唯一綠洲,他們要活,要想活得好,定然還會來搶掠熙河鎮,如何制止?”
“那……那……那我們就將他們全殺了!”楊虎攥着拳頭說道。
一旁的斷臂老喬無奈搖了搖頭。
“吐蕃諸部,地廣人稀,我們哪有此等精力將他們全部剿滅,即使能剿滅,要在如此廣袤的地方駐兵,太難了!”
“那豈不是這裏永久都要發生搶掠和戰亂了!”齊飛喃喃道,與楊虎都無奈地低下了頭。
蘇良拿起一旁的木棍,笑着道:“二位,莫沮喪,朝廷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今日,我便將我來西北的計劃,全數告知你們。”
聽到此話,大家都擡起頭來。
“最初,我們建熙河鎮的目的就不僅僅是要建一座城池,我們的終極目的是拓邊滅夏!”
聽到“拓邊滅夏”四個字,大家都瞬間興奮起來。
蘇良拿起木棍,指向地圖。
“欲滅西夏,不是長驅直入,直攻西夏,而是佔領河湟,奪取橫山左廂之地。如此做,便是斷西夏一臂。我們佔據地利,可防可攻。無論是西夏和吐蕃諸部都再也無法利用騎兵之速,搶掠熙河鎮,甚至我們的秦、渭二州。”
“狄樞相和我來此,就是爲了先取河湟,再滅西夏。河湟的蕃人部落,我們或攻佔或招撫。而更西之地的蕃人部落,戰非良策,我們要通過不斷建城,不斷傳播漢文化的方式,將他們漢化,然後讓他們成爲宋人,而那些野蠻嗜殺者,一律驅逐!”
“我目前的想法是先擒下這四個部落的首領,在河湟立威,然後一邊擴城,一邊招撫周邊百姓,我主做安撫與擴城之事,也給周邊外族一個錯覺:我們又要開始擴城防禦了!”
“待時機成熟,狄樞相將率大軍朝着西北狂追猛打,徹底佔領河湟區域,直面西夏,到那時,西夏人就睡不着嘍!至於青唐吐蕃,到時若降則無恙,若敢亂,我們便打到青海湖,順便將往昔的絲綢之路徹底打開!”
“總而言之,我們就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拓邊滅夏,另一方面讓我們得來的這些土地更適宜大宋新子民的生活。”
……
衆人聽得一愣一愣的。
徐莽和劉三刀知曉一些消息,並未有太多驚訝。
但齊飛、楊虎和獨臂老喬三人則是愣在原地,許久才恢復過來,然後興奮地大笑了起來。
自太祖太宗以來,大宋從未拓邊,而今不但要拓邊,還要滅夏。
此乃不世之功。
參與者,皆與有榮焉。
楊虎摸了摸腦袋,興奮道:“還是朝廷想得周到,想的太周到了!”
楊虎乃是邊境之民。
他從蘇良的話語裏感受到了朝廷對百姓前所未有的尊重。
蘇良接着道:“除了懸賞與擒賊首外,還有兩件事要做。”
“其一,我準備再次擴建熙河鎮,用三年的時間,讓其成爲如秦州那樣的大城,所需費用,我已向朝廷申請,至於工匠,除了秦州之廂兵外,便要靠熙河區域的百姓了,此事不日就要提上日程,全靠各位去領工監工了,此事可張榜告知所有人!”
“其二,印製傳單,告知非我大宋境內的百姓,只要自身清白,沒有做過燒殺搶掠之事,無論何族,皆可成爲我大宋之民,可有償參與擴建熙河鎮之事,後續都可分到田地、牧地、所有的孩子都有書可讀……並且我們能保障他們的安全。”
“喬爺,你與那些外族百姓較熟,就帶着老兵們負責統計信息吧!相貌、家庭住址甚至指紋都要統計,而後我會將這些資料送往秦州,建立身份冊,入了身份冊,便可享安定的生活。具體細節,你與老徐對接即可。”
“遵命,保證完成任務!”獨臂喬爺無比興奮地說道。
蘇良想了想,又道:“我還帶來了一些棉子,而今剛到四月,依然可種,你們趁早將其種下來,不要小看這些棉子,未來的熙州城能不能成爲整個西北最繁華的城市,沒準兒就要依賴這些棉子了!”
聽到此話,楊虎和獨臂老喬立即挺起胸膛。
若是別人稱有辦法讓熙河鎮變成一州之城,且還會成爲整個西北最繁華的城市,他們絕對不信。
但蘇良之言,他們深信不疑。
這一刻,所有人都充滿了鬥志。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做一件足以改變所有西北人命運,載入史冊的大事。
當日晚。
四十名龍羽軍士兵便分成四批離開了熙河鎮。
十人活擒一人。
已經給足那四個部落首領的面子了。
……
翌日。
熙河鎮城門外,先是張貼出告示,重金懸賞搶奪熙河鎮之賊首,而後又張貼出了將要擴建熙河鎮的佈告。
百姓們議論紛紛。
大多都覺得蘇良還是遵循着范仲淹的套路,加固城池以防賊。
很多欲以搶宋爲業的人都是長呼一口氣。
他們覺得蘇良此番到來也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依舊還是老招數。
待其離開後,熙河鎮還將會變成他們的錢袋子。
三日後。
一張張刻印和抄寫的傳單,通過商人們的車隊,在整個河湟區域傳遞。
熙河鎮還專門派出上百名識字者外出講念此傳單的內容。
核心思想就一句話——
“但凡好人,不分種族,來了就是大宋人。”
傳單裏面寫了成爲大宋之民的諸多好處,比如:分田分牧地;參與擴城,一日百文還管三頓飯;保障家人安全等等。
蘇良爲了老兵,滅脫窩部落在先,外加一番令人心動的演講,已經取得了一些人的信任。
很快,許多蕃人都心動了。
因爲熙河鎮的繁華,他們其實早已明白,部落靠不住,西夏靠不住,唯有大宋,可讓他們無飢無寒,可讓他們免於戰亂。
於是乎。
很多蕃人,甚至不知自己是蕃人還是漢人的百姓都紛紛來到了宋境內的熙河鎮,懇請成爲大宋之民。
對此,楊虎和獨臂老喬依照蘇良的要求,審覈非常嚴格。
若有曾經恃強凌弱、傷人性命者,也不是不能成爲大宋之民,但前提是,需要交待罪刑,然後前往秦州聽判,待服完刑之後,才有資格成爲大宋之民。
這兩日,蘇良也很忙。
他要向朝廷匯稟近況,要告知狄青當下情況以及商討接下來如何行動,要交待秦州知州劉存應配合之事,還要處理熙河鎮之事。
甚至,他還給曹國舅曹佾寫了一封信,令他多派一些商隊前來,運送一些不同類型的貨品,加快熙河鎮的繁榮。
此刻,蘇良有些後悔。
後悔沒有帶上像王安石或司馬光這樣的人才。
徐莽、劉三刀、齊飛、楊虎、獨臂老喬等皆是粗人,不擅於文字,蘇良有一點交待不到位,就會出現問題。
這日午後,蘇良正在後廳忙碌。
劉三刀突然道:“頭兒,秦州知州劉存來了!”
蘇良一愣:“他爲何來此,莫非我交待的有問題?快請!快請!”
很快。
劉存便快步走進大廳,後面還帶了四個身穿長衫的中年人。
劉存見到蘇良,當即拱手道:“蘇中丞,下官知熙河鎮擴建,定然缺少協調管理與文字之才,下官斗膽向狄樞相請命,帶人前來幫襯兩個月,秦州有王通判處理日常,便足夠了!”
“來得好!劉知州,你可是幫了熙河鎮大忙了,此事過後,朝廷絕對不虧待你!”蘇良笑着說道。
“下官一定傾力而爲!”劉存重重拱手。
在劉存知曉熙河鎮將擴建爲州城後,便知參與此事的重大意義。
他也想參與到這種不世之功中,爲自己換取一個更好的仕途,甚至換來一個名入青史的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