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8章:西夏國相後宮捉姦;狄青蘇良秦州治喪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490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三月十二日,近午時。
一支約有二百餘人的騎兵隊伍,疾馳於官道上。
爲首者,正是狄青和蘇良。
此番前往西北,先要到秦州爲范仲淹治喪。
而後再前往熙河鎮調查羌賊之亂,最後才是“熙河拓邊,斷西夏右臂”之計劃。
狄青和蘇良選擇輕裝先行,白天趕路,晚上紮營或入住驛站。
後面還有萬名開封府禁軍、五百龍羽軍以及提供糧草輜重的廂軍。
趙禎之所以派遣萬名開封禁軍隨行,不是覺得西軍實力不足,而是想要鍛鍊一番開封禁軍。
百日演練,不如一日實戰。
此等佈置,乃是爲日後的大戰做準備。
至於五百龍羽軍,乃是爲了專門剋制西夏重騎兵之用,另外也負責保護蘇良。
汴京距離秦州足足有一千六百餘里,依照蘇良等人當下的速度,至少十日方能抵達秦州。
至於後面的大部隊,糧草輜重甚多,可能就要二十日左右了。
……
又一日,入夜。
河南府,一處驛站內。
狄青和蘇良剛吃過晚飯,便收到了秦州知州劉存寄來的書信。
他稱熙河鎮遭到搶掠後,那些退伍老兵們自發剿賊,在邊境與吐蕃人、羌人多次發生衝突,商貿幾乎無法進行。
他已加派重兵駐紮到了熙河鎮。
他想徵求一下狄青和蘇良的意見,是任由老兵們剿賊,還是爲保障商貿流通而制止老兵們的行爲。
“景明,熙河鎮乃是因你之策而建,你如何看?”狄青問道。
蘇良認真想了想,道:“若爲大局着想,保障商貿自然要放在第一位,我們建熙河鎮的目的就是興商,但老兵們因遭受搶掠與範公逝世,定然是心緒難平,制止恐難以制止,不如就讓他們鬧一鬧吧!”
大宋的百姓受外族欺負,有時就是因太規矩了。
狄青認可地點了點頭。
“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前提是絕對不能讓他們吃虧,我讓劉存派人幫一幫他們,無論鬧多大,有咱們兜底呢!”
“對,和西夏人講理,不如比拳頭!”蘇良興奮地說道。
蘇良最喜狄青的地方。
就是後者永遠都有一股一往無前的氣勢。
而像文彥博、富弼這兩個與蘇良也有過戰事協作的相公,有時過於考慮大局得失,過於講道理,反而會使得戰事打的不痛快。
……
三月十五日,深夜。
西夏國都興慶府,皇宮內。
西夏國相沒藏訛龐手提一把長刀,帶着一羣親兵衝進了西夏太后沒藏氏的寢宮。
門前宮女還不待通報,便被沒藏訛龐一刀捅死。
“砰!”
沒藏訛龐一腳踹開房門,帶着一衆親兵衝了進去。
而這時。
屋內軟榻之上,兩條白花花的身子突然坐起,其中一個男子顧不得穿衣服,拔腿就跑。
可惜,已經晚了。
在他跑下牀的那一瞬間,兩名身穿鎧甲的西夏兵便抓住了他,然後將其重重按在地上。
軟榻上。
受到驚嚇的沒藏太后,連忙用被子蓋住身體,看清來人後,不由得高聲呵斥道:“沒藏訛龐,你大膽!”
沒藏訛龐舉刀指向沒藏太后。
“我沒藏家怎麼出了你這個淫婦!宋遼之民,皆知我西夏的太后與男人私通,這個臉,你丟的起,我沒藏訛龐丟不起!國主也丟不起!”
沒藏太后見沒藏訛龐對她動了殺機,面色不由得變得陰沉下來。
“兄長,你若此時殺我,西夏必亂,沒有我,你是調動不了那羣党項貴族的!”
沒藏訛龐瞪着眼睛,提刀走向一旁的姘夫,沒藏氏前夫野利遇乞的下屬李守貴。
二人私通已久。
從最初爲掩人耳目去寺廟,去荒野,去賀蘭山上的行宮內,到現在已毫不避諱地在後宮之內行苟且之事了。
李守貴面色驚恐,道:“國相,莫……莫殺我,我……我一時糊塗,我……一時糊塗啊!”
就在沒藏訛龐提刀之時。
沒藏氏又道:“你莫動他!當年武周之開國君王武則天尚能養面首,我爲何不可,只准許伱們男人三妻四妾,我養個男人就算是淫蕩了嗎?深宮之內,漫漫長夜,誰能知我的孤獨?”
“你若有武則天之能,你養百人、千人,我都不管你!可惜,你沒有,放心,我不會殺他,我會讓他繼續陪着你!”
聽到此話,就在沒藏氏長呼一口氣之時。
沒藏訛龐朝着兩名控制着李守貴的親兵使了一個眼色。
後者立即會意,立即將李守貴的身體翻了過來。
然後,沒藏訛龐手持長刀,朝着李守貴的胯下猛然刺去。
“啊!”
李守貴痛吼一聲,然後昏厥了過去,地上滿是鮮血。
沒藏氏緊緊抓着被角,白皙嬌媚的臉蛋上滿是汗珠。
她怕了!
“送去就醫,然後讓他以內侍的身份,繼續伺候太后,至於他的家族,全滅了!”沒藏訛龐高聲道。
旋即,李守貴便被擡了出去。
沒藏訛龐擺了擺手,屋內就只剩下他們兄妹二人。
“妹妹,日後你若再尋人私通,私通之人必然還是這個下場,如果你實在忍不了,可以找我的親兵,他們有的是力氣,完全可以滿足你,我也能幫你保密!”
“你……你……你!”
沒藏氏雖從不將婦德放在眼裏。
但親哥哥這樣侮辱她,讓她感到無比憤怒!
她自認與李守貴是有感情的,但沒藏訛龐卻將她當作了一個喜歡發情的畜牲。
沒藏訛龐接着道:“自明日起,你便不用垂簾聽政了,好好做你的太后,朝堂上的事情我來解決。如今宋之狄青、蘇良來到西北,看似治喪,其實有意引戰。”
“若真打起來,咱們光腳不怕穿鞋的,即使輸,我也要讓他們褪一層皮!你告訴那些想要與宋和解的家族們,最好放棄這個不合實際的想法,不然,他們也會死的很慘!”
“你最好別想什麼壞主意,不然不但是你要死,我那個七歲的親外甥也要死!”
說罷,沒藏訛龐轉身離去。
沒藏氏眼眶含淚,只恨自己不是男兒。
沒藏訛龐早知沒藏氏養男人,之所以在今晚選擇廢掉沒藏氏。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他得到消息:狄青與蘇良正率軍前往西北。
他知曉,與范仲淹的建堡防禦之策不同。
狄青和蘇良都是主戰的,且與西夏都有仇怨。
此時的西夏不能再有內亂。
而沒藏氏和一些族人卻是主和,他若再不將沒藏氏的權力奪回,那遭殃的就是他。
這些年。
沒藏訛龐自認對西夏貢獻甚大,多次向宋道歉,多次向遼乞和。
丟人當孫子的事情都被他幹了。
而西夏的党項貴族們依然是享盡富貴。
當下,西夏國庫虧空嚴重,民不聊生,百姓造反者無數,對外與大宋和吐蕃諸部的關係皆不融洽。
即使沒有大宋來攻,國庫也撐不了多久。
故而,他選擇不與大宋正面作戰,儘可能地消耗大宋的財力物力,尋得一線生機。
一旦遼宋之間出現戰事。
西夏就能挺過去,甚至有可能找機會再搶掠大宋一番。
……
三月二十一日,午後。
狄青、蘇良一行終於來到了秦州城。
秦州知州劉存、通判王虎雄親迎,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便沒有太多客套,直接便入了州衙。
此時。
范仲淹的四個兒子,範純祐、範純仁、範純禮、範純粹全都來到了秦州。
半月前,依照范仲淹的遺願。
四子已將他葬在秦州城南十五裏外的一片山巒中。
那裏剛好可以俯視西北方向,是范仲淹生前便選好的墓地。
城內範府之中。
還有一口范仲淹的衣冠之棺,供百姓弔唁。
待狄青與蘇良代表朝廷完成治喪儀式後,範家家人便會扶棺回鄉,將其葬於範氏義莊安排的祖墳之側。
蘇良拿出趙禎爲范仲淹親書的“褒賢之碑”四字,交給了秦州知州劉存,令其拓印石碑。
三日後。
他們將會依照朝廷之詔,立碑,朗誦悼詞,完成治喪之事。
隨即。
狄青與蘇良便前往了距離知州府不遠處的範宅。
范仲淹病逝已有月餘,但仍陸陸續續有人來祭拜。
狄青和蘇良前來弔唁,更是引得周邊的許多百姓爲圍了過來。
甚至有人在範宅之外,高喊着讓二人滅掉西夏爲範公報仇。
范仲淹染寒疾,很大原因是公事繁忙,修城堡所致,而他做這些事情,正是爲了防禦西夏的侵略。
靈堂前。
狄青和蘇良一進門,眼淚便掉下來了。
“參見狄樞相、蘇中丞!”靈堂內的範家家屬紛紛拱手向二人行禮。
狄青大步走到棺木前,扶棺痛哭。
“範公,當年您教我讀《左傳》,讀《孫子兵法》,我們一起下棋,一起討論對夏對遼之策……無您,哪有我狄青之今日,我本想着我們今年年底便能相聚,把酒言歡,哪曾想,您……”
“範公放心,您未完成之願,我們幫你完成,待盛世之日,我一定到你墓前,親告之。”
……
狄青嚎啕大哭,甚是悲傷。
范仲淹對他有知遇之恩,二人在西北曾通宵聊軍事,在一起的時光,甚至比范仲淹與兒子在一起的時光都要長。
蘇良也是淚流滿面,在鞠躬上香,與家屬謝禮後,望着范仲淹的棺木和靈牌,想起了二人暢聊的過往。
全宋變法可謂是站在范仲淹的肩膀上才有的今日。
沒有范仲淹,全宋變法,絕對無法達到今日之成就。
全宋之民,都應該感謝范仲淹。
狄青和蘇良足足痛哭了小半個時辰,在範純仁的規勸下,心緒才漸漸平復了下來。
之後。
二人也安慰了一番範家家屬,並告知他們,三日後,二人將代表朝廷在範公墓前,立碑,致悼詞,代表官家與所有士大夫官員祭哀思。
此等悼念,乃是朝堂士大夫的最高規格。
……
三日後,天色陰沉,秦州城外十五裏處。
數百名士兵身穿喪服,圍在一處墳墓前。
範氏家人,披麻戴孝,跪在兩側,狄青和蘇良也都身穿喪服,表情肅穆。
後方圍着一大羣百姓,他們聽聞樞密使狄青和御史中丞蘇良代表朝廷前來治喪,都紛紛前來致哀。
一個個也都是紅着眼眶,甚是悲傷。
很快。
那塊由趙禎親書的“褒賢之碑”便被立在墳墓前。
狄青代表官家,唸誦哀文以及爲范仲淹諡號“文正”的詔書。
他唸完之後。
範家家屬皆痛哭不止,很多百姓也因此落淚。
這位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當朝最好的士大夫官員當得起這樣的榮耀。
然後。
蘇良拿出了歐陽修代表全朝士大夫爲范仲淹寫下的悼文和墓誌銘,念了起來。
“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譭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銘曰:範於吳越,世實陪臣。俶納山川,及其士民。範始來北,中間幾息?公奮自躬,與時偕逢。事有罪功,言有違從。豈公必能,天子用公。其艱其勞,一其初終。夏童跳邊,乘吏怠安。帝命公往,問彼驕頑……”
一時間。
軍民皆號啕大哭,哭泣聲能傳數裏。
近午時,儀式即將結束之時,蘇良高聲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公千古!”
軍民隨之高呼。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公千古!”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公千古!”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範公千古!”
……
儀式結束後,很多百姓都不願離開,仍坐於墓碑之側。
或痛哭。
或朗誦着范仲淹的詩詞文章。
或唸叨着范仲淹曾爲他們做過的事情。
狄青、蘇良二人也是一直止不住落淚,最後在秦州知州劉存、通判王虎雄的攙扶下,才回到了秦州城。
衆人回城沒多久,天降大雨。
唯有城南之處,天光發亮,沒有烏雲遮蓋。
百姓皆稱:此乃範公在天有靈,必將護佑大宋繁榮昌盛,護佑西北之民,安康幸福。
范仲淹去世,西北如失一撐天之柱。
接下來。
就要依靠狄青和蘇良來守護西北這片肥沃的土地以及所有淳樸的百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