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4章:棉花婚約!蘇子慕從天而降的娃娃親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5451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皇祐六年,二月初十。

    陽光明媚,新柳綻青。

    汴京城內,商貿繁榮,汴河之上,商船來往如梭。

    商人們開始漸漸習慣使用“錢引”,並將使用領域逐步擴散到了日常生活中。

    常駐使館計劃也已進入實施階段。

    都亭驛、班荊館等驛館直接投入使用,各國派遣使臣入宋,而大宋也派出去了多名使官,常駐各國。

    此時的大宋,因爲變法,就像一片被春雨灌溉過的竹林,各種各樣的竹子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拔節生長。

    所見之處,皆是希望。

    ……

    近黃昏。

    蘇良剛剛離開諫院,便見曹國舅曹佾抱着一個布包袱興沖沖地奔了過來。

    “景明,好消息,好消息!你讓我尋的可織布之棉,我找到了!”

    說罷,曹國舅從包袱裏拿出了一塊布。

    蘇良展開一看,不由得大喜:“這……這是棉布!”

    去年臘月,天氣甚寒。

    蘇良想到了大宋當下的棉花種植還未普及,不過他知西南、西北、閩廣等邊境地區已有百姓種植棉花,便讓曹佾命人尋找可織布之棉。

    唐代詩人張藉有詩曰:木棉花發錦江西,行時半脫木棉裘。

    唐代白居易也有詩曰:吳棉細軟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雲。

    唐時便有棉花。

    別稱也很多,比如:白疊子、木棉、吉貝等。

    不過此等棉花,非後世之棉花,其可作爲棉絮填充被褥,卻難以用來織布。

    外加種棉、採棉、彈棉、紡紗織布等工藝皆不成熟。

    使得棉花未能在民間大範圍普及。

    即使已有人開始種植,然仍非常小衆,百姓主流的衣服料子依舊是絲、麻、葛、褐四種。

    蘇良覺得,只要有棉種,即使沒有這個技術,百家學院的農人和工匠們也能解決這個難題。

    棉花產量大,生產成本低。

    若能大範圍推廣,每年冬季必然能讓許多貧苦百姓免於受凍。

    蘇良本以爲能找到可織布的棉種已經非常困難了,沒想到曹佾竟然直接找到了棉布。

    這說明,已有人精通了棉紡技術。

    蘇良驟然變得興奮起來。

    種棉期在二月、三月,若今年便能大範圍種植,那年底一些人便能蓋上厚實溫暖的棉被,穿上舒服暖和的棉衣。

    “你可將織此棉布之人也帶回了京城?”蘇良問道。

    “帶回來了!織此棉布者是一個八十多歲的婆婆,當地喚她爲黃婆婆,她無兒無女,只有一個撿來的小孫女,年近八歲。我派人尋可織布之棉時,她是主動站出來的,並非常願意來到汴京城。”

    “這二人已被我接到了百家學院暫住。黃婆婆願意將她的棉紡之術捐獻出來,不過她有條件,她指名道姓,要與你談條件,別人都不行。”

    “這是她的一些信息,你看一看,今日就太晚了,明日一大早,與我去百家學院走一趟,如何?”

    曹佾遞給蘇良一道文書。

    但凡他相識之人,他都會提前調查好身份來歷。

    “非要和我談?行呀,明早天一亮,咱們就去百家學院!”蘇良點了點頭。

    ……

    翌日,天剛矇矇亮。

    蘇良在諫院點卯後,並知會了知諫院何郯一聲,然後去了百家學院。

    現在的他,身兼數職。

    既有武職又有文職,還是變法司成員,甚是自由。

    不過出城還是要與上官講一下,以免官家和中書衆相公突然有事找他,卻無人知他去了哪裏。

    ……

    一個時辰後。

    百家學院的一方後廳內。

    蘇良見到了八十二歲的黃婆婆與她近八歲的小孫女黃芸兒。

    黃婆婆滿頭白發,手持一根木柺杖,雖滿臉皺紋,但面色卻非常精神。

    她的小孫女黃芸兒,更是讓蘇良眼前一亮。

    其身穿一襲紫色碎花長裙,身前掛着一個繡着桃花的布袋,兩雙眼睛明亮而又靈動。

    這是蘇良除了自己的女兒外,見過的最漂亮的小女孩。

    二人的衣服,皆是棉布製成。

    雖不華麗,但看上去卻讓人感到甚是舒服。

    “黃婆婆,我便是蘇良。”蘇良自我介紹道。

    黃婆婆打量着蘇良,叉手拘禮,一旁的黃芸兒也連忙拘禮,顯得甚是乖巧。

    “老身黃氏,拜見蘇司諫!”黃婆婆道。

    “此非官衙,婆婆無須客氣,您是長輩,請坐!”蘇良笑着道。

    黃婆婆朝着黃芸兒道:“芸兒,你先退下。”

    小女孩黃芸兒當即便退了出去。

    黃婆婆作了一個請的姿勢,示意蘇良和曹佾坐下,然後她也坐了下來。

    隨即。

    黃婆婆道:“蘇司諫,老婆子我不識字,做了一輩子紡織,而今年逾八十,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無兒無女無族人,心中掛念的只有這麼一個撿來的小孫女!”

    “官衙曾多次倡導百姓獻出發明,老身之所以沒有獻出,也沒有在地方推廣,便是想將此棉紡之術當作我孫女的嫁妝!”

    “蘇司諫,你完全符合老身要求。老身希望能讓芸兒與貴衙內締結婚約,而後在汴京城擺宴,告知天下,到那時,老身將會把棉紡之術全都拿出來!”

    黃婆婆雖不識字,但說話非常有邏輯。

    蘇良聽到此話,有些哭笑不得。

    “黃婆婆,吾兒才九歲,您孫女才八歲,此時談及婚約,有些過早吧,二人不一定合適呢!”

    “你放心,只要你拿出棉紡之術,百家學院可爲伱養老並保證您孫女此生都衣食無憂,如何?”

    “不,我只要我孫女成爲你蘇景明的兒媳婦!”黃婆婆語氣堅定。

    蘇良有些不理解。

    這時,曹佾道:“婆婆,我也有兩個兒子,要不你考慮考慮?”

    黃婆婆搖了搖頭。

    “你,不行!蘇景明日後是能夠成爲當朝宰相的,是可以名揚千古的,他的兒子又受到一衆大儒的點撥,日後前途不可限量,我孫女要嫁的是那個日後有狀元之才,宰執之姿的人!”

    此話一出,蘇良算是聽明白了。

    黃婆婆是看上了蘇良未來的仕途,看上了蘇子慕未來的前景。

    蘇良微微皺眉。

    他向來不喜個人之事與國事有連接。

    比如當年的大理五公主之事。

    換作別人,有一個美人放在眼前且還願意以並嫡之制出嫁,早就答應了。

    蘇良想了想,又道:“黃婆婆,要不我先認您孫女做個義女吧,以後若她與吾兒有可能,成親也無妨!”

    黃婆婆再次搖頭。

    “不行。成爲你的義女,以後她不一定嫁給誰呢!”

    “我只要她嫁給你兒子,我老家有很多讀書人都誇讚你,我只願讓我孫女嫁給你兒子。其他人,我不放心!”

    曹佾撓了撓腦袋。

    “黃婆婆,你若交出棉紡之術,我將懇請官家或皇后收芸兒爲義女,以後她便是公主,你覺得如何?”

    “不!當公主沒什麼好的,你們……你們若讓她去和親怎麼辦,我看話本裏演過的,王昭君和蔡文姬都過的非常慘!契丹人和党項人那麼野蠻,我才不願讓我孫女受苦呢!”

    “你們別再提其他的想法了,我只要我孫女和蘇景明的兒子締結婚約,不然我即使死,也不會將棉紡之術拿出來。”

    此刻,黃婆婆已經有些生氣了。

    蘇良面帶無奈,道:“黃婆婆,此事涉及吾兒一生,我需要與我妻商量一番再定,可以嗎?”

    黃婆婆點了點頭。

    當下,婚約一旦簽訂,便意味着日後必須是要成親的。

    除非雙方有類似犯罪、傷亡、重病等大問題。

    不然於理於法都說不過去,無緣由的退婚,官府也不會同意。

    ……

    入夜。

    蘇宅,蘇良書房內。

    蘇良讓丫鬟帶着蘇子慕和蘇沁一去後院玩了,然後將唐澤和唐宛眉喊到了書房中。

    唐宛眉見蘇良面色嚴重,疑惑地問道:“夫君,到底發生何事了?”

    蘇良長嘆一口氣,將黃婆婆所請之事道了出來。

    蘇子慕尚小,根本不知婚約之含義。

    蘇良覺得三人商量好後,再視情況決定要不要問一問他更合適。

    唐宛眉聽完後,笑着道:“我還以爲是什麼大事兒呢!這沒準兒就是慕兒的姻緣,緣分之事很奇怪,當年咱們兩個不就是一場意外?”

    當年的蘇良,乞丐出身。

    靠着小聰明,一邊做小買賣,一邊讀書,還養活了一羣小乞丐。

    在很多人眼裏,他那時的表現,就是個愛讀書的痞子,雖然有一位夫子很看重他,但根本沒有資格扒上唐家的門,但他卻憑着厚臉皮,抱得美人歸。

    “聽你說,那小姑娘長得還不錯,還很通曉禮貌?”

    “嗯嗯。”蘇良點了點頭,道:“那小姑娘非常漂亮,絕對是個美人坯子,論相貌氣質,倒是配得上咱們慕兒。”

    唐澤想了想,道:“宛兒,要不明日你帶慕兒去百家學院瞧一瞧,若你看着順眼,慕兒也看着順眼,我覺得此婚約可成,好兒媳婦是培養出來的,你可以慢慢調教她嘛!”

    “此外,棉紡之術幫助的是天下百姓,聽賢婿講完後,我覺得棉之功用,不弱於五穀,此事若成,也算是爲慕兒謀了一份功德。”

    唐澤的思想向來是以國爲重,並且這種事情,男孩基本都不吃虧。

    唐宛眉笑着道:“對,她才不過八歲,我來調教她,保準兒她能成爲一個稱職的好兒媳婦!”

    蘇良拍板道:“那好,明日你們就去瞧一瞧,若你和慕兒都不反對,此婚約就定下了!”

    翌日一大早。

    蘇良命人將唐宛眉和蘇子慕送往了百家學院。

    他準備近午時再去。

    若能成,便直接與黃婆婆商定簽訂婚約之事;若不能成,他便再想它策。

    近午時。

    蘇良和曹佾來到了百家學院。

    偏廳內。

    唐宛眉一臉笑意,而蘇子慕則是哭喪着臉。

    “慕兒,這是怎麼了?”蘇良疑惑地問道。

    蘇子慕撇着嘴,沒有說話。

    唐宛眉卻是笑着說道:“這臭小子,和你當年一模一樣,看見人家小姑娘漂亮,就想去捏人家的臉蛋,結果人家布袋裏裝着針呢,一下子將他嚇跑了!”

    “你感覺如何?”蘇良問道。

    唐宛眉認可地點了點頭,道:“非常好,漂亮、會說話,這麼小的年齡,便能在布上繡鴛鴦,我很滿意。”

    “慕兒,你滿意不?”

    蘇子慕雖還不通男女之事,但已知曉何爲夫妻。

    夫妻就是家人。

    蘇子慕想了想,一臉認真地說道:“她……她還挺有趣的,不過……不過拿針時,就太兇了!爹爹,她啥時候住咱家啊?”

    蘇良笑着白了他一眼。

    “早着呢!等到你長到與爹爹一樣高,才能娶媳婦!”

    一旁,曹佾興奮地說道:“成了,要成了!”

    ……

    片刻後。

    蘇良和曹佾再次見到了黃婆婆。

    “黃婆婆,這個娃娃親,我應下了,我將會選一個好日子,在樊樓設宴,邀請同僚好友,告知天下。但是,我也有三個條件。”

    “蘇司諫,請講。”

    “其一,在二人成親前,你們暫住在百家學院,若離開開封府,需隨時告知我。我這樣做,並非要禁錮你們的自由,而是棉紡之術非常重要,當下不能外泄,也便於我保護你們!”

    “沒問題,我二人並無其他親眷,住在哪裏都一樣!”黃婆婆點了點頭。

    “其二,一旦婚約達成,我們便是姻親,福禍相依。你不可借用我的身份做任何違背法令之事。若違背,則婚約取消。”

    黃婆婆再次點頭。

    “其三,我大宋兒女大多都是十六歲成親,但我認爲十六歲身體還未長成,我建議慕兒過完十八歲生日後,再成親。”

    “沒問題!”

    黃婆婆乾脆果斷地應了下來。

    蘇子慕十八歲,黃芸兒也不過十七歲,晚一年成親,並不妨事。

    “好,那我立即命人擬定婚約,至於設宴,貴妃薨去不久,咱們定在三月底吧,我會命人選一個良辰吉日,邀請名單也會讓你過目,如何?”

    “好,好。”黃婆婆心情激動。

    蘇良說話辦事都非常尊重她,這讓她感覺非常舒適。

    ……

    兩日後。

    禁中,一處涼亭內。

    大皇子趙暽、二皇子趙晗、蘇子慕三人圍坐在一起。

    “子慕哥,聽說你下個月就要成娃娃親了,那你以後還能上課不?是不是要忙着生孩子了?”

    在曹皇后的交待下,大皇子和二皇子在私下都喚蘇子慕爲哥哥。

    以此感謝蘇良對皇家生子做出的巨大貢獻。

    蘇子慕撇着嘴。

    “你懂不懂?十八歲後才能生孩子,我爹說了,我倆當下就是一個口頭承諾,許下婚約後,依然是各過各的,十八歲後才會成親!”

    一旁,二皇子趙晗道:“這和大姐姐一樣,她的駙馬都定下好幾年了,二人都沒有見過幾次面。”

    趙晗所言的大姐姐,便是福康公主。

    早在慶曆七年,趙禎便爲時年九歲的福康公主和其生母弟弟的兒子,十三歲的李瑋締結了婚約。

    娃娃親,在大宋皇家乃是常有的事情。

    因關係勢力錯綜複雜,大多皇室子弟的婚姻在少年時期就幾乎就被定下了。

    比如:趙宗實和高滔滔。

    這時,大皇子趙暽興奮地問道:“那小姑娘長得好看不?”

    “好看!可好看了!我特想捏捏她的臉,還想拽她的辮子,但她的布包裏放着很多繡花針,兇起來很可怕,就像我娘似的!”蘇子慕壓低了聲音說道。

    “總不會比沁一妹妹還好看吧?”趙暽道。

    “我妹就是個小屁孩,我蘇子慕未來的妻自然比她好看!”蘇子慕胸膛一挺,甚是自得地說道。

    那自戀的表情,與蘇良簡直一模一樣。

    這時,二皇子趙晗道:“子慕哥,你定婚,我們是不是要隨禮啊?”

    “那是自然!你們好好想想,待你們有婚約了,我還要還你們的!”蘇子慕笑着道。

    這一刻,趙晗因福康公主、趙暽、蘇子慕的陪伴,已經從其張貴妃薨逝的悲傷中走了出來。

    蘇子慕即將定娃娃親之事,蘇良除了匯稟趙禎外,還告知了包拯、歐陽修、孫復、司馬光、王安石等人。

    蘇子慕在這些人眼裏,那也是半個兒子。

    此外,棉紡之事,蘇良自然也要告知他們。

    趙禎與衆官員聽到蘇良稱“織布之棉,於民之功,不亞於五穀”後,也都非常興奮。

    歐陽修、包拯等人本以爲此事委屈了蘇子慕。

    但當他們見過被蘇良帶到蘇宅認人後的黃芸兒後,紛紛覺得蘇子慕不吃虧。

    與此同時。

    黃婆婆信守承諾,先是在百家學院改良土壤,然後嘗試在百家學院內的幾塊試驗田裏種植。

    黃婆婆手中,棉種充足,且對如何施肥,如何防蟲,如何澆水,研究的甚是透徹。

    另外,曹佾在黃河邊又開墾了三百畝地,專門留下來種棉花。

    今年的收成,都會用來製作棉衣棉被。

    若效果甚好,第二年便會在全宋境內,大量種植。

    待棉花成爲大宋的一種主要農作物,北方的百姓在冬日便不用再挨凍了。

    此事,可謂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不但黃婆婆之名會被後人記住,蘇子慕與黃芸兒的這段棉花婚約,也會成爲後世的一道美好典故。

    這是蘇良非常樂於見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