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2章:幸福的煩惱!蘇良的死忠粉們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435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五月初一。

    在兩府三司的統一調配下,審查地方官員文書的人員,皆安排妥當。

    汴京城內,幾乎所有“有官職而無差遣”的非老弱病殘人員,都被臨時指派到各個衙門中。

    官員貴戚、宗室子弟,即刻進入忙碌狀態。

    起初。

    一些宗室外戚的年輕子弟對這項“臨時差遣”甚感興趣。

    以爲自己能大展拳腳,行別人而不能行,沒準兒還會被官家看中,日後委以重任。

    但兩日後,他們就叫苦不迭了。

    整理、抄寫、傳送文書,乃甚是枯燥無味之事,且還不能有半分差錯。

    這與通宵達旦地在勾欄聽曲,完全是兩種感覺。

    由於兩府對每個衙門都下達了繁重的任務,還有御史臺的官員不斷巡察,偶爾還會出現趙禎的身影。

    衆官員都是早出晚歸,吃喝皆在衙門中。

    一時都不敢停歇。

    一些官員在被事務壓得喘不過氣來時,自然而然會忍不住罵上蘇良兩句。

    此外,汴京城一些勾欄瓦舍、酒樓茶館的掌櫃也忍不住罵起了蘇良。

    因爲蘇良提出的這個策略,導致他們的大主顧、老主顧都坐在書案前忙碌了。

    一時間,人流量大減,業績慘淡了許多。

    ……

    很快,民間百姓也得知了此消息。

    他們見汴京官員們爲審查地方官員四月份的政績而忙碌。

    自然甚是開心。

    他們樂於看官員勤政,而非在朝堂上勾心鬥角,在家中奢靡享受。

    漸漸的,一些地方官員也知曉了此事。

    他們見朝廷如此較真,當即對《官員百日考成策》愈加重視起來。

    有些難做的事情,通宵達旦也要完成。

    一時間,各個州府的地方官員,做事效率都在漸漸提升。

    ……

    與此同時。

    遼國退兵的消息傳到了大宋境內。

    遼國的三路大軍。

    一路遭遇突襲外加惡劣天氣,死傷慘重,主帥率殘部回了遼國。

    一路由耶律宗真率領的中軍,溜達了一圈後,不敢貿然深入,在糧草不濟後,也選擇了返回。

    唯有一路軍挺進賀蘭山,擊敗了一隊西夏騎兵,抓一批俘虜和牲畜後,也返回了遼國。

    此戰對遼國而言。

    就像是,奔赴千里買了一根針,得不償失。

    此戰過後,只要大宋不率先開戰,至少三年內,三國都難以打起來。

    這對處於全宋變法期的大宋來講,乃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

    五月十三日,汴京百官加班行動已臨近尾聲。

    垂拱殿內。

    兩府將已劃分好等級的部分地方官員的四月政績簡報,呈遞到趙禎的面前。

    文彥博拱手道:“官家,按照最初設定的懲罰條令,當下需受懲者共有166人。其中,需罰俸一月者43人,罰俸三月者58人,降職一級者25人,降職三級者18人,就地罷職者22人。”

    這裏面,有態度差勁的、有能力不足的、還有爲政績而做出過激之事,辦出冤假錯案的……

    自大宋開國以來,從未一次性懲處過如此多的官員。

    而那22名就地罷職者,不少都是地方州府縣的主官,九成以上都是科舉出身。

    衆相公都看向趙禎。

    若此懲罰命令下達,那趙禎的寬仁之名,又將會被減去一分。

    趙禎想了想,道:“依照法令執行吧!立即尋好替代降黜者的官員,免得地方生亂。此結果除了列於邸報,告知全宋地方官員外,在各個州府報刊上,也列出簡報,使得天下百姓知曉。”

    “臣遵命!”文彥博重重拱手,面帶興奮之色。

    此事一旦見諸報端,官員百日考成策必然能迅速進入正軌,同時,朝廷的一系列新法措施也將有序進展。

    ……

    五月十五日,朝廷懲處一百六十六名官員的消息傳到了民間。

    汴京百姓們殺雞宰羊,如慶節日一般慶賀此事。

    他們看到了朝廷意欲富國富民的態度,看到了官家整肅朝堂的決心。

    而地方官員們,各個如履薄冰,紛紛打起了精神。

    他們知曉,曾經那種安逸自在的官老爺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又一日。

    就在變法司所有人都忙着研究計劃在月底頒行的免役法的時候。

    知開封府包拯突然來到變法司尋蘇良。

    茶室內,茶香嫋嫋。

    蘇良見包拯皺着眉頭,當即問道:“希仁兄,不知有何事找我?”

    大宋衆臣中,比蘇良大十歲以上的,蘇良都會稱呼官職,比如唐介唐中丞、歐陽修歐陽學士。

    唯有包拯,他稱呼爲希仁兄。

    因爲蘇良與包拯相識最早。

    他能任臺諫官,最早也是包拯的舉薦。

    在私人關系上,他與包拯也是最聊得來的,其次才是歐陽修和唐介。

    “唉!”

    包拯長嘆一口氣,道:“有件案子,老夫實在難以結案,唯有尋你出手相助。”

    “噗嗤!”

    蘇良聽到此話,一下子將剛喝到嘴裏的茶水吐了出來。

    “希仁兄,莫開玩笑,你都難以結案的案子,我去了不更是白搭!”

    “沒開玩笑,此案還是因你而起,也唯有伱能結案!”

    “因我而起?”蘇良頓時來了興趣。

    包拯道:“自你從西北建功歸來,在汴京街道上吻過弟妹後,引得無數女子愛慕。其中,有數名年輕女子用你的名字組建了一個社團,景明社。”

    “此社社員皆爲年輕且未曾婚配的女子,她們籌資印製你的文章在街頭售賣,在人前宣揚你的品行政績,每隔五日都會聚在一起研究你的文章,而今已發展到了三百多人,當下的社長是如今汴京城最紅的歌伎,鬆竹館館主方檀兒。”

    “啊?”蘇良老臉一紅。

    他雖不去燕館歌樓,但汴京行首方檀兒之名卻也聽說過。

    只是他沒想到自己在勾欄界竟然也如此有名,且被追捧到了這個程度。

    “大宋結社自由,她們並沒有打擾你,可見乃是真心爲你好,你這小子,桃花真旺!”

    “但是近日來,因爲‘官員百日考成策’和你令‘汴京百官,皆有差遣’,導致民間詆譭你的人甚多。”

    “這些景明社的姑娘們,不但替你說話,甚至都動手了,截至今日午時,已有三十多個人被這羣姑娘抓傷,她們不允許任何人講你的壞話。”

    “現在,在開封府衙內,有五十多個姑娘,如麻雀般嘰嘰喳喳,她們的罪責又不大,我無論如何判罰,皆是治標不治本,便想着請你將她們勸回去,並告知她們莫做這些打鬧之事,若有可能,最好能使得她們解散景明社,她們雖是對你好,但這對你未來的仕途,並無益處。”

    蘇良撓了撓頭,道:“這可真是個幸福的煩惱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