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1章:汴京城所有達官貴戚,即將進入瘋狂加班時刻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2549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四月二十五日,《官員百日考成策》正式頒行的第二十五天。
問題出現了。
多個地方的官員上奏反饋,無法完成當月所列事項。
變法司內。
趙禎端坐正中,眉頭緊皺。
案頭上滿是奏疏。
皆是官員們反饋“地方之事,計劃趕不上變化,官員百日考成策,實屬亂政之策”,請求罷策的奏疏。
“這份考成策是不是太過嚴苛了?”
“地方官員壓力過大,無法勝任,要不要改策,降低難度?”趙禎的心已有所動搖。
如此多的官員反饋,總不能將他們全部降職罷黜。
范仲淹翻閱着案頭的奏疏,道:“官家,考成策頒行還不到一個月,官員們不適應乃在情理之中,但如此多人反映無法完成當月任務,實在是令臣意外。”
月初,在各個地方州府官員羅列當月任務時。
中書、臺諫、各個地方監司都仔細覈查過,既不允許地方官員將任務定的過於簡單,也不允許定的太重。
依照衆人的推斷,八成以上的官員都能順利完成當月任務。
但此刻,臨近月底,上奏言說不能完成當月任務的官員不斷增加,已逾五百人。
雖說地方官員確實比京朝官要疲累一些,雜事繁多一些。
但他們所列事務的難度,大家心裏都有譜。
不應該會如此困難。
王堯臣放下一份奏疏,道:“官家,這裏面定然有濫竽充數,本能完成卻不斷拖延的官員,他們定然是覺得若完不成,便會減輕任務;若輕鬆完成,則會加重任務,所以故意不完成!”
趙禎微微點頭。
這種情況定然會發生,但當下最棘手的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這時。
司馬光開口道:“官家,我建議將此月當成試行之月,不罰不賞,而後下個月正式依照規矩來做,該罰便罰,不允許有任何理由!”
司馬光剛說完,王安石便搖起了頭。
“不可。此月咱們若讓一步,那以後必然會一直讓步,反對者會越來越多,此策到最後會變得名存實亡。臣建議,首月即嚴懲,該罰俸罰俸,該降職降職,自有官員補上缺口。如此做才會有震懾作用,不然越來越多的官員都會找理由和藉口,人皆有惰性,不強逼,新法將寸步難行!”
一旁的樑適點頭道:“我認可介甫的意見,新法剛剛施行,絕對不可退讓一步。”
王堯臣搖了搖頭。
“此法過於暴虐,宜引得許多官員心生牴觸,然後使得能完成任務者也不願完成任務。就像咱們去麥地裏拔草,爲了將雜草全部拔掉,總不能將大部分麥苗也拔掉吧,不可如此魯莽。官員們也是要哄的,強來不行,絕對不行!”
“對,不可全罰,也不可不罰,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才是當下最關鍵的問題。”范仲淹一語道出了問題的關鍵。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聽到此話,一直都在沉思的蘇良,不由得眼前一亮。
“有了!”
頓時,衆人都看向蘇良。
蘇良笑着道:“有時,笨辦法反而是最好的辦法。”
“臣建議,官家可令無法完成當月任務者,再次上奏。言明無法完成事項的具體內容與原因。而後,由兩府三司、臺諫、翰林院逐個審查。有因非個人因素無法完成者,無過;有因能力不足或態度不佳而無法完成者罰俸,有故意不願完成任務者降職,有情節特別惡劣就是爲了反對變法而不完成者,直接罷黜……”
一旁,三司使王堯臣聽得都傻眼了。
“景明,你可知這是多大的任務量?我大宋兩百多個州府,官員近兩萬人,就算有三成上奏無法完成,也有五六千人,我們要將他們所列事項逐一覈對,確定是何原因,這……這……根本無法完成啊,太費勁了!”
蘇良微微一笑。
“呈遞這些奏疏的官員正是覺得朝廷不可能將條條事項都探查清楚,故而才有人敢如此大膽,濫竽充數,繼續懶政,而後請求官家罷策!”
范仲淹開口道:“景明這個道理是對的,但若事事詳查,太耗時,恐怕查完至少到中秋了!”
“是啊!即使我們夜以繼日,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司馬光也開口道。
“不,用不了那麼久,用我的方法,半個月即可。”蘇良笑着道。
“詳查官員未完成事項的原因可分爲多個階段,除了最終的判定階段外,其他階段皆是重復性的體力活,比如整理文書,抄送書稿,撰寫簡報等等。兩府三司、臺諫、翰林院的官員們可以作爲主要判定者,而其他衙門、包括有職無差遣的官員,國子監的夫子、閒散的宗室外戚、內侍府、入內內侍府的吏員,只要識字,都可將他們分配到不同衙門做事。”
“朝廷月月爲他們發俸祿,讓他們做點兒事情,不算過分吧?”
“如此一來,速度便能提上來了。此外,這樣做必然會引得全宋皆知,一些地方官員呈遞奏疏時,便不敢再莽撞,必將鮮有出現那些故意不作爲的官員奏疏,我們的工作量又將會大幅度縮減。如此一來,半個月足矣。”
“那些率先呈遞奏疏,以各種不正當理由稱完不成任務者,只能算他們倒黴了。朝廷如此做,也算得上公平公正,條條款款,皆有理有據,不會冤枉任何一名官員!”
這一刻。
趙禎、范仲淹、樑適等全都看向蘇良。
他們打量着蘇良,在想蘇良的腦子到底是怎麼轉的,竟然能想出這等主意。
王堯臣激動得都欲要向蘇良鞠個躬。
能將汴京城那些閒適的達官貴戚調動起來做事,且後者還能做,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蘇良以爲衆人還有疑惑,再次道:“官家、諸位,辛苦這一次,便足以使得地方官員們永遠不敢再虛報、瞞報,難道不值嗎?”
啪!
“此策甚好!”趙禎興奮地忍不住朝着案頭重重拍了一下。
王安石和司馬光看向蘇良,一臉傾佩。
蘇良總能從某個匪夷所思的角度,爲他們的格局思路打開一扇嶄新的大門。
王堯臣捋了捋鬍子。
“官家,此策甚好,但是也有一個缺陷,若實施此策,恐怕整個汴京城的達官貴戚都要罵蘇景明了。”
“哈哈哈哈……”
趙禎和衆官員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汴京城中,那些有職無差遣的官員、宗室外戚,大多數都是吃吃喝喝,提籠架鳥,儼然沒有幹過一件正經事。
舒服自在,懶散慣了。
而今突然要被拉到衙門當臨時工,甚至要熬夜整理文書,他們不罵蘇良才怪呢!
“罵就罵吧,罵我的人多了,我早就不在乎了!”蘇良笑着說道。
……
當日,趙禎便下詔。
令中書通知各個地方州府官員,若當月有未能完成事項,皆需列明具體內容與原因。
與此同時。
兩府三司也開始強制調遣輔助人員。
這些人,食朝廷俸祿,爲朝廷做事乃在情理之中。
這一次,時間緊,任務重。
即使有多人協助,恐怕也會有數個通宵達旦之日。
這是大宋前所未有的景象。
趙禎覺得,此舉必將會被載入史冊,成爲他帝王生涯中一道令後世稱讚的政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