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6章:《官員百日考成策》頒行,蘇景明禁足在家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979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此刻,已過午時。

    近五百名朝官因《官員考成策》爭論了足足三個多時辰。

    大多飢餓難耐,體泛無力。

    趙禎從御座上緩緩站起身來。

    羣臣盡皆擡頭。

    很多官員面帶愁色,已猜到了趙禎的決定。

    趙禎乾咳一聲,朗聲道:“朕以爲,《官員考成策》雖有諸多弊端,然在全宋變法之期,依然可用!”

    “官……家……不……不可啊!”

    一名老臣聽到此話,直接從隊列中奔出,拱手完畢後,就要再次上諫。

    趙禎面帶怒色,冷聲道:“聽朕講完!”

    這一聲,帝王之態盡顯。

    那名老臣只得將已到嘴邊的話語咽了回去,然後悻悻地回到隊列當中。

    趙禎緩了緩,繼續道:“不過,當下的《官員考成策》仍有待完善,歐陽學士所言的‘過嚴則罷之,過鬆則再行之’可以考慮加入其中。朕欲令兩府再將此策完善一番,而後擇日頒行,衆卿以爲如何?”

    聽到此話,蘇良不由得眼前一亮。

    官家這招,着實是高。

    他沒有令蘇良完善,也沒有令變法司完善,而是令兩府完善,說明他既想施行此法,又欲令兩府修改個中細節,以免下面的官員都變成了酷吏。

    這也算是給羣臣一個臺階。

    《官員考成策》的主方向不能動,但具體細節依然可以視情況修改。

    文彥博立即會意,當即拱手道:“臣等定傾力將此策修改妥當。”

    緊接着。

    夏竦、吳育、張方平等人也都紛紛拱手。

    官家點頭,臺諫認可,兩府相公皆無異議。

    其他臣子若無特別紮實的理由,再言反對根本無用。

    頓時,羣臣皆不再言。

    趙禎的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再次恢復仁君之態,道:“已至午後,衆卿定然都餓了,速速回去吃飯吧!”

    ……

    三月二十四日,午後。

    《官員考成策》八易其稿,終於定稿,並更名爲《官員百日考成策》。

    此策的內容並未大改。

    但在兩府相公的商討下,將此策定義爲一種“非常規”策。

    即在地方吏治過於鬆弛之時,才會施行此策,意在使得官員們警醒。

    此策將在四月一日起頒行,百日後結束,而後視其成果再決定何時開啓下一個百日。

    對此,蘇良也並無異議。

    大宋當下的吏治,可用猛藥,但不能一直喂猛藥。

    如此做。

    已經足以使得很多慵懶之官支棱起來了。

    ……

    四月初一。

    《官員百日考成策》正式頒行,全宋各個州府即時施行。

    地方官員罵聲不斷。

    不是罵朝廷,不是罵此策,而是罵提出此策的蘇景明。

    蘇良此策,直接將他們的安逸日子攔腰斬斷了。

    而一些能力不足者,在這百日內,必然甚是煎熬。

    這百日的考績也影響着年底的總考績。

    一些能力差、依靠着關係矇混過關的官員要倒黴了。

    而一些有卓越處事能力的官員,則會從中迅速涌現出來,將不再成爲冗官體系下的遺珠。

    這兩日,蘇良總是忍不住打噴嚏。

    他明顯感覺到,除了臺諫、文彥博、包拯等幾個好友外,其他官員見到他不是陰陽怪氣,便是全然不搭理。

    他們認爲蘇良是爲了自己的仕途,而嚴重破壞士大夫官員階層的利益。

    官員們私下罵蘇良的聲音甚多。

    諸如:當朝第一奸臣、媚主之臣、亂天下之人、酷吏等等。

    蘇良對此並未在意。

    想要做一名卓越的臺諫官,得罪人是常有的事情,沒有朋友也是常態。

    更何況。

    他還有歐陽修、唐介、包拯、王安石、司馬光等幾個至交好友。

    與此同時。

    抑田畝兼併策與青苗法在民間也有了一些反饋。

    河北、京東路推行得甚好,江南富庶之地和西北區域則是一般。

    這都在蘇良等人的意料之中。

    百姓的窮富、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對朝廷的信任程度都影響着這些法策的執行。

    只要是整體上行,新法便大有可爲。

    ……

    四月初五。

    遼國與西夏的戰事信息傳到大宋境內。

    遼軍攻夏不順,一路軍隊過於冒進,遭遇西夏襲擊,死傷慘重。

    另外兩路不再冒進,全軍都在賀蘭山休整。

    蘇良預料,此戰極有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待遼國糧草不足,必然會撤兵。

    西夏兵彪悍,再加上其境內惡劣天氣不斷,遼軍長途跋涉,並不佔據什麼優勢。

    此等結果,也是大宋樂於見到的。

    兩方相耗,對國力影響極大,而大宋則是在蒸蒸日上。

    ……

    四月初八,天氣漸漸轉暖,人人都將厚袍換成了薄衫。

    變法司,庭院內。

    范仲淹、蘇良、樑適、王堯臣、王安石、司馬光六人正在曬暖閒聊。

    這時,張茂則突然帶着數名皇城司士兵大步走了過來。

    蘇良等人皆是一愣。

    張茂則前往各個衙門,身後跟着的一般都是內侍。

    要麼宣旨言事,要麼賞賜物品。

    若其後面跟隨的乃是皇城司士兵,那大概率便是問案或抓捕。

    張茂則向來都是見人就笑,但此刻卻面色嚴肅,顯然是有不太好的事情發生。

    張茂則徑直望向蘇良。

    “蘇御史,奉官家口諭,令你即刻歸家,而後禁足於宅內,無官家詔令,全家皆不可外出。”

    “啊?”蘇良頓時愣住了。

    如此懲罰,顯然是自己犯事了,且這件事還不小。

    說罷,張茂則一擺手。

    兩名皇城司吏員來到蘇良的面前,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蘇良見張茂則不願再多言語,也不多問。

    依照他與張茂則的關係,對方若能告知蘇良,絕對不可能有所隱瞞的。

    隨即,張茂則朝着范仲淹等人拱了拱手,便欲離開。

    就在王安石準備追問時,卻被范仲淹攔了下來。

    朝堂有朝堂的規矩。

    張茂則代表的乃是官家,其不講原因,定然是因不能講。

    在張茂則將蘇良帶走後,王安石忍不住道:“範公,突然將景明禁足於家中,此事定然不小啊!”

    范仲淹點了點頭,道:“我先去政事堂打聽一番,你們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莫亂了陣腳。”

    其他人紛紛點頭。

    朝堂之事,向來詭譎複雜。

    他們與蘇良同屬變法司,若他們也亂了陣腳,那影響的將是全宋變法。

    ……

    大半個時辰後。

    張茂則將蘇良帶回了蘇宅。

    唐澤和唐宛眉都是一臉懵,在得知全家都將被禁足後,不由得皺起眉頭。

    唯有蘇子慕見到蘇良提前回家,高興得在院子裏亂跑。

    隨即,張茂則朝着蘇良說道:“一應吃喝,皆有專人來送,需要什麼,儘管開口就是。”

    蘇良點了點頭,並未追問禁足的原因。

    他知曉。

    張茂則若能說,一定會告訴他的。

    不然,問也是白問,反而易使得對方爲難。

    張茂則轉身就走,走了兩步後,又扭過臉來,然後到蘇良的面前,低聲道:“禍起於百家學院,斯爲大劫,保重!”

    說罷,張茂則便離開了。

    蘇良一臉疑惑。

    他想不明白,百家學院能爲他帶來什麼禍患。

    且能被張茂則稱爲“大劫”,可見事情非常嚴重。

    蘇良左思右想都想不到原因後,雙手在臉上抹了一把,便不再去想了。

    他面帶笑容,將一旁的蘇子慕放在他的肩頭,道:“都不是事兒。宛眉,告訴吉嬸,今晚多做兩個菜,難得空閒,我要和咱爹多喝幾杯!”

    “喝酒酒嘍!喝酒酒嘍!”蘇子慕興奮地喊道。

    唐澤和唐宛眉聽到此話,也都不由得笑了。

    二人的心態與蘇良一樣,都甚是樂觀。

    無論遇到什麼災禍風浪,一家人共同承擔即可,無須苦着臉。

    唐澤一捋鬍鬚,道:“賢婿,先殺一盤如何?”

    “沒問題,此次小婿可不留情了!”蘇良笑着說道。

    而坐在蘇良脖子上的蘇子慕,兩隻小胖手抱着他的腦袋,開心得就像年畫上抱魚的福娃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