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5章:火力全開,怒懟百官,吾策可續大宋國祚!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3162更新時間:24/07/01 12:43:27
    “蘇景明,亂天下!”

    蘇良已不止一次聽到這類話。

    有百姓所言、商人所言、書生舉子所言。

    這是他第一次在大慶殿上聽到一名士大夫官員咬牙切齒地說出這樣的話。

    蘇良與人論辯,向來不會謙讓,該懟便懟回去。

    他直面那位年逾不惑的官員。

    “我蘇景明到底是治天下還是亂天下,應由天下百姓來說,應由後世史書來言,而非你來講!”

    “官員考成策就是爲所有才不配位的官員而設,我大宋不缺官吏,卻缺賢官幹吏,有才者上,無能者下。惟有此,全宋變法的各項策略才能貫徹落地。”

    這時,又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蘇景明,我且問你,若一案三年未破,而主政官員將要升遷或去他處任職,依照考成法,難不成也要懲罰嗎?各個州府這樣的案件甚多。”

    蘇良面色嚴肅的回答道:“前案未結者,不可升職,若是去他處爲官,必須時刻等待此案傳詢。若是致仕,月錢應減半。”

    “這……這……這實非我朝國策,若有上百名官員皆是如此,又該如何懲罰?”

    “官員考成策若實行,絕無法不責衆之說,該罰便罰,我大宋最不缺的便是官員!”

    蘇良驟然提高聲音,絲毫不懼得罪殿內的所有官員。

    當即,又一名官員站了出來。

    “各個地方州府,稅收是否徵足?匪盜是否及時抓到?農田水利是否達標,皆有偶然意外性存在。若因意外未完成考績,該如何懲罰?”

    “皆以未完成考績論處,人人皆有意外之事,爲保公平,應一視同仁,全部懲處。”

    “那……那若上官爲完成政績,行逼迫之策,比如在問案時使得嫌犯屈打成招,又該如何判處?”

    蘇良淡淡一笑。

    “此官員若能瞞天過海,那是他的能耐,算是政績。然若被發現,自然加罪處理,且其上官連坐!”

    ……

    蘇良不間斷地回答着官員們提出的問題。

    他幾乎不加思索。

    對任何可能出現的意外,皆主張以未完成政績處理。

    “官家,你都聽到了吧,蘇景明完全是瘋了!”

    “他之所答,儼然違背我朝對士大夫官員的清明寬厚之策,我朝主張疑罪從無,而在他口中,但凡政績無法完成者,一律重罰,不考慮任何原因,此策實乃暴虐之策,乃是令天下士大夫與朝廷爲敵啊!”

    他就差要說地方官員們將要被逼得揭竿而起、紛紛造反。

    但已有此意。

    ……

    范仲淹、唐介、包拯等人也覺得蘇良今日有些瘋狂。

    他包攬一切,幾乎容不得范仲淹等人爲其爭辯說理的機會。

    不過大家都是聰明人。

    略微一想,便明白了蘇良的用意。

    此策若施行,定然得罪無數士大夫官員,蘇良是想要將這份仇恨,全攬己身。

    這一刻,大慶殿安靜下來。

    蘇良也稍稍緩了一口氣。

    他之所以如此瘋狂,乃是朝堂之上,理智的的官員有很多。

    而他今日要做的。

    就是將全朝士大夫官員圍着的這口肉香濃郁的大鍋推翻,令朝廷重新分配。

    不能架鍋燒柴尋肉者,皆無資格食肉。

    趙禎看向蘇良,道:“蘇卿,羣臣皆道此法嚴苛,乃暴虐之策,伱可有辯解?”

    蘇良挺了挺胸膛,朝前走了幾步。

    “回官家,臣亦知此策嚴苛,然任何意外,都不應成爲怠政的理由,怠政亦是誤朝廷事、害百姓命,不得不嚴懲!”

    “在臣心中,此策乃是爲朝廷計,若施行,必可續我大宋國祚!士大夫官員爲此做出犧牲而惠天下,並無不妥。”

    “可續大宋國祚!”

    聽到這個理由,趙禎一時氣血翻涌,變得激動起來。

    而後面一羣士大夫官員則是恨蘇良恨得咬牙切齒。

    這樣的理由,他們實難反駁。

    這羣高唱反調的官員對自己有着清晰的認知,知曉自己能力不行。

    若施行此策,他們的官位必將不保。

    本來因抑兼併田畝策,就壞了很多官員的財路,而今又要斷他們的仕途。

    這將直接導致他們整個家族漸漸衰落。

    這比要了他們的命還嚴重,故而扯着喉嚨反對。

    “官家,唯有嚴法,可治重疾,此策若行,我大宋必將走向盛世之治!”蘇良再次提高聲音,望向趙禎。

    頓時,後面的一羣臣子都急了。

    “官家,萬萬不可,我朝歷來與士大夫官員共治天下,若薄官員,必出大禍患!”

    “蘇景明一派胡言,官家切莫聽他胡言,此舉將會導致我大宋亂象重生!”

    “官家,此策實乃苛政,若貿然施行,我大宋各個州府將盡是酷吏!”

    “官家,莫聽小人之言,蘇景明是要毀了我大宋江山啊!”

    “官家,蘇景明實乃爲讓臺諫專權,此人居心叵測,實乃欲亡大宋江山啊!”

    ……

    一時間,整個朝堂如菜市場一般喧鬧,一衆官員,皆跳着腳罵蘇良。

    若不是他們知曉不是蘇良對手,可能有些官員都要被逼得動手了。

    就在這時。

    一名與蘇良論辯過的官員突然躺在了地上。

    口吐白沫,渾身顫抖。

    一旁有官員連忙道:“官家,洪推官突發重疾,應速速休朝!”

    蘇良瞥了那官員一眼。

    不知對方是裝病還是真被他氣出病來了,病的時機還真是恰到好處。

    趙禎剛欲張口,蘇良便搶先道:“官家,只是一名臣子昏厥而已,將其送走醫治即可,無須休朝,臣建議今日必須論個明白!”

    蘇良眼眶微紅,語氣甚是強勢。

    “官家,蘇良……他……他已有權臣之態,此乃我朝大害也!”又一名官員扯着嗓子喊道。

    趙禎想了想,語氣平淡地說道:“接着議。”

    當即。

    兩名內侍將那名昏厥的官員朝着外面擡去。

    蘇良忍不住道:“官家,此類身體虛弱之官,建議令其提前致仕,不然定然無法完成每月考績,實乃拖朝廷後腿。”

    這時,剛被擡出門口的那名官員,身體再次顫抖,腦袋一歪,眼睛一翻,竟昏厥了過去。

    這次應該是真的病倒了。

    接下來,羣臣繼續開始論辯。

    趙禎也認真思考起來,他非常欣賞蘇良此策。

    “開盛世之治,爲大宋延續國祚!”

    此話令趙禎幾乎喪失了抵抗力,但趙禎也知羣臣所講的後遺症必會發生。

    一時,他也甚是糾結。

    約一刻鍾後,趙禎叫停衆臣,看向前面的相公們。

    “諸位相公以爲此策如何?”

    文彥博率先道:“此策是解藥亦爲毒藥,臣以爲此策易使得我朝涌現諸多酷吏,與國策不符,臣反對。”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夏竦、張方平、宋庠、吳育、王堯臣都紛紛附議。

    在他們眼裏,此策乃是“殺人不見血”之策,一旦施行,必出亂子。

    這時,范仲淹站了出來。

    “此策非治國之良策,但卻爲救時之良策,臣以爲,當下乃全宋變法之時,此策可行。”

    慶曆新政之敗,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范仲淹心太仁慈,才給了反對者栽贓嫁禍的機會,故而這次他贊同此策。

    “臣附議!”

    “臣附議!”

    ……

    包拯與衆臺諫官紛紛表示附議。

    這時,一直都未曾發言的歐陽修大步走出。

    “官家,此策確有諸多弊病,但瑕不掩瑜,臣以爲此策不宜連續用,但可間歇用。”

    “比如我們先施行三個月,過嚴則罷之,過鬆則再行之。既能挑選出賢官幹吏,又不會使得官員們因政事過多而怨聲載道,豈不美哉?”

    “過嚴則罷之,過鬆則再行之。”

    聽到此話,趙禎的眼睛瞬間亮了。

    別的策略若斷斷續續,必然難以生效,但此策若斷斷續續,反而能減少諸多弊病,且可出效果。

    一旁,蘇良不由得長呼一口氣,這是他與歐陽修早就商量好的計策。

    他先鬧大,使得官家知曉優劣之勢,而後歐陽修再出中和之策。

    當時,歐陽修對此策的形容是:百官皆爲朝廷牛馬,不能吃飽喝足而不勞作,也不能令其總是挨着鞭子埋頭向前,在揮鞭使得牛馬前行一段後,可以讓其停下,吃飽喝足,如此才能走得長遠。

    而這時。

    趙禎突然看向蘇良,而後又看向歐陽修。

    他瞬間明白。

    這兩人乃是一個在唱紅臉,一個在唱白臉,定然是早就商量好的計策。

    趙禎細細一品。

    若蘇良直接呈遞此策,他定不會同意。

    但而今蘇良用這種方式,使得趙禎看到了羣臣反對的理由,他倒是覺得可以如歐陽修所言那般實施。

    士大夫官員們過得確實過於幸福安逸,該讓他們當一段朝廷的牛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