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5章:拒見!託大的高麗戶部郎中崔尚安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770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四月十六日,午後。
蘇良一行來到了登州境內。
青州臨朐縣軍營經商案的後續事宜,自有京東東路主官負責,蘇良已無須操心。
他相信。
朝廷知曉此事後,定然會將全宋的軍伍都徹查整肅一番。
當下的樞密使狄青,眼裏不揉沙子。
大宋的武人們好不容易提高了一點點地位,訓練出了一些戰鬥力。
他是絕不允許被這些害羣之馬毀掉的。
……
登州。
北接渤海,朝北是遼境,東邊與高麗國隔海相望。
下轄蓬萊、黃縣、牟平、文登四縣。
州治在蓬萊縣。
乃是大宋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登州州域不大。
但靠着海上貿易,越來越繁榮,甚至有一些外國人爲做生意,已在登州安家。
蘇良一行走官道,一路向東,直奔臨海的蓬萊縣。
登州是蘇良在京東東路外巡的最後一站。
來登州。
他主要有兩個目的。
一個是看一看被販賣到高麗的742名宋人目前解救出了多少。
一個是看一看將大本營設在登州外海域的“東瀛島王曹護”的事業發展的如何。
登州知州劉昱,乃是兩年前由包拯舉薦,知登州。
官聲極好,與蘇良也相識。
蘇良瞭解他的能力與人品,對登州的變法執行情況也比對其他州府更清楚一些。
故而,蘇良不會再細查登州的變法狀況。
他在數日前已向劉昱寫信,詢問人口販賣之事的進展。
……
官道上。
樹木葳蕤,鬱鬱蔥蔥。
隨着夏季來臨,天氣是越來越熱。
就在蘇良坐在馬車內正打瞌睡的時候,杜雷騎馬奔來,在馬車窗外道:“頭兒,登州知州劉昱來信了!”
蘇良瞬間精神了起來。
這定然是人口販賣之事的消息傳回來了。
“停車!”
馬車漸停,靠在路邊。
蘇良撕開信封,認真看了起來。
起初。
蘇良的臉上還洋溢着笑容,但漸漸的,臉色不由得變得陰沉下來。
大宋以中書的名義去信告知高麗朝廷販賣人口之事,要求高麗將販賣到高麗的宋人全部送回大宋。
高麗人答應的非常爽快,看上去相當重視。
還派遣了戶部郎中崔尚安,專門與登州知州劉昱對接。
崔尚安表現的十分熱情,當即便組織一大羣人,尋找起來。
可惜。
雷聲大雨點小。
距離他們得知此事已過去了近一個月,才送回了十三人。
大宋提供的證據充足。
將被販賣的宋人信息與負責與買賣人口的宋人對接的高麗人的情況都交待的很清楚。
可以說。
讓他們尋人,根本沒有太大難度。
一個彈丸小國,從事人口買賣的,也就那麼一撮人。
想要查,非常簡單。
劉昱稱這定然是高麗有意拖延。
高麗乃遼之藩國。
他們若對大宋言聽計從,配合默契,遼國絕對會惱怒,故而他們選擇拖延。
此外。
高麗的達官貴人們很享受宋人伺候他們的感覺。
有些人,他們是不願意歸還的。
他們最終的目的可能就是歸還一些人後,便讓此事不了了之。
劉昱已寫了七封催促信,但沒有任何作用。
“換馬!”蘇良高聲道。
在蘇良眼裏。
這些大宋百姓的性命非常重要,必須一個不留的全部帶回宋境。
這還是蘇良外巡以來,首次棄車換馬。
很快。
孫勝就爲蘇良牽來了一匹快馬,三人騎馬直奔蓬萊城(即登州城)。
……
翌日,近午時。
蘇良、孫勝、杜雷三人來到了蓬萊城。
蓬萊近海。
城內城外都瀰漫着一股鹹鹹的海水味,街道兩側有很多專賣魚蝦螃蟹的餐館。
最東邊的登州港,海船甚多,比城內還要繁華熱鬧。
蘇良在揚州生活時,感受最深的是長江畔的風景與美食,而今遇到海,感覺截然不同。
但此刻的蘇良。
沒心情欣賞海景,也沒心情品嚐海鮮。
三人直接來到登州州衙,然後遞上了名帖。
稍傾。
一個身材中等、面色略顯黝黑、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快步走了出來。
此人便是登州知州劉昱,字文遠。
“景明,老夫知曉你會來登州,但沒想到竟然這麼快,裏面請!裏面請!”
蘇良笑着道:“文遠兄,你鎮守登州,真是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比起你們這些臺諫官,我算是清閒多了!”
……
二人一邊寒暄,一邊入了州衙。
劉昱與包拯的關係甚好。
蘇良也與他一起吃飯暢聊過,二人私下都是以兄弟相稱。
片刻後。
二人坐到了後廳內。
劉昱爲蘇良一邊倒茶,一邊氣憤地說道:“那個高麗戶部郎中崔尚安就是個老泥鰍,甚是奸滑!”
“上次,我與他見面,他告訴我高麗王如何如何重視此事,高麗已派遣了上萬兵丁衙役尋找,結果到現在,七百多人才找來十幾人,這不是噁心咱們嗎?”
“我都想帶着人衝入高麗,給我十日時間,絕對能將咱們的人全找出來!”
劉昱是個性情之人。
他對對面的高麗沒有一絲好感。
蘇良看向劉昱,笑着道:“咱們若真衝入高麗,那就是與其開戰了,現在還划不來。”
當下。
大宋若派兵攻打高麗,遼國和東瀛一定會出手。
大宋並不懼他們,但是目前還不值得。
更關鍵的是——
一旦開戰,可能將七百多名無辜的大宋百姓都害死了。
劉昱認可地點了點頭,然後又看向蘇良。
“接下來,咱們該怎麼辦?”
“我在催促信中都罵他是老泥鰍了,可他還是稱正在傾盡全力找人,一副很認真做事的模樣,實在是挑不出錯!”
劉昱將高麗戶部郎中崔尚安的回信遞給了蘇良。
蘇良看過之後,也道:“這個人,還真是個老泥鰍,回信有禮有節,找不到他的半分不是,但就是不做事!”
劉昱想了想,又道:“要不我以你的名義約他見一面,你在高麗乃是大名人,他懼於你的權威,沒準兒就乖乖將人給我們放回來了!”
高麗人最懼怕的是契丹人。
而蘇良多次令契丹人吃癟,更是生擒耶律大王,使得耶律大皇子耶律洪基對其誇讚不已。
這些事情都傳到了高麗,另外加上高麗的商船在揚州城偷書之事。
他們對蘇良是又敬又怕。
“行,倒是可以先會一會他。”蘇良點了點頭。
“那午後,我就寫信。”劉昱看向蘇良,道:“已近午時,餓了吧,在蓬萊,魚蝦螃蟹,通通管飽!”
當即。
劉昱便帶着蘇良、杜雷、孫勝三人去吃午飯了。
一桌海鮮,甚是豐盛。
蘇良三人也不客氣。
不多時便下了手,在桌子上留了一大堆海鮮殼。
臨海的海鮮,比汴京城的河鮮和運送來的海鮮要鮮多了。
劉昱沒怎麼吃海鮮。
不過卻是一口氣喝了三大碗泥鰍湯。
飯畢。
三人便在劉昱安排的一處獨院住下了。
蘇良能住獨院。
乃是因他此次出行的差遣是代官家外巡。
若他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司諫,只能去住兩人一間的簡陋館舍,或者自費住客棧了。
小院內。
蘇良呼吸着鹹鹹的海風,看向杜雷和孫勝。
“派人去尋曹護,我在離開登州前,一定要見他一面。”
曹護身在海上,且他現在的身份是商是盜是賊而不是兵,必須提前尋找,才有可能見到他。
“是。”孫勝拱手。
蘇良望向遠方蔚藍如海的晴空。
“趁着這幾日清閒,我們可以在蓬萊好好轉一轉,還能體驗一番漁民的趕海生活。”
蘇良伸了伸懶腰,心情逐漸放鬆下來。
只要能談判,他就能讓高麗妥協。
杜雷和孫勝甚是興奮。
在外巡的最後一站,他們也終於可以放鬆放鬆了。
就在這時。
登州知州劉昱一臉笑容地走了過來。
其身後還跟着三名衙役。
這三名衙役各自挑着一個扁擔,扁擔兩端,則是兩個裝着一大堆文書的竹筐。
蘇良一愣,疑惑道:“文遠兄,這是?”
劉昱一臉認真地說道:“此乃登州這兩年來涉及變法的所有資料。”
“景明,你乃是代官家外巡,視察各地州府的變法情況。若看到我有哪裏做的不對的地方,你儘管提。”
“我本想帶着伱去海邊逛一逛,坐船出一出海,但估計你在沒有完成任務前,肯定沒心情,弄不好還會罵我,於是我就先把這些資料都帶來了,咱們先公後私。你看行吧!”
蘇良望着面前的六竹筐文書,忍不住嚥下一口吐沫。
他將這些文書資料看完,至少要五日。
劉昱完全是將其當成包拯了。
包拯就是那種不做完公事,絕不休息那種,儼然是大宋朝熬夜第一人。
王安石可望其項背,其他人都是望塵莫及。
蘇良有些哭笑不得地說道:“文遠兄,好安排,我一定儘快看!”
一旁。
杜雷和孫勝也都面帶無奈。
若蘇良不能去海邊休閒,他們就更沒有機會了。
一刻鍾後,蘇良便開始看起了文書。
……
翌日一大早。
蘇良剛吃過早餐,便見劉昱帶着登州的一衆官員來了。
這些人聽聞蘇良來到了蓬萊,便要向蘇良請教全宋變法之道。
在劉昱的調教下,這些官員的求知慾甚強。
蘇良怎能拒絕這種請求,只好與他們坐在前廳內論變法之道。
一開始。
蘇良與官員們聊得還挺認真,主題也都正確,但漸漸就變了味道。
“蘇司諫,聽說王介甫將洗澡的時間全都用在了全宋變法上,一年就洗一次澡,可是實情?”
“蘇司諫,聽聞司馬光已達到了‘心中無家’之境界,他真的是在館閣中吃睡嗎?”
“蘇司諫,聽說你爲了變法,整日通宵達旦,和包希仁乃是整個汴京城最會熬夜的,可是真的?有什麼熬夜的祕方嗎?”
“蘇司諫,你們如此醉心於政事,是如何處理夫妻關係的,難道不會有矛盾嗎?”
……
這些地方官眼睛瞪地非常大,相當八卦。
他們聽到的這些消息,也並不是空穴來風。
大多數都是來自於中書省。
中書省的相公們爲了讓地方官員們努力奮鬥,不斷美化蘇良、王安石、司馬光等年輕官員的形象。
稱爲了全宋變法。
王安石一年洗一次澡,司馬光以官衙爲家,而蘇良則是整宿整宿的不睡覺。
其實。
王安石不洗澡就是因不愛洗澡。
司馬光以官衙爲家,純粹是那段日子他妻子讓他納妾,被逼的離家出走。
至於蘇良整宿整宿不睡覺,那是因蘇良寫奏疏的速度太快,很多人誤以爲他是熬夜所寫。
這些謠言。
在衆相公的印證傳播下,成爲了激勵諸多地方官員的美談。
此時,蘇良若道出實情。
他們只會稱蘇良謙虛,根本不會相信。
蘇良無奈。
對一些不願回答的問題,微微點頭或尷尬一笑,便算是將其揭過去了。
……
接下來的兩日。
蘇良白日與衆官員討論變法之策,晚上翻閱登州的變法資料文書。
雖然忙。
不過有美食相伴,倒也讓蘇良的心情非常愉悅。
大宋的地方官們若都像登州的地方官這般熱情好學,大宋何愁不強,百姓何愁不富!
又一日,近黃昏。
蘇良正在竹筐前啃文書,劉昱拿着一封信,面色鐵青地走了過來。
不同於包拯總是面無表情,劉昱是喜怒皆形於色。
從他的表情。
蘇良就能看出發生了不太好的事情。
“景明,崔尚安拒見我們,這是那個老泥鰍的回信!”
蘇良有些不敢相信。
“你是不是沒有告訴他,我此次乃是代官家外巡,可代表朝廷與其對話。”
“我說了!但他稱正在傾盡全力找人,待找到後,他才會來登州,備下酒席,宴請你我!”
蘇良打開信封,仔細看罷,皺起了眉頭。
“一個彈丸小國的從五品,竟然敢如此擺架子,他是做遼國人的狗做慣了,到現在都沒看清目前的形勢!”劉昱憤怒地說道。
蘇良想了想道:“他應該是知曉見我之後,不知該如何說,又不願將咱們的百姓送回來,所以以此推脫,拒而不見。”
“七百多名女弱婦人,在高麗多待一日,就要多受辱一日,不能不救!”
蘇良將手中的信封扔到一旁,道:“既然他如此託大,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我要讓他求着來找咱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