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21章:一筆勾去十官命!要不要動一動《宋刑統》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6587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千乘縣,德福街街頭。
身穿一襲月白色長衫的蘇良,大步走到陳執中面前。
“陳公,許久未見,身體可還安好?”蘇良面帶微笑,拱手說道。
陳執中的嘴角微微顫抖。
“景……景明,你怎麼……怎麼在這裏?”
景明。
聽到這兩個字,圍觀者們都是一愣,然後瞬間恍然。
這個年齡,這份氣質,引得陳執中緊張,同時又名爲景明者。
除了當朝隱相、官家寵臣,蘇良蘇景明。
還有何人。
這時。
杜雷拿出一份鍍金文書,看向圍觀者。
“這位乃是諫院右司諫蘇良。蘇司諫奉聖命巡查京東東路,特旨糾察地方,提舉地方軍政民生一切要務,便宜行事……”
杜雷宣讀完畢,便將文書又揣進懷裏。
給鄭有澤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去查驗文書的真僞。
僅僅對方是蘇景明,便能讓其唯命是從了。
當下的蘇良。
雖是司諫之職,但官員們都知未來的中書政事堂必有他的一席之位。
論權勢和影響力。
蘇良可是比這位仕途生涯已然結束的岐國公強太多了。
昨日,鄭有澤才得知濟南府販賣人口之事。
他還以爲蘇良仍在濟南府處理案情,沒想到竟已來到了青州。
他連忙拱手道:“千乘縣知縣鄭有澤,參見蘇司諫。”
其後面的縣丞、衙役、廂軍將士也都跟着齊呼:“參見蘇司諫!”
蘇良點了點頭,看向一旁的兩名廂兵都頭,道:“所有廂兵,即刻撤離!”
“遵令!”
兩名廂兵將領根本沒有去看陳執中和鄭有澤,直接大手一揮,轉身撤離。
蘇良乃是大宋將士中口碑最好的文官。
西夏城下追兇砍頭,交趾境內滅敵八千。
這是無數武人的夢想,卻被蘇良做到了。
他們自然甚是欽佩。
而“特旨外巡,便宜行事”的權力,他們更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廂兵撤離後。
鄭有澤連忙朝着蘇良道:“蘇司諫,您剛來千乘縣,可能對當下的情況不清楚,下官之所以……”
蘇良還不待鄭有澤說完,便打斷了他的話語。
“鄭知縣,本官已在縣城待了三日,具體情況,了然於胸,你不必贅述!”
蘇良的氣場,豈是一個小小的縣官能夠對抗的。
鄭有澤無奈,只得退到一邊。
而這時。
豆腐鋪的齊阿公和劉大碗茶坊的劉掌櫃都興奮起來,他們沒想到大宋最有權勢的臺諫官蘇良竟然光顧過他們的小店。
蘇良命廂兵撤離,讓他們相信蘇良定然會爲他們主持公道。
蘇良環顧四周,又看了陳執中一眼後,道:“德福街的諸位商戶們,我是蘇良。岐國公致仕已久,可能對全宋變法的理解有些偏差,在這裏我先解釋一下。”
“首先,朝廷從來都沒有主張全宋變法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爲先,要以大局爲重。全宋變法,就是全民變法,少一個百姓都不行,朝廷也不會拋棄任何一名百姓,更不會讓他們因變法而遭受無端的損失和傷害。”
“其次,德福街商戶侵街,主罪不在諸位,而在當地官衙。上任縣官因發展商貿而規劃不明,導致百姓侵街,此乃官衙之錯,上任知縣離任後應由現任知縣承擔,而不是將侵街歸咎於百姓之身。”
聽到此話,陳執中的臉頰發燙。
蘇良率先爲其開脫一句,已經算是給他留面子了。
而鄭有澤也是低着腦袋,蘇良一句話將他的決策全部推翻了。
“蘇司諫,講得好,就是這個道理,但接下來如何解決才是重點!”有商戶高聲道。
“對,兩年契約期,官衙不能不認!”又有人喊道。
商戶們想要的不是嚴懲官員或讓官員向他們致歉。
而是如此保障他們的店鋪利益。
蘇良道:“兩年契約期,官衙肯定是要認的,但德福街也是要拆的,千乘縣要發展,就不能存在這種街不通騎的情況!”
“你……你還是要拆,看來……你……你們都是一夥的!”
人羣中,一名商戶舉着木棍,激動地叫喊道。
這顯然是個急脾氣。
“不能拆!不能拆!不能拆!”
商戶們的情緒再次激烈起來。
蘇良雙手往下壓,道:“諸位,別激動,聽我講完!聽我講完!”
這時。
齊阿公也轉頭道:“大家夥別亂,聽蘇司諫講完!”
商戶們漸漸安靜下來。
蘇良繼續道:“我的解決方法是,官衙爲諸位在縣城內再尋找一處可讓你們滿意的經營之所,然後簽訂一份新契約。”
“爲彌補大家的損失,此契約可定爲三年,而大家因搬遷導致的經營損失,將根據諸位的經營情況,按日賠償。此契約簽訂後,大家再有序搬離,如何?”
商戶們從蘇良的話語中捕捉到了三條重要信息。
其一,依舊還能在縣城內開設店鋪;其二,開新店之前,皆有補償;其三,唯有商戶同意新契約後,縣衙方能拆遷。
商戶們也並非不講理。
他們也知如此侵街佔道對千乘縣的發展確實不好。
他們也不敢佔官衙的便宜。
蘇良此法公平公正。
三年契約到期,他們能不能續約,就看他們自己的能力了。
“我答應!”齊阿公率先說道。
“我……我也答應!”
“我……我答應!”
……
商戶們紛紛表示同意。
旋即。
蘇良笑着道:“諸位,此事我會一跟到底,在大家未在新契約上簽字之前,德福街的一磚一瓦都不會被拆掉。”
“此外,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是因我蘇良來了,才有這樣的結果,而是朝廷的政策本就如此。”
“諸位再遇到類似的問題,若地方衙門無爲,你們大可以去開封府投遞狀紙,但不要採取這種極端措施,以武力對付官衙,有理也變成了沒理,明白嗎?”
“明白!”
商戶們挺着胸膛,聲音甚是響亮,然後紛紛將手中的武器放到了一邊。
寥寥數語。
蘇良便將朝廷的公信力拉了回來。
陳執中和鄭有澤皆是面帶愧色,低下了腦袋。
陳執中的問題在於,他覺得但凡百姓鬧事就是錯的。
他向來喜歡將大事化小,武斷地認爲侵街就是侵街。
他做事太死板。
太喜歡將百姓當作敵人了。
這也是他被衆官員稱爲“庸相”主要原因。
至於鄭有澤,則是將個人仕途看得太重。
不喜將縣內存在的問題向上彙報,並認爲若向上面申請補償是爲官不良的表現。
故而想以強權壓制百姓。
說白了。
在他們的潛意識裏,還是不在乎百姓的利益,眼中只有自己,只有政績。
這時,蘇良才看向鄭有澤。
“鄭知縣,伱可有異議?”
“沒有沒有,下官一定遵照此約定,嚴格完成。”鄭有澤保證道。
此刻,他的心情甚是恐慌,蘇良一句話,就能讓他丟官。
蘇良接着道:“那就好,現在,你是不是該向齊阿公道個歉呢?”
鄭有澤一愣,瞬間明白了,連忙朝着齊阿公拱手。
“齊阿公,抱歉,我剛纔稱有無數種辦法讓您孫子讀不了書,乃是氣話,我是不想讓您自殺,我……我絕對不可能這樣做的!”
齊阿公突然笑了。
“鄭知縣,你這個官其實不算壞,就是在這件事上做的不地道,老頭子我知曉是氣話,不然我……我早就拿刀捅你了!”
聽到此話,周圍的商戶都笑了。
鄭有澤的官聲政績其實還行,只是在德福街一事上做錯了選擇。
“大家都散了吧,該做生意接着做生意,以後攤位裏可別再藏武器了!”蘇良道。
頓時,商戶們便都心情愉悅地散去了。
……
一刻鍾後。
千乘縣縣衙,後廳。
“蘇司諫,是下官錯了,是我對朝廷的變法之策有所誤解,忽略了這些百姓的訴求,是我……”
鄭有澤不停道歉。
蘇良道:“你放心,本官不會因此事便讓朝廷罷了你的職,你在千乘縣的政績官聲,本官還是瞭解的。你要記着,莫只爲了仕途而做官,要看得長遠一些,濟南府知府謝永卿和通判周鼎便是最好的反例!”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鄭有澤重重拱手。
一旁。
蘇良見陳執中一直低着頭,不由得笑着道:“鄭知縣,你忙吧,我與陳公數年未見,要敘敘舊!”
當即,鄭有澤便快步離開了。
“唉!”
陳執中長嘆一口氣,道:“景明,讓你看笑話了,老夫本心不壞,以爲說服了這些百姓,就能讓官衙少了麻煩,沒想到還是做錯了!”
若依照蘇良以前的脾氣。
陳執中讓他、王安石和司馬光背黑鍋,蘇良絕對能讓陳執中顏面盡毀。
但此人已致仕,且只是庸常,而非心懷。
蘇良也就沒有那麼大的火氣了。
“陳公,我說一句您可能不喜歡的話,您莫生氣。”
“當年您被罷相,除了私德有失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您做事總站在百姓的對立面,喜歡犧牲某些百姓的利益,來爲朝廷解決問題,這是錯的,保障了百姓的利益,才能保障朝廷的利益……”
聽到此話,陳執中眉頭緊皺。
他一直以爲是因自己沒有考中進士而被官員們針對。
當下才突然明白。
原來,若要做一名賢官,不是成爲官家的手,而是要成爲百姓的腦。
他被罷相而提前致仕,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官家講完一些事情後。
他只會喊“臣附議”,而不是“臣有異議”。
只會說附議的相公,官家必然不會喜歡。
“受教了!”
陳執中站起身來,朝着蘇良鄭重拱手。
這一刻,他終於看透了。
看透了自己確實是能力有限,比不上如今朝堂上那些人。
他不再想着再回朝,能在青州境內發揮餘熱,就算無愧此生了。
……
午後。
汴京城,垂拱殿內。
趙禎坐在御案前,翻閱着文書。
兩府三司的衆相公、臺諫官歐陽修、範鎮等人都皺着眉頭。
稍傾。
趙禎放下手中文書,帶着怒氣說道:“朕令衆臺諫官外巡,想着查漏補缺,本以爲不會有太大問題,沒想到地方上盡是問題!”
“除了濟南府的販賣人口事件外,有官員失德包養歌伎,有官員貪財收受賄賂,還有官員爲了政績在一年之內將一座長不到五丈的拱橋大修了三次……”
“砰!”
趙禎朝着御案上重重拍了一下,冷聲道:“朕如何做,這些官員們才能潔身自好,廉潔奉公!”
趙禎非常憤怒。
他沒想到地方上存在的問題竟然這麼多。
首相文彥博立即出列。
“官家,地方官員衆多,難免會有一些蛀蟲,臺諫官們各個都是明察秋毫,眼裏容不得一粒沙子。這些都屬於地方官員的個人問題,目前變法策略的整體執行,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是啊,官家,其實已經很好了!歷朝歷代,都有貪墨無爲之官,這實在無可避免,我朝當下的變法效果已經非常好了!”張方平也補充道。
這時。
歐陽修突然從懷裏拿出一份奏疏,站了出來。
“官家,臣統計了地方官員違法犯罪的具體情況,多數官員都是爲名、爲利、爲女色,非常普遍。臣建議應該對此等反面典型進行嚴懲!”
“臣篩選出了十名地方官,這些官員所犯之罪,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但他們通曉《刑統》(即宋刑統),知曉有罪後,先是自首,減二等,然後又以官抵刑,最後只是處以勒停或徒二年之刑,實在太輕了。”
“臣建議殺雞儆猴,將這十名官員處以極刑!”
自蘇良勸誡過王安石“不計私德,先建功再成聖”後,歐陽修心中也涌起了往上走一走的想法,故而近期表現的甚是活躍,功課做得甚足。
趙禎接過歐陽修的奏疏,認真看了起來。
在大宋,士大夫官員一直都有以官抵刑的特權。
九品以上,一官能抵徒一年,自首者,還能爭取寬大處理。
趙禎看完後,發現確實如此。
一名地方知縣包養三名女妓,並還使得一家農戶家破人亡,最後因其自首,外加以官抵刑,外加過失導致意外,只判處了“徒二年”。
若是一般人,定然是極刑。
“這些官員的懲處確實過輕了,不過朝廷對士大夫官員的優待,不可全廢,不然影響就太大了!”趙禎道。
歐陽修拱手道:“官家,一般罪刑,士大夫可依特權減之,但涉及民生,涉及百姓性命者,士大夫不應有此特權!”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時,文彥博站了出來。
“官家,不妥。這豈不是要大改《刑統》?”
“序說:終宋之勢,用之不改。一旦大改《刑統》,我朝法令的威嚴何在,後世若以此爲先例,不斷大改《刑統》,恐怕會是亂象重生!”
這時,張方平也站了出來。
“這十名官員雖是重罪,但罪不至死,一筆勾去十官命,太狠,太絕情,非我朝君臣所爲!”
“臣附議,《刑統》不可改,十官不可殺,我們可以再想一想其他辦法,雖說士大夫不是不能殺,但這些人之罪,不至於處以極刑啊!”宋庠緊隨着說道。
他們都覺得,歐陽修之策太過於狠辣了。
歐陽修還不待其他相公發表意見,便站出來反駁道:“官家,殺這十官,不僅僅是因他們所犯之罪當殺,還是要維護全宋變法的成果。”
“當下,最重要的就是維護和穩固全宋變法的成果,而能對變法產生巨大破壞的,便是地方官。不用極刑,那此類事件必然層出不窮,恐怕每年派遣一次臺諫官外巡都不夠。”
“爲了咱們全宋變法的成果,爲了整個朝廷的利益,當殺這十官,以此震懾天下之官!”
“我反對,此舉會使得人心惶惶,且《刑統》絕不可改!”一旁的吳育也開口反對。
一直沒有開口的富弼,想了想道:“臣覺得可殺!”
“臣也覺得可殺!”範鎮也說道。
來之前,歐陽修已經與範鎮透露了一些想法。
歐陽修見趙禎面帶猶豫,接着道:“官家,隨着我朝商貿繁榮,各種娛樂享受類行當會越來越多,而最容易被拉下水的便是擁有特權的士大夫官員,若懷柔以待,必然會滋生更多的問題,我們的變法成果也極有可能遭到巨大破壞,走回頭路啊!”
“被判勒停的壽州通判徐費在自罪書上寫道,他自恃清廉,不被財色所誘,唯一的愛好便是書法,一些商人知其所好,爲其尋了一名可與其聊一夜書法的妙齡女子,然後他便沉淪了。”
“大多數官員都不是聖人,僅靠自我德行拒絕所有誘惑,實在太難了,必須採取極刑,才能讓他們心生膽怯!”
“臣建議,將這十名官員押到汴京城,集體施行斬刑,令天下官員自省!此舉,不是苛政,不是壞法,而是全宋變法的一部分啊!”
……
歐陽修聲若洪鍾,一席話引得君臣都深思起來。
殿內足足沉寂了有半刻鐘後。
趙禎緩緩道:“變法期間,一切皆可變。”
此話來自蘇良。
乃是變法司官員經常說的一句話。
文彥博面色焦急,再次拱手道:“官家,若大動《刑統》,產生的負面影響實在太大了!”
趙禎搖了搖頭。
“不動《刑統》。朕準備出一道補充法令,對士大夫官員的‘奪官免刑’特權列舉條例約束。不過,歐陽學士所列的這些官員,待中書覈實後,在排除特權的前提下,可判極刑,便處以極刑。”
可判極刑,便處以極刑。
此話,非同一般。
大宋法令向來遵從“疑罪從無”。
可判刑可不判刑,一定是不判刑,但趙禎今日卻要反其道爲之。
這顯然是爲了維護全宋變法的成果。
聽到官家不準備修改《刑統》,文彥博不由得大喜,此等補充條例,確實是一個中間之策,可行。
官家已由一名賢君無限接近於一名聖君了。
“臣贊同官家所言!”
“臣無異議!”
“臣無異議!”
……
頓時。
一衆君臣,達成了一致意見。
三日後。
中書頒佈《士大夫以官抵刑特權限制條例》。
在京朝官和汴京城的百姓還沒有從巨大震驚中醒悟過來時。
又一條名爲《十官員極刑案宗總狀》的文書再次驚爆了所有人的眼球。
朝廷要一次性將十名士大夫官員處以極刑,實乃前所未有。
一時間。
有人歡喜有人愁。
待這兩道文書傳至地方,必然會引起狂風巨浪。
但這道狂風巨浪的作用是壓制不正之風,而非捲起更多是非。
當下的大宋。
違法輸理的士大夫官員根本不敢強詞奪理,以祖宗之法或請辭威脅朝廷。
他們早已沒有了護身符。
此兩條文書下發後。
汴京城的京朝官們,也無一人提出反對。
當下。
趙禎已完全掌控了臺諫和兩府,皇權近乎達到巔峯。
早已不是那個幾名官員哭鬧一番就能讓其改變決定或退步的“仁君”了。
汴京城的許多百姓則是樂得快要發瘋了。
他們喜歡公平,喜歡那些仗着特權無法無天的官員受到嚴懲。
特別是一些商人。
他們不止一次聽到一些官員大放厥詞,展現士大夫的優越感。
類似:本官犯錯,能以官抵刑,相當於有兩條命,你行嗎?
這下子,那些以特權自恃而做壞事的官員們,特權被削,若敢以法亂紀,那迎接他們的將是朝廷的重懲。
汴京城勾欄瓦舍的從業者也甚是興奮。
這十名劣官的事蹟,足以充作他們半年的話本素材了。
……
青州地界。
蘇良剛從一片墾荒成功的田地上視察歸來。
便看到了從汴京城急傳過來的《士大夫以官抵刑特權限制條例》和《十官員極刑案宗總狀》。
蘇良看罷,笑得合不攏嘴。
“這次,官家夠猛啊!這才是根治地方官違法犯罪的最好方式,唯有見血,他們才會怕,才會好好做事!”
蘇良更高興的是,官家和衆相公們變得越來越賢良能幹,越來越與他是同路人了。
此等狀態下的大宋,成就一番盛世,已是大勢所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