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6章:蘇良超神之諫!教科書級別的上諫方式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080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臘月初九,午後。
冬陽燦爛,照耀在御史臺臺院內。
而此刻。
在院內整整齊齊地坐着一百多名官員。
范仲淹、富弼坐在最前方。
御史臺、諫院的所有官員,還有其他衙門一些經常“上奏進言”的官員,全在院中。
後面還有數名皇城司吏員巡邏監督。
爲了讓唐介不去充滿煙瘴的偏遠春州,蘇良答應趙禎,爲那些經常進諫且言辭激烈的官員們上一堂課,教一教他們如何上諫。
此課的主題思想,乃是趙禎親定,爲:上諫進言,不可挾制君上。
所謂挾制君上。
就是如唐介那樣,摔文書,罵官家。
帶有脅迫性質。
類似的還有:請辭諫、絕食諫、撞柱諫、攔輦諫等等。
趙禎被這些“脅迫類上諫”攪擾的甚是難受,如今找到了一個由頭,便想借蘇良之口,威懾一下羣臣。
蘇良走到最前方,環顧四周。
大宋朝官的刺頭們,當下全坐在下方。
有人低頭閉着眼,有人望着遠方發呆,一看就是被迫來聽蘇良講課。
前面的包拯和王安石倒是興致勃勃。
此二人乃是官家特別欽點坐在前面聽蘇良講課。
這堂課。
是趙禎給蘇良出的一道難題。
他若完全順着官家心意去講。
可能有官員當即就會站出來罵蘇良在取悅君上,然後第二天就會彈劾他。
若不順着講。
那皇城司吏員立馬就會去垂拱殿打小報告。
這一課,尺度很重要。
“咳咳……”
蘇良乾咳一聲,待吸引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後,他率先在身後的木板架上貼出了一張大紙。
紙上寫着兩個字:死諫。
蘇良開口道:“自古以來,武將死戰,文臣死諫。自打我們入仕以來,便不斷有前輩告訴我們,士大夫官員必須要敢於死諫。直言上諫,以死明志,方爲國之棟樑。”
“我覺得這是一種誤導!”
唰!
蘇良此話一落,便使得所有人都望向他。
自大宋開國以來。
死諫,便是一種榮耀。
是不止屬於臺諫官,而且屬於所有士大夫官員的榮耀。
文官不敢死諫。
就像武將不敢在戰場上衝鋒一般。
蘇良一開口,便語出驚人。
下面的官員都看向他。
若解釋不到位,那等待他的將是多名官員的彈劾。
蘇良微微一笑,繼續道:“爲何我稱其是一種誤導呢?”
“因爲,小事不值得死諫,而大事,很多官員還沒有資格和實力死諫!”
沒有資格和實力死諫。
此話帶有強烈的攻擊性,瞬間讓一些官員的臉色變得冰冷起來。
這些人感覺蘇良是在針對他們。
蘇良繼續道:“死諫,不是以死諫君,而是可將名譽、仕途甚至生命置之度外而諫君。”
“若爲了點滴小事,比如在一場秋祭典禮上一名宮女放置禮器有錯,便要對一名禮官彈劾罷黜,連續呈遞二十三份奏疏,得理不饒人並以撞柱脅官家,這不是死諫,而是無腦諫,是在浪費官家的時間!”
“此外,還有人在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上非要爭一個是非對錯,比如中書省借走了樞密院的一名小吏,進奏院的邸報上有半個巴掌大的地方墨跡不清,便有人上奏要嚴懲主事的官員,爲此爭論了近一個月並以請辭要挾,這不是死諫,這是無理諫!”
……
蘇良所舉事例,皆是朝堂上曾經發生過的實事。
官員們基本都有印象。
蘇良接着說道:“而我爲什麼說在一些大事上,很多官員沒有資格和實力死諫呢?”
“死諫,諫爲主,死爲輔,很多官員完全是顛倒了順序。”
“大多數情況下,一些官員的死諫行爲,並不是直言敢諫,而是爲了博名聲,其諫言奏疏不過是套了一個大宋禮法的殼子,根本言之無物,對所諫之事的理解,甚是淺薄,有時甚至是錯的,就像當年那羣強烈反對全宋變法的官員,曾以性命相逼。”
“這種死諫,不但不能成大事,反而會壞事,是匹夫之勇,是完全利己毫不利國之行徑!”
蘇良看向下方,繼續道:“當下,我從銀臺司的奏疏存檔裏面找出上百份這樣的奏疏,簡直易如反掌!”
場下,鮮有人敢對上蘇良的眼神。
這就是蘇良的氣場!
蘇良緩了緩,道:“什麼時候需要死諫?什麼又是真正的死諫呢?”
“是敵國來襲,官家和中書的相公們若不敢戰,你敢撞柱而亡或絕食明志,用生命喚醒他們鬥志!是官家若昏庸無道,沉迷女色,無心國事,你可以大罵官家,捋其龍鬚,拽其龍袍,令其悔悟……”
“我毫不慚愧地講,我蘇良在垂拱殿前脫官衣請辭,非挾制君上,而是真正的死諫,因爲我懂得,軍事強則國力強,沒有強兵的變法之策,就像一張紙,一戳即破。”
……
蘇良率先將自己在垂拱殿內脫官袍請辭的事情講了出來。
令那些想反駁他的人,無話可說。
“諸位,朝堂諫君,不是吵架、不是置氣、不是比誰敢不敢棄官、敢不敢身死,不是居高臨下的拿聖人的道理說事,而是所諫之言能否對朝廷有用,對天下黎民有益!”
“一些時候,不是官家不聽諫,而是我們諫之有錯或諫之無理,天下之事,諫言須謹慎,不是憑着一腔熱血就能做好的,有卓越的政績,通曉爲臣之術,才能諫之有道,才能諫之能成!”
……
蘇良這一番話,令下面寂靜無聲。
不愧是官家寵臣,完全領悟到了諫言的精髓。
這時。
一名官員站出來道:“蘇御史,你說得倒是好聽,敢問你對唐子方提到的應禁止奢靡競富之風如何看?你是同意唐中丞的想法,還是與他意見不一致?”
聽到此話。
一衆臺諫官都不由得皺起眉頭。
這人明顯是來找茬的。
衆臺諫都準備去上諫抵制當下的奢靡競富風氣,奏疏都寫好了,但卻被蘇良壓了下來。
此事很多官員都知曉。
此事乃是唐介所提,現在去諫君,儼然就是觸黴頭。
蘇良並未生氣,其微微一笑。
“諸位,今日的課就講到這裏吧!這算半節課,至於後半節課,明日大朝會,我給爲大家演繹一番,什麼是正確的諫君行爲!”
聽到此話。
官員們也瞬間興奮起來。
這說明,蘇良要接着拿唐介所諫之事去諫君了。
很多人都想看一看蘇良的立場。
到底是和衆臺諫官一派,還是與官家一派。
片刻後。
院落內就剩下范仲淹、富弼、衆臺諫官、包拯和王安石。
“景明,明日朝會,你真要向官家上奏,言民間奢靡競富之風的事情?”富弼問道。
蘇良點了點頭。
“我也覺得唐中丞所諫有理,此事也需要有一個交待。”
“那……那我們也準備準備,明日助你一起諫君!”歐陽修說道。
蘇良微微搖頭,笑着道:“明日,諸位無須發言,一切都交給我吧!我要讓你們看一看什麼是滿堂華彩!官家滿意!伱們滿意!所有人都滿意!”
聽到這話。
范仲淹等人不由得都笑了,他們對蘇良有一種無理由的信任感。
……
半個時辰後。
垂拱殿內。
一名內侍將蘇良明日朝會將會續唐介之諫的事情告知了趙禎。
趙禎一邊寫着飛白書,一邊笑着道:“朕很期待,他能拿出什麼理由來。”
對民間奢靡競富之風瀰漫之事。
趙禎之所以沒有納諫,乃是因唐介的理由不足以說服他。
當下,在趙禎的眼裏。
此等風氣的好處是大於壞處的。
……
翌日,即臘月初十。
天微微亮。
大慶殿內外,燈火明亮。
官員們身穿各色官袍,陸續走進殿中。
如往常一般。
首相文彥博率先發言,匯稟當下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這一刻。
大家的心都不在此,更希望看到蘇良會如何上諫。
昨晚還有人打賭。
蘇良若能說服官家,公開懲罰張貴妃和尙美人,他願穿女裝,在桑家瓦子上迎客一晚上。
……
約一刻鍾後。
蘇良終於出列,然後緩緩拱手道:“啓稟官家,臣有事要奏!”
“當下,汴京城內,有人一擲千金只爲博美人一笑,有人大擺宴席吃一半扔一半,有人以翠鳥之毛作飾、胎鹿之皮作冠,富人爭相購之,以獵奇爲貴,使得殺戮不止,奢靡競富之風盛行,臣懇請朝廷頒行禁奢令,使得天下風氣歸正!”
“理由呢?”趙禎問道。
諫言。
比得不是一腔熱血,不是口直膽大,而是從朝廷或百姓的立場分析利弊,講出隱藏在事情後面的道理。
最好的諫言。
不是句句如刀、如劍,而是如陽光般融化積雪,如春雨般使得枯木逢春。
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深入人心。
蘇良緩了緩,朝前走了兩步。
“奢靡競富,易使得富者失禮失德,窮者殘暴不仁,年幼者養得一身陋習,年長者哀嘆世風日下,天下人無情。”
“長此以往,民風不存,禮崩樂壞,大宋將無未來!”
“近日,臣曾聽聞,有多名商賈購十一二歲少女,以此爲樂;有女商人於汴河花船之上建象姑官(專門豢養男性提供服務的男版青樓);有貧窮者結對捕殺翠鳥、懷孕之鹿,手段甚是殘暴;有年幼者見一商人一頓飯吃下百貫錢,揚言讀書無用,唯經商可富,可肆意妄爲……”
“當下,奢靡競富之風尚未蔓延全宋。官家可能覺得其不過是百姓年底之歡愉,不足爲慮。”
“然臣前日在汴京街頭閒逛半日,赫然發現,如今的汴京城,於街頭巷尾,酒樓茶肆,侃侃而談者,已不是書生士子,討論的也非家國大事,而是商人們討論着如何賺錢,如何花錢,街頭巷尾,滿是靡靡之音。”
“此風若長存,五年、十年之後,恐天下將以錢爲中心,人人以錢爲聖賢,我大宋恐將如党項、契丹、女真族一般,退化成蠻夷!”
“臣以爲,有錢者可購貴重珍稀之物,然不應傷生害性,不應於人前炫富。富貴者,當以爲救濟窮人爲榮,而非跨越禮法道德,肆意享樂,無法無天!”
“張貴妃與尙美人曾戴點翠飾物、鹿胎冠而引起不正之風。臣認爲,官家應重懲,以此遏制此番以奢靡爲榮的審美風氣,此外銷點翠飾品、鹿胎帽等,一改風氣……”
……
大慶殿內。
除了蘇良的聲音,連呼吸聲都變得很弱。
當很多官員聽到。
當下汴京城商人已經頂替讀書人,掌控了民間話語權的時候,心中便有了答案。
禁奢令必須施行,不然大宋將失去未來。
不遠處。
臺諫官們都是一臉崇拜的表情。
他們寫的奏疏。
只看到了富貴不仁、爭強鬥狠、恣意使氣、玩物喪志、窮奢極欲,驕奢淫逸……
卻沒有看到此不正之風對大宋底層的破壞,對大宋江山社稷的動搖,對大宋未來生活的巨大影響。
這就是蘇良上諫的能力。
言明利弊即可。
當下的官家,自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蘇良也讓官員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有一種上諫,叫做好好說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