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9章:趙禎:朕做了半輩子仁君,也要過一過當暴君的癮!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5601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變法司衙門。

    蘇良剛進門沒多久,文彥博、張方平、宋庠三位相公便急匆匆趕了過來。

    變法司一衆人員,齊聚議事廳。

    首相文彥博率先開口道:“諸位,《省官名錄·汴京篇》可審查完畢?官家派我三人來變法司共審此名錄,要求今日午時前,必須對外頒行此策!”

    “啊,午時前頒行?”

    范仲淹、蘇良等人都是一臉驚。

    官家急於頒行此策,定然是出現了一些變故。

    文彥博長嘆一口氣。

    “因昨日五名官員跳河之事,今晨,銀臺司足足收到了近五百份反對裁官之策的奏疏,預計還會持續增加。”

    “有官員稱裁官之策易使得朝綱崩壞,有官員稱變法司官員沽名釣譽,使得官家背上了‘薄恩寡義’的罪名,還有官員稱,裁官之策違逆祖宗之制,乃是鳥盡弓藏之計……”

    “官家大怒,將御案都掀了,然後告知我三人,午時前便要頒行此策,震懾這些心中只有自己沒有朝廷的官員。”

    聽到“鳥盡弓藏”四個字。

    蘇良不由得理解了趙禎此時的心情。

    心寒如冰。

    憤怒如雷。

    曾經,官家對士大夫官員們過於優待,恩賞不斷。

    今日,剛剛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很多人就講出此類誅心的狠話了。

    大宋這些中底層的士大夫官員們。

    單拎出來一個,敢逆龍顏者甚少,可一旦成衆,能將大慶殿掀翻。

    他們自認有士大夫官員這層身份庇佑,自認法不責衆,尤其是還擁有對付慶曆新政時裁官的經驗。

    心中篤定,最後妥協的一定是官家。

    並且。

    這些擁有“進士出身”的官員,無論職位高低,皆擔着實職、要職。

    對朝廷造成的破壞性要比未曾入仕的士子和門蔭官大多了!

    五官投河,就像在一堆幹柴堆中扔進一支火捻子,徹底引燃了一衆官員的反對情緒。

    ……

    這時。

    富弼將《省官名錄·汴京篇》文書拿了出來。

    “變法司已覈查完畢,本就欲午時前交由中書和官家。”

    文彥博接過名錄,與張方平、宋庠一同看了起來。

    不多時。

    三人都皺起眉頭。

    每個官職後面,都決定着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興衰。

    汴京城的官政吏治還算不錯。

    三人本以爲提前致仕的官員和罷黜的官員合起來最多四五十人。

    哪曾想竟然有一百六十人。

    要知,這還只是第一波。

    此名錄一出。

    不僅僅是汴京城的官員會接着鬧,恐怕各個地方官員知曉後,都會跟着鬧起來。

    文彥博道:“此名錄若今日頒行,恐怕那些官員能鬧出天大的事情來!地方州府的官員若紛紛效仿,後果不堪設想。諸位覺得,適合今日頒行不?”

    范仲淹無奈一笑。

    “文相,昨日我們討論甚久,都未有定論,便想着讓官家做決定,沒想到官家看都沒看,就決定要頒行了!”

    張方平皺着眉頭說道:“官家所言,實乃氣話,我反對今日頒行此名錄。”

    “當下,朝堂滿是怨上之聲,有官員敢以死明志,就會有官員敢罷事或請辭反對。我預計,今日的反對奏疏至少有上千份,且大多是底層官員,他們若合起勢來,紛紛罷事或請辭,朝廷將會出大亂子!”

    “而今,官家正在氣頭上,我建議咱們一起去勸諫官家,將此策後置。此事關乎大宋江山穩固,必須要慎之又慎!”

    “我同意,裁官之策應暫緩行之!”一旁的宋庠補充說道。

    “我也同意。”曾公亮也開口道。

    “同意。”王堯臣也開口道。

    “同意。”

    “同意。”

    “同意。”

    范仲淹、樑適、司馬光都紛紛點頭。

    這時,王安石站了出來。

    “我反對!”

    王安石情緒激動地說道:“諸位,莫以爲全宋變法已經是碩果累累、大獲成功了。一切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決定全宋變法成敗的關鍵,不是官家,也不是我們,而是我大宋所有的士大夫官員!去除冗官,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節省俸祿,而是使得我們試行出的新法策略能夠更好執行。全宋變法的成果到底如何,經過十年或二十年後才能真正顯現出來,而這二十年的維護靠得便是所有的士大夫官員!”

    “今日若妥協,那便會一直妥協。冗官不除,我們的官僚儀制便一直會存在巨大缺陷,我們的變法也會因此走向衰敗!大宋剛剛有起色,難道諸位還想着重回過去嗎?”

    張方平看向王安石,道:“介甫,你有些危言聳聽了!”

    王安石下巴一擡,看向衆相公。

    “危言聳聽?我覺得你們這些相公就是怕擔責!此次一旦妥協,那些官員們就拿捏住了朝廷的軟肋,想要再大規模裁官,難如登天。對那些碩鼠毒蟲就應該強力鎮壓,不然後患無窮。我沒想到官家沒妥協,你們卻妥協了!”

    王安石向來心直口快。

    一番話說的數位相公都擡不起頭來。

    “今日,諸位若要勸官家延遲此策,我王安石立即請辭,道不同不相爲謀!”

    聽到此話。

    文彥博的脾氣頓時也上來了。

    “你威脅誰呢?天下就你王安石懂得變法?我們都是廢物?一旦數百名官員罷事或自請去職,你告訴老夫,該如何辦?如果各地州府有人趁機造反,又該如何辦?鎮壓要不要軍費?百姓會不會遭罪?事情不是憑着一腔熱血便能做成的!”

    “要不老夫請辭,這個首相你來做,你看一看官家會不會聽伱的,逞英雄誰不會,全宋變法的前提是讓我大宋江山有覆滅之患!”

    王安石繼續道:“反對裁官者,皆是無能之輩,是紙老虎,裁掉又如何?官家下這個決心,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而不是勸阻他!”

    “無能之輩?你以爲天下官員都如你王安石一般嗎?有些官員雖沒有大追求,但對百姓好,治理地方不出亂,便是好官,都要裁去,百姓交給誰去管?”

    這時。

    王堯臣拽了拽蘇良的衣角。

    王安石天不怕地不怕,誰都不服,唯有對蘇良心服口服。

    蘇良一直都未發言。

    因爲他還在想着包拯告訴他的事情:五官投河可能非自願而爲。

    包拯只告訴了蘇良,說明此事只是猜測。

    猜測的事情,蘇良自然不能當作理由說與衆人聽。

    不過,他相信包拯的猜測。

    王安石聽到文彥博的斥責,當即袖子一甩,扭臉就要離開。

    這時。

    蘇良終於發聲了。

    “介甫,別耍脾氣,回來!”

    王安石黑着臉,繼續朝外走,頭也不回地說道:“我去寫辭呈!”

    這一刻,他拗起來,一百頭牛都拉不回來。

    蘇良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王介甫,等我說完,你再走行不行?”

    聽到此話。

    王安石停下了腳步。

    整個議事廳,也就蘇良與他意見一致。

    當即,王安石回到了原來的座位。

    這一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蘇良身上。

    蘇良道:“諸位,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認爲介甫之言無錯。若延遲此策,幾乎就可以斷定我們的裁官之策失敗了。”

    “我們當下討論的事情,應該是如何在頒行此策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隱患,而非延遲此策。”

    文彥博面帶無奈。

    “景明,老夫怎能不知你和介甫的想法,全宋變法走到這個地步,我們當然也想去除冗官這個毒瘤,但此舉造成的負面影響太大了,官員罷事或自請去職,誰來爲朝廷做事,我們即使有三頭六臂也做不完啊!”

    蘇良看向文彥博。

    “其實,我們擔憂的,無外乎是,汴京城官員罷事去職後,各地州府的官員紛紛效仿,導致朝廷政事出亂,有刁民匪徒趁機造反而已。”

    “如果,我們能說服汴京城的這些反對者,地方上的官員便無法效仿,此憂患的可能性定然會降低許多。”

    “如何說服?”

    富弼有些激動,蘇良說出此話,說明心中已有了主意。

    蘇良接着道:“向官家呈遞奏疏反對裁官之策的,無外乎三類官員。”

    “其一,利益受損者。即自身可能會被裁或家族子弟親眷會被裁掉者。”

    “其二,一直反對變法或常隨大流的官員。”

    “其三,心憂社稷安危者,有一些官員其實是因擔心此策引發社稷動盪才上疏反對的。”

    衆人都紛紛點頭,基本也就是這三大類。

    隨即。

    蘇良看向文彥博,問道:“文相,你覺得我們說服多少人,可頒行此名錄。”

    文彥博想了想,道:“六成吧,若穩妥一些,最好七成,若只剩下三成反對者,就難以成勢了。”

    “好,那我們就定個任務。自今日午時起,三天內,我們若能說服七成反對者,則名錄頒行,若不能則無限延期。此事,需要我們與官家一起去做。”

    “景明,快快細講!快快細講!”王堯臣一臉興奮,想知曉詳細的策略。

    當即,蘇良與衆人細講起來。

    ……

    半個時辰後。

    文彥博、張方平、宋庠、范仲淹、富弼、曾公亮、蘇良七人出現在垂拱殿內。

    殿內,桌上、地上都擺着一疊疊奏疏。

    趙禎看向七人。

    “你們不必勸朕,朕不會聽。這些年來,朕被一羣羣士大夫官員欺負,朕已經受夠了,今日,必須要讓他們看到朕裁官的態度!”

    趙禎這個皇帝也不好做。

    這些年來,士大夫官員只要結勢,基本就能讓他妥協。

    他心中也委屈着呢!

    隨即,趙禎看向文彥博,問道:名錄覈對好了嗎?”

    “好了!”

    富弼將《省官名錄·汴京篇》文書遞給了趙禎。

    趙禎細看一遍後,滿意地點了點頭。

    “很好!很好!寫的非常詳細,這裏面提前致仕和被罷黜的官員都是咎由自取。不是朕不講情面,而是他們太讓朝廷失望!”

    “待朕用印後,立即頒行!”趙禎迫不及待地說道。

    這時,蘇良出列。

    “官家,臣以爲,此名錄不宜今日頒行。能否延遲三日?”

    聽到此話。

    趙禎瞪向蘇良,道:“延遲三日,朕一刻也延遲不了,你們是沒看到這羣臣子撰寫的奏疏,就差罵朕是昏君、暴君了,朕做了半輩子仁君,今日也要過一過當暴君的癮!”

    “景明,朕並非莽撞,而是這一次若再不強硬一些,必然會重蹈復撤,當年撤回慶曆新政的裁官舉措,朕比你們更後悔。這羣官員都是紙老虎,朕相信掀不起什麼風浪的!”

    趙禎比任何人都盼着全宋變法成功,他比誰都明白裁官之策的價值。

    此刻,蘇良甚是欣賞這種狀態的趙禎。

    他笑着道:“官家,延遲三日而已,臣不是讓您妥協或向反對此策的官員們低頭,臣可助你過一把做暴君的癮。你能否給臣一刻鍾的時間細講?”

    “助朕過一把做暴君的癮,此話當真?”

    蘇良重重點頭,然後將自己的策略講了出來。

    約一刻鍾後。

    趙禎有些興奮地看向蘇良道:“蘇卿,此策真的可行?”

    “絕對可行!”蘇良笑着道。

    趙禎猶豫了片刻後,道:“好,那朕便試一試。”

    一旁,文彥博、富弼等人不由得長呼一口氣,心中感嘆:蘇景明不愧是官家寵臣!

    ……

    當日午時。

    中書省告知汴京城百官:有反對裁官之策的官員皆可上奏言明原因,時間截止在今日日落時,不得重複上奏。

    一時間,反對裁官之策的官員們都激動起來。

    他們感覺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官家號召反對裁官之策者繼續進言,說明官家已經有些妥協了。

    很快,一些搖擺不定的官員也撰寫起了奏疏。

    ……

    入夜,變法司內。

    王安石告知了蘇良,呈遞反對裁官之策奏疏的官員的數量。

    1120人。

    這些人中,有一些是反對科舉改制和門蔭條例的官員。

    還有一些開封府轄下的小官,連京朝官都不是,但他們有呈遞奏疏的權利。

    這些人也是最怕丟掉飯碗的官員。

    一個時辰後。

    所有上奏反對裁官之策的官員都收到了官家口諭:明日清晨,大慶殿議政。

    ……

    汴京城南,宅院內。

    戶部判官崔宏與殿中丞丘裕坐在客廳中,前方有數位歌女翩翩起舞,身姿甚是曼妙。

    丘裕端起酒杯,笑着道:“崔兄,明日大慶殿議政,估計是官家要妥協了!”

    崔宏得意一笑。

    “一千多名官員反對,他能不妥協嗎?”

    隨即,崔宏又看向丘裕,問道:“還沒找到周遊相?”

    丘裕搖了搖頭。

    “估計是被水沖走了,活下來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崔宏喃喃道:“即使他活着,應該也不會出現意外了,我找人爲他寫了悼念詩,還有數篇歌頌他以死諫君的文章,儼然將他捧成了忠君愛國,直言敢諫的忠臣,待朝廷撤銷裁官之策,除非他腦子進水,才會供出咱們兩個,是吧?”

    崔宏擡起頭,發現對面已經沒人了。

    而在客廳中央。

    丘裕晃悠着那肥胖的身軀,正與舞女們跳舞。

    崔宏面帶鄙夷,將杯中酒飲完後,也參與了進去。

    ……

    翌日清晨,大慶殿。

    1120名反對裁官之策者通通來到大殿內,有說有笑,如同來領賞一般。

    片刻後。

    趙禎面無表情,來到御座前。

    他環顧下方,官員們立即噤聲,同時站好了隊列。

    大慶殿頓時安靜了下來。

    一息,十息,二十息……

    足足過了半刻鐘,趙禎都沒有開口說話,而官員們也都沒有動。

    殿內掉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清楚楚。

    這時,趙禎站了起來。

    “朕沒想到,實在沒想到啊!朝堂藏龍臥虎,各個的文采都不弱於歐陽永叔啊!”

    “你們的奏疏,朕都看了,寫得非常精彩,有罵朕薄恩寡義的,有稱朕過河拆橋的,還有人認爲朕乃是學越王勾踐,行鳥盡弓藏之舉……”

    “朕想問一問,你們對朝廷的貢獻有哪些?全宋變法時,你們做了哪些別人做不到的功績,你們真正瞭解朝廷爲什麼要裁官嗎?”

    聽到此話,羣臣頓時感覺到了不對勁。

    官家似乎不是來妥協,而是來訓斥他們的。

    “有人能回答朕的問題嗎?”趙禎環顧下方,面色陰沉,提高了聲音。

    站在這裏的,要麼平庸要麼無能,大多都是政績排名靠後的。

    像唐介、呂誨等人,根本不可能反對裁官之策。

    緊接着。

    趙禎大步走到官員中間。

    “今日,朕就告訴你們,朝廷爲什麼要裁官,裁的是什麼樣的官,以及朕爲什麼冒着朝堂動亂的危險也要堅持裁官!”

    “一些官員的表現太令朕失望了,欺瞞朝廷,坑害百姓,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心中只有自己,沒有朝廷。”

    “朝廷有事的時候,到處找不到他,待發獎賞時,他比誰都跑得快,如此的德行的士大夫官員,能爲朕分憂嗎?”

    ……

    趙禎今日的任務就是痛罵一番這些官員,享受一番當暴君的感覺。

    不得不說,罵人非常爽。

    一刻鍾後,趙禎的心中舒暢了許多。

    他接着道:“今日,朕明確告知你們,朝廷不養閒人。稍後,自有兩府和變法司的官員與你們詳聊,朕會將你們反對裁官之策的奏疏放到銀臺司,截止後日午時,奏疏依舊放在銀臺司者,朕再次與他詳聊!”

    說罷,趙禎甩袖而去。

    身在後面的蘇良長呼一口氣,道:“計策第一步,圓滿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