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6章:衆卿,終於輪到朕爲你們遮風擋雨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4496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午後。

    禁中,垂拱殿。

    當趙禎得知仁壽郡太夫人楊氏前往變法司鬧事後。

    當即下令:命皇城司在一個時辰內將李家的九個兒子全部帶到變法司。

    楊氏的軟肋,就是這些李家兒郎。

    往昔。

    趙禎做事,總想着將大事化小。

    特別是在處理一些宗室外戚、功勳之臣的事情時,講究情大於法,格外開恩。

    久而久之,便將一些人寵壞了。

    今日之事,趙禎準備反其道而行,將事情鬧大。

    讓所有人都明白——

    全宋變法,不容私情,恩蔭官改革絕對不允許出現任何特例。

    不然。

    就像是在黃河的堤壩上挖開一道口子,緊隨而來的定然是滔滔洪流。

    這一刻。

    汴京城的恩蔭官們大多都在打探着楊氏大鬧變法司的消息。

    一旦趙禎對親孃舅家妥協徇私。

    那必將引來越來越多的人反對恩蔭官改革。

    ……

    片刻後。

    一名內侍快步走了過來。

    “官家,仁壽郡太夫人罵得諸位相公無言以對,只得回屋閉門。而後仁壽郡太夫人坐在變法司院中,大有不開特例便絕不離開之勢!此事已經在各個衙門傳開了!”

    趙禎微微點頭。

    此結果完全在他意料之中。

    楊氏向來潑辣。

    乃是宗室外戚中出了名的無理取鬧之婦人。

    又有“官家舅母”和“公主準丈母”的雙重身份加持。

    富弼、范仲淹等人無法與她講明白道理,也無權力強行驅趕她。

    此外。

    變法司的衆官員都很清楚,此事由趙禎出面解決才最合適。

    他們也想看一看,趙禎會不會再犯“重感情”的毛病。

    這一點,趙禎心中也甚是清楚。

    近日。

    趙禎在經歷過“臣強君弱”的糟糕感覺後,也有了兩條感悟。

    其一,作爲大宋皇帝,若處事過於仁善懷柔、感情用事,永遠無法成爲一名聖君。

    其二,大宋皇權的強弱,不在臣而在君,他只有殺伐果斷,才能總領朝堂政綱。

    約一刻鍾後。

    一名內侍上前彙報:“官家,李家九子即將抵達變法司。”

    趙禎旋即站起身來,道:“擺駕,前往變法司!”

    這一刻。

    趙禎笑容燦爛,心中喃喃道:衆卿,終於輪到朕爲你們遮風擋雨了!

    ……

    變法司,庭院內。

    仁壽郡太夫人楊氏坐在一張大椅上,不時環顧四周。

    只要變法司的官員出屋,她張嘴就罵。

    罵他們沽名釣譽,罵他們好大喜功,罵恩蔭官改革實乃是將官家陷入薄恩寡義氣的境地……

    她之所以敢如此蠻橫,其實也是爲了李家。

    作爲一介女流。

    她不怕官家責罵,也不求升職加俸,她只想讓李家的後輩能繼續享受恩賞官位。

    就在這時。

    皇城司一衆士兵帶着數人走了過來。

    楊氏扭臉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彰兒、珣兒、琚兒、琦兒、瑊兒、瑋兒……”

    “你們……你們怎麼來了?我不是說了嗎?你們不要來摻和此事,快回去!快回去!”

    楊氏很清楚。

    她鬧起來沒問題。

    但李家的兒男們鬧起來,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李家九子,當下全都在內殿供職,承製崇班。

    其中。

    一名中等身材、年約三十歲的男子道:“阿孃,是官家讓我們來變法司的。”

    此男子,正是李家長子,現任閣門副使的李彰。

    李家的這九個兒子,最有出息的就是李彰。

    其他人的能力就要差一些。

    九子當中,大概率不會受到恩蔭官改革影響的,只有李彰和十六歲的準駙馬李瑋。

    聽到此話,楊氏猛地一哆嗦。

    她曾考慮過自己鬧事的最壞結果。

    不過是官家將她召至禁中,批評一頓也就罷了。

    但而今,官家將李家九子全都喚至變法司,她頓時有些不明白了,但隱隱覺得應該不會是好事。

    很快。

    屋內的富弼、范仲淹、蘇良等人也知曉了此事。

    當得知官家將李家九子全都喚至變法司後,蘇良等人已猜出了官家的態度。

    就在楊氏不知是該繼續鬧還是應離開時。

    趙禎帶着一衆內侍來到了變法司。

    楊氏等人連忙拱手行禮。

    富弼、范仲淹、王堯臣、蘇良等人也全都走了出來,紛紛向趙禎行禮。

    趙禎笑容和煦,與衆人打着招呼。

    就在這時。

    楊氏突然跪在地上,眼淚汪汪。

    “官家,您……您……一定要爲我李家做主啊,我……我李家命苦啊!”

    楊氏跪下後,後面的李家九子也都跪了下來。

    在大宋。

    除了重大場合外,很少行跪禮。

    趙禎連忙道:“站起來說話,都站起來說話!”

    當即。

    楊氏一邊抽泣,一邊道:“官家,臣婦有委屈要講!”

    “我李家作爲外戚,向來是支持朝廷變法的。朝廷讓賣地,我家就賣地,朝廷讓將生意讓給底層百姓,我家就讓給底層百姓,從未拖過朝廷變法的後腿。但近日,變法司頒行《恩蔭官改革條例六十四條》,不但是要讓官家您背上薄恩寡義的名聲,還要害得我李家家破人亡啊!”

    “恩蔭之官,皆是因祖輩、父輩對社稷有功,而使得家族子弟無須科舉亦能入仕,此乃皇家天恩。自古以來,皆是如此。但此條例一出,將會寒了無數官員的心,他們都是爲朝廷做過貢獻的,有的甚至爲朝廷犧牲了性命!變法司官員爲了個人仕途,而使得官家背上薄恩寡義的罵名,這羣人實乃佞臣!”

    “我李家深受皇恩,實乃章懿太后之功,章懿太后對官家有生育之恩,當下無人能超出此恩情,而今此條例一出,不但會使得我家這些兒男失職,也會讓章懿太后在九泉之下心寒啊……”

    ……

    楊氏邊哭邊說,繞了一大圈,其實就表達了兩層意思。

    其一,恩蔭官變法條例實乃變法司貪圖名聲之舉,易使得官家陷入薄恩寡義的境地。

    其二,李家功高,朝廷應開特例,莫使得李家人失去官職。

    趙禎聽完後,看向楊氏。

    “舅母,依你所言,朕是被變法司官員蠱惑,才支持頒行《恩蔭官改革條例六十四條》。此策頒行已有三日,朝堂百官皆看不出他們要陷朕於薄恩寡義之境地,然而你卻看了出來,舅母,不如你來變法司任職吧!”

    趙禎的語氣變得陰冷下來。

    一旁的李家九子聽到此話,額頭上都沁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沒……沒……臣婦……臣婦只是爲了提醒官家,其實……”

    趙禎大手一擺,打斷了楊氏的話語。

    “全宋變法,涉及大宋江山是否穩固,天下百姓能否安居樂業,朕心中自有論斷,還輪不到你一個婦人在此亂言!”

    “當朝相公被伱罵得擡不起頭,堵在屋內無法外出,你這個朕的親孃舅家人,到底是在給朕長臉,還是在給朕丟臉?”趙禎驟然提高了聲音。

    噗通!

    所有李家人再次跪在地上。

    楊氏從來都沒有見過趙禎發如此大的脾氣。

    她癱坐在地上,頓時不敢再開口了。

    趙禎看向李家九子,道:“朕今日將你們叫到這裏,不是讓你們看你家主母捱罵的,她捱罵,完全是因爲你們無能!”

    “朝廷對你們已經不薄。朕不期望你們人人都能扔掉恩蔭的身份,去參加科舉,獲得一個進士身份。只希望你們門蔭得官後,能做一個合格的官員。許你們兩年的成長時間還短嗎?你們若做不到,便只能證明你們做官,實乃誤國害民!”

    “那些進士出身的官員爲什麼看不起恩蔭官,不是因爲恩蔭官有捷徑可走,而是因走了捷徑依舊不如他們,並且越來越墮落。朝廷能庇佑一代兩代,能一直庇佑下去嗎?待你們成了朝廷禍害,就不是降官罷黜這麼簡單了!”

    “你們與朕乃是一家人,朕自然會厚待你們,但朕不可能爲了小家去做有損大宋這個大家的事情。朕寧願被你們罵薄恩寡義,也不願看到你們在仕途中慢慢腐爛,成爲朝廷的毒瘤,甚至讓我大宋江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

    趙禎這一番痛斥之語,使得李家無人敢擡頭。

    蘇良甚是興奮,官家終於硬氣了一次。

    就在趙禎以爲楊氏已經知錯的時候,後者的哭聲再次響了起來。

    “官家,是臣婦錯了,全都是臣婦的錯,你罷了臣婦的職吧!但我家的這些兒郎沒有錯,求官家看在章懿太后的面子上,免了他們以後的考覈吧。朝廷多養幾個人算不得什麼的……”

    說罷,楊氏的哭聲越來越響。

    此話一出。

    趙禎、富弼、范仲淹、蘇良等人都傻眼了。

    趙禎剛纔這一番長篇大論相當於白講了,後者仍在懇請爲李家兒郎開特例。

    旋即。

    富弼、范仲淹、蘇良等人互視一眼,都想起了一個人。

    張貴妃。

    楊氏與張貴妃的思考邏輯幾乎一模一樣。

    不聽道理,不分對錯,蠻橫霸道,只講結果。

    不達目的,便鬧,便哭,便使性子。

    這一刻。

    與楊氏解釋再多都無無意義。

    她就是鐵了心地堅持讓朝廷免除李家兒郎的恩蔭官考試。

    對付此等思維邏輯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都無計可施,大多只會妥協。

    楊氏的哭聲愈加響亮。

    這時。

    富弼、范仲淹、蘇良等人都皺起眉頭。

    這個婦人若是三天兩頭跑到變法司哭訴,那大家就都別做事了。

    李家長子李彰見趙禎面色陰沉,連忙朝着兩個弟弟使了個眼色,讓他們去勸楊氏。

    然後,李彰朝着趙禎重重拱手。

    “官家,我母親對朝堂政策只是一知半解,因憂慮我兄弟幾人的仕途,才亂了分寸,請您見諒,回家後,我一定好生勸慰她。絕對不爲朝廷添麻煩,我等也一定會發奮圖強,不給章懿太后丟臉,不辜負官家的期待!”

    李彰還是非常通曉事理的。

    趙禎想了想,看向一旁的富弼等人,道:“隨後,朕會令中書下發旨意,自明日起,有對恩蔭官條例存在異議者,讓其直接入禁中面聖,各個官衙不再受理此事。若有闖官衙、辱罵官員者,無論何人,一律抓到開封府,先關押五日後再審!”

    聽到此話,蘇良等人自是萬分高興。

    不然每日都來一個如楊氏這般鬧事之人,那變法司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了。

    隨即,趙禎看向李彰,道:“帶着你母親回家吧,遇事多思考,莫讓人算計了!”

    “臣明白。”

    李彰再次拱手,然後數人架着哭泣聲越來越小的楊氏,迅速離開了。

    ……

    當日晚。

    趙禎痛斥李家人以及令反對恩蔭官改革者直接面聖的消息,便傳到了許多府衙中。

    此次,趙禎展現的強硬態度令許多人都甚是意外。

    一些恩蔭官都嚇傻了。

    當下論與官家的至親關係,趙允讓都沒有李家與官家親。

    官家能痛斥李家人。

    就能將其他的反對者關進開封府大牢。

    誰還敢鬧事!

    恩蔭官們,只能盼着年後的考覈能簡單一些,朝廷裁減的名額數量能少一些。

    ……

    兩日後。

    汴京城東南角,一處茶館中。

    一名灰衫書生笑着道:“劉兄,不知你發現沒有,近期,朝廷先有科舉改制,使得入仕名額越來越少,而後又推行恩蔭官改革條例,使得恩蔭官的數量越來越少。接下來,會不會……”

    “你是說,朝廷要……要裁官了?”另外一名書生壓低聲音說道。

    灰衫書生點了點頭,道:“我估計,應該是,可能還是大幅度裁官,咱大宋的官員過得太幸福了,大宋若想興盛,就不能讓這羣士大夫官員過得太安逸,是時候清除一些無作爲者了!”

    “太好了!此次官家的態度非常強硬,去除那些無能之官,我大宋的發展就能越來越快,百姓就能越來越幸福!”

    ……

    有此推斷猜想者,並不是只有這兩名書生。

    汴京城內,許多進士出身的官員也都變得焦灼不安。

    甚至一些人已經開始四處打探消息。

    這些官員,皆是政績不佳者,他們清閒度日慣了。

    而今聽到朝廷要“合併衙門,裁減官員”的風聞,心裏自然甚是緊張。

    大宋官場,即將要大變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