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4章:恩蔭官寒冬!從終身特權到兩年新手體驗期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947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變法司內。

    范仲淹、富弼、蘇良等人從午後一直討論到黃昏,依舊沒能想出解決恩蔭官過剩的良策。

    王安石主張廢除恩蔭之策,官員選任,一視同仁。

    富弼認爲子繼父功,乃是皇恩浩蕩之舉,一旦斷絕,必然會引起全朝官員反對,絕不可莽撞地一刀切。

    他建議逐漸降低蔭封恩賞的力度,緩緩圖之,至少用五年的時間,來裁減不宜爲官的恩蔭子弟。

    將傷害降到最低。

    王安石之策過快過狠,富弼之策太柔太慢,衆人都在思考着中間之策。

    片刻後,范仲淹開口了。

    “不如,對恩蔭官再次進行銓試吧!”

    聽到此話。

    衆人忍不住都笑了。

    范仲淹對慶曆新政時的策令仍有執念。

    慶曆新政時。

    范仲淹爲限制恩蔭官的數量,便提出了銓試之策。

    所謂銓試,即通過考試選拔官員。

    恩蔭官銓試。

    考試內容也是策論、詩賦、律義、經文之類。

    不過,考試的要求較爲簡單。

    策論、詩賦只要言詞順暢即可,律義、經文,能答對一半題目,就有資格擔任職官。

    這種約束,只是降低了恩蔭官的一點點特權。

    但仍遭到了許多官員的反對。

    隨着慶曆新政失敗,銓試的要求再次降低。

    蔭補京朝官者可免銓試。

    其他蔭補選人若屢試不中,只要年滿四十歲,亦能授官。

    從此要求便能看出,大多數恩蔭官是什麼水準。

    莫說讓他們勤政爲民。

    不成爲禍害,便算對得上祖宗蒙蔭了。

    爲防止恩蔭官泛濫成災、身居高位,朝廷提高了恩蔭官的升職年限。

    依照當下的磨勘制度。

    進士出身的官員三年有一次升職機會,而恩蔭官要四年才能升職一次。

    但此舉並不能使得恩蔭官們上進。

    因爲許多恩蔭官根本不求升遷。

    他們得了官職,便開始擺爛,對自己的要求已然降低到:不犯錯就行。

    可以參考五六年前的曹佾。

    作爲武官,他武藝稀疏平常,根本難求軍功。

    放衙後,不是忙着修仙。

    就是去勾欄瓦舍吃喝快活,儼然是一個富貴閒人。

    即便他這樣擺爛。

    也已算得上官二代中的佼佼者。

    因爲還有一些官二代,在吃喝無憂後,爲追求刺激,又嫖又賭又欺民女,做的壞事經常傳到趙禎的耳中。

    趙禎曾也欲重罰,但恩蔭官的裙帶關係太複雜。

    作爲皇帝,他有時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長此以往,恩蔭官們的素質就越來越差。

    蘇良改變了曹佾的人生。

    去職之後的他,一心搞錢,整個人才有了如今的精氣神兒。

    范仲淹接着道:“慶曆年間,是官家過於仁慈,再加上反對者衆多,才導致銓試之策無法落地,而今爲了大宋之未來,必須將這些毒瘤堅決剷除!”

    “老夫建議,重開銓試並提高難度,降低恩蔭子弟的特權標準,將只會吃喝玩樂的富貴閒人全部逐出官員隊伍!”

    “我覺得可行!”王堯臣微微點頭。

    當下的變法司。

    富弼拜相,曾公亮任樞密使,樑適任樞密副使,更有范仲淹、王堯臣這兩個實權大臣和蘇良這位朝堂第一紅人。

    但凡是他們商討過的事情,趙禎與兩府基本都不會反對。

    一旁,曾公亮搖了搖頭。

    “可行倒是可行,但可能收效並不大。銓試只能減少恩蔭官的擢升,卻不能直接將他們裁減。諸位要知,恩蔭官是官家封賞的,另外,恩蔭官員一心想要升官的並不多,很多人都是在一個七八品的位置上熬到了致仕,根本不在乎銓試。而我們若讓官家減少銓試名額,恐怕官家會覺得恩澤太薄,官員也易有怨言。”

    簡單來講。

    官二代們乃是通過官家的恩封入仕,銓試只能減少他們往上爬的可能性,卻不能將他們驅逐出官僚隊伍。絕大多數恩蔭官自知無能力擢升,基本都是入仕便開始擺爛,導致朝廷要一直養着這些廢人。

    這樣的“廢人”,正是衆人想要裁減的恩蔭官羣體。

    不廢除這種惡性循環,門蔭之害根本無法徹底根除。

    衆人再次皺起眉頭。

    這時。

    蘇良眼前一亮,突然道:“我有個主意。”

    衆人紛紛看向他。

    蘇良笑着說道:“我建議,銓試繼續,不過要縮短恩蔭官們的考覈年限,由四年改爲兩年最佳。”

    司馬光一愣,疑惑道:“景明兄,這……這不是要增加恩蔭官的擢升速度嗎?”

    官員考覈,向來都是擢升的前兆。

    蘇良點了點頭。

    “考覈優異的恩蔭官,確實可提前得到擢升,但考覈不合格者,就要降職。不升則降,而非讓他們仍保留原職!”

    “但凡恩蔭之官,入職前兩年,朝廷可保其職位。但兩年後,根據考覈,不升則降,連續兩次考覈不及格者,可降爲平民。”

    “兩年之限,是朝廷的恩,是官家的賞,是對其家族功績的照顧。但兩年後,若無能力爲官者,便不能一直保留原職,而是不斷降職,直到成爲平民。”蘇良一臉認真地說道。

    “此……此主意妙啊!賜其官,彰顯了朝廷的恩澤,但兩年之後,其若把握不住,那便不是朝廷薄恩,而是其自身無能了!”

    王堯臣甚是興奮,看向蘇良的眼神滿是讚賞之意。

    “不升則降!哈哈……確實是好主意。此策尤爲適合恩蔭之官,朝廷爲他們送上了一條青雲之路,能提前擢升,但也會提前貶謫,他們若走不上去,那就莫怪朝廷了!”富弼的心情也頗爲激動。

    “同意!”

    “同意!”

    “同意!”

    ……

    其他人也紛紛點頭。

    此策簡直就是爲恩蔭官量身定做。

    妙就妙在一個“降”字。

    讓恩蔭官們體驗兩年仕途榮華,若能抓住,兩年便可擢升,若抓不住,那就只能退位讓賢了。

    ……

    翌日,清晨。

    范仲淹、蘇良、王安石三人來到垂拱殿,將一份恩蔭官改革條例呈遞到趙禎的面前。

    內容主要有三點。

    其一,恩蔭入職兩年以上的官員,皆需參加銓試,兩年考覈一次。

    其二,銓試優良者擢升,銓試不合格者降職,連續兩次不合格者,直接降爲平民。

    其三,明年年初,進行首次銓試。

    趙禎認真看完後,露出一抹苦笑,然後看向蘇良三人。

    “依照此條例,最多兩年,可能有七成的恩蔭官都將降爲平民,力度是不是太大了?”

    趙禎非常瞭解恩蔭官的能力,故而又起了憐憫之心。

    畢竟。

    當下的大多數恩蔭之官,還是跟着太祖太宗建立過功績的那批官員的家族子弟。

    王安石拱手道:“官家,此策已算仁善,也是爲了督促恩蔭官們爭氣,他們擁有富庶的家境和優良的讀書氛圍,實不應像當下這般無能!”

    “若被貶爲平民,那也不是朝廷的過錯,朝廷已給了他們兩年時間成長,是他們無法把握而已。”

    范仲淹和蘇良見趙禎還有些猶豫,同時拱手道:“官家,爲了大宋!”

    “爲了大宋!”

    此四字,字字如山。

    君臣們早已經達成共識,爲了大宋,一切個人利益皆可犧牲。

    趙禎站起身來,道:“此策,可行!”

    ……

    三日後。

    變法司頒佈《恩蔭官改革條例六十四條》,明年年初銓試之日,開始執行。

    一時間。

    汴京城的恩蔭之官都傻眼了。

    特別是那些日日泡在勾欄瓦舍的紈絝子弟們。

    鐵飯碗被砸。

    終身特權一下子變成了兩年體驗期,怎令他們不心慌。

    恩蔭官,涉及宗室、外戚、軍功之臣、宰執之臣的家族子弟。

    有的甚至還是趙禎的長輩。

    他們在趙禎面前忠厚老實,但在士大夫官員們的面前,敢跳起來罵人、打人。

    這些人。

    顯然不會老老實實地接受此種條例。

    變法司也派遣多名吏員打探消息,收集這些恩蔭之官的反應。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