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2章:蘇式雞湯,這是屬於天下讀書人的黃金年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361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歐陽修的詩賦之論,讓書生士子們思索了許久。

    對一名視詩賦如命的讀書人而言,這個解釋根本無法反駁。

    而對那些只願將詩賦當作仕途工具的讀書人而言,反駁更是意味着對詩賦的褻瀆。

    人羣外圍,數名民間小報的撰寫人。

    以同伴的背部爲桌,研墨鋪紙,筆走龍蛇,寫得飛快。

    僅僅將歐陽修這番觀點謄寫雕印在小報上,便能大賣特賣,賺一筆巨財。

    ……

    稍傾。

    蘇良笑着開口道:“諸位可接着問詢,我們都會給出解釋,但僅限三日。三日後,若有人在暗地裏詆譭科舉改制之策,那恐怕就要去開封府與包學士聊一聊了。”

    聽到此話。

    很多人才逐漸緩過神來。

    很快,一名身穿襴衫的太學生站了出來。

    “三位官人,科舉取士歷經多年,而今規制已趨完善。考前查驗應考人卷首、家狀,考中有鎖院之制,考後又有彌封謄錄之制,使得考官無法徇私,考生無法作弊。”

    “然官學取士,私考(即教諭、學正等組織的考試)、公考不斷,如何保證公正?尤其是縣學、州學考試,若被一些豪門大族壟斷,選官之權落入地方官員之手,寒門之弟恐更難有出頭之日!”

    聽到此質疑,王安石站了出來。

    “官學取士,意在破‘一考定終生’之規,使得所選人材皆足以有爲於朝廷。至於如何防範徇私舞弊,也請諸位放心。”

    “月月有考,需齋長、學諭、學錄、學正、直講等縣學、州學官員同時簽字過審,缺一人,成績便將作廢。若有徇私舞弊之事,那定然是地方官員沆瀣一氣,多人參與。事涉多人,便不可能密不通風,無人得知。”

    “當下,朝廷對私己而害新法之官員,皆從重從嚴懲罰,若有不平之事,天下書生士子可通過驛站信箱、御史臺、開封府等衙門舉報揭發,有一個抓一個,輕則除名勒停,重則徒刑流放,更重者可依法斬之!”

    “另外,也請大家相信朝廷!選官乃國之大事,朝廷定然會保證公允性,不會讓任何一名治國之才埋沒於鄉野,也不會讓任何一名濫竽充數的無用無德文人入仕爲官!”

    “即使當朝宰執徇私枉法,朝廷也一定會將其繩之以法!”

    王安石的話語擲地有聲,乾脆果斷地表明了當下朝廷對舉才選官的態度,令衆人不得不信服。

    ……

    就在這時。

    又有一名讀書人站了出來。

    “三位官人,你們說得倒是冠冕堂皇!但我們明顯看出,貢舉在減額,而官學取士可能三年五載都不一定會選拔出一批新的官員。此套策略一出,讀書人入仕將越來越難,這……這不就是在砸我們讀書人的飯碗嗎?”

    “對!入仕名額越來越少,而天下的讀書人卻是越來越多,這種競爭太大了,接下來,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難!”有人附和道。

    書生士子們圍聚此處,反對這套變法之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套策略讓入仕變得越來越艱難了。

    聽到此話。

    蘇良緩緩起身,走到書生士子們的面前。

    “嘩啦!”

    在蘇良走出來的那一刻。

    書生士子們都不由得後退了數步。

    蘇良多次痛罵汴京城的書生士子,已經讓他們心裏產生了陰影。

    有人甚至不敢直視蘇良。

    當然,也有膽大的。

    一名身材高大的書生看向蘇良道:“蘇御史,你……莫再拿以前的書生百無一用論和……和入仕即亡論辯解,我們……我們入仕也是想要當一名爲國爲民的好官,並不是要謀私利,一心圖富貴,你莫將所有人都看扁了,我們也是有治國抱負的!”

    蘇良看向衆人,面帶微笑。

    “諸位,隨着官學與科舉並行,以及詩賦科目的廢除,讀書人入仕確實會越來越困難,此乃實情。朝廷未來需要的官員也會越來越少。本官反問大家一句:讀書人就一定要去做官嗎?”

    “子曰:學而優則仕,你是在質疑聖賢嗎?”人羣後面有人高喊道。

    喊完之後,那人迅速低下了腦袋。

    蘇良並未尋發聲之人,而是直接回答道:“學而優則仕,此話沒錯。但當下的‘學而優’與孔老夫子的‘學而優’已完全不同!”

    “往昔,何爲學而優?”

    “通曉聖賢文章,懂得世間道理,有品行,有學問,便可爲官,但當下卻並非如此了!”

    “諸位應該能感受到,自我大宋變法以來,體制律法愈加健全,百姓手中有了餘錢,許多貧苦人家的子弟也都能識字唸書,街頭上的流氓地痞,山頭荒野的剪徑之徒則是越來越少了!”

    “最多三載,我朝的讀書人便會翻數倍,能通曉聖賢文章、學問深厚者也將會越來越多,然而官位有限,只能優中選優。”

    “很多讀書人腦中思想固化,早已經跟不上朝廷的步伐,根本不宜爲官。在不久的將來,數千讀書人中能有一人可爲官,便算是不錯了。”

    聽到此話,很多書生士子都面帶愁色。

    這不就是在砸他們的飯碗嗎?

    蘇良接着道:“但是,本官並不認爲此套法策損害了天下讀書人的前途。恰恰相反,本官認爲當下正是屬於天下讀書人的黃金年代!”

    “若一心只願入仕途,那就不能只是閉門苦讀,只懂聖賢大道理。而要事事躬行,要去吃苦,如此才能寫出別人寫不出的策論。”

    “比如,策論試題是如何治理河患,別人只知紙上談兵,而你擁有在河堤上實踐的經驗,瞭解河患形成的深層原因,你便比那些紙上談兵者入仕的可能性更大,其他事情,亦是如此。”

    “想入仕途,就必須逼着自己不斷學習,不斷親力親爲,當你真正擁有可爲朝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且非你不可時,便能入朝爲官,大展拳腳,前途也將無限光明!至於志大才疏者,即使靠機遇做了官,也絕對不會長久,這就是我朝當下官場的現狀,不允許任何庸碌之人來混日子!”

    “若有人覺得在當下的環境下,自己已無能力入仕爲官,那就利用自己的學識,或去經商、或去教書育人,或去種田打漁。真正優秀的人,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優秀的,本官相信,讀過書的伱們,有能力讓你們身處的行業變得更好!”

    ……

    在蘇良近一刻鍾的講述後,衆人幾乎都聽明白了。

    當下,若想入仕爲官,必須拼命努力,除了懂道理還要能實踐,如此,才能踩着無數讀書人的肩膀站上朝堂。

    若自知難以入仕,就趁早轉行,利用自身的學識在其他行業發光發熱,這依然是在爲國效力,依然能展現自身的價值。

    這時,人羣中的一名讀書人攥着拳頭,喃喃道:“我明白了,我覺得入仕難,還是因爲自己能力太差,無他。”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