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8章:君弱臣強?趙禎放大招,裁撤冗官即將開啓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437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新任監察御史韓絳上奏,反對夏竦之子夏安期逾越禮制任經筵官後。

    多名臺諫官響應,也紛紛上奏。

    殿中侍御史範鎮更是一日撰寫了三篇奏疏反對。

    他稱:經筵侍讀乃官家師儒之官,通曉古今者方能勝任,今官家爲厚待夏家而內授,實爲令安期被世所譏。

    趙禎非常生氣。

    他認爲官員們根本不能理解他與夏竦之間的君臣感情。

    趙禎本準備將這些反對奏疏都壓而不發。

    然而,夏安期知曉此事在朝堂鬧得沸沸揚揚後。

    以自我德才不足,另需丁憂守孝爲由,上奏去職,態度非常堅決。

    趙禎無奈,只好免去了夏安期的侍讀之職。

    此事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讓趙禎心裏非常不舒服。

    近日來。

    從夏竦的諡號到夏安期的經筵之職,臺諫官們屢次將趙禎弄得下不來臺。

    趙禎愈發覺得臺諫官過於霸道。

    甚至像韓絳這類隨和的官員進入臺諫後,也變得雷厲風行起來。

    奏疏文章,字字如刀。

    趙禎雖不認可夏竦所言的“臺諫勢大,已隱隱凌駕於皇權之上”。

    但臺諫官屢次犯上,一點面子都不給趙禎。

    讓他心裏有些窩火。

    趙禎決定找臺諫官們談一談,希望他們能改變一下上諫方式。

    別太直,別太拗,別太強勢,給他這位官家留一些面子。

    其細細思索一番後,還是決定先召蘇良聊一聊。

    相對於唐介、歐陽修、範鎮等臺諫官的剛正固執,以及總是以一句“請官家以大宋江山社稷爲重”駁斥趙禎。

    蘇良還算通曉情理。

    趙禎也願意與他講一講心裏話。

    趙禎想了想,決定將三司使王堯臣也叫上。

    讓他做個中間人,也參謀參謀,如何幫助臺諫改掉這個又直又衝的壞毛病。

    ……

    午後。

    天氣晴朗,風微涼。

    王堯臣與蘇良奉詔來到垂拱殿。

    趙禎開門見山,向二人講述了他最近對臺諫的不滿。

    一句話總結就是——

    “今日之臺諫,言事沽憤,冷麪鐵心,總令朕大失顏面,應立改莽撞剛直之陋習。”

    聽完這番話,王堯臣有些哭笑不得。

    “官家,臺諫官大多都是這種性格,且若無此種剛直性格,恐怕也做不好臺諫官,讓他們做事圓滑一些,恐怕……恐怕做不到啊!”

    唐介、歐陽修、範鎮等人,懂的道理比任何人都多。

    又擅於論辯。

    王堯臣自認根本不可能說服他們。

    讓臺諫官不直、不拗、不犯上,根本不可能。

    趙禎嘴巴一撇。

    “那就任由他們每日像訓斥孩子般訓斥朕?”

    “朕並非是讓他們變得圓滑世故、八面玲瓏,而是上諫之前應三思而後行,莫次次都使得朕丟了顏面!”

    聽到此話。

    蘇良站出來拱手道:“官家,臣以爲造成此等局面的根本原因,非臺諫欲攬大權,亦非臺諫官們的性格強勢霸道。而是自全宋變法以來,君弱臣強所致。”

    君弱臣強。

    此四個字,令趙禎和王堯臣都不由得身體一顫。

    他們很清楚。

    蘇良所謂的君弱臣強。

    指的不是官員獨攬大權,架空了皇權,而是當下的官員們太優秀,太能幹了。

    趙禎老臉一黑。

    “你的意思是,朕太弱,朕與衆卿相比,才識過於平庸,就應該聽你們的,是不是?”趙禎質問道。

    王堯臣露出一抹苦笑,只想立即逃離垂拱殿。

    整個大宋朝。

    恐怕也只有蘇良敢說君弱臣強,暗指官家平庸。

    王堯臣細細一想,發現事實就是如此。

    當下。

    朝堂百官,皆一心興宋。

    文彥博、富弼、范仲淹、蘇良、包拯、唐介、王安石等人,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要比先帝時期的官員優秀。

    甚至可以說——

    全宋變法,可以無趙禎,但不可無羣臣。

    當今的官家,其實也算優秀。

    只是這些臣子的能力太逆天了。

    往昔,有黨爭時,趙禎還能主持主持公道,評一評道理。

    但而今,羣臣比趙禎更懂得如何興宋富宋,且大多還不會溜鬚拍馬,各個都是直脾氣。

    於是,當趙禎感情用事之時,就會遭到羣臣的駁斥。

    在羣臣眼裏,江山社稷的長治久安凌駕於皇權之上,故而有底氣反駁趙禎。

    於是乎,矛盾就出來了。

    在任何一個朝代,君弱臣強都不是好事。

    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

    趙禎的帝王之才,確實有些配不上這些“精兵強將”,而全宋變法又離不開這些“精兵強將”。

    好在趙禎不善妒,不然朝堂早就亂套了。

    王堯臣看向蘇良。

    想看一看他會如何妥善解決此事。

    依照蘇良的性格與謀略,不可能會如此冒失地打擊官家。

    蘇良聽到趙禎質問,趕忙解釋道:“官家,臣絕無言您平庸之意,臣是講當下因變法而造成了這種局面,是大家都沒有想到的……”

    趙禎伸手一擺,打斷了蘇良的話語。

    “蘇景明,莫說這些客套話,朕知曉自己在當下的全宋變法中扮演什麼角色,你說得對,目前確實是君弱臣強。”

    “罪不在臣,而在朕,是朕拖後腿了!此等現狀不利於我大宋發展,你可有解決之策?”

    趙禎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晰。

    全宋變法過程中,他做得最多的。

    就是在變法策略文書上,加蓋玉印,寫上一句:“甚合朕意,可速行之。”

    他也想進步,也想總領變法,也想成爲一代聖君。

    滿朝皆賢良,他也不願意看到這種臣強君弱的局面。

    “有。”蘇良篤定地說道。

    “官家,全宋變法近三年,強國強兵富民等策略皆有了,但仍有一個頑疾未曾解決,此疾,臣等不敢提,更不敢做,唯有官家可總攬此事!”

    一旁的王堯臣頓時笑了,他已猜出蘇良所指是什麼。

    趙禎一愣,旋即也猜了出來。

    “重整吏治,裁減冗官,確實需要朕親力而爲,這一次,朕親自寫一篇改革吏治的文章策略,讓你們瞧一瞧。”

    趙禎昂起胸膛,豪氣幹雲。

    聽到此話,王堯臣和蘇良都甚是興奮。

    這三年。

    朝廷裁過兵,裁過吏,也小範圍裁過官員,現在終於要對官員大動刀了。

    當下朝廷開支最大的,除了軍費,便是官員俸祿。

    若能裁官成功,就是爲朝廷增收。

    不過,此乃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就看官家準備以多大的力度執行了。

    對此,王堯臣與蘇良都充滿了期待。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