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7章:煩請貴國皇帝向我朝臺諫官蘇景明道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4434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西夏,興慶府。

    國相沒藏訛龐看到大宋的回信後,不由得甚是鬱悶。

    他本想趁宋遼起衝突之際,謀取私利,佔點小便宜。

    哪曾想。

    大宋稱西夏只有先派出士兵駐紮在遼國邊境,才會給予恩賞。

    沒藏訛龐想了想,決定先答應大宋,然後儘量拖延調兵的時間。

    當下的西夏。

    既想與大宋成爲盟友,又不想與遼國結深仇,既想從大宋身上得利,又不想參與到宋遼戰事中。

    他們這點兒小算計,根本瞞不住人。

    ……

    七月初五。

    富弼與蘇良帶着五百龍羽軍來到了宋遼邊境,雄州。

    雄州城北,便是宋遼的邊界,白溝河。

    宋初,白溝河兩岸曾發生過多起戰事,然而自澶淵之盟後,白溝河兩岸則是榷場林立,商賈雲集。

    而當下,白溝河兩岸的四大榷場,皆無人煙。

    河對岸,遍佈着一片片遼軍的軍帳,時不時還能傳來戰馬奔跑,鎧甲嘩嘩作響的聲音。

    雄州城,城牆高築,城垛參差。

    投石機、弓箭、火油、石塊、滾木等皆已準備齊全。

    目前,知大名府的龐籍負責後勤,而軍事指揮權則落在了富弼身上。

    ……

    七月初六,午後。

    天氣燥熱。

    富弼、蘇良、雄州知州於嶽、數名廂都指揮使齊聚在雄州州衙內。

    雄州知州於嶽,四十歲左右。

    身形挺拔魁梧,皮膚黝黑。

    若不是穿着一身文官服,看上去更像是一名武將。

    曾公亮知大名府之時,曾多次誇讚他:不僅勤於政事,還尤爲擅於守城。

    富弼與蘇良對他的印象都很不錯。

    於嶽率先開口道:“富相公、蘇御史,目前遼軍的統兵者乃是遼國皇太弟耶律重元,兵力大概有十萬人左右,不過還有一些遼國大族,陸續派遣私兵前來,爲其壯聲勢。近七日,耶律重元組織了四次演習,大有攻城之趨勢,不過,有澶淵之盟在先,他應該不會貿然出兵……”

    耶律重元在遼國的身份地位以及所處的境遇,富弼蘇良等人都非常清楚。

    此人好戰。

    且隱隱有與耶律洪基爭奪皇位之勢。

    當下,宋遼雙方都想一戰,來鞏固自己的話語權。

    但又不願率先引戰,亦不願全面開戰。

    誰先發動戰役,就意味着誰率先破壞澶淵之盟。

    關閉榷場雖也涉嫌破壞盟約,但仍能找理由解釋,可一旦掀起戰事,那就真是破壞澶淵之盟了。

    先開戰者,輸理。

    不過若能打贏,那就是贏家定規矩,可通吃。

    於嶽接着道:“耶律重元如此施壓,乃是故技重施,逼着我們與他和談。當下,誰先提出和談,誰便將陷入被動。”

    當年,慶曆增幣之時,遼國便是集結大軍於邊境,逼得宋遣使和談。

    而當時的談判特使,正是富弼。

    “下官建議,我們應以不變應萬變,他們的糧草並堅持不了多少,他們若來攻城,下官敢用項上人頭保證,無須援兵,讓他們攻上一個月,雄州城依然是固若金湯!”

    論打防禦戰,大宋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根本不畏遼兵。

    富弼微微搖頭。

    “於知州,你所言,乃是穩妥之策。不過此次衝突的緣由乃是遼人污衊並懸賞刺殺蘇御史。官家的要求是讓遼國皇帝向蘇御史道歉,而今他們拒不道歉,我們若不主動出擊,便落了下乘!老夫建議,主動出擊,給他們點厲害瞧瞧!”

    聽到此話。

    數名指揮使都非常激動。

    武將全靠軍功擢升,而今正是大好機會。

    大宋西軍根本就不懼遼兵。

    於嶽想了想,笑着道:“也好。若真主動出擊,下官願爲先鋒官!”

    於嶽在邊境無時無刻都能感知到遼人那種自爲爲是的優越感。

    若守城,他能守。

    若進攻,他也想打一場勝仗,漲一漲士氣,殺一殺遼人的囂張氣焰。

    富弼看向一旁的蘇良,問道:“景明,你怎麼看?”

    蘇良挺了挺腰桿,說道:“我建議,先與耶律重元談一談。”

    “談一談?那……那……這樣一來,我們不是落了下乘嗎?蘇御史,我們不懼遼兵,我們手裏的兵也不懼遼兵,我們能贏的!”一名廂指揮使有些激動地說道。

    每次和談,大宋都要丟一次人,武將們聽到和談便害怕。

    蘇良笑着看向他。

    “我知咱們能贏,先聽我分析一下當下的局勢。”

    頓時,衆人都看向蘇良。

    在大家的印象裏,蘇良乃是朝堂最好戰的文官,絕不可能向遼示弱。

    蘇良道:“此次,我們的真正目的不是讓耶律宗真向我道歉,而是要重新簽訂澶淵之盟,廢除歲賜。而廢除歲賜的關鍵,在於必須是遼國先破壞澶淵之盟,即他們先動手。”

    “我建議與耶律重元聊一聊,是爲了激怒他,讓他率先開戰。你們以爲我要和他講和嗎?我蘇良何時丟過大宋的臉,我是想知曉耶律重元的態度,讓遼人忍不住率先開戰!”

    “遼國引戰,不仁不義,然後我們還打贏了,這豈不是兩全其美之策!”

    頓時,衆人都笑了。

    富弼也點了點頭,道:“如此做,可行,先談後戰!”

    ……

    翌日。

    一封河上對談的文書出現在遼國大王耶律重元的手中。

    耶律重元不由得大喜。

    “果然如本王所料,宋人比我們更害怕戰事,他們率先提出和談,那我們便佔據主動權了,這一次,我要再讓南朝增幣二十萬,讓遼國官員們看一看我耶律重元的能耐!”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已經派遣特使催促耶律重元兩次,讓其主動與宋和談了。

    他一直壓着。

    而今大宋主動來談,讓耶律重元不由得覺得,自己距離皇位是越來越近了。

    ……

    第二日,近午時。

    白溝河上。

    一艘大船停泊在河中央。

    甲板上放着一張大長桌,長桌兩側各放置三把紅木椅。

    此船經過宋遼雙方共同檢查,在確定無任何問題後,雙方才下了船。

    不多時。

    耶律重元帶着兩名遼臣,富弼帶着蘇良和雄州知州於嶽幾乎同時坐船來到大船處,然後踩着木板走上了大船的甲板。

    富弼、蘇良、於嶽三人都面帶笑容,正欲和耶律重元打個招呼。

    然而後者根本沒有擡眼看蘇良三人,直接就坐了下去。

    耶律重元向來自傲。

    他認爲自己乃是遼國大王,身份貴重,而蘇良三人不過就是三名官員而已。

    蘇良三人也不再客氣,當即就坐了下來。

    耶律重元看向蘇良,率先開口道:“你就是蘇良吧,你可害我大遼不輕啊!”

    蘇良淡淡一笑,不卑不亢地說道:“耶律大王,我若有害遼的本領,恐怕遼早就亡了!”

    這時。

    一名遼臣冷聲道:“蘇良,你作爲南朝的士大夫官員,沒想到竟然如此卑鄙無恥!”

    “在我朝大皇子與蕭鼎副使去宋賀正旦之時,傳授他們錯誤的變法之策,使得我朝變法失敗,發生內亂,損失巨大。你可知,你已是我遼國數個大族和商人最想殺掉的人,若伱在大宋無官身,早就被殺了!”

    另外一名遼臣也黑着臉道:“我遼國變法失敗的損失,必須要由你們南朝來承擔,只要你們答應每年再增幣二十萬,我們立即就撤兵,以後依舊是兄弟之國,不然我遼軍南下,將直逼汴京城,到那時,你們的損失可不止是這些了……”

    此兩人顯然是提前準備好了說辭,話語甚是霸道。

    蘇良不由得樂了。

    他還未提出廢除歲賜,沒想到對方竟然已經要增加歲賜了。

    理由是:遼國變法失敗,完全是大宋的責任。

    在論辯上,蘇良何時輸過。

    他笑着道:“你們遼人還真是得魚忘筌,過河拆橋!”

    “是你朝的耶律洪基和蕭鼎求着我要看大宋的變法文書,我大宋將遼當成兄弟之國,沒有絲毫隱瞞,將我朝所有的變法之術都拿了出來,一絲一毫都沒有藏私。”

    “你們可以打聽打聽,我大宋當下的變法之策與他們二人學回去的一樣不一樣。是你們遼人愚笨,照貓畫虎都不會,你們損失巨大與我朝有何關係?”

    “是我讓耶律洪基和蕭鼎必須變法嗎?是我逼得一些遼國大族和鉅商造反嗎?是我導致遼國國庫損失巨大嗎?此等事情發生,只能證明,你遼國的皇帝和官員都沒有腦子,照樣學都學不會!”

    ……

    蘇良挺着胸膛,將那兩名遼臣說得根本擡不起頭來。

    耶律重元瞪眼道:“一派胡言!你大宋最擅長的就是明裏一套,暗裏一套,陰謀詭計,層出不窮,若不增幣,莫怪本王無情!”

    蘇良雙手一攤,道:“耶律大王,你儘管出手,我大宋都能接着!”

    蘇良的語氣相當硬氣,這讓耶律重元有些懵。

    他本以爲宋人定然是求着他們和談,哪曾想竟然表現得如此強硬。

    雙方都瞪着眼睛,顯然已經是聊崩了。

    這時。

    一名遼臣眼珠一轉,看向富弼和蘇良,道:“此次和談乃是你們提出,你們能接受什麼條件?”

    遼人見來硬的不行,這才想起此次和談乃大宋所提,自然想好了條件。

    富弼微微一笑,道:“我們的要求很簡單,是你們有錯在先,污衊我朝官員,煩請貴國皇帝向我朝臺諫官蘇良蘇御史寫親筆書信道歉,道完歉,此事便算妥了!”

    “癡心妄想!”耶律重元當即起身,扭臉便走。

    這時。

    蘇良輕描淡寫地補了一句,道:“耶律大王,你是怕你家皇帝罵你吧,看來你這輩子是無緣皇位了!”

    耶律重元聽到此話,攥着拳頭,氣呼呼地離開了。

    耶律重元與耶律宗真乃是一母同胞。

    但數年來,耶律重元一直受制於耶律宗真。

    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所有的事都要經過耶律宗真同意後才能做。

    ……

    當即,雙方不歡而散。

    矛盾不但沒有緩和,反而又加深了。

    遼國要求增幣二十萬,大宋要求遼國皇帝向蘇良寫親筆書信道歉。

    雙方各提各的要求。

    ……

    入夜,耶律重元的軍帳中。

    一名遼將道:“大王,我看宋人就是欠揍,待我們揍他們一頓,他們就不敢說出此等狂妄之語了!”

    “如何揍?他們蜷縮在雄州城內根本不出來,而攻城,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這時,一名遼臣道:“如果能將富弼和蘇良生擒,代價還算大嗎?”

    聽到此話,耶律重元不由得兩眼放光。

    他若能生擒富弼和蘇良這兩個大宋重臣,即使折了五萬遼兵,耶律宗真都不一定會懲罰他。

    “大王,宋人定然想不到我們會傾盡全力攻城,這場仗若能打贏,我們就是贏得了一切,若真捲起宋遼的全面戰爭,對您而言,可不一定是壞事啊!”

    此話,徹底將耶律重元打動了。

    營帳之內,皆是他的心腹。所思所言,都是爲了他着想。

    耶律宗真之所以催促和談,是因遼國軍費不足,外加內亂嚴重,一旦興起大戰,遼國定然會元氣大傷,而他的皇位也會因此不穩。

    但此等狀況對耶律重元卻是大機遇。

    他若能力挽狂瀾。

    那耶律族人和蕭氏族人自然支持他,待他得了皇位,再重新復興遼國就是。

    再說,若能掠奪大宋之財富,甚至再次開疆擴土,那他的功勞就更大了。

    耶律重元想了想,一臉認真地說道:“從即刻起,開始準備攻城工事,另外告訴那幾個大族的首領,若此番建下功績,本王定將厚賞!”

    “遵命!”八名文臣武將齊齊拱手。

    他們感覺自己的命運就要改變了,很快就要成爲從龍之臣了。

    從龍之臣,意味着榮華富貴,意味着加官進爵,意味着一輩子吃喝不愁,受人仰望。

    ……

    與此同時。

    富弼與蘇良回雄州後,也開始佈防起了工事。

    他們篤定,耶律重元一定會攻城。

    這一次,蘇良並不打算死守,龍羽軍該是放出去遛一遛了。

    只要這場仗能勝,只要取消了歲賜,大宋便算是徹底站起來了。

    此次來邊境,蘇良並未攜帶風火雷與風火槍,當下又不是全面開戰,他不願將大宋的底牌這麼早就亮出來。

    該是檢驗一番這兩年的練兵成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