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6章:精兵五百,對外宣稱三萬,不過分吧!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388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就在耶律宗真一籌莫展之時,遼國皇太弟耶律重元帶着數名遼臣走了過來。
他們皆看過了大宋寄來的《與遼國皇帝書》。
“皇兄,天下哪有一國之主向他國之臣致歉之說,宋人不過就是趁着我大遼內亂,火上澆油而已,我們應立即罵回去!”
“是啊,陛下,臣認爲,宋人不過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根本不敢戰,我們一旦示弱,他們反而會蹬鼻子上臉!”
“陛下,我們必須還擊,讓他們知曉,無論何時,我大遼不可欺!”
“陛下,大皇子明明就是中了宋人的詭計,宋人詭詐,乃是以變法之策害我大遼,絕對不可在他們面前示弱!”
“陛下,論軍隊戰鬥力,我大遼乃當世第一,豈能容忍宋人在我們面前聒噪!”
……
“夠了!”
耶律宗真瞪眼道:“當下,朕知曉不能向宋人示弱,朕需要的是一套可行之法,如何在不起戰事的情況下,解決此事!”
這時,耶律重元站了出來。
“皇兄,宋人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上月初,南朝萊州才剛剛爆發動亂,據說死傷了數千人!”
“由此可見,南朝變法根本沒有我們聽到的那般成功,他們的朝堂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穩定,甚至很多利益受損的商人估計也都憋着火呢!”
“臣猜測,這封書信不過是宋人虛張聲勢之舉,他們見到我們變法失敗,故而來嘲笑我們,去彰顯他們變法的成功。宋朝的士大夫官員,向來愛面子,喜好打腫臉充胖子。咱們若真強硬起來,他們絕對不敢戰!”
“臣弟建議,可派遣五萬大軍駐紮到邊境,若能鎮住宋人,他們自會遣使與我們和議。若他們真敢戰,臣願爲使臣與宋溝通。宋若依然要戰,臣建議迅速出兵,將他們的變法成果毀掉,大名府甚是富饒,我們若能搶掠一番,絕對比變法更易補充國庫。打贏後再和談,我們還能繼續提高歲幣數量……”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遼臣們紛紛應和。
一方面是因耶律重元所言之法,確實是當下最好的策略;另一方面,則是因耶律洪基犯錯,未來耶律重元也是有機會成爲皇帝的,這些臣子自然要捧着說。
耶律宗真想了想。
也認爲大宋極有可能是在虛張聲勢。
畢竟,所有遼人都知曉,大宋厭戰,最喜花錢買平安。
“可行。你今日便率領大軍,前往邊境,先震懾,後和談!只要不引起全面戰爭,朕便算你首功,此外,宋遼邊境的榷場儘量不要停。”耶律宗真說道。
榷場貿易,對當下的遼國非常重要。
遼國變法失敗,導致一些大族瘋狂斂財,囤積居奇。
百姓苦不堪言,急缺香料、茶業、瓷器、稻米、絲織物等日常用品。
“臣弟遵命!”耶律宗真重重拱手。
……
半個時辰後。
耶律宗真來到耶律洪基的房屋前,令人打開了門鎖。
耶律洪基看到耶律宗真,當即就跪了下來。
“父皇,變法萬萬不可停啊!一旦停止便前功盡棄。當下的新法之策,確實對我朝有利,那些吸朝廷鮮血的豪門大族若不配合,就直接嚴懲,殺掉他們都不足惜。不然我們與宋的差距將越來越大……”
耶律洪基在變法過程中,已篤定遼國的毒瘤就是那些豪門大戶。
大宋的變法精髓也是剝削豪門大戶,以厚朝廷,以厚百姓。
故而他堅定不移地施行此策,相信只要夠狠,便能像大宋那樣,取得累累碩果。
耶律洪基誇讚蘇良,也並非爲了害蘇良,而是他真正將蘇良當成了自己的變法之師,對蘇良的各項理論深信不疑。
遼國變法的主導者,樞密副使蕭鼎被砍去腦袋後,耶律洪基不但不怕,反而更加篤定,變法能使得遼國富強。
故而,他甚是頑固,當下已經得罪了多位遼國重臣。
待耶律洪基說完。
耶律宗真面色嚴肅,緩緩道:“兒啊,你若再執迷不悟,恐怕大遼的下任皇帝便是你皇叔耶律重元了!”
聽到此話,耶律洪基不由得一愣,然後看向耶律宗真。
“父皇,你……你要廢了我?”
“不是朕要廢了你,是你在自尋死路。”
“當下,所有的朝臣和豪門大戶皆反對變法,莫說伱與他們對着幹,即使朕與他們對着幹,皇位也將岌岌可危!”
“咱們與南朝的情況不一樣。南朝的士大夫官員敢於斷臂療傷,但是我們不能,至少目前不能。”
“你寫份認罪奏摺,先懺悔一番,講述自己的變法之錯。然後將具體的變法事宜都推到宋官蘇良和死去的蕭鼎身上。不然,那些豪門大戶們必然都會支持你皇叔!”
“你要記着,我們只有獲得這些豪門大戶的支持,朝堂才能穩定,大遼才能興盛。至於那些底層百姓,死了也就死了,不到十年就會重新生出一茬,不值得憐惜!”
……
說罷,耶律宗真便離開了,留下耶律洪基默默發呆。
……
六月初十。
遼國以軍伍訓練之名,派遣五萬大軍駐紮到了邊境,對外號稱:十二萬大軍。
知大名府的龐籍當即也將五萬西北軍的陣仗拉了出來,對外號稱:十五萬西軍。
在戰事中,大家都習慣謊報人數。
有三萬人,便敢號稱十萬精兵;有五萬人,便敢號稱二十萬精兵。
與此同時。
耶律宗真寫信回覆大宋。
稱三千金懸賞蘇良,乃是遼國民間商人的自發行爲,與朝廷無關,遼國朝廷更不會爲那些民間說法道歉。
其還暗指,蘇良必然也存在一些問題。
不然不可能使得許多遼國商人都願意耗費重金,派人刺殺他。
態度甚是強硬。
……
六月十五日,趙禎收到了耶律宗真的來信。
對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趙禎直接選擇不再回信。
而後。
趙禎下令,罷停宋遼邊境的一半榷場。
……
六月二十一日。
龍羽軍聯合開封府、皇城司,共抓獲了三十多名意圖襲殺蘇良的殺手。
有遼人、高麗人、西夏人,還有五名宋人。
趙禎親自下達詔令,將此行徑當作叛國罪處理。
當日便將這些殺手全部處死。
這使得一些想要賺“三千兩黃金”盜賊瞬間退卻了。
錢很重要,但是命更重要。
很快。
汴京街頭傳出了大宋可能與遼國開戰的消息。
“太好了!遼國內有動亂,正是虛弱之時,我們早就該與其打一仗了!”
“原來……原來蘇御史教給遼國耶律洪基的變法之策是假的,看來……是我……罵他罵錯了,蘇御史實乃我朝的大功臣啊!”
“此次,朝廷真是夠強硬,根本不懼戰。當下的我們有這個實力,我們才是當下的第一大國。”
“若……若真打起來,我……我願捐一百貫,若能打贏遼國,我……我去城門外佈施一個月。”
……
汴京城內。
百姓議論紛紛。
曾經那些聽聞蘇良傳授耶律洪基變法之道而辱罵蘇良的百姓,當下又誇讚起了蘇良,稱蘇良甚有遠見。
宋遼邊境,更是劍拔弩張。
剩下的開放類榷場也變得形勢緊張起來,商人們紛紛自發行動。
宋商不再售賣遼國稀缺的茶葉、瓷器、絲織品;遼商也不再售賣給大宋羊、馬和駱駝等重要物資。
雙方由商貿夥伴,一下子變成了敵人。
……
六月二十四日。
趙禎正在召開內部朝會時,突然收到了西夏國相沒藏訛龐的親筆書信。
沒藏訛龐在信中稱,若宋與遼開戰,他們可出精兵七萬,侵襲遼國西境,爲大宋吸引火力,但事後,希望大宋能給予部分生活物質補償。
“衆卿,如何看待此事?”趙禎笑問道。
此事在衆人的意料之中。
當下與西夏關係最差的不是大宋,而是遼國。
西夏不可能不參與。
不過此等向大宋討要好處的做法,確實是下作了一些。
文彥博笑着道:“官家,西夏宣稱精兵七萬,估計也就一萬多人,並且定然是以搶掠爲主。我們根本不能指望他們對遼國士兵造成殺傷,不過,還是能起到一定震懾作用的,聊勝於無吧!至於賞賜,臣覺得多多少少打發一些,也無大礙!”
聽到此話,三司使王堯臣眉頭一皺。
“文相,什麼叫做‘多多少少打發一些,也無大礙’,一升米便能救活一名災民,一罐茶葉便是一名百姓一個月的口糧,我們自己還不夠用的,爲何要賞賜給西夏,我們不需要他們幫忙!”
“官家,西夏此舉無異於趁火打劫,臣建議不予理會,他們幫不幫,對此事的結局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文彥博忍不住白了王堯臣一眼。
“計相,別人都是越窮越摳,你倒是越有錢越摳了!”
“朝廷的錢,每文錢都有用處,絕對不可揮霍!”王堯臣挺了挺胸膛。
趙禎不由得也笑了。
他本來覺得無須如此節儉,但聽到王堯臣說出此話,覺得王堯臣所言也無錯。
無論朝廷有錢無錢,都應精打細算。
像以前那種,爲彰顯大國之威而隨意恩賞別國使臣的花法,趙禎是再也不做了。
就在這時。
蘇良的臉上露出一抹壞壞的笑。
“官家,臣覺得可給西夏恩賞。不過僅憑沒藏訛龐的這封信還不成。誰知他會不會給遼國也寫一封信,討要恩賞。然後待我們與遼發生了戰事,誰贏他就幫誰。”
“臣建議,應給沒藏訛龐去信一封,告知他,若真有心,就直接將七萬精兵拉到遼國邊境,事成之後,我們自然不會虧待他們!”
王堯臣如小雞啄米似地點了點頭。
“若西夏人能提前將七萬精兵實打實地擺在遼國邊境,表明態度,三司願意出錢!”
聽到此話,趙禎看向文彥博。
文彥博瞬間明白了,當即道:“那……那便由臣來寫這封信!”
頓時,衆相公都笑了。
這種和諧的朝堂氛圍,讓君臣都感覺到非常舒服。
……
六月二十四日。
遼國皇太弟耶律重元在宋遼邊境大擺戰陣。
耶律重元相當霸道,在邊境公然稱:大遼鐵騎距離汴京城不過數日行程,隨時可南下。
趙禎聽到此話,當即下令,命富弼、蘇良二人,攜五百龍羽軍前往邊境。
龐籍雖有謀,又通軍事,但畢竟年邁。
富弼和蘇良不但擅於武事,還尤爲擅長談判,乃是前往邊境的最佳人選。
當下,趙禎的底牌是:宋遼可以開戰,但必須要贏,且不能打持久戰。
大宋還沒有做好收復燕雲的準備,但已經做好了廢除歲賜的準備。
六月二十五日,清晨。
富弼和蘇良便帶着五百龍羽軍奔向了宋遼邊境。
在蘇良的建議下,對外宣稱的是樞密副使富弼與臺諫官蘇良攜三萬天子親軍前往宋遼邊境。
這一次,五百重騎兵乃是帶着全套的裝備,若真有戰,絕對能給遼一個巨大的驚喜。
……
遼國皇宮內。
耶律宗真來回踱步。
當他知曉,大宋不斷派遣士兵前往邊境,且雙方榷市關閉了一半後,心情不由得變得緊張起來。
以往的大宋,可是從來都沒有此等魄力。
“宋人……不會……不會真想開戰吧?”耶律宗真喃喃自語。
前兩年,他征討西夏,便使得軍費不足,而今若開戰,那恐怕就要縱兵去搶百姓的食糧了。
耶律宗真不想打,非常不想打。
他擔心宋遼全面開戰,到那時,遼國根本拖不起。
猶豫了片刻後,耶律宗真下詔,命耶律重元速速與大宋和談。
耶律宗真非常瞭解耶律重元,後者極爲好戰,且想着以此軍功奠定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根本就不考慮遼國的財政和北方女真人存在的隱患。
六月三十日。
耶律重元收到了和談詔令,但他並不準備和談,他準備先打贏一仗,然後再談。
好不容易能獲得一次軍功,他巴不得以此來提升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呢!
與此同時。
大宋全面取消宋遼邊境的榷場貿易,並且封閉了宋遼邊境的多條道路。
宋遼大戰,一觸即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