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5章:遼國變法失敗!大宋君臣的新想法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514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五月二十日。
垂拱殿。
趙禎與衆相公齊聚大殿內。
趙禎面帶怒色,道:“朕相信,掖城金礦動亂案絕對不是個例,其他州府,一定也存在類似情況。”
“接下來,嚴查官官相護、官商勾結之事。一旦坐實罪狀,立即從嚴從重處理,絕不姑息!”
“臣等遵命!”文彥博等相公紛紛拱手。
緊接着。
趙禎看向御案上的一摞奏疏。
“這些官員皆彈劾蘇良下手過重,稱掖城廂兵傷亡兩千餘人乃是蘇良爲擴大政績所致,你們覺得該如何處理?”
文彥博當即道:“官家,蘇良所爲,並無過錯,廂兵已反,蘇良即使將他們全部擊殺,也不該有任何罪過!”
“臣也以爲,蘇良之舉,並無不妥之處。他若用上風火雷,恐怕造成的破壞性會更大,此等暴亂,理應重懲,若懷柔對待,官營採礦政策恐難徹底執行!”富弼也補充道。
趙禎搖了搖頭。
“朕知蘇良無罪,朕的意思是如何處理這些官員?”
衆相公都是一愣。
往昔,對於此類奏疏,趙禎向來都是擱置不理。
畢竟言事無罪。
趙禎想了想,道:“言出於心,這些官員能說出此話,心中必然便是這樣想的。此等抱殘守缺的想法,不宜再擔任重要職位,朕當下已無法容忍這些吃着朝廷俸祿還拖朝廷後腿的官員!”
此話令衆相公都不由得直起身子。
這次,官家是要動真格的了。
這類想法與朝廷變法方向相悖的官員,比那些無所作爲的閒官,對朝廷的危害更大。
參知政事范仲淹想了想,道:“官家,臣建議,這些官員先由中書訓誡一番,若仍冥頑不靈,便轉閒職,年齡大者,勸其致仕。”
趙禎點了點頭,又補充了一句:你們必須清楚,在變法大業面前,無須爲某個人保留情面。
衆相公紛紛點頭。
……
兩日後。
八名官員轉職,五名官員呈遞致仕文書。
趙禎一反常態。
沒有任何虛假客套的挽留,直接批准。
此舉,自然是做給全朝堂的官員看的。
意在讓所有人都明白:助力全宋變法者上,破壞全宋變法者下,毫不留情。
……
五月二十二日,萊州之事已逐漸平息。
接下來,自然會有新的州官到來,處理後續的事情。
蘇良帶領着龍羽軍踏上了歸途。
……
五月二十九日。
蘇良抵京,在垂拱殿向趙禎彙報了萊州的詳細情況。
趙禎大喜,重重獎賞了蘇良一番,而後欲將此案案宗謄錄在各州州報之上,通告全宋。
……
六月初三,午後。
天氣漸熱。
汴京城的多個衙門都置上了冰盆,一些室外的勞動者也紛紛避開酷熱之時在室外做工。
街頭巷尾,傳來各種飲子攤的叫賣聲,購買者絡繹不絕。
御史臺內。
老槐樹上的知了叫個不停。
地面熱得發燙,院內鮮有人行走。
蘇良手握蒲扇,一邊扇風,一邊看着近日的邸報。
就在這時。
監察御史呂誨快步來到蘇良屋內。
“景明,遼國出事了!”
“何事?”蘇良有些疑惑。
“遼國變法恐怕要結束了!我剛剛看到大名府龐相公傳來消息,主持遼國變法的遼國皇長子耶律洪基被軟禁,樞密副使蕭鼎更是被遼國大商人蕭九毅派人砍了腦袋!”
蘇良先驚後喜。
“我本以爲遼國的變法能撐上兩三年再敗呢,沒想到這麼快就結束了,遼國的貴族鉅商確實野蠻,連樞密副使的腦袋都敢砍!”
“那蕭九毅雖非官身,但也是遼國貴族、大商人,論輩分,蕭鼎都要喊他一聲叔父呢!”呂誨解釋道。
遼國的貴族和鉅商富賈要比大宋的貴族與鉅商厲害得多。
因爲他們擁有着自己的武裝隊伍。
在朝廷剝削他們之時,他們完全敢與朝廷對着幹,甚至還能花錢驅使大北方的女真人作亂。
遼國的一些家族,權力甚大,有時甚至能逼得皇權妥協。
呂誨接着說道:“此外,因耶律洪基和蕭鼎四處宣揚變法之策都是跟你所學,當下很多遼國貴族富商都恨透了你。有消息稱,遼國的一些大商人拿出三千兩黃金買你的腦袋,當下,不僅是遼國人,甚至還有西夏人、高麗人都來到了咱們大宋境內,恐怕要對你不利!”
蘇良撇了撇嘴。
“我的腦袋就值三千兩黃金?這個價格,不高!實在不高!”
呂誨有些哭笑不得。
“景明,這都到什麼時候了,你還在說笑,近段時間,你千萬不能亂跑了!”
蘇良微微點頭,笑着道:“走,咱們去中書問詢一下具體情況。”
當即,二人便朝着中書政事堂奔去。
……
半個時辰後。
蘇良看罷知大名府龐籍送來的邊關文書,頓時對遼國變法有了較爲詳細的瞭解。
遼國變法在去年年初開啓。
最初由蕭鼎主導,處於試行階段,有的策略只在某個州府施行,反響平平。
今年年初,耶律洪基參與進去後,遼國的變法強度驟然擴大。
遼國的變法措施皆學於大宋。
他們更急於求成,一月內甚至能連下三策,且要求下面強制執行,但凡執行不利者都會受到重懲。
這些新法措施。
一下子侵害了諸多大地主大貴族的利益。
這導致一些契丹貴族和大商人直接揭竿而起,多股造反勢力響應,導致動亂不斷。
而遼國百姓也不領情。
他們覺得新法完全就是朝廷牟利,他們並得不到什麼好處。
遼國內,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
遼國大商人蕭九毅雖殺了樞密副使蕭鼎,但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
因爲遼國很多大地主和官員都站在他這一方。
耶律宗真無奈。
在蕭鼎死後,還給其安了一項誤國之罪,至於軟禁耶律洪基,則是爲了保護他。
最後,耶律宗真宣佈,廢除一切新法措施。
耶律宗真爲了安撫遼國貴族和大商人們,宣稱耶律洪基和蕭鼎皆是受到了南朝臺諫官蘇良的誘騙。
於是乎。
遼國貴族商人們將仇恨都轉移到了蘇良身上,欲重金買下蘇良的性命。
就在這時。
內侍傳趙禎口諭,令兩府三司的相公、臺諫主官,皆至垂拱殿議事。
……
片刻後。
唐介、歐陽修、蘇良三人一起來到了垂拱殿。
很快。
兩府三司的相公也都來到大殿內。
趙禎走到御座前,還未待衆臣行禮,便面色冷清地開口道:“豈有此理!遼國變法失敗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憑什麼怪到我大宋頭上,竟然還有契丹人膽敢出錢買蘇卿的命!”
“蘇卿乃我朝士大夫,代表的乃是我大宋的臉面,豈能受此委屈!欺負蘇卿,就是欺負朕,就是欺負我們大宋朝!”
“即日起,便由龍羽軍負責蘇卿和蘇卿家人的安全,此外,所有入宋想刺殺蘇卿的賊人,有一個抓一個,絕不輕饒!”
蘇良聽得心頭一暖。
近日,趙禎的表現越來越強硬。這對大宋而言,乃是天大的好事。
唯有君主強硬,大宋才能強硬起來。
這時候,歐陽修站了出來。
“官家,我朝變法之策對遼人沒有任何隱瞞,實有傳授之功。他們未能執行,卻恩將仇報,實乃小人行徑,臣願代官家執筆,寫《與遼國皇帝書》,痛斥遼國之行徑!”
“可爲!”趙禎乾脆果斷地說道。
此次,乃是遼國失禮,破壞兩國和平,大宋完全可狠狠譴責對方一番。
這時,蘇良緩緩站了出來。
“官家,臣覺得這是一次取消歲賜的大好時機。”
聽到此話,趙禎與衆相公紛紛看向蘇良。
趙禎做夢都想着取消歲賜,也曾爲此事討論過多次可行之法。
最後,大家商量的結果是:廢歲賜而不廢榷場交易。
當下,宋遼邊境的榷場能爲大宋帶來鉅額財富,不廢榷場,也意味着宋遼仍舊處於和平狀態。
蘇良也知此事。
故而他說出此話,顯然也是在指:廢歲賜而不廢榷場交易。
蘇良接着道:“當下,遼國變法失敗,田耕、商貿、政事必然都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且至少在兩年之內,無法恢復,此乃我們廢除歲幣的大好時機。”
“臣建議,先向遼帝發送歐陽學士的《與遼國皇帝書》,痛罵遼國恩將仇報,過河拆橋,毀壞宋遼兄弟之國的情誼,而後要求耶律宗真向臣道歉!”
“依照耶律宗真的狂妄脾氣,絕對不可能向我致歉,這時,我們便可拿此事,再次譴責遼國違背澶淵之盟,而後,我們便可提出廢除歲賜!若遼不允許,那我們便關閉榷場,或派重兵前往北境,做好開戰的架勢!”
“臣猜想,遼國必不敢戰!必然會與我們和談,到那時,就是我們佔據着主動了……”
宋庠聽完後,微微皺眉,道:“景明,雖然遼國有內亂,但軍伍整體並未受到大的損傷,耶律宗真向來好武事,他若選擇與我們戰呢?”
蘇良還未開口。
一旁的三司使王堯臣便胸膛一挺,道:“那我們就與他們戰,現在,是我們的贏面大,我們耗的起!”
其他臣子不由得都笑了。
當下的大宋,確實有了一些豪橫的資本。
雖不願戰,但絕不懼戰。
而今乃是難得能取消歲幣的機會,大家都想試一試。
就連一直耷拉着眼皮的夏竦,聽到蘇良稱要取消歲賜時,都露出興奮的表情。
歲賜,雖然不多,但實在太丟人。
上至趙禎,下至大宋的黎民百姓都因歲賜而擡不起頭來。
蘇良繼續道:“大概率,他們不敢戰!當下的遼國,比我們更需要和平,更需要榷場。並且敗給西夏的耶律宗真,早已經沒有往昔那份狂妄了!”
“遼欲戰,要考慮的不僅是我們,還有會不會偷襲他們的西夏以及他們北方的女真人!即使耶律宗真想戰,遼國官員也會勸阻……”
趙禎點了點頭。
“此舉可行,廢除歲幣,就在今朝,朕不願再等了,大宋的百姓也不願再等了,若真打起來,我們也耗得起!”
待廢除歲賜。
澶淵之盟剩下的條款對大宋便只有利處而無壞處了。
這一刻,君臣們都變得激動起來。
……
第二日,清晨。
歐陽修便寫成了那篇《與遼國皇帝書》。
洋洋灑灑兩千言。
如刀,如槍,如風火雷。
無一個髒字,卻是罵得遼國皇帝擡不起頭來。
此篇文章,以受害者的口吻,講述了大宋將遼當成兄弟之國,對變法事宜毫不隱瞞,全盤托出,然遼國卻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傷了大宋的心。
趙禎要求,遼國皇帝耶律宗真必須要親書道歉信,向蘇良道歉,還其清白。
西夏是軟骨頭,只要得利,莫說道歉,下跪磕頭都不是不行。
但遼國向來強硬。
尤其是耶律宗真這樣的皇帝,莫說讓其向蘇良致歉,讓其向趙禎道歉,他都覺得是奇恥大辱。
根本不可能。
當日,這封《與遼國皇帝書》便被驛兵傳向了北方。
與此同時。
朝廷也已向狄青下令,命五萬西北禁軍悄悄朝着宋遼邊境移動。
一旦戰事爆發,真正能打的,還要數西北禁軍。
……
數日後。
遼國都城,皇宮內。
耶律宗真看罷這篇《與遼國皇帝書》,不由得勃然大怒。
“讓朕向南朝的一名臺諫官道歉,簡直是癡心妄想,朕還沒有怪宋攛掇吾兒與蕭鼎變法呢!這些南人,想必又是皮癢癢了!”
耶律宗真說完這番大話後,坐在龍椅上。
不由得皺起眉頭。
因爲他發現,此刻的遼國根本沒有能力向大宋發起戰事。
變法導致當下的遼國千瘡百孔,每日都要平亂,北方的女真人又是整日鬧事。
再加上西夏人又虎視眈眈地站在一旁,若宋遼開戰,西夏人肯定會動手攻擊遼國。
內憂外患,國庫空虛。
一旦陷入被動,必有覆國之危。
耶律宗真坐在桌前,想了想,拿起筆。
他本準備寫封回信,罵宋無恥,在這樣的情況下趁火打劫,實非君子所爲。
但一想起數年前的慶曆增幣,他又不由得放下了筆。
是遼國不義在前,而今宋這樣做,也不過是照貓畫虎而已,還真沒法罵宋無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