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4章:一邊倒!五百龍羽軍VS三千廂兵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637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羅山山腳下。
萊州知州羅顧、通判朱旺達,帶着兩千名廂兵朝着山上行去。
剩餘一千名廂兵則是駐守在山腳下。
羅顧已下死命令。
不允許任何一人下山,包括特使蘇良與蘇良的護衛。
羅顧多疑。
在白如水上山後,他眼皮直跳。
擔心羅家父子與白如水可能會謀劃出陷害自己的計策,故而便想着提前上山看一看。
片刻後。
羅顧又令一千名廂兵把守下山要道,又令五百名士兵隱藏在周圍,然後帶着他最信任的五百名廂兵,朝着半山腰迅速行去。
……
約兩刻鐘後。
羅顧和朱旺達帶領五百名廂兵來到半山腰上,然後看到了被縛的淘金者們。
在最裏面的一方茅草屋前。
蘇良坐在一把竹椅上,白如水和羅忠站在其後面。
羅顧一眼就看出蘇良後面的黑衣人不簡單,連忙朝着後面的一名親兵道:“速速將其他兩千二百五名廂兵,全調上來,圍住這片地方!”
待那名親兵離開後,羅顧和朱旺達快步走向蘇良。
在雙方距離有十餘米時,羅顧笑着說道:“蘇特使,你真是用兵如神,這麼快就將這些淘金者全抓了!”
蘇良緩緩站起身來。
“羅知州,本官實在沒想到這起動亂的幕後主使者竟然是你,認罪吧,反抗無用!”
羅顧見蘇良已經打開天窗說亮話了,當即道:“蘇特使,恐怕你沒有搞明白,這裏是萊州,而非開封府!”
說罷,羅顧大手一擺。
其身後的五百名廂兵全都亮出了兵器。
蘇良看向萊州通判朱旺達。
“朱通判,你還要與其同流合污嗎?本官已得知,你兒子沉迷賭癮,皆是羅顧做的局,賭場便是他開的!”
一旁,白如水開口道:“我……我可以作證!”
朱旺達疑惑地看向羅顧。
羅顧冷哼一聲,道:“你若想投靠對方,那便去吧!本官這裏有三千人,而你們不過數百人,待打起來,誰生誰死,你應該很清楚!”
羅顧根本就不在乎朱旺達。
朱旺達遲疑了一下,沒敢動。
他生性膽怯,而今又見羅顧的勢力佔優,便選擇了羅顧這一方。
羅顧看向蘇良,道:“蘇特使,若伱現在下山,並當作什麼都不知曉,老夫可以既往不咎,不但保你這次立首功,還有重禮相贈,如何?”
蘇良微微一笑。
“你的禮太重,本官恐怕承受不起!”
聽到此話。
羅顧又看向蘇良身後的白如水和羅忠。
“白如水,你若現在站在本官這邊,此事結束後,老夫必能保你升遷,若站在對面,那此事的幕後指使者恐怕就是你了!”
“還有你,羅忠,跟着本官,你父子可保命,若選擇與老夫爲敵,那老夫便只能讓你們夫子以反賊的身份葬身在這羅山之上了!”
羅顧說此話。
一方面是想再次孤立蘇良,另一方面則是要拖延時間。
蘇良怎能不知其本意,當即回過頭來,看向二人道:“你們隨意選擇,我不攔你們!”
白如水想了想,迅速朝着羅顧那邊跑去。
而蘇良並未令任何人阻攔。
羅忠猶豫了一下後,道:“羅顧,我不會再相信你了!”
就在這時。
又有一大波廂兵從後面圍了過來。
蘇良看向這些廂兵,冷聲道:“此次,本官乃是奉聖命而來,在本官後面站着的,爲天子親兵龍羽軍,今日你們若敢動手,皆以謀逆罪論處!”
唰!
蘇良話落的瞬間,五百龍羽軍齊齊向前,殺氣甚是駭人。
一時間。
後面的廂軍士兵忍不住後退了數步。
羅顧朝着後方望了一眼,然後看向蘇良。
“蘇良,莫費口舌了!這些廂兵都是老夫一手養起來的,他們自然聽我的,就憑你的寥寥數語,便想說服他們,你也太小看本官的能耐了!”
羅顧見後面的三千人已經完全包圍了過來,不由得高聲道:“兄弟們,羅家父子聚衆謀逆,這一幹人等冒充朝廷特使,殺一人,賞三貫!”
就在三千廂兵手持刀槍,逐漸逼近之時。
蘇良大手一招。
不遠處的徐莽手裏,突然出現一把風火槍。
“砰!”
這聲巨響,令周圍都安靜下來。
蘇良冷聲道:“本官最後再說一遍,動手者,皆以謀逆論處!”
“殺一人,賞五貫!”羅顧大喊道。
頓時,廂兵們紛紛衝了上來。
蘇良本有意是減少傷亡,沒想到這些人冥頑不靈,當即朝着徐莽擺了擺手。
徐莽立即會意,當即道:“速戰速決!”
隨即,徐莽收起了風火槍。
徐莽手中的風火槍,本是發號施令,點燃風火雷的。
不過當下,用不上風火雷。
風火雷破壞性太大,若扔上十幾枚,這三千廂兵估計直接就交待了。
唰!
只見,五百名龍羽軍幾乎步伐一致,在上前飛奔近十米後,同時顯露出袖弩。
嗖!嗖!嗖!
百箭齊發。
有的瞄着肩部,有的瞄着腿部,有的瞄着手與腳。
在行動前,蘇良已交待過,主要是讓這些人喪失戰鬥力,在生命沒有受到威脅時,儘量不要直接將人殺掉。
畢竟,這些廂兵也是爲利而行。
一波袖弩攻擊後,失去戰鬥力的廂兵便高達數百人。
而後。
龍羽軍士兵們,如狼入羊口,鑽進了廂軍陣營中。
雙方一戰,差距就顯現出來了。
這不是戰鬥,而是單方面的狂揍!
廂軍士兵們根本沒有任何還擊的餘地。
龍羽軍士兵們,或一肘,或一腿,或一拳,基本上一招便能廢掉一個人。
莫說三千名廂軍。
即使萬名廂軍都不一定是這五百人的對手。
廂軍們,擅長的本就是修路修橋,根本沒有見過此等場面。
與這羣整日鍛鍊殺人技的龍羽軍相比,差距如同八十歲的老叟遇到三十歲的壯漢。
五百名龍羽軍因首次戰鬥,自然也會全力而爲,下手絲毫不留情。
不多時。
四周便傳來一連串的痛吼聲。
龍羽軍士兵們沒有要了他們的命,但卻讓他們甚是痛苦。
有的手腕斷了,有的後背骨折,有的整個腿都折了……
此等打法,看上去令人恐懼。
戰鬥不過兩刻鐘,廂軍們便紛紛潰散,四處逃命。
龍羽軍身上彌散出的殺氣,便使得他們喪失了繼續戰鬥的勇氣。
在廂兵們眼裏,這些人就是殺神。
他們爲錢而戰,但卻不想爲錢而丟了性命。
那些被縛的淘金者們看得一愣一愣。
他們本以爲上午見識到的已經是這羣人的最強狀態,而今看他們一招便使得廂軍們喪失戰鬥力,不由得後脊樑發涼。
慶幸自己沒有反抗。
這一刻。
羅忠心中慶幸,慶幸在最後關頭選擇了蘇良。
而白如水和朱旺達望着這一邊倒的趨勢,腸子都悔青了。
後悔剛纔沒有站在蘇良那邊,後悔與羅顧已經綁定死了。
羅顧見敗勢已難以挽回,當即拔腿就跑。
可惜,他已被徐莽的目光鎖定。
不到片刻。
羅顧、朱旺達、白如水三人便全部被抓,廂兵們要麼投降,要麼奔到了羅山下。
蘇良看向三人,冷聲道:“下山,回州衙,將他們在掖城街道示衆!
……
約半個時辰後,日近黃昏。
羅顧、朱旺達、白如水三人被押送到掖城大街上,羅家父子也跟在後面。
掖城的百姓都傻眼了。
沒想到一日之間,知州、通判、知縣、掖城最大的富戶羅家父子,竟然全部被抓了。
很快,州衙便貼出了告示。
將羅顧、朱旺達、白如水三名官員與商人羅忠父子,官商勾結,聚衆造反,企圖殺害特使的消息告知了百姓。
百姓們恍然大悟,紛紛拍手叫好。
至於那三千廂兵。
身死三百餘人,傷近兩千人,基本全都被抓,有的被擡走治傷,有的被關入州衙。
蘇良已與京東路駐紮的禁軍打了招呼,明日黃昏,他們便將入駐掖城。
當日晚。
蘇良便再次審訊了這些人。
羅顧等人自知死罪難逃。
但爲了家人,都非常老實地道出了近些年來的作惡經過。
蘇良看過這些卷宗後,才知曉這幾人這些年在金礦上撈了多少錢,才知曉這幾人到底有多少個心眼。
羅顧不但謀劃了朱旺達兒子長期戒不掉的賭癮,還不斷破壞白如水的晉升機會。
在百日考成策下,白如水的數次考績都非常差,這正是羅顧在私下動了手腳。
他乃是爲了更好地控制白如水。
生怕白如水的官職高於他後,會出手對付他。
……
後半夜。
州衙後廳的一間公事房內。
蘇良望着審訊得來的數份供詞,難以入眠。
此案,非常具有代表性。
萊州知州羅顧就是當下一些地方主官的現狀。
總攬大權,隻手遮天,身邊諸官要麼與其同流合污,要麼被其清理掉,即使一些監察路官都難逃其控制。
朱旺達,昏庸無能官員的代表。
靠着老資格,坐上高位,但能力與品性都不能服衆,不但不能爲朝廷解決麻煩,反而爲朝廷生出諸多麻煩。
白如水,爲仕途而不擇手段的官員代表。
這種不愛錢,但爲了升遷而敢於做任何事情的官員更令人感到可怕,對朝廷的傷害其實更大。
若讓其坐上高位,他能爲一己之名聲,將朝廷坑死。
羅家父子,更是很多地方商人的典型,靠着官衙才能存活下去,一步步成爲官員謀私的工具,讓官商勾結,愈演俞甚。
蘇良想了想。
準備親手撰寫此次掖城金礦動亂案的卷宗。
此卷宗理應在全宋分發,使得天下官員與商人警醒。
當即,蘇良認真地撰寫起來。
一直到天即亮,蘇良方才放下筆。
在案宗中,他建議處於羅顧死刑,沒收家中所有財產;朱旺達死刑;白如水死刑;羅家父子,流一千裏……
蘇良寫完後,將卷宗交給徐莽,讓其迅速送去驛站,而後才回屋睡去。
徐莽對蘇良甚是傾佩。
他從來都沒有見過如此優秀的士大夫官員。
一直到午後,蘇良才幽幽醒來,吃了一碗餛飩後,不由得精神了許多。
不久後。
三千名負責宿衛的京東路禁軍,奉命來到了掖城。
他們乃是爲了防止內亂發生。
唯有新的掖城知州到來並瞭解所有情況後,才會離開。
而蘇良暫以特使之名,行萊州知州之責。
先是在州衙前貼出告示,告知所有人發生地震災害的原因,講明胡亂開採的後果。
而後又調集起了兩千廂兵和近百名經驗老道的淘金人,助力火藥開礦。
至於羅蠻蠻的那一千多淘金人。
蘇良重懲了一些淘金人的頭頭兒,並勒令這些淘金人,半年之內,不許參與淘金。
……
五月十五日,羅山上。
轟!
一處金穴中傳來一道巨響,震耳欲聾,十里可聞。
正是風火雷炸礦的聲音。
站在金礦附近的廂兵與淘金者都驚呆了,他們也見過火藥,但卻從未見過爆炸力如此強大的火藥。
此等火藥響一下,足以抵得上他們挖一個月。
更何況。
這樣的火藥足足有五百枚。
這些風火雷將會完全掌控在當地禁軍士兵的手中。
每道風火雷爆炸都會註明引燃人、引燃時間、爆炸效果,並且需要多人簽署姓名。
有一樣對不上,便是大罪過。
蘇良帶着一衆州衙縣衙官吏登上羅山。
告知他們在炸礦之後,應該如何保護山石,如何保護林木,如何安全規律地開採……
若後續的保護不到位,不如不開採。
蘇良還將這些經驗規矩都整理一番,形成了條例。
違背條例者,亦將重懲。
州衙縣衙的官吏,無一不服,蘇良表現出來的政事才能,令他們甚是傾佩。
因廂兵不足,對招納來的淘金人,官府將採用僱傭制度,按照市價給錢。
同時,蘇良在州衙坐堂,面對面回答當地百姓提出的問題。
比如開礦毀壞鄉村耕地,該如何賠償;如何安置剩下的淘金人;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掖城商貿等……
蘇良都給出了讓百姓滿意的答案。
不到五日。
蘇良便將掖城的淘金行當整治的井然有序,當地百姓提起蘇良,皆是一片讚歎之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