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20章:蘇良入萊州,掖城知縣白如水自傷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4756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五月初二,午後。

    蘇良一行終於抵達了京東東路萊州掖縣。

    掖縣縣城主街道上商鋪林立、車馬如龍,甚是喧鬧。

    掖縣乃萊州治所,當地一般喚作掖城。

    此地,商周屬古萊子國,春秋時始屬齊,漢置曲成縣。

    後來才演變成了掖縣。

    大宋的縣一般分爲京、望、上、中、中下、下,六個級別。

    掖縣位列第二等,爲望縣。

    其之所以如此繁盛。

    一方面是因擁有豐富的礦藏,尤其是金礦。

    另一方面是這裏的漁業、玉雕與石雕也相當發達,且因北部臨近萊州灣,海運貿易諸多,商品根本不愁出路。

    蘇良並未急着前往淘金人的集結地——縣東二十五裏外的羅峯鎮。

    而是先找了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除了十餘名龍羽軍護衛蘇良安全外,其他人都分散開來,探聽消息去了。

    對龍羽軍士兵來講,這是一次難得的歷練。

    他們倍加珍惜。

    蘇良則是坐在屋內,認真研究起這幾日士兵們傳回來的情報。

    當下。

    萊州州衙和掖縣縣衙的官員們。

    只知朝廷已派遣臺諫官蘇良來此監察,但並不知蘇良帶來了五百名龍羽軍。

    臺諫官本就有監察地方之責,蘇良得此差遣,實屬正常。

    ……

    入夜,客棧房間內。

    蘇良將一厚摞文書放置在一旁,心中對掖縣的情況已有了七八分瞭解。

    當下。

    羅峯鎮的羅山上,集結了有一千三百餘人。

    這些人已在多個金穴處住下,吃喝皆不離金穴。

    並稱朝廷若不答應那兩個條件,他們便以命相阻,使得任何人都無法開採金礦。

    這些人手中還有武器。

    目前蘇良所知,除了朴刀、短刀、長槍外,他們還有數百張硬弓。

    淘金這個行當,容易遭賊惦記。

    淘金者又大多擅於冶煉,故而都備有兵器。

    宋初,朝廷明令禁止百姓持有兵器,但在真宗之後,民間尚武之氣漸濃。

    朝廷的管制也就寬鬆了一些。

    像汴京城內,還有弓箭社、長槍社和大刀社等兵器類社團。

    只要不私造甲冑、破壞力強大的弓弩,其他類型的兵器只要向當地衙門登記,便能持有。

    這些人依靠着手中的兵器,完全有與當地官衙對着幹的能耐。

    並且這些偏遠地方的坐地戶。

    向來不懼這些最多幹三年便會調走的官員們。

    他們很聰明,總是遊走在宋刑統的邊緣。

    ……

    在這個行當。

    很多底層淘金人每日也不過是賺百文的辛苦錢罷了。

    真正賺錢的乃是組織採金人開採金穴的採金商人。

    這些採金商人。

    靠着在當地的影響力和做事手腕,一邊吸朝廷的血,一邊吸底層百姓的血。

    賺得盆滿鉢滿,簡直就是行業毒瘤。

    朝廷若不將他們從採礦行業除去,他們甚至能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源,將風火雷都搗鼓出來。

    到那時,朝廷就更難收拾他們了。

    很快。

    蘇良便鎖定了兩個名字:羅家父子,羅忠,羅蠻蠻。

    羅峯鎮最大的採金商人便是這對羅家父子。

    羅山上能集結一千多人,與這二人絕對脫不了干係。

    羅家三代皆是淘金商。

    除了淘金外,羅家還涉獵客棧、酒樓、當鋪、勾欄等多種行業。

    可謂是一方鉅富。

    這父子二人,一文一武。

    羅忠擅於謀略,被稱爲羅大官人。

    曾經,羅山淘金,皆是沿溪取砂以木盤淘得之,收效甚微,且非常費力。

    是羅忠改進了淘金方式。

    “選大木,鋸剖之,留刃痕,投沙其上,泛以水,沙去,金著鋸紋中,甚易得。”

    羅蠻蠻,爲人狠辣,耍的一手好槍法,有以一敵十之勇。

    當地百姓提起他,沒有不怕他的。

    提起他的名字,幾乎能嚇哭萊州三歲以上,十歲以下的所有小孩。

    目前,羅忠仍在掖城府宅。

    而羅蠻蠻則在羅山之上,正是那羣淘金者的領袖。

    蘇良覺得,問題的關鍵就在這對父子的身上。

    ……

    翌日一大早。

    蘇良吃過早飯,便在徐莽等人的陪同下在掖城大街上溜達起來。

    這裏的外地商賈甚多。

    蘇良和徐莽雖帶着一道外地口音,但也並不算另類。

    不多時。

    二人便在一處茶館內坐了下來。

    茶館,乃是當地人閒聊的主要場所,而羅山金礦衝突導致死傷十餘人,定然會是當下人們討論的焦點。

    很快。

    蘇良便聽到有三人討論起來。

    “金礦衝突,其本質原因就是朝廷要吃獨食,淘金人沒了生計,能不鬧嗎?朝廷如此與民爭利,吃相實在是難看!”

    “劉兄,胳膊擰不過大腿,全宋變法之際,誰敢逆朝廷的政策?”

    “怎麼不敢!朝廷違背民心民意,若真將那些淘金者逼得造反了,恐怕損失會更大,我覺得朝廷會妥協,畢竟,與民奪利,不得人心啊,憑什麼禁止民間百姓採礦!”

    聽到此話。

    蘇良的臉色不由得變得鐵青起來。

    自全宋變法以來,他最厭煩的一句話便是:與民爭利。

    這三年,朝廷的各項新法措施。

    有與鉅商富賈爭利,有與士大夫官員爭利,有與宗室外戚爭利,但都沒有與民爭利。

    因爲,民心才是變法成功的保障。

    但很多反對變法者,總是以“與民爭利”來詆譭變法。

    在他們眼裏,奸商、惡霸、貪官污吏,才是民。

    蘇良忍不住回頭反問道:“三位,你們爲何會認爲朝廷禁止百姓採礦,乃是與民奪利?”

    “難道不是嗎?”一名身穿長衫的年輕人反問道。

    蘇良搖了搖頭。

    “朝廷禁止民間百姓私下採礦,原因有三。”

    “其一,民間採礦,獲利者多爲礦商。礦商私藏金粒偷稅,已成歪風。當地少稅收,便只能向底層百姓加稅,長此以往,富人愈富,窮人愈窮,此乃國之大害也,於民於國皆無利。”

    “其二,商人之掘礦,皆是無序開採,毀壞耕地林木,極易引起災情且易出事故。萊州民間私礦對一條人命的賠償僅有3-10貫錢,人命之賤,不如富人的一頓飯。據我所知,每年死於礦上的百姓,便不下五百人,這五百人,皆爲家中頂樑柱,此等使得百姓家破人亡的掘礦之法,難道不應該廢止嗎?”

    “其三,火藥炸礦,高效而有秩序,必然會取代民間人工挖礦模式,有利於鞏固當地財賦,州衙的錢多了,便會修橋修路,行庠序之教,從長遠角度來講,難道不是益事嗎?”

    三名年輕人頓時有些發愣。

    從他們的表情來看,覺得蘇良之言,有些道理。

    這時。

    一個年輕人又道:“淘金者也知淘金之危險,但不也是爲了養家餬口嗎?掖縣之百姓,祖祖輩輩,只會淘金,朝廷禁止民間開採,就是斷了他們的生計,這是實情吧,這確實對百姓造成傷害了吧!”

    蘇良再次搖頭。

    “當下,礦山掘金已需掘地二十餘丈,若不用火藥開採,預計十年後,可能需掘地三十丈。”

    “掘地越深,得金越難。即使地下有金,但效率將越來越低,總有一日,掖縣百姓靠淘金將會養不活自己。”

    “掖縣近海,氣候溼潤,不但適合種田,而且適合經商,若所有掖縣人都抱着一座羅山,坐吃山空,那二十年、五十年之後,掖縣必將會成爲大宋最糟糕的縣。”

    “因爲,我大宋所有的縣都在往前走,而掖縣依舊在坐吃老本!”

    “掖縣的後代子孫,將如何過活,掖縣空有如此多的資源,卻人人都去守一座礦山,豈不悲哉!”

    ……

    “說得好!”

    不遠處突然有人稱讚道。

    三個青年都有些發愣,細細一想,覺得此話確實有一番道理。

    蘇良說完這番話後,便與徐莽快速離開了,引得太多人關注,並非好事。

    蘇良走出茶館後,依舊臉色鐵青,直奔街角的一些書攤書鋪,將近期的萊州州報、民間小報都買了下來。

    掖城街頭。

    蘇良翻完這些報刊後,臉色愈加陰沉。

    自四月三日尋礦司成立後,蘇良便將一些採礦細則傳達到了各地州府。

    細則所講皆有蘇良剛纔在茶館所講的那些內容。

    比如,地震到底是因什麼引起的,朝廷禁止民間私自採礦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但是,萊州的官方報刊、民間小報上,不但沒有一條關於這些內容的文字,甚至還有人詆譭此法策。

    蘇良篤定,萊州州衙,掖縣縣衙在四月十五日之前,絕對是能夠看到這些信息的。

    而今已是五月初。

    即使派人抄錄一份貼到州衙縣衙門口,也都做到。

    但萊州根本沒有執行。

    蘇良不由得對萊州的主官甚是不滿。

    新法有時不能貫徹實行,便是毀在信息未能上傳下達。

    ……

    就在這時。

    突然有人喊道:“白知縣帶着十餘名衙役去羅山了,聽說要去找淘金者談判,有沒有想去看的,現在驅馬前去還來得及!”

    白知縣,指的乃掖縣知縣白如水。

    去年十月份,白如水才任掖縣知縣。

    從蘇良最近瞭解的信息來看,這個白知縣,在百姓口中還算不錯。

    只不過由於上任時間短,暫時還未做出政績。

    隨即,蘇良與徐莽帶着十餘名身穿便衣的龍羽軍,趕往了東二十裏外的羅峯鎮。

    ……

    約兩刻鐘後。

    羅山,山腳下。

    足足圍了有數百名百姓。

    而此刻。

    在正前方的一塊大石頭上。

    一個身材魁梧,年約三十歲的青年,靠在一張大椅上,旁邊還立着一杆亮銀槍。

    能在羅山上如此亮槍的。

    自然就是那位逞兇鬥狠的羅蠻蠻了。

    羅蠻蠻身後則是站着數百名淘金人,各個都手提武器,面色陰沉。

    在羅蠻蠻對面,站着一個身穿官服、面色白皙的中年人。

    此人正是掖縣知縣白如水。

    二人相距約有兩丈遠。

    白如水率先開口道:“羅蠻蠻,禁止民間私人採礦乃是全宋變法之策,本官勸爾等速速離去,朝廷已派特使前來,爾等若再冥頑不靈,必將你們以造反罪論處!”

    羅蠻蠻面帶不屑地望向白如水。

    “白知縣,你也別再浪費口舌了,我們就兩個條件,其一,開放礦山、任民採買;其二,不可用火藥開採礦山。你若能答應這兩點,我們立即就撤。”

    “難道你們就不怕丟了性命,青州禁軍,距離萊州也不過數日路程!”

    “丟命?毀我們的財路,我們唯有拼命!”說罷,羅蠻蠻站起身,拿起了他的亮銀槍。

    白如水接着道:“羅蠻蠻,你死不足惜,但你身後的一千多名淘金人,皆是有家有室之人,他們若因此入了牢獄,家破人亡,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唰!

    白如水朝前走了兩步後,長槍一挑,槍尖出現在白如水的胸口。

    白如水後面的衙差正欲抽刀,但卻被白如水出言喝止了。

    “都退到後面,他不敢傷本官!”

    白如水瞪眼看向羅蠻蠻,接着道:“羅蠻蠻,本官再次命令你,讓這些淘金者全部下山,伱們若有冤屈,可待特使到來後,向其反饋!”

    “白如水,你以爲我真不敢傷你,老子既然敢聚衆上山,既然敢打傷那些廂軍,老子就是奔着造反去的,只要朝廷不同意老子的那兩個條件,老子就反了!”羅蠻蠻高聲道。

    由於大宋招安政策的存在,口頭上稱造反的百姓非常多。

    “你退不退?”白如水瞪眼道。

    “不退!”羅蠻蠻舉着白銀槍,緊緊貼在白如水的胸口。

    就在這時。

    白如水突然拽住槍頭,就在羅蠻蠻以爲對方要推開長槍時,哪曾想對方竟然拽着磨得甚是鋒利的槍尖,直接扎進了胸口。

    “撲哧!”

    鮮血瞬間流出。

    白如水將長槍拔出,笑着看向羅蠻蠻,道:“羅蠻蠻,你可知刺殺朝廷命官爲何罪?”

    聽到此話,羅蠻蠻頓時慌了。

    “我……我……我沒刺他,是……是他自己刺的。”

    說罷,羅蠻蠻拔腿就跑,後面的淘金者也紛紛朝着山上奔去。

    而此刻。

    後面的衙役率先會意,高聲道:“快,快備馬車,去醫館!”

    當即。

    白如水便被一輛馬車帶走了。

    剛纔這一幕發生的過於突然,蘇良有些發愣,愣了許久才清醒過來。

    他看向一旁的徐莽,問道:“徐大哥,對剛纔的事情,你怎麼看?”

    徐莽想了想道:“這個白知縣,是個好官啊,不計生死而讓羅蠻蠻妥協,必能成大事!”

    蘇良卻微微皺眉。

    他總感覺有些不對勁,但具體又說不出到底是哪裏不對勁。

    隨即,他們也回到了掖城。

    這一刻。

    掖城內,皆是議論白如水自傷逼退羅蠻蠻的事情。

    有人贊其對朝廷忠,有人誇其遇事時勇,還有人稱他欲用此計使得羅蠻蠻妥協。

    總之,皆是誇讚之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