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2章:我們就是規矩!大宋好男兒,當以此爲樂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4632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二月初七,近黃昏。

    龍羽軍軍營,沙場上。

    三十多名蹴鞠藝人在數名老兵的訓練下,幾乎都被培養成了半個禁軍士兵。

    蹴鞠本就源於軍旅。

    只不過到了唐宋才逐漸發展成爲全民休閒運動。

    老兵們極爲嚴苛。

    他們的蹴鞠技藝雖不如這些人,但卻能看出這些人有沒有鬥志,有沒有傾盡全力。

    一旦發現有懈怠或鬥志不高者,不是一頓臭罵,就是直接上腳踹。

    蹴鞠藝人們哪裏經歷過這等場面,一下子變得神經緊繃起來。

    不過,卻也無人退出。

    因爲曹佾給的月錢實在太多了。

    他們也知,全宋蹴鞠聯賽關係着自身的前途命運,關係着一家老小的吃喝。

    若不拼命練、拼命踢,恐怕又要回街頭或勾欄賣藝了。

    ……

    片刻後。

    蘇良望着沙場中用兩根竹竿和一張漁網搭成,中間挖了一個窟窿的風流眼,微微皺眉。

    當下,球員們的狀態已是最佳。

    有鬥志、有拼勁、有活力,精彩程度也遠超往昔。

    但蘇良還是覺得表演壓過了競技。

    他想了想,讓曹佾將蹴鞠隊的兩個球頭,劉金腳和張明喚到了沙場邊。

    蘇良道:“二位,能否將中間的風流眼去掉,在兩側安置球門,並派人守門,以此增加對抗,但雙方球員不可以手觸球,不可惡意傷人……”

    蘇良手拿一根樹枝在沙地上划着,向兩名球頭講述起了新規則。

    當下的蹴鞠,雙方隊員無身體接觸。

    還是以炫技爲上。

    蘇良想改一改這個規矩,讓對抗變得更猛烈一些。

    劉金腳聽完後,說道:“可以一試,不過……進球數恐怕會大幅度下降。”

    “無妨,我們看的是過程,進球太易反而令人乏味。”

    另外一個球頭張明也開口道:“蘇官人,我們這樣修改規則,會不會不被民間蹴鞠者接受?”

    蘇良微微一笑。

    “以後,蹴鞠這行,我們就是規矩。只要能讓比賽好看,百姓叫好,其他人自然會跟着我們的規則走。”

    ……

    很快。

    士兵們便拆掉了沙地中間的風流眼,兩側各自掛上了一張長約兩丈的大網,作爲球門。

    蘇良令兩名老兵擔任裁判,且還添置了兩個守門員。

    在兩名隊長講完具體規則後,球員們也甚是好奇與興奮。

    他們對這種新奇的打法,頗爲期待。

    稍傾,比賽開啓。

    一名老兵站在中間將鞠球高高扔到天空,雙方兩隊,一黑一紅,開始爭搶起來。

    不多時。

    比賽的對抗性便上來了。

    有球員包夾、有球員遠傳、有球員不斷跑位、有球員故布疑陣……

    鞠球在紅黑兩隊隊員的腳下不斷轉換。

    球員們必須不斷奔跑,不斷改變位置,不斷爭搶,才能佔據優勢,

    比賽一下子多了諸多花樣。

    這羣汴京城最優秀的球員們,都甚是聰明,不多時便玩明白了這套規則。

    一時間。

    兩隊打得有來有往,甚是激烈。

    曹佾看得連連叫好。

    頓時,蘇良覺得對味了。

    他朝着一旁的曹佾說道:“這才是男人的運動嘛!告訴他們,還可以按照士兵作戰的手勢設計戰術,進攻戰術、防守戰術,都至少要有兩套……”

    “嗯嗯,明白。”曹佾不斷點頭。

    蘇良在龍羽軍軍營待到深夜,方纔離開。

    這一刻,他的信心更足了。

    ……

    二月初九,午後。

    南郊鞠場。

    一紅一黑兩支隊伍已經就位,每人的衣服背面都繡着名字和號碼。

    蹴鞠場也變成了兩球門狀態。

    蘇良與曹佾信心十足地等待着丁度的到來。

    很快。

    二十餘輛馬車行駛過來。

    蘇良不由得笑着說道:“丁學士這是帶來了多少人,陣仗足夠大的啊!”

    蘇良與曹佾迎了過去。

    頭輛馬車上。

    國子監判監事丁度從馬車上走了下來。

    而在他身後,還跟着國子監的兩位大儒,胡瑗和孫復。

    緊接着。

    後面的馬車上也陸續走下來十餘位國子監的夫子教諭。

    最後,才是三十多名國子監學子。

    曹佾有些懵地說道:“景明,丁學士是帶着大半個國子監來考察了!”

    “今日,咱們便拿這場比賽征服這批最難被征服的人。”蘇良依舊信心滿滿。

    這時,丁度帶着一大羣人走了過來。

    “景明,三日前,你告知老夫,蹴鞠賽事可爲朝廷牟利,可改變天下士子心性,可助力大宋之未來!老夫給他們講了,他們都不相信,故而都要來看一看,若他們不是很滿意,那老夫恐怕就不能爲首賽開球了!”

    蘇良淡淡一笑。

    大宋這些身居高位的文官們,各個心眼都如同馬蜂窩一般。

    丁度明顯不想得罪蘇良,而又擔心自己若開球可能晚節不保,於是帶來了這麼多人來驗證蘇良之言的真僞。

    “丁學士,我說話,從不誇大其詞,您看完比賽便知。”

    ……

    當即。

    蘇良與曹佾將衆人一起請到了蹴鞠場。

    國子監衆生進入看臺之後,滿眼都是好奇。

    他們從未見過如此規模的蹴鞠場,發現場地內沒有風流眼,而是被兩架球門代替後,更是疑惑着比賽會如何踢。

    衆人尋到視野最好的一處地方,分別坐了下來。

    曹佾早就命人準備好了零食乾果,儘可能讓這羣人以最舒服的心情觀看比賽。

    咚!咚!咚!

    隨着一陣密集的鼓點聲傳來。

    紅隊、黑隊,各自十二人,齊齊入場,然後站到了各自的位置。

    兩名守門員也都退守到了球門前。

    曹佾將鞠球朝空中一扔,比賽正式開始。

    紅方球頭劉金腳率先搶到鞠球,然後用腳尖輕輕一顛,球便來到他的腦門前,而後其腦袋一頂,球又出現在了一旁隊友的前面。

    其隊友以胸口停球,然後迅速盤球,過人,一氣呵成,動作甚是瀟灑。

    盤球、傳球、過人……

    紅隊行進了十餘米後,黑隊球頭張明抓到紅隊隊員的一個失誤,迅速將球搶了過來,然後一記大腳。

    鞠球飛向高空,以一個非常優美的弧線,回到後場。

    一名黑隊隊員接到球后,迅速朝着球門處狂奔而去。

    這時,紅隊迅速回防,很快便站好了防禦隊形。

    劉金腳不停地用手勢與隊友溝通,防禦隊形不斷變化,令人目不暇接。

    氣氛緊張而激烈。

    丁度、胡瑗和孫復,這三個老頭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鞠球,生怕一個眨眼,就錯過一次精彩的進球。

    後面的國子監學子們也看得呆住了。

    他們也經常在勾欄裏看蹴鞠,但從來沒有見過對抗如此激烈的蹴鞠比賽。

    並且,裏面有陣型,有戰術,還有各種神奇的配合。

    所有人都在不停跑動。

    各種手勢眼花繚亂,兩隊隊員,皆是默契十足。

    “要進了,要進了!哎呀,太可惜了!”

    “過了,又過了,長傳,快射啊,快射門啊,唉,這個臭腳!”

    “好腳法!好腳法!莫傳,直接衝啊,進了,進了,這球太厲害了!”

    ……

    學子們各個興奮,不停地分析着場上的形勢,顯然已經沉浸其中,有的甚至恨不得親自上場。

    而這時。

    曹佾突然扯了扯蘇良的衣袖,示意蘇良看向丁度、孫復、胡瑗三人。

    蘇良朝着不遠處的三人一瞧,不由得樂了。

    三個小老頭攥着拳頭,正在爲進攻的球隊打氣,他們看似坐着,其實每個人的屁股都離開了坐檯。

    這正是看得入迷的表現。

    大約兩刻鐘後。

    雙方各進一球,打成了平局。

    曹佾高喊道:“今日比賽結束,一比一,平局!”

    聽到曹佾這一聲,丁度不由得皺起眉頭,道:“國舅爺,怎麼搞的,比賽這麼短,至少要再打一個球吧!”

    “是啊,老夫還沒有看盡興呢!”一旁的胡瑗也開口道。

    孫復扯着鬍子道:“輸贏都沒有分出,怎麼就能結束呢,這不是胡鬧嗎?哪有這種比賽?”

    這時,蘇良走了過來。

    “三位,南郊鞠城尚未開賽,今日只是演練而已,欲看完整的比賽,可待到三月初五。”

    蘇良自然要勾着他們。

    不然他們這次看得盡興,下次期待感就更高了。

    蘇良又道:“丁學士,此刻可還覺得我所言非真?”

    丁度頓時笑了,捋須道:“好男兒,當以此爲樂,開賽之日,由老夫開球,乃是老夫之幸。”

    聽到此話。

    蘇良心中的石頭頓時落了地。

    這時。

    曹佾笑着道:“諸位夫子、學子們,若覺得好看,麻煩寫首詩詞文章誇讚誇讚,南郊鞠城將於三月初五進行首賽,到時大家一定都要來捧場啊!”

    夫子、學子們紛紛拱手。

    他們在這場比賽裏看到了軍事戰略和團隊智慧,就像聽了蘇良一場演講那般激動。

    看這種比賽,值得高調宣揚,誰也不能將其稱爲淫樂之舉。

    此外,畢竟是國舅爺所請。

    對方雖然沒有了官身,但畢竟是外戚,大家又看又吃,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

    翌日。

    蘇良與丁度去見了趙禎。

    趙禎欣然同意丁度爲南郊鞠城首場比賽開球。

    他已得知蘇良的新玩法,也欲去看一看,不過他不能顯露出真身份。

    堂堂大宋官家,是不能在這場場合顯露真實身份的。

    ……

    兩日後。

    有關蹴鞠新規則的消息便傳到了汴京街頭。

    國子監的夫子、學子,紛紛寫詩寫文誇讚蹴鞠新規則。

    有人稱其爲強身健體之首選運動。

    有人稱其爲太平盛世下最好的娛樂休閒方式。

    還有人稱,看蹴鞠可知軍事戰略,可知團結協作之妙處……

    很多蹴鞠者都紛紛以新規則蹴鞠。

    汴京城的許多空闊地方,皆是蹴鞠小隊,有老有少,甚至還有一些女子。

    蹴鞠的對抗性一下子提升了上去。

    不過,這也引發了數起打架鬥毆事件,設立裁判後,才緩解了一些。

    ……

    二月十五日。

    曹佾正式對南郊鞠城開始宣傳,有民間小報、有勾欄消息、有書生士子們交相稱讚……

    大宋風尚,盡在讀書人之口。無數士子推崇,百姓自然心嚮往之。

    不到三日。

    當日比賽的門票便售磬了。

    甚至還催生出了一些票牙子(即黃牛),蘇良暫時還未理會他們,不過他們若想成勢,蘇良一定會給他們一個慘痛的教訓。

    ……

    二月二十二日,上午。

    蘇良與岳父唐澤帶着蘇子慕來到了百家學院。

    唐澤和蘇子慕準備在百家學院住上一個月的時間,若蘇子慕喜歡這裏,那便再續期。

    唐澤也非常喜歡這種地方。

    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無數成年人所追求的目標。

    蘇良之子。

    僅憑這四個字,就能讓蘇子慕成爲院寵。

    更別提,他確實非常惹人喜歡。

    不到一個時辰,便有三十多名夫子都逗過蘇子慕。

    蘇子慕也一點不怯生,用一雙清澈而明亮的眸子四處打量,問東問西。

    狀態和唸書時,完全不是一個樣子。

    有唐澤看護,蘇良也放心,當日便離開了百家學院。

    ……

    二月二十四日。

    大宋南境廣源州蠻人首領儂智高派人獻來大量金銀,再次向宋請求內附。

    慶曆元年,儂智高不滿交趾李朝欺壓,建立南天國,號稱仁惠皇帝。

    其一邊與交趾打鬥,一邊懇請內附大宋,但皆被大宋拒絕。

    自慶曆元年開始,儂智高已經不下十次來請求內附了。

    這次,趙禎再次問詢衆臣的想法。

    有人稱儂智高實爲猛將、可令其歸附;有人稱儂智高本就是交趾人,交趾內亂,大宋不應該參與。

    還有人稱儂智高實爲大宋南境之患,大宋應與交趾國合力,清除其勢力。

    當下的儂智高,夾在大宋與交趾之間,非常難受。

    大宋不要他,而交趾想滅他。

    這一次,趙禎依舊接受了廣南西路轉運使、提點刑獄、鈐轄司的建議,以其役屬交趾,拒之。

    蘇良並未對此事進行發言。

    他很贊成朝廷的決策。

    儂智高野心甚大,非甘居人下之徒,不過當下他未曾招惹大宋,大宋拒絕他即可。

    他還知曉,依照儂智高的野心,日後南境必會有一戰,而這場戰事乃是提升大宋武人地位的最好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