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8章:享齊人之福?你是沒見過臺諫官打人吧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4343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樊樓二樓,包間茶臺。
蘇良與大理五公主分坐兩側。
五公主捲起衣袖,其手指白皙如玉,沏茶的動作輕柔而嫺熟。
不多時,茶香四溢,沁人心鼻。
五公主將茶水緩緩倒入杯中,朝着蘇良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她將姿態放得很低。
絲毫未將自己當作一位公主。
若是一般男子享受這種公主的服侍,恐怕早就忘乎所以,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了。
蘇良卻大大咧咧地坐着,不卑不亢地道了一句:“謝五公主。”
“喚我純兒吧,我叫段雪純。”五公主柔聲說道。
其眸如秋水,透着淡淡的媚態,一點都不掩飾對蘇良的愛意。
蘇良尷尬一笑,他喊不出如此親膩的名字。
他端起茶杯,但卻未喝。
五公主瞬間明了,笑着看了蘇良一眼,道:“你放心,本公主沒有那麼下作,還能給你下藥不成?”
說罷,五公主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飲而盡。
蘇良頓時放了心,也端起茶杯淺嘗了一口。
自打慶曆四年九月的進奏院案後,蘇良便一直告誡自己:與陌生的女子獨處一定要小心,有時,佔便宜就是吃虧。
隨即。
五公主開門見山地說道:“蘇御史,本公主確實看上你了!”
“我欲嫁伱,緣由有二,其一,你的確是我中意的男人,無論是相貌、品行還是能力,我都特別滿意。”
“其二,你若娶我,對大宋和大理都有益。”
蘇良淡淡一笑,道:“主要還是第二條理由吧!”
皇家兒女,大多沒有什麼戀愛自由。
全都要服務於政事。
當年的趙禎也是被迫娶了現在的曹皇后。
五公主爲蘇良添滿茶,而後又爲自己倒了一杯。
“近兩年,我大理多次提出內附,皆被大宋婉拒,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大宋不願涉及我大理內部的紛爭。不過當下,情況又有所不同。”
“我大理段氏對大理的掌控越來越強,旁邊的交趾國與南天國的儂智高隨時都有可能開戰,大宋的南境並不穩固。大宋不願我們內附,但我們仍想與大宋搞好關系,我便想了一個折中的法子:我嫁你!”
“五公主殿下,你真是高看我了,與我大宋交好與嫁我有何關係?你應該找個宗室子弟!”
五公主搖了搖頭。
“我賭,十年之內,你必爲大宋宰執!我段氏與你聯姻,一方面能加深大理與大宋的關係,使得我段氏地位穩固。另一方面,我段氏也能保證南境太平,至少大宋若攻遼攻夏,我們不會添亂。此外,嫁你算得上是私事,大宋也無須考慮要不要對我大理盡主屬之國的義務。”
“我段氏圖的就是以你爲靠山,震懾外姓,以便更加穩固地掌控大理以及慢慢培養與大宋的關係。後續在商貿上,我們還可以再協商,此乃兩全其美之計,對大宋與大理皆好。”
蘇良端起茶杯,輕呡一口茶。
這位五公主想得極爲深遠周到。
自知大理不能成爲大宋的屬國,故而想背靠蘇良來借大宋之勢。
在她眼裏,蘇良有資格成爲大理段氏的靠山。
她提出的條件也確實很誘人。
蘇良微嘆一聲,道:“確實,此策對大宋、大理皆有益,但你可考慮過我二人的感受?”
“純兒願意呀!”
“我嫁人本就身不由己,而今你正是我喜歡的男人,我不算委屈。”五公主向前欠了欠身子,甜甜地說道:“你放心,我不是善妒之人,我一定會對姐姐好的。此外,咱們若能生下一子,即使分隔兩地,我也能接受。”
“我圖你的人,圖日後能成爲大宋宰執之妻,圖大宋與大理段氏有這層關係後,會越來越親近。而你大宋圖我大理可幫大宋穩固南境,圖我大理的大理馬,你圖我的美色,圖我可以爲你生兒育女,圖我段氏對你的仕途也有幫助,這麼算,你不吃虧吧!”
蘇良張口欲言,卻又突然不知該如何反駁。
這位五公主,完全將婚嫁之事當成了一樁買賣,且還算計得甚是到位。
蘇良想了想,道:“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我不可能再娶一妻,這是我對我妻子的承諾,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可能再娶!”
五公主挺了挺身子。
“你作爲士大夫官員,不是應該因公廢私,爲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甘願犧牲小我嗎?你在國子監不就是這樣講的嗎?”
蘇良再次語塞。
這姑娘若是男兒身,真適合去做一名臺諫官。
“不……不一樣,犧牲別的可以,但不能犧牲我的家庭,並且也沒必要犧牲!”
隨即,蘇良站起身來。
“五公主,望你莫再提及此事,今日,就當在下未曾來過,告辭!”
說罷,蘇良站起身來,扭臉便走。
“蘇景明,你越反抗,本公主越喜歡你,我一定會得到你的!”五公主伸手朝着空中一抓,笑容燦爛。
蘇良走出門口,便看到大理特使段天海。
後者一臉笑容地看向蘇良,道:“駙馬爺,是不是可定吉日了?”
蘇良白了他一眼,道:“問你家公主去!”
說罷,蘇良快步離開了樊樓。
被這種事情纏身,實屬流年不利,遭遇了桃花劫。
當日晚。
蘇良回家後,並未將此事告知唐宛眉,他只盼着此事就這樣揭過去了。
……
翌日午後,禁中。
一個笑容燦爛的中年胖子,快步來到垂拱殿。
他不是別人。
正是主管外事的鴻臚寺卿左有鼎。
大理特使段天海與他暢聊一番後,他便無比興奮地來到禁中。
“官家,喜事,有大喜事啊!”
趙禎笑着道:“何喜之有?”
當即,左有鼎便將大理五公主願以並嫡之制嫁給蘇良作妻的事情彙報給了趙禎。
還遞上了嫁妝禮單。
另外,五公主還承諾此事若成,大理國可將每年大理馬的交易量提升到五千匹。
趙禎略微一想,便知大理的目的。
大理段氏知無法內附大宋,成爲屬國,故而想通過與蘇良的關係來親近大宋。
他們是看上了蘇良的潛力。
不過,趙禎認真一想,覺得此買賣確實非常划算。
大宋每年能多出數千匹大理馬,且南境的穩定性也能提高了許多。
此外,大宋與大理仍非主藩,日後若大理內亂,他們也只能借一借蘇良的名聲,而非大宋的名聲。
“並嫡之制?我大宋沒有這樣的先例吧?”趙禎疑惑地問道。
“官家,此事對我大宋甚有裨益,可破禮而行。且此爲唐制,也是當下大理國的禮制,從大理國那邊來論,並無不妥之處!”
失不失禮,全憑禮官的一張嘴。
左有鼎通曉大宋禮制,此事涉及朝廷利益,他自然要想辦法圓出一個合適的理由了。
趙禎微微點頭。
“這樣說倒也可行。不過,蘇卿畢竟有妻,此事還是應問詢一下他的想法,他若不願,我們也不能勉強。”
聽到此話。
左有鼎便知,官家是有意向促成此事的。
“官家,您是見過大理五公主的,年輕貌美,甚通禮儀,嫁給蘇景明可謂是下嫁。蘇景明不但能享齊人之福,還能爲我大宋立功,此等美事,他能有什麼理由拒絕?”
趙禎笑而不語,緩了緩後,道:“左寺卿,你先去找景明私下問一問,若他有意向,家內之妻也不反對,我們便促成此事,這確實是一樁美事。”
“臣遵命!”左有鼎甚是興奮。
前幾年,他在鴻臚寺受夠了遼國和西夏使者的白眼。
這兩年,脊樑骨剛剛直起來,而今他若能促成此事,那便是大功一件。
升遷受賞,絕對不在話下。
左有鼎出了垂拱殿,便直奔御史臺。
臺院內。
左有鼎如同一個媒婆般將大理五公主的心意告知了蘇良。
他並不知蘇良已經拒絕過五公主。
“景明,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於我大宋的江山社稷有益,於你也有益,不久後,你將會成爲大理國的駙馬爺,身份貴不可言,人家公主能接受並嫡之制,實乃是你家祖墳冒青煙了……”
“我都不知我家祖墳在哪?”蘇良沒好氣地說道:“左寺丞,麻煩您轉告大理特使,我不願意,我蘇良今生只娶一妻。”
左有鼎一愣。
他根本沒有想到蘇良會拒絕。
旋即,他眼珠一轉,頓時恍然大悟。
“老夫明白,老夫明白!爲了官聲,景明你還要假裝拒絕的,沒事兒,此事公開後,你可以假意拒絕,我陪着你演戲,不過你最多拒絕兩次,人家大理公主也是要面子的。”
鴻臚寺的官員。
基本都是八面玲瓏,說話辦事彎彎繞繞。
他以爲蘇良是要爲保留仁君子之態而假客氣。
免得因娶兩妻而被人詬病,故而必須要被動着同意。
“我說不願意,就是不願意,沒有演戲,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蘇良瞪眼道,有些惱怒了。
頓時,左有鼎也來了脾氣。
“爲了大宋南境太平,爲了得到更多的馬匹,你有何資格反對此事。作爲我大宋的一名士大夫官員,朝廷需要你的時候,你理應站出來!”
“蘇良,老夫告訴你,此事必須要成,若不成,你就是大宋的罪人!”左有鼎伸手指向蘇良。
唰!
蘇良站起身來,環顧一圈後,提起一旁的凳子,道:“左寺卿,你是沒有見過臺諫官打人吧!”
你……要作甚?此事乃是爲你好,老夫若年輕二十歲,且被公主瞧上,莫說以並嫡之制娶之,讓老夫倒插門都行,爲了大宋,你就不能犧牲犧牲自己嗎?”
左有鼎見蘇良是真的要打人,說完此話後,轉身便朝着外面跑去。
“嘭!”
蘇良將木凳砸了出去,距離左有鼎不足三尺。
左有鼎頭都不敢回,迅速跑了出去。
蘇良高聲罵道:“我要你教我做事?”
不遠處。
看到這一幕的臺院官吏都有些驚訝。
蘇良竟然敢毆打鴻臚寺卿左有鼎,並且看其面色,甚是惱怒。
左有鼎跑出御史臺後,一臉委屈,想了想後,奔向了中書省政事堂。
一進政事堂,他便開始哭訴。
“幾位相公,你們可要爲下官做主啊,若不是我跑得快,恐怕就讓蘇良砸死了!”
文彥博、張方平、范仲淹、吳育、宋庠五人皆在,一致挑眉看向左有鼎,似乎在說:定是你招惹蘇景明了吧!
左有鼎將官帽扶正,整理了一下官袍。
便將他見大理國特使段天海、見趙禎、見蘇良的所有事情都講述了出來。
“諸位相公,這是不是好事?我是不是好意?但他蘇良卻一臉不情願,那凳子就是瞄着我的腦袋砸的,若不是我快走一步,可能現在都在太醫院了……”
左有鼎氣憤地數落着蘇良的不是。
這樣說,能顯得他更不容易。
文彥博笑着道:“景明還真是豔福不淺,此事若按國事來論,確實是一件好事,但若景明不同意,恐怕很難有人能說服他啊!”
“景明向來將家庭看得甚重,又獨寵其妻,不過在此事上,我覺得爲了大宋,景明應該委屈一下自己,其實也不算委屈,大理五公主是配得上景明的,再說,人家又未讓景明休妻!”張方平分析道。
“嗯嗯,我同意張相的意見。”吳育點頭道。
一旁的宋庠也點了點頭。
在這羣老家夥眼裏,國事高於一切,並且認爲蘇良多娶一妻算不得什麼。
唯有范仲淹微微皺眉,道:“我倒是覺得,強扭的瓜不甜,景明若真不願意,恐怕十頭牛都拉不回他!”
“諸位相公可願再去說服他?”左有鼎見除了范仲淹,其他相公都贊同他,不由得有了底氣。
張方平、宋庠、吳育同時看向文彥博。
本來,范仲淹是最合適人選,但他站在了蘇良那邊。
而除了范仲淹外。
這裏與蘇良關係最近的,便要數文彥博了。
文彥博苦笑着搖了搖頭。
“老夫並無信心說服景明,他沒準兒也能舉着凳子砸老夫,此事,半公半私,我建議,咱們找官家議一議,若大家都願促成此事,我們便將此事當成一個較爲特殊的差遣去做,然後合力說服景明,如何?”
其他人都認可地點了點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