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2章:耶律洪基:本皇子生來自傲,在大宋卻如雞立鶴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3486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十一月初七,天氣漸寒。

    身在御史臺的耶律洪基,幾乎每日都在驚歎中度過。

    御史臺諸官處理公事的效率令他歎爲觀止。

    唐介、蘇良、範鎮三人的效率,便足以抵得上遼國整個御史臺。

    關鍵這種高效,完全來自於個人能力。

    他想偷師都偷不來。

    更讓他感到鬱悶的是,大宋官員,不卑不亢。

    既沒有因他是遼國皇長子而特意恭維他,也沒有爲展現國力而刻意顯擺或裝爛。

    點滴之間。

    他看到的皆是宋的大國氣象。

    這讓他越來越喜歡大宋,越來越崇拜趙禎。

    越來越看不上他那個好大喜功的爹。

    越來越瞧不起遼國那些“吃肉不用筷,酒後就宣淫”的權貴們。

    這幾日。

    耶律洪基最大的感觸就是:大宋官家,幾乎攬盡天下賢良,此乃大宋盛世之徵兆。

    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他只看到了大宋的好,卻未曾看到大宋的糟。

    在他眼中。

    大宋朝廷令宗室外戚有職無權,專注於吃喝玩樂是正確的,全宋變法的策略是空前成功的,甚至大宋官員吵架都是香的……

    而在與蘇良的相處中。

    耶律洪基更是深切感受到了什麼是賢才君子,什麼是才華橫溢,什麼是卓爾不羣。

    總而言之,大宋的一切,在他眼裏都是香的。

    這讓他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慾。

    每日早出晚歸,在小本本上寫寫記記,甚是勤勉。

    誓要將大宋這套文治韜略全都搬回遼國,待他繼位後,全面施行。

    ……

    蘇良看似對待耶律洪基漫不經心,其實一直留意着後者的情緒變化。

    自打耶律洪基看過蘇良御寶印紙上的批註後,便陷入了一種對大宋的狂熱崇拜狀態中。

    並且,學習勁頭空前。

    蘇良自然知曉耶律洪基心中所想。

    若遼國習大宋之文治,再倚仗強大的騎兵,一統天下,並非沒有可能。

    作爲遼國皇長子,耶律洪基自然是以一國儲君的視角考慮問題。

    他其實很優秀。

    但身在御史臺這個“賢士如雲”的地方,他相對就顯得平庸了。

    ……

    這日午後,御史臺,臺院。

    蘇良望了一眼不遠處正在埋頭做功課的耶律洪基,喃喃道:“十九歲,多好的年齡,思想還未成熟固化,此生可能也就來大宋一次,我若不給他留點不可磨滅的記憶,有些說不過去!”

    蘇良轉着一根狼毫毛筆,心中思索着壞主意。

    日後,宋遼必有一戰。

    蘇良根本就沒拿耶律洪基當朋友。

    而耶律洪基當下如此尊敬蘇良,也不過是爲了偷師,然後再反過來制衡大宋。

    蘇良決定,必須要先讓耶律洪基建立一個信念:遼國若想跟上大宋的步伐,必須孤注一擲地選擇變法。

    ……

    翌日,近午時。

    蘇良一臉笑容地來到耶律洪基的面前。

    “涅鄰,今日午後,變法司將會舉行一場自由談,範相、計相、歐陽學士、唐中丞、包學士、範御史都會參加,你可有興趣?”

    耶律洪基心情激動,二話不說,便先點頭。

    有如此多大宋朝堂的中流砥柱參與,他自然不願錯過。

    點頭同意後,他才疑惑地問道:“景明兄,何爲自由談?”

    “哦,自由談就是官員閒暇之時,圍繞某個政事主題暢聊的小聚會,算是私會,可暢所欲言,結束後,就當作是一場閒聊,論的雖是政事,但並不會上升到朝堂。”

    “這……這是……我……我能聽的嗎?”

    耶律洪基有些不敢相信。

    這種聚會,是最易碰撞出火花,最易論出一番真道理的。

    蘇良微微一笑。

    “此次議題,不聊宋,也不講遼,我們將會聊一聊西夏。也有可能會聊到遼夏戰爭,你若覺得有所不便,也可不參與,此事不強求的。”

    “不,我要參與!”耶律洪基陡然提高了聲調。

    他根本不介意談及遼夏戰爭。

    他認爲,他爹打輸的仗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並且結果已定,沒有什麼不可談論的。

    “好,那你也準備準備,我們也想聽一聽伱的高見呢!”

    “沒問題。”耶律洪基笑着回答道。

    這一刻。

    耶律洪基覺得蘇良的爲人實在是太敞亮了。

    完全不拿自己當外人。

    若非自己身份特殊,他真想與蘇良結拜爲兄弟。

    當即,耶律洪基便準備起了他的說辭。

    他也想爲遼國露露臉。

    他這個年齡,正是喜歡鋒芒畢露的時候。

    ……

    午後,變法司內。

    范仲淹、王堯臣、歐陽修、唐介、包拯、範鎮、蘇良、耶律洪基分坐在一條長桌的兩側。

    桌子上,有茶水、乾果、點心、水果等。

    耶律洪基甚是亢奮。

    此時的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名大宋的士大夫官員,正在與一羣優秀的同僚交流政事。

    這種氛圍,比遼國好太多了。

    衆人寒暄數句後,蘇良率先引入了此次要討論的話題。

    “自西夏國主元昊身死之後,西夏宗室混亂,党項貴族爭權奪勢,但而今已漸漸安定。西夏窮困,民既爲兵,又爲賊。他們在缺糧少錢之時,必然將苗頭指向宋或遼,行搶掠之舉。我們到底應該滅夏,還是防夏,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今日,我們就聊一聊如何能夠有效抵制西夏人的搶掠!”

    緊接着,衆人便開始輪番發言了。

    “西夏實爲巨賊,難改偷盜本性,若欲徹底解決西夏之患,必須一鼓作氣,將其滅掉。不然待他們困頓時,定不會遵守盟約規定。西夏人自上而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視倫理綱常,我們絕不可與之爲友……”

    “非也。西夏可防但不可滅。其如雞肋,若滅之,須派官員管轄,軍隊駐紮,甚至爲其百姓開民智,興教化,消耗太大,實爲一樁不划算的買賣。”

    “西夏並沒有那麼好打!他們佔據有利地形,又有重鐵騎鐵鷂子。在危難之時,還會採取甚是歹毒的堅壁清野之策,若滅其國,付出的代價太多,不如在邊境多建城堡,專防搶掠!”

    “西夏並非不可打,關鍵是看我們會不會傾盡全力去打,若傾盡全力,三月便可滅之,但是如何管轄党項人和羌人,確實是個大麻煩……”

    ……

    范仲淹等人紛紛開口。

    每個人都是有理有據,從軍事、民情、利益得失等多方面,將西夏人的行爲習慣,心理特徵,分析得頭頭是道。

    耶律洪基聽得津津有味,但卻未發一言。

    不是他不想說。

    而是他感覺自己就像是白鶴羣裏面的一隻雞,說話必露怯。

    甚至一些想法與這些人相比,不但淺薄,而且幼稚。

    當下他代表的乃是遼國。

    若不能說得精彩,不如不說。

    不多時。

    他挺着的胸膛便佝僂了下來。

    他生來自傲。

    一直覺得自己若來大宋參加科舉,考中個進士還是沒問題的。

    此刻,他才知曉自己與大宋官員的差距有多大。

    不遠處。

    蘇良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想做的,便是打擊一番耶律洪基的自尊心。

    此番自由談。

    足足進行到黃昏才結束。

    衆人都是慷慨激昂,紛紛發表意見,而耶律洪基做得最多的就是點頭和傻笑。

    在這羣人面前,他連做個配角的資格都沒有。

    耶律洪基自尊被傷,情緒甚是低落。

    ……

    入夜,都亭驛。

    耶律洪基坐在廳堂中喝着悶酒。

    越喝越鬱悶。

    在他的眼裏,大宋百般好,大遼萬般糟。

    長此以往,遼國國勢將危。

    就在這時。

    微醺的遼國正使耶律素和副使李韓回來了。

    二人看到耶律洪基後,不由得明顯一愣。

    自耶律洪基掛職去御史臺後,基本都是很晚才回來,而今卻至少早了一個時辰。

    耶律素和李韓作爲正副使,並沒有別的任務。

    二人來大宋的目的就是吃喝玩樂,不過在耶律洪基的面前,他們收斂了許多。

    耶律洪基看向二人,語氣冰冷地問道:“汴京城好玩嗎?”

    耶律素和李韓都是一臉尷尬,看耶律洪基那陰沉的臉色,沒敢開口回答。

    耶律洪基緩緩站起身來,道:“來,跟我過來!”

    大約數息後。

    裏面傳來耶律洪基憤怒的咆哮聲。

    “你們看沒看到南朝(即宋)君明臣賢,變法搞得有聲有色;你們看沒看到汴京城的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是面帶笑容;你們看沒看到汴河之上,千帆競發,商貿是多麼繁榮;你們看沒看到,一座汴京城足以抵得上我們十座大城!”

    “我們再不學習南朝,差距將越來越大,早晚都會被他們所滅,你們還有心情吃喝玩樂……”

    耶律素想了想道:“殿下,大宋的軍事是比不過咱們的。”

    “你知道比不過嗎?我們與宋不見兵戈多年,他們一直在進步,而我們一直在退步,你沒看到河北禁軍都換將了嗎?”

    “愚蠢、廢物,你以爲南朝還是十年前的南朝嗎?”

    耶律洪基大罵二人一頓後,直接攥着拳頭朝着二人狠揍起來。

    耶律洪基的暴力基因,源於他爹耶律宗真。

    今日他一肚子的火氣與委屈,只能朝着此二人發作了。

    耶律洪基揮着拳頭,狂揍了二人近一刻鍾後,心情不由得好了許多。

    他長嘆一口氣,喃喃道:“當下,我朝的變法力度還不夠,必須要全面學宋,網羅天下賢才,不斷加強文治的比重,不然與宋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