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1章:銀樣鑞槍頭!這就是我大宋最好的兵?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809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轉眼間,到了四月份。

    四月初三。

    保甲法、保馬法正式頒行,將在永興軍路與秦鳳路試行,爲期一年。

    范仲淹和蘇良雖認爲此法過於擾民,但抵不過其他臣子言說的各種好處。

    只能不再反駁。

    待試行出結果後,再評判此法的優劣價值。

    ……

    四月初五。

    蘇良得到消息,遼國也要開始變法了。

    遼國特使蕭鼎回朝後,便得到重用,已被任命爲知北院樞密使事。

    遼國官制,分北、南兩院。

    北面官主要管轄契丹本族與北方的女真族;而南面官主要管轄漢人和渤海人的事務。

    北面官的權威遠大於南面官。

    從蕭鼎的職位來看,遼國也是準備開啓全境革新了。

    蘇良不由得大喜。

    一國變法,如在懸崖之畔行馬。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使得國力衰微,一蹶不振,甚至亡國。

    他相信,遼國的路必將比大宋更坎坷。

    若蕭鼎能完全說服遼國皇帝耶律宗真遵循其在大宋所學變法,那走上的將會是一條滅亡之路。

    ……

    四月初七,御史臺內。

    蘇良拿着一份文書看向對面的曹護,一臉鬱悶。

    “官家的意思是,這些全都要我去辦?”

    “嗯嗯,官家說,你做事,他放心!”曹護笑着說道。

    聽到此話,蘇良面帶無奈,皺起眉頭。

    官家要他做的,不是別的事情。

    正是籌備那五百名重騎兵。

    趙禎認爲,這五百重騎兵與當下禁軍兵種皆不同,必須優中選優,絕不能遜色於西夏的鐵鷂子。

    他相信蘇良的眼光,故而要蘇良來組建。

    文書上涉及的內容有:人員、甲冑、兵器、馬匹四大類。

    至於如何訓練,那就不歸蘇良所管了。

    蘇良想了想道:“甲冑和兵器,可交給新設立的軍器監去鑄造,只要材料、工具趁手,他們必不會比遼夏差。”

    “馬匹交給西北,我親自寫信給狄青將軍。”

    “至於人員……人員……我應該去哪挑呢?”蘇良面帶糾結。

    去西北,顯然不現實。

    曹護笑着說道:“我家家主已安排了,上四軍的所有步兵、馬兵,任您挑選,隨時可去軍營。”

    聽到這話,蘇良不由得恍然。

    這才想起曹家家主曹琮,當下可是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副都指揮使。

    “那能否讓曹公先挑選出五百名精銳來,若全都可行,我也就省麻煩了,我對禁軍士兵的瞭解,實在有限,也相信曹公的眼光!”

    曹護想了想,道:“沒問題,我們可三日後去軍營查看,您看後,再向官家彙報!”

    蘇良點了點頭。

    此差遣是官家交給他的,他自然都要親自過目,才能向官家彙報。

    這時,蘇良突然想起夏竦那一句“京城禁軍已成爲遠不如西軍的看家護院之兵”。

    他覺得此話,定然有失偏頗。

    畢竟在明面上,上四軍依舊是大宋最優秀的兵種,沒有之一。

    ……

    三日後。

    蘇良與曹護二人騎馬來到城北的一座軍營。

    蘇良還未入軍營,便感受到了此軍營的與衆不同。

    他遠遠看到的圍牆、軍帳,以及門外站崗士兵所穿的甲冑都比一般軍營中的精緻許多。

    顯然一般的禁軍士兵,連在這裏訓練的機會都沒有。

    軍營門口。

    迎接蘇良的不是曹琮,而是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魏澤。

    一個三十多歲的魁梧漢子,身高足足有近九尺。

    官位從五品,比蘇良低半級。

    曹琮非常聰明。

    他知道,若他出面,別人定會以爲他直接拍板了五百名重騎兵的人選,容易搶了蘇良的功勞。

    他若不出面,那挑選決定權完全屬於蘇良。

    即使蘇良認可他的選擇,此功也歸蘇良。

    他專門派來了一個比蘇良低半級的武將,可謂是給足了蘇良面子。

    誰說武人沒腦子,當下的曹家人各個都是人精。

    在長期沒有戰亂的情況下,武人要想坐穩自己的位置,必須要學會盤算,心眼比馬蜂窩的窟窿眼兒都多。

    不然,被士大夫官員們坑死可能都察覺不到。

    片刻後。

    蘇良、曹護在軍營前下馬。

    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魏澤,抱拳道:“蘇御史,裏面請,前面沙場便站着五百名馬軍士兵,全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末將可令他們展現武藝,你若對某些人不滿意,可以繼續着挑。”

    “辛苦魏虞候了!”蘇良點了點頭,然後大步朝前走去。

    距離沙場還有一百多米時,蘇良便嚇了一跳。

    沙場上,五百名士兵,筆挺地站立着。

    一個個身穿甲冑,一手牽馬,一手持雙鉤鐵槍,胸前掛弓,背後攜插滿箭簇的竹製箭筒。

    蘇良被驚嚇到的緣由是,這些人都太高了。

    最低也在五尺七(宋尺,約合1.8米)以上,有的都快與近乎兩米高的戰馬齊高了。

    大宋徵兵,最看重的便是身高。

    甚至汴京禁衛軍的軍餉,都是按照身高來分級發放的。

    蘇良走到跟前後,微微皺眉。

    他雖是文官。

    但也是在大西北與西軍喝過酒,與西夏軍面對面站着過的人。

    而眼前的這些士兵,看着高大威猛,但他看後,卻只能誇讚一句:陽剛氣十足。

    這些人身上沒有殺氣,沒有鬥志,眼神裏沒有那種獨屬於兵士的光。

    太乖。

    太有秩序感了。

    蘇良道:“魏虞候,讓大家展示一番吧!”

    魏澤微微拱手,然後高聲喊道:“排開陣列,走槍!”

    嘩啦!嘩啦!嘩啦!

    甲冑碰撞,嘩嘩作響。

    士兵們紛紛牽馬散開,然後在前方兵士的指揮下,上馬揮槍。

    嚯!嚯!嚯!

    槍影晃動,整齊劃一,好看且有氣勢。

    這一刻,蘇良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上陣殺敵,好看有個屁用!

    這不是揮槍衝殺,這不是戰事訓練,這就是一場華麗的表演。

    這些人給蘇良的整體感覺。

    不是競選能衝鋒陷陣、取敵軍首級的重騎兵,而是競選元日大朝會上擔任禮儀兵的金甲長人。

    魏澤見蘇良皺眉,又吼道:全員奔襲,亮出你們的手段來!”

    駕!駕!駕!

    頓時,數百匹馬朝着前方奔馳而去,而馬上的士兵做着各種匪夷所思的動作。

    蘇良承認,這些人隨便拉出來一個都能打他五個。

    並且馬上功夫也非常了得,對付一般的盜賊也不費吹灰之力。

    但是——

    作爲守京師,備徵戍的天子衛兵,作爲明面上大宋的最強兵種,還是太弱了。

    上四軍,可是太祖太宗那時能平叛四方的鐵血軍人。

    而現在蘇良對他們的評價是:個大,壯實,身世清白。

    簡直就是一堆:銀樣鑞槍頭。

    蘇良細細一想,也明白了。

    這些人從未參加過戰事,又經常參加皇家的禮儀活動。

    早已變成了靠臉吃飯的模特軍團。

    或許因一直訓練,武藝還在身,但那種天子衛兵的孤傲感與責任感已經沒了。

    那種願意爲國爲民犧牲自己的心氣神沒了。

    他們就像一羣被圈養在動物園裏的老虎,生活太優越,早已經喪失了捕獵的本能。

    這類人,真到了衝鋒陷陣之時,必然惜命。

    根本沒有資格成爲重騎兵。

    這一刻,蘇良又回想起夏竦那句評價。

    他覺得將這些士兵稱爲“看家護院之兵”,實在是太精準了。

    他們已經變得只會看家護院。

    求月初月票,感謝諸位讀者老爺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