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9章:蘇良新作《論三不足說》,王安石娘家人發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3229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蘇良向趙禎講明拯救王安石之策後,便離開了禁中。

    而此刻。

    王安石的“三不足”說,已經傳遍了整座汴京城。

    書生士子們紛紛行動。

    在這一刻,罵王安石就相當於替聖人傳道,相當於正義的化身,是與天下士大夫官員爲伍。

    在一些反對市易法商賈的造勢下,咒罵者如雲。

    曾經罵“蘇良亂天下”那撥人依舊衝在最前面,將罵詞改爲了“王安石亂天下”。

    這些人向來沒有什麼立場。

    他們就是隨大流,出風頭,變臉比翻書都快。

    與此同時。

    王安石也收到了趙禎的手諭:禁足家中,不得外出。

    如此做,自然是爲了護王安石安全。

    ……

    入夜。

    劉記書鋪,劉長耳在櫃檯上打着瞌睡。

    劉長耳乃是皇城司探子的消息,並不被諸多人知曉,故而他還守着書鋪,還售賣着民間小報。

    這時,蘇良大步走了進來,在他耳邊高聲道:“走水了!走水了!”

    唰!

    劉長耳瞬間清醒,當即就提起了一旁的茶壺。

    不遠處,兩個夥計也急奔過來。

    劉長耳一看是蘇良,又看周圍沒有火情,不由得長呼一口氣,道:“景明,你嚇死我了!”

    “來你這裏蹭杯茶,順便找你幫個忙。”蘇良笑着說道。

    隨即,劉長耳將蘇良請到了後廳茶室。

    當下,劉長耳依舊會爲蘇良提供各種消息,蘇良也會給他透露一些朝堂裏非機密的趣聞。

    與往昔的交往,並無差異。

    二人分別坐下後,蘇良將一張手稿放在桌子上。

    “劉兄,今晚恐怕伱不能入睡了,麻煩您將此文章刻印或抄錄數百份,越多越好,從明日開始將其傳發到汴京街頭,三日內,必須讓汴京城識字的百姓盡皆知曉。”

    劉長耳拿起蘇良的手稿,定睛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景明……你……千萬別想不開啊,變法司沒了一個王安石還能運轉,若沒了你,就徹底癱瘓了,你這些話,會逼得百姓轉而攻擊你的!”

    蘇良這篇手稿,名爲:《論三不足說》。

    正是蘇良力挺王安石之作,也是蘇良拯救王安石的第一條策略。

    蘇良從懷裏又拿出一個信封,遞給劉長耳。

    劉長耳看到信封上的封泥,不由得大吃一驚。

    此乃皇城司與其通傳信息的封泥記號,獨一無二,根本不可能僞造。

    他打開一看,瞬間傻住了,過了數息才清醒過來,然後不可思議地說道:“景明,你到底是用什麼辦法說服官家讓你撰寫刻印這類引火上身的文章的?太牛了!”

    蘇良微微一笑,道:“現在能刻印不?”

    “能,能。我……我現在就吩咐下去!”劉長耳拿着蘇良的手稿便朝着後院奔去。

    ……

    翌日,清晨。

    文彥博和夏竦皆上奏請求廷議王安石之事,以平朝堂官員與民間書生的憤怨之聲。

    但趙禎稱,他已派皇城司徹查此事,待調查清楚後再議。

    文彥博、夏竦等都有些懵。

    王安石說出此話時,有多人見證,根本無須查。

    夏竦再上奏疏,並彈劾臺諫無人上諫,是爲失職包庇,但卻被趙禎直接壓了下來。

    這一刻,變法司衆人依照蘇良的要求都未發言。

    而臺諫無人發聲,則是趙禎不讓他們發聲。

    近午時。

    蘇良新作《論三不足說》,在汴京城的茶樓酒肆快速傳播了起來。

    蘇良此文,力挺王安石,且對三不足說提供了諸多論據。

    “天道遠,人道邇,不可盲目信天而忘卻人道,可修人事以應天,修政以救災,卻不可因災而廢正事。”

    “太祖、太宗、先帝,數次修敕法令,若法恆定,子孫世世代代守之即可,何須屢屢改之,法須應時而立……”

    “若行事皆合義理,又何須顧恤人言。商鞅道: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變法之期,凡富國富民之策,皆可行之……”

    ……

    蘇良這篇文,乃是站在變法的角度,詮釋了王安石講述此話的初衷。

    這篇文不是讓士大夫官員們看的,也不是讓那些固執的書生士子看的,而是讓汴京城的大多數百姓看的。

    全宋變法,維護了他們的利益。

    而王安石說出此話,更是爲了鞏固他們的利益。

    不到半日,便有百姓開始爲王安石說話了。

    這就是蘇良的目的。

    將事情鬧大,將百姓的聲音放大。

    將王安石說此話的初衷建立在全宋變法之上。

    而後他再參與進去,盡可能減少此話造成的負面影響。

    當然。

    也有一些人看到這篇《論三不足說》時,則是甚爲不滿。

    “狡辯,詭辯,蘇良完全就是爲了救下王安石而胡說八道!”

    “劉兄,咱們可速速上奏彈劾蘇良,這乃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真以爲自己是大宋第一寵臣,竟然敢來趟這趟渾水,爲所欲爲!”

    “蘇良意在裹挾民意,不可讓其得逞,王安石犯下如此大錯,官家不可能爲了蘇良而保他!”

    ……

    一時間,蘇良也被一衆朝臣彈劾。

    相對於搞掉王安石,很多臣子更願意看到蘇良下臺或外放。

    但蘇良有官家撐腰,且句句有理有據,並不懼這種彈劾。

    王安石通過家人看到蘇良的文章後,不由得激動地兩眼噙淚,喃喃道:“景明,吾知己也!”

    官員彈劾,書生咒罵,對蘇良並沒有太大影響。

    此刻,蘇良正在市易務衙門看着泥瓦匠修牆、修門。

    門外的罷市的商人、罷工的工人全都離開了。

    不過,是被動離開。

    工人們數日無事,都快急瘋了。

    曹佾命人告知這些工人,南郊市集急缺力工,日酬高於這些商人給出的兩倍。

    工人們一涌而去,瞬間跑了個精光。

    這些底層的老百姓,很多並不懂變法,誰讓他們吃飽飯,他們便跟誰,誰不讓他們吃飽飯,他們便罵誰。

    商人們缺少了工人,一下子沒了底氣。

    而這時,開封府衙差以查商稅爲由,將商人們全都帶到了開封府。

    很多商人聽到“查商稅”,臉色都變了。

    在王堯臣和蘇良的維持下,修改過後的市易法仍正常運行,漸漸被許多商人接受。

    蘇良還在門前掛了一個信箱。

    所有對市易務有意見的商人皆可呈遞信書反映。

    ……

    兩日後。

    民間的輿論漸漸發生了反轉。

    很多百姓看過蘇良的《論三不足說》後,皆認爲王安石乃是爲了變法而言,非大過錯,不應重罰。

    令蘇良意料之外的是。

    汴京城還有十幾位來自齊州的商人,這些商人身受王安石大恩。

    在客棧中聽到有人辱罵王安石,當即就動手了。

    京東路民風彪悍,愛打也能打。

    一頓拳腳下來,將那些嚼舌根的打得都站不起身來。

    而後,齊州的商人們在靜等開封府來拘的時候,還放了一句狠話。

    “所有的齊州百姓都是王知州的娘家人,你們誰罵他就是罵我們,來一個我們就揍一個!”

    緊接着,雙方便都去開封府承認錯誤去了。

    但這一架,直接將王安石的名氣打出來了。

    數名百姓因曾經的知州捱罵,不惜對辱罵者大打出手,且甘心受杖刑入獄。

    這是對一名官員政績最好的宣傳。

    這一架,也使得辱罵王安石的人沒有那麼猖獗了。

    與此同時。

    景明社的姑娘們也在暗中散佈蘇良爲全宋變法而言的言論,引起了許多百姓的共鳴。

    漂亮又善良的姑娘說話,總是更易令人信服。

    論輿論戰,還真沒有幾人能比得上蘇良。

    ……

    而此刻。

    垂拱殿的奏疏已經堆了有半人多高。

    一些官員也漸漸明白了聖意。

    官家是欲將此事放一放,待憤懣之聲減弱了一些,再衆議此事。

    樞密院內。

    夏竦眯着眼睛,看向下方的幾個忠心的樞臣。

    “接着彈劾,先把王安石搞下去,他犯下如此大罪,豈是一篇文章能挽回的,王安石必須免職!”

    在夏竦眼裏,王安石就是攻擊力稍弱一些的蘇良。

    且王安石曾彈劾過他,稱他老邁無德。

    夏竦心眼較小,非常記仇。

    當年因石介罵他,他差點兒掘開石介的墳,而今抓住了王安石的把柄,他自然願意踩上一腳。

    五日後,清晨。

    趙禎宣佈,午後廷議“王安石三不足說”之事。

    之所以拖延了五日,也是蘇良安排好的。

    因爲就要今晨,京東路安撫使、知青州富弼,呈遞上來了一份奏疏,其名爲:《齊州升府札子》。

    此札子細列了王安石、司馬光二人在齊州的種種政績,並認定當下齊州已有升府資格,建議將齊州升爲濟南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