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7章:大宋第一執拗,王安石的三不畏!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622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市易務衙門被雷劈了!”

    “市易務衙門逆天而行被雷劈了!”

    “市易務衙門因侵害諸多商人利益逆天而行被雷劈了!”

    ……

    當下,百姓們一直都篤信天災是對人之過失的警示。

    不到半日。

    市易務遭雷擊之事便傳遍了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甚至傳到了朝堂。

    趙禎與諸位相公皆以爲這是不祥之兆,是上天給予市易務的警示。

    與此同時,汴京城一商會的十二名大商人行動了。

    他們紛紛罷市,要求朝廷終止市易法。

    近午時。

    已有近百名商人罷市,商人們紛紛聚集在市易務衙門前。

    罷市,直接造成許多工人無事可做。

    他們也都一擁而來,直接將整條街都堵住了。

    汴京城雖有南郊市集,吃喝不用發愁。

    但汴京城上百萬人口,許多食力之人並無田地,全靠商人的差事養家餬口。

    這個月若少幹三五日,下個月一家老小都要捱餓。

    ……

    市易務內。

    王堯臣、蘇良、王安石三人被圍堵在了裏面。

    “這羣商人還真是擅於投機,竟藉着這個由頭鬧起來了!”王堯臣有些氣憤地說道。

    王安石皺眉道:“鬧事者,皆是低價買高價賣的奸商,他們見我們開始讓步,便得寸進尺了!”

    “此乃破壞變法之良機,這些商人自然不會錯過,沒準兒他們還受到了一些反對變法的官員指使,想借用罷市罷工來威脅我們。”蘇良分析道。

    當下,反對變法者仍有多人,他們定然不會錯過這個使絆子的好時機。

    王堯臣長嘆一口氣。

    “唉,變法真難,不但有人禍,還有天災,實在是太不順了!那道雷劈在哪裏不好,非要劈院內那棵樹,若我所料不錯,官家和兩府的相公們定然也會主張終止市易法,此天災往大了說,甚至可影響到我大宋國運盛衰!”

    “不能終止!絕對不能終止!我們已經做出了讓步,一旦終止,那些大商人們便沒了禁忌,以後定然恣意妄爲,朝廷再設變法之策限制這些兼併之家就困難了!”王安石一臉嚴肅地說道。

    “介甫,民意難違!此事鬧出的動靜實在太大,不如先停一停,我們也再改進改進,不然任由這些人鬧下去,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

    “我去說服他們!”

    說罷,王安石便大步朝着外面走去,王堯臣和蘇良也連忙跟了出去。

    ……

    市易務衙門外,滿是商人和工人。

    這些大商人通曉大宋律法,雖然市易務衙門的大門已經倒塌,但無人往裏闖。

    私闖衙門乃是重罪。

    而他們在這裏罷商罷工,卻算不上違背朝廷法令。

    衆商人見王安石大步走來,不由得都站直了身子。

    這幾日,阻斷他們財路的正是這位油鹽不進的市易務提舉官。

    他們對王安石恨之若骨。

    而此刻,王堯臣和蘇良也走了出來,數名皇城司士兵立即跟在他們後面,以防發生意外。

    王安石來到衆商人面前,高聲道:“吾乃市易務提舉官王安石,你們聚衆圍堵衙門,到底想要做什麼?”

    這時。

    一個身穿長衫,年約四十歲的清瘦中年人走了出來。

    此人乃是商人們專門聘請而來,牙尖嘴利,尤爲擅長說理。

    “王提舉,我等罷市罷工,非心所願,只是想讓王提舉向官家呈遞奏疏,立即終止市易法,取消市易務衙門!”

    “市易法乃是平穩物價、富國富民之策,目前試行正常,就憑你們這些人胡鬧,就能取消嗎?真是荒唐!”

    長衫中年朝前走了兩步。

    “我等提議終止市易法,取消市易務衙門,理由有三。”

    “其一,自我朝太祖太宗起,便甚是重視商賈之事,我朝商人地位遠遠高於漢唐。而今時,朝廷在開封府頒行市易法,實乃掠奪商人之策,此法違背朝廷祖制。難道王提舉就沒有看到,有商人無奈離開開封府,有商人放棄買賣做起了質庫,此策違背祖宗之法,迫害商賈,壟斷市場,長此以往,我朝商賈貿易必然由盛轉衰,敢問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其二,此策有違民意,市易法施行不到一個月,便引得民怨洶洶,這裏坐着的工人皆是因市易法而無差事可做,長此以外,百姓對朝廷定有意見。官家向來擅於傾聽民意,但此策卻是一意孤行,完全無視百姓疾苦,長此以外,百姓或淪爲盜賊或無奈造反,敢問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其三,昨晚,雷擊市易務衙門,正是上天示警,若逆天而行我大宋必然還會遭遇天災,長此以往,必然影響國運,敢問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王提舉,我勸你懸崖勒馬,不然將會成爲我大宋的罪人,即使史書沒有寫下伱的違背民意之舉,百姓們口耳相傳,也將罵你千年!”長衫中年高聲道。

    後面的商人們在長衫中年說完後,都紛紛挺起了胸膛,心中感嘆這三個理由講得好。

    違背祖宗之法。

    無視百姓心聲。

    逆天而一意孤行。

    這三條罪狀,殺傷力十足,根本不是一名士大夫官員能夠承擔的。

    王安石冷笑一聲:“變法之道,自然不能遵循前例,你們反對市易法,不過是因其侵害了你們的利益而已,但你們的利益皆是剝削百姓而來,此法於朝廷與底層商販有益即可,我王安石問心無愧!”

    “你……你,你竟然要壞祖制、逆民意、違天道,實屬大逆不道!”長衫中年人指着王安石道。

    王安石環顧四周,提高了聲音道:“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變法之道,豈是你這種埋頭於銅臭中的市儈之人所能理解的!”

    “天……變不足畏,祖……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你……你可知自己在說什麼?”長衫中年人的嘴角都顫抖起來。

    長衫中年人回頭看向商人和工人們,道:“諸位,你們都聽到了嗎?”

    “這位王提舉竟然認爲做事不必遵循朝廷祖制,不必聽取百姓意見,甚至認爲上天之意也無須理會,這……這……是我朝的士大夫官員嗎?他這是在辱沒聖賢,辱沒我朝太祖太宗,他不是在變法……他……他是想要改朝換代啊!”

    文人嘴如刀。

    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這一番解釋,直接給王安石定了死罪。

    不遠處。

    王堯臣也被此話驚出一身冷汗。

    待此話傳到朝堂,必然會掀起一陣軒然大波,甚至爲王安石帶來天大的災難。

    “走,我們去大理寺,去狀告這個口吐逆言的王安石!”長衫中年人一下子抓住了王安石的把柄。

    當即,商人、工人們便紛紛朝着大理寺奔去。

    王堯臣和蘇良快步走到王安石的身邊。

    王堯臣焦急地說道:“介甫,速速跟着我們去向官家請罪解釋,你說此話,實在太大逆不道了,待百姓將你告到御前,就晚了!”

    王安石搖了搖頭。

    “計相,景明兄,此乃我的心裏話,變法理應如此。若顧及祖制、天譴、人言之類,那變法永難成。官家若懲,懲我一人即可,麻煩二位一定要保住市易法!”

    蘇良則是興奮地拍了拍王安石的肩膀,道:“介甫,此話講得甚好,我大宋變法者,就應有此氣魄!”

    “瘋了,瘋了,你們兩個都瘋了,此事越鬧越大,再鬧變法司就要完了!”王堯臣心急如焚,完全不能理解二人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