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4章:薅朝廷羊毛,免役法的漏洞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727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女人事,還是要由女人來解決。

    自唐宛眉接任景明社社長後,接連數日,景明社社員無一人生事。

    更無人在茶館聚集,聽到辱罵蘇良者便出面呵斥。

    她們選擇默默守護蘇景明。

    包拯都不由得感嘆:景明真是好福氣!

    ……

    六月初一,變法司正式頒行免役法。

    役,即徭役。

    乃是朝廷賦予百姓的強制性無償勞動,如:修城、鋪路、開挖運河、種植樹木、防衛鄉里等。

    歷朝歷代,徭役和賦稅一直都是壓在百姓頭上的兩座大山。

    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會喊出“輕徭薄賦”的口號,但真正能做到的幾乎沒有。

    這次在全宋施行的免役法,與齊州的免役法還有所不同。

    首先,朝廷出具了數條法令減少徭役類型,儘可能由當地廂兵承擔各個地方的勞役任務,減輕百姓負擔。

    其次,取消了近九成享有免役特權的人羣。

    而後,州、府、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所需經費,均按照戶等高下分攤(類似當下個稅,錢多者稅多)。

    另外,考慮到一些窮民佃戶的情況。

    朝廷同時設立兩種選擇:可繳納免稅錢;亦可不納錢,依舊充役。

    百姓覺得哪項合適,便可選擇哪個。

    地方官員皆不可爲徵收免役錢而強制執行。

    此法意在將百姓從繁瑣的勞役中解放出來,不但使得百姓擁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也能使得國庫增收。

    免役法與青苗法的利弊幾乎一樣。

    利朝廷,利百姓,但是損害了很多擁有免役特權的官僚地主階級的利益。

    不過,當下的官僚階級因官員百日考成策,被整治得服服帖帖,根本不敢大聲說話。

    地主階級幾乎是與官僚階級共生。

    他們知曉此乃國之大策,再加上在商貿上對他們有所扶持,也不敢發出任何反對的聲音。

    ……

    免役法頒行後,全宋各地即刻執行,立竿見影。

    開封府率先開始行動起來。

    不到三日。

    開封府便罷衙前八百餘名勞役,周邊四縣放鄉役數千人。

    役者皆歡呼散去。

    每一次變法條令落地,最興奮的便是百姓。

    趙禎多次在鄉下微服私訪,聽到百姓對新法的讚歎之聲,都尤爲高興。

    他覺得自己在全宋變法後,才真正懂得了如何當一名聖明的君主。

    只要穩住天下民心。

    他便有足夠的底氣使得士大夫官員階層和地主商賈階層完全服從聖命。

    當下的大宋官制雖然臃腫,但卻有一個巨大的好處。

    那就是:皇權絕對集中,朝堂斷無出現“權臣”的可能。

    只要趙禎敢於“獨裁”,便能操控一切,使得全宋變法完全按照他的心意運轉。

    ……

    六月初九,近黃昏。

    御史臺內。

    蘇良拿着數份文書正準備前往變法司,忽聽到門外傳來吵鬧聲,不由得尋聲走了出去。

    門外,兩名衙前護衛正在驅趕一名布衣少年。

    此少年衣着破舊,頭髮凌亂,臉上滿是土塵,脖子上還有一圈圈黑泥。

    其腳下的布鞋也開了口,底子都磨沒了。

    少年被禁軍士兵推到一旁後,依舊還是朝着裏面闖。

    一邊闖,一邊喊道:“我要告狀!我要找蘇景明!”

    “御史臺不是你告狀的地方,另外,你若真告狀,就拿出狀紙,我們自會爲你通傳!”

    “我有狀紙,就是不給伱們看,我要拿給蘇景明!”

    “我看你就是來搗亂的,御史臺有御史臺的規矩,蘇御史是你想見就見的嗎?有事你去開封府!”

    “我不去,我就要見蘇景明!”

    “小子,你再胡鬧,信不信我將你抓起來!”

    ……

    這時,蘇良喊道:“蘇達、王宸,對一個小孩子莫如此粗魯!”

    聽到蘇良的聲音,兩名護衛立即停手。

    其中一名偏瘦一些的護衛蘇達道:“蘇官人,今年想見你的人太多了。有謊稱你遠親的、有自稱與你同窗的、有在狀紙中夾雜着情書的,還有挺着大肚子稱與你有過露水情緣的,我們不這樣攆,實在趕不走啊!”

    蘇良無奈一笑。

    如今的他,已名揚全宋,假冒與他有故而只爲見他一面的百姓甚多。

    每日御史臺都能攔下幾十人。

    那布衣少年一聽來者是蘇良,不由得大喜。

    “蘇御史,我……我真的有狀要告,這……這是我的狀紙,你看一看!你看一看!”說罷,布衣少年從懷中拿出一張褶皺的信紙。

    蘇良望了一眼信紙,並未接過來。

    他笑着說道:“小哥兒,你若真有冤屈申訴,去開封府即可;若狀告之人比知開封府包學士的官職還大,你就去登聞鼓院,登聞鼓院會將狀紙呈遞給臺諫,再由臺諫呈遞給官家,我不能收!”

    蘇良不接,自然是怕亂了規矩。

    今日他若接下這張狀紙,那此消息傳出去,估計日日都有人向他遞狀紙。

    他有十隻手都不夠用。

    “不行!這狀紙只能你來看,我信不過其他人!”少年依舊固執。

    蘇良無奈,擺了擺手道:“蘇達,將其和狀紙一同送到開封府。”

    “是。”蘇達拱手。

    “不,我不去!我只能將狀紙給你,我誰都不相信,我娘說,只能相信御史臺的蘇良蘇景明!這事兒和免役法有關!”少年大喊道。

    聽到這話,蘇良頓時停下了腳步。

    “拿來!”

    當即,蘇良接過了少年的狀紙。

    他打開一看,不由得傻眼了。

    狀紙上約有三百來個字,大小不一。

    其中墨疙瘩便佔了一百多,錯字還佔了一百多,蘇良反覆看了兩遍都未曾明白講的是什麼事情。

    “你若是在戲耍我,今晚本官就讓你去開封府吃晚飯!”蘇良提起狀紙一角,擺動着說道。

    他懷疑,這個孩子在搞惡作劇。

    “我……我沒騙你,我識字少,你找個僻靜的地方,我與你細講!”

    蘇良想了想,道:“走,上馬車。”

    這時,蘇達手握腰中長劍,也跟着蘇良上了馬車。

    他擔心布衣少年有可能蓄意傷害蘇良。

    “我叫葛石頭,是開封府東明縣葛寨村人,我……我要狀告東明縣縣丞許大有將我家由五等戶變成了三等戶。”

    “啊?”

    蘇良聽到這一句話,便明白葛石頭要說什麼了。

    天下戶籍,分爲五等。

    一等爲上戶,二等、三等爲中戶,四等、五等則爲下戶。

    下戶役輕,上戶役重。

    免役錢更是均按照戶等高下分攤。

    三等戶顯然要比五等戶交納的免役錢多。

    蘇良問道:“是不是搞錯了?”

    “不可能。我家鄰居本是三等戶,但突然就變成五等戶了,他給縣丞錢了!”葛石頭甚是激動地說道。

    蘇良微微皺眉。

    這還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五等簿全都掌控在地方官吏的手中,他們暗中操作,便能操作上戶、中戶、下戶的人選和數量,以此謀私利。

    可使得上戶變中戶、下戶;也可使得下戶變中戶、上戶。

    這點兒,除非官員們挨家挨戶去調查,不然在應役人數大概合理的情況,根本看不出裏面的差錯。

    底層官吏依舊可薅朝廷羊毛,坑害最底層百姓。

    汴京城周邊的官吏都敢如此做,更不用說偏遠地區了。

    蘇良聽完葛石頭的講述後,不由得喃喃道:“看來對新法的監管上,必須要打通鄉村的最後一環,不然真是菩薩的經,被一羣惡和尚全念歪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