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1章:壟斷!汴京城的冬,一菜難求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445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大慶殿外,百官紛紛散去。

    此次朝臣與臺諫之爭,不但未削臺諫之權,反而使得臺諫達到了當朝最盛狀態。

    表面上看,是蘇良之辯使得百官啞口無言。

    實際上,是趙禎欲以臺諫鞭策百官奮進,爲明年的全宋變法蓄勢。

    ……

    十一月初三。

    太常禮院諸官上奏請進張美人爲貴妃。

    臺諫官們知曉此事後,並未有絲毫驚訝,張美人誕下龍子,年初更有護駕之功。

    如今臨近年末,又恰逢封賞之期,晉升貴妃完全合乎禮制。

    當下,她晉爲貴妃。

    對曹皇后之位亦無半分威脅。

    依照常規,後宮位分晉升,外戚也會得到封賞。

    臺諫官們都等待着詔令。

    若張堯佐得的乃是虛職,也就罷了,若再任要職,臺諫必然還會上奏彈劾。

    絕不會讓一名外戚擔任兩府要職。

    ……

    十一月初五。

    趙禎下詔,冊封張美人爲貴妃,並令翰林侍詔丁度撰寫冊妃告詞。

    與此同時。

    罷張堯佐開封府推官之職,榮封其爲淮康節度使兼羣牧制置使。

    這兩個職位皆是養老虛銜。

    有富貴而無實權,等同於令張堯佐致仕養老。

    得知此詔令的臺諫官們甚是歡喜。

    近期官家的決策,越來越果斷,越來越英明,解決了明年變法可能出現的諸多隱患。

    ……

    十一月初九,午後。

    蘇良和曹國舅曹佾出現在百家學院中。

    當下,百家學院已完全步入正常運營狀態。

    先生與學子之間,非教學關係,而是彼此促進,共研一物。

    有人癡迷於機關製造;有人忙於金屬冶煉;有人開墾出一塊荒地,整日與莊稼爲伴;有人以木石爲器,已製作出數類奇特的工具。

    百家學院的先生與學子,在睡前和醒來都會默唸一句話。

    “行史無前例之事,造前所未有之物。”

    此乃百家學院院訓。

    另外,百家學院每隔兩個月都會對先生與學子進行一次審覈。

    但凡有慵懶怠惰、混吃混喝、一事難成者,直接開除,絕不姑息。

    令蘇良甚爲驚喜的是,柳七先生也煥發出了創作的第二春。

    三五日便能創作出一首詞曲。

    內容涉及城市風光、市井生活、百姓日常、勾欄百業等。

    甚至還爲一些底層百姓,如縴夫、雜耍藝人、說書人、蹴鞠者、歌伎、女相撲等專門撰寫詞曲。

    曹佾將這些詞曲傳至汴京街頭,一時間引得無數百姓共情吟唱。

    對很多底層百姓而言。

    柳永的詞曲就是解壓之良藥,精神之寄託。

    解憂,解乏,如柴米油鹽般不可或缺。

    與此同時。

    百家學院的火器作坊也已籌建成功。

    因需與三司甲冑案(主管研製兵器的衙門)協作,蘇良便將此事交給了曹護。

    蘇良對火器作坊尤爲重視,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物給物。

    此作坊在百家學院之外,只有極少數人知曉。

    蘇良只有一個要求。

    “發明一火器,可敵遼夏騎兵耳。”

    蘇良知曉道阻且長,百家學院還有很長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但他篤定。

    不久的將來,這座學院一定能迸發出許多許多奇蹟。

    ……

    十一月十二日,黃昏時分。

    天漸冷。

    蘇良剛走到自家宅院前,便看到門口停靠着兩輛滿載蔬菜的驢車。

    車上,有崧菜、蘿蔔、矮黃、冬瓜、韭、蔥等。

    一旁,吉叔正忙活着指揮菜販卸車。

    “吉叔,怎麼買這麼多菜呀?”蘇良好奇地問道。

    蘇宅一共七口人。

    一個月也吃不了這麼多蔬菜。

    吉叔回答道:“官人有所不知,今年河北、京東兩路鬧水災,使得蔬菜產量大減,好多人都在南郊市集囤菜,我便想着也囤一些。這些菜都耐放,我回頭將它們放在地窖或在後院土裏埋起來!”

    蘇良微微點頭,走進宅院內。

    冬日,蔬菜向來緊缺。

    今年又逢河北、京東路水災,蔬菜量少漲價是必然現象。

    越臨近年關,蔬菜將會越貴。

    ……

    翌日,近午時。

    蘇良正在翻閱邸報,一條消息傳到了御史臺。

    南郊市集因菜商搶購蔬菜,爆發了非常惡劣的鬥毆事件。

    導致五人受重傷,十餘人受輕傷。

    在開封府衙差和皇城司官差趕到後,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

    接下來。

    汴京城多處出現搶購蔬菜事件。

    有菜農不再經由南郊市集買賣,直接在大路上叫賣。

    有菜商不斷囤積居奇,儲存大量蔬菜於倉庫中,意在最高點時拋出。

    有貴族商賈瘋狂購買十餘輛馬車蔬菜,將其堆放在自家地窖中。

    ……

    滿城皆是搶菜人。

    有民間流言稱,因京東河北水災,北方蔬菜非常緊缺,當下若不屯菜,將一冬無菜。

    這引得許多客棧、酒樓、商家也都紛紛出手。

    一旦發現市面上出現某類蔬菜,立即就會將其搶購一空。

    蔬菜價格被不斷拔高。

    較之往常足足翻了五倍,直逼肉價。

    甚至出現了有市無價的現象。

    這時。

    人與人的不平等顯現出來了。

    貴族富人的家中,蔬菜堆積如山,即使頓頓吃蔬菜,也能堅持到明年三月。

    但他們仍在傾力囤菜。

    一些黑心商人也卷了進來,他們倒買倒賣,從中賺取差價,一時間賺得盆滿鉢滿。

    新鮮的蔬菜源源不斷進入了貴族富戶的家中。

    而底層百姓因沒有門路,更是有錢都買不來蔬菜。

    這導致民怨非常大。

    很快。

    吉叔也隨衆又買了大半車蔬菜。

    他若不是蘇景明的管家,莫說大半車,一顆都買不來。

    此等亂象,很快就驚動了朝廷。

    趙禎令負責平穩市價的三司站了出來。

    三司使王堯臣本想着穩定菜價。

    但探查後發現,市面上近乎八成的蔬菜都被菜商富人所囤。

    市面已無菜,根本無法調節價格。

    當下,京東河北的水災,已不是造成汴京市面一菜難求的主因。

    要想使得菜價穩定。

    唯一能做的,就是令汴京城的貴族富戶們將家裏儲存過多的蔬菜全都再放到市場上。

    不然,待年關來臨。

    貴族富戶們的蔬菜將在地窖中放臭,而底層百姓們連個過年買餃子的崧菜都買不到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