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1章:劫富而不濟貧?富朝廷而不富民?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上官不水字數:5179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六日後。
京東路地界,兗州官道上。
秋陽朗照,涼風微拂。
官道兩側的鬆杉鬱鬱蒼蒼,傲然挺立。
樹叢中不時傳來秋蟲的鳴叫聲。
趙禎自打出了開封府,便一直撩窗觀景,笑容就未從臉上消失過。
歐陽修與蘇良也甚是開懷。
這番秋日曠野之景,遠比官衙中那一疊疊的案牘更令人心曠神怡。
就在這時。
車隊突然停了下來。
歐陽修與蘇良不由得從馬車窗戶中探出頭來,看向趙禎的馬車。
趙禎緩緩走下馬車,來到路旁。
然後,他在張茂則的陪同下,朝着旁邊的一處高坡走去。
歐陽修和蘇良面帶疑惑,也連忙下了馬車。
此處官道甚是荒涼。
周邊景緻與其他地方並無差別,那高坡上也是雜草叢生,他們不知官家爲何要去那裏。
這時,護衛隊長曹護快步走了過來。
“歐陽學士、蘇御史,官家想在此處遠遠瞧一眼泰山,二位可先歇息片刻。”
歐陽修和蘇良不由得同時朝着那高坡處望去。
高坡前方,有一道綿延起伏的山脈。
那個方向正是泰山。
歐陽修和蘇良互視一眼,瞬間便明白了彼此的想法。
“此時,官家宜獨處。”
泰山對趙禎的寓意與一般人完全不同。
自趙禎繼位以來,朝臣們都會有意地規避“泰山”這個名字。
其主因。
便是當年宋真宗的“天書降神,泰山封禪”。
自真宗皇帝與遼國簽訂澶淵之盟後,民間爭議不斷,更有許多主戰的官員認爲此盟約乃是喪權辱國之舉。
真宗皇帝擔心自己在歷史上留下污名,在數名佞臣的建議下,自導自演了這麼一場泰山封禪。
希望以泰山封禪粉飾太平。
但卻演砸了!
自古以來,封禪泰山的都是什麼人物?
有統一天下,開創帝制的始皇帝;有開疆擴土,威震百蠻的漢武帝;有建立東漢,光武中興的光武帝;有開創永徽之治、滅高句麗、西突厥的唐高宗;有鑄就開元盛世,恢復絲綢之路的唐玄宗。
能夠前往泰山封禪的帝王。
或建一時盛世,或開疆擴土,或創下前所未有之功績。
如此才有資格前往泰山向上天匯稟,皇權天授,是爲正統。
也告知萬民,君王乃是替天帝掌管天下,權力至高無上,造反者皆爲逆天命而行。
但真宗皇帝有何政績?
只有送錢求和的澶淵之盟。
自真宗皇帝駕崩後,百姓皆以此事爲恥,認爲真宗皇帝好大喜功,拉低了泰山封禪的標準。
於是,泰山封禪成爲了真宗皇帝最大的污點。
正所謂,子不言父過,更何況是皇帝。
趙禎對此事,向來都是隻字不提,而今來到泰山下,估計是勾起了一些回憶。
……
歐陽修與蘇良站在官道旁。
“景明,若官家遇到先帝所遇之事,你覺得會如何做?”歐陽修笑問道。
蘇良想了想道:“澶淵之盟可籤,然泰山封禪不可爲。”
歐陽修認可地點了點頭。
雖然民間對澶淵之盟的罵聲甚多,認爲丟了臉面。
但他們這些朝臣都明白。
澶淵之盟雖使得大宋低了頭,但卻並不是一樁賠錢的買賣。
雙方互開榷場,謀取和平發展。
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大宋。
並且當時若不求和,大宋必定捱揍,故而蘇良對澶淵之盟並未有過多排斥。
恨也只能恨,大宋的戰鬥力太弱。
……
而此刻。
趙禎望着綿延不斷的泰山山脈,心中思緒萬千。
先帝泰山封禪之時,他還未曾出生。
但自打記事起,他便聽到了許多關於泰山封禪的負面消息。
尤其是“好大喜功”和“粉飾太平”這八個字。
他經常聽到。
這八個字,對一名帝王來講,是一種赤裸裸的諷刺。
這讓他時時自省,且引以爲戒。
趙禎望着遠處的泰山,默然而立了一刻多鍾後,喃喃道:“朕此生,若無秦皇漢武之功,絕不登泰山!”
……
片刻後,車隊再次出發。
依照當下的速度,衆人在兩日後,便能夠抵達齊州最南端的長清縣。
……
兩日後,近午時。
車隊跨過齊州界碑,終於來到了長清縣。
齊州現在轄制四縣,分別爲長清縣、歷城縣,禹城縣和臨邑縣。
州治在歷城。
車隊剛下官道,衆人便感覺到了齊州的與衆不同。
長清縣的鄉道明顯要比前面兗州諸縣的鄉道好一些,全都是近兩年來新鋪設的。
車隊一路向北,朝着縣城駛去。
路途中還遇到了幾個運送藥材的商隊。
近一個時辰後。
蘇良一行終於抵達長清縣縣城。
蘇良畢竟在齊州做了近一年的推官,對周圍還是較爲熟悉的。
一到縣城,他便變成了引導。
據王安石年初時的奏報,齊州變法前,長清縣縣城的常住人口還不到八千人。
但現在已經超過一萬五千人。
車隊行至一處一名爲長清客棧的店鋪停了下來,此店也是這條主街道上裝潢最豪華的一家。
雖然遠遜於汴京城的正店,但在這種小縣城已經算是最高檔次了。
“員外,咱今日便在這裏用餐與休息吧!”蘇良笑着說道。
在外人面前,衆人自然不能稱呼官家。
故而早就想好了名姓。
趙禎爲趙員外,歐陽修爲歐管事,蘇良爲蘇三郎,曹護爲曹四郎。
趙禎點了點頭。
來到齊州境內,衆人便不用再趕路了,巡察民情才是重點,且無須急着去州衙。
稍傾。
衆人便在大堂中坐下。
趙禎、歐陽修、蘇良、曹護、張茂則五人坐一桌,十餘名護衛坐在不遠處的兩桌。
蘇良作爲半個東道主,主動點起了菜餚。
“官家,來齊州必嘗三道美食:荷葉魚,蒸蜜藕和螃蟹清羹。此外,這裏有一種酒,名曰舜泉,乃是用當地泉水所釀,喝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蘇良點完菜,便向趙禎和歐陽修講述着齊州的風俗民情。
齊州有山有水,物產豐富。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蓮藕與泉水。
當地有很多採藕人,僅靠採藕便能維持家用。
較爲幸運的是,前些日子的水災並未涉及齊州,不然很多變法的舉措可能都會因此被毀掉。
不多時,菜餚上桌。
衆人皆是飢腸轆轆,當即便拿起筷子大快朵頤起來。
趙禎離開汴京城後,食胃大開,整個人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
片刻後。
待衆人吃了約有四五分飽。
三名商人扮相的中年人走進大堂,在蘇良等人旁邊坐了下來。
“劉兄,你真要離開齊州?”
“唉,不得不離開啊!二位賢弟,恕我直言,在齊州是做不了大買賣的,二位最好也趁着朝廷還未開啓全宋變法,去汴京或江南另謀財路吧!”
“如今我已看透了齊州變法,這就是一個圈套。什麼富國富民,什麼爲百姓計,完全就是劫富不濟貧,富朝廷而不富民!”
趙禎、蘇良等人聽到此話都不由得愣住了。
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有人如此惡意評價齊州變法。
“煩勞劉兄細講,到底是什麼圈套?”
那劉姓商人緩了緩,說道:“最初,齊州率先抑制土地兼併,根據田地數額優劣設置不同稅額,我便很排斥。此舉乃是爲了壓制像我們這樣的豪紳地主,雖然官招商之策,拓寬了齊州的商貿,也使得我們掙了一些錢,但是年初的市易法和均輸法,官衙強制控制市場,貨品交易量多了,官衙的稅收多了,但卻將我們壓制的幾乎沒有任何利潤,還沒以前賺的多,這讓我已經失去幹勁了!”
“你們再想想其他幾條變法策略。”
“青苗法是讓百姓向我們借貸而轉向百姓向官衙借貸;免役法是靠着向官衙交納錢財而免除勞役,連官僚地主免役的特權都取消了;而方田均稅法和農田水利法,一個是將隱藏的土地找出來,一個是增加土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全都是爲了田賦!”
“咱們的王知州和司馬通判,看似日日深入民間,甚是忙碌,其實根本不是爲民而行,他們精明着呢!”
“這一系列操作的最終目的便是官府更加有錢了,貧民由被富人剝削變成了被官府剝削,而這裏面受傷害最大的便是我們這些商人地主,地沒了,賺錢少了,日日經營所得全都變成了朝廷商稅,變成了那些官員升遷的政績!”
“所以我說,變法的作用是劫富不濟貧,富朝廷而不富民!坑害的都是我們這些溫飽之上,想要靠着經商謀求富貴的人。再過幾年,恐怕再想謀求大富大貴,只能去考功名了!”
“官家若真想富國富民,最好的辦法就是裁撤官員,官員裁一半,什麼都有了,爲何要折騰百姓,爲難我們這些商人!朝廷的相公們也都是睜眼瞎,他們看不到很多官員都是領着空餉,什麼事情都不幹嗎?憑什麼要讓我們養着他們!”
……
這一刻,趙禎的臉色已經陰沉下來。
歐陽修和蘇良也微微皺眉。
雖然此名商人之言有所偏頗,但也不是全然不對,如今齊州變法的模式,受傷害最大的就是豪紳鉅商地主們。
齊州變法的主線是:抑制土地兼併。
爲了保障抑制土地兼併爲商人們帶來的損害,便有了官招商法。
而後,以“富國”爲主線,王安石又提出了六條變法策略,分別爲: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市易法和均輸法。
青苗法是爲了讓大量佃農變成擁有土地的農戶。
爲了減少商人地主對農戶的剝削,官府便以低息向農戶貸款貸糧,幫他們渡過難關。
王安石提出的是每半年取利息三分。
趙禎心疼百姓,在與三司商量後,直接降爲一分。
此策,朝廷其實是賠錢的。
但在很多商人和百姓眼裏,官府仍然是剝削者。
免役法的目的是爲了解放勞動力,官府收取的免役錢,基本與僱傭勞力是齊平的。
至於方田均稅和農田水利法,都是爲了增加土地,鼓勵墾荒,使得田地增產,全都是爲幫助貧民佃農所設的策略。
當然,此舉也是有一定私心的。
大宋之所以不抑制土地兼併,主要原因是豪紳地主階級交納田賦穩定,抗風險較高。
而貧苦百姓遇到天災,便無法向朝廷交稅。
至於市易法、均輸法,官府爲了壓制“低賣高賣,哄擡市價”不得已斬斷了很多大商人的財路。
總而言之。
王安石與司馬光設計出來的這一系列措施,首先是爲富朝廷,其次爲拉低民間貧富差距,最後才是令民生財。
站在朝廷的角度上,這套策略並無太大問題。
依照此策施行,國庫財政一定會增加,但是卻也剝削了很多大商人的利益。
換言之。
朝廷吃肉,百姓喝湯,富而不爲官者成爲了被剝削者。
但這羣“富而不爲官者”向來都是爲朝廷納稅的主力部分。
他們若出現問題,大宋依舊會有問題。
站在百姓的立場,說句不太好聽的。
此做法就是奪商人、地主、農民之利歸國家財政,以此緩解朝廷的三冗現象。
雖然也幫助了大批量的佃戶窮民,但本質上只是減輕了剝削。
並非沒有剝削。
這其實是一個沒有辦法的事情。
國庫要增收,朝廷要圖強,官、商、民必有一類要遭受到損失。
而當下裁官又不能先行,只能採用此策。
歐陽修看向趙禎道:“員外,變法之事,道阻且長,定然會損害一些人的利益,定然會有不一樣的聲音,但從目前看來,整體還是向上的。”
變法者,必須殺伐果斷,敢於擔當罵名,歐陽修生怕趙禎受到影響,再次猶豫不決。
趙禎微微點頭,看向蘇良。
“我想聽一聽鄉村下戶和鄉村客戶的聲音。”
大宋階層可分爲官戶和民戶。
官戶,即官員、外戚、貴族等享有官銜的一類人。
民戶,即百姓。也分兩種,爲坊敦戶和鄉村戶。
坊敦戶是即城市人口;鄉村戶,就是擁有靠種田爲生的農戶。
二者也有交錯。
鄉村戶又分爲主戶和客戶,主戶有田,客戶無田。
鄉村下戶就是擁有少類田地的農戶,鄉村客戶即爲無田的佃農。
這兩類乃是底層百姓的主體。
而齊州變法除了“富國”外,最主要的也是解決這類人羣的生存問題。
故而,趙禎想要聽一聽他們的聲音。
蘇良想了想,道:“沒問題。”
……
翌日,天剛矇矇亮。
趙禎房間內。
蘇良身穿一襲短褐(粗麻布衣),腳踏連襪麻鞋,頭戴渾裹,出現在趙禎、歐陽修、張茂則和曹護的面前。
而在桌子上,也放着四套類似的破舊衣服,上面還打着布丁。
“官家,若想聽貧農佃戶之真言,必須穿上這類衣裳,我與一名負責城外植樹的管事已經談好了,咱們一會兒去城外栽樹,中午管飯,一日有百文錢。”蘇良說道。
歐陽修撇嘴道:“景明,莫要胡鬧,官家怎能做此等粗活!”
“不與貧民佃戶爲伍,怎能聽出他們的心聲?栽樹而已,並不累。”蘇良笑着說道。
若此次陪同的是陳執中、夏竦、丁度等老頑固。
蘇良要出此策,他們定會罵蘇良令官家失儀,估計抱住趙禎的腳脖子都不會讓其穿這類百姓穿過的破爛衣服。
但歐陽修,就比較好說話了。
“朕願往,願往!有錢掙,還管飯,怎能不去!”趙禎甚是興奮,當即拿起了屬於自己的一套衣服。
做皇帝做久了,他也想嘗試一番其他的行當。
其他三人見官家都準備換衣了,當即也拿起了屬於自己的衣服。
蘇良笑着提醒道:“歐陽學士、張先生,出門前最好拿着鞋底灰朝着臉上抹一抹,二位生的太白嫩了,根本不像個貧農。”
“景明提醒得好,朕也要抹一抹!”趙禎笑容燦爛,比去祭天拜祖時愉悅多了。
今日就一章了,我慢慢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