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元昊身死,可廢歲賜!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339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元昊沒了?”

    趙禎面帶疑惑,看向張茂則。

    衆臣也都看向張茂則。

    元昊乃當下的西夏國主,比趙禎僅僅大七歲,仍算是壯年。

    張茂則一邊將手中的文書呈遞到御前,一邊興奮地說道:“元昊看上了其子寧令哥之妻,將其立爲己妃,而後又冊立了去年生下幼子李諒祚的沒藏氏爲新皇后。”

    “寧令哥發動兵變,刺殺元昊,使得元昊重傷而亡。其後寧令哥也被處死,西夏已立不足兩歲的諒祚爲西夏主……”

    蘇良聽到這個“父奪子妻,子弒生父”的劇情並未感到意外。

    党項人向來野蠻。

    經常發生此類不合倫理之事,如牲畜一般,齷蹉骯髒之極。

    趙禎看完文書後,心中甚是歡喜。

    但畢竟作爲一國之君,還是不能喜怒形於色,便強忍着沒有笑出來。

    但下面的臣子們卻都忍不住了。

    一個個笑容燦爛,如嬌妻生子一般。

    就連向來不苟言笑的包拯,都在抿着嘴脣,淺淺的笑。

    若問當下的宋人最恨誰。

    那絕對是元昊!

    此人生性暴虐,荒淫無度。

    在大宋,說起他的名字就足以將小孩子嚇哭。

    自繼位後,元昊廢唐宋所賜的趙姓、李姓,在西夏稱帝,下禿發令,創西夏文,和吐蕃打,和大宋打,和遼國打……

    打到哪裏便搶到哪裏,儼然就是一名強盜。

    他不僅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也是遼國的心腹大患。

    趙禎按耐着心中的興奮,道:“稍後我們再議論此事,朕先對文寬夫和蘇景明進行封賞。”

    “朕欲擢升文彥博爲參知政事,令曾公亮以樞密副使之職知大名府,衆卿可有異議?”

    “官家聖明!”衆臣齊齊拱手。

    文彥博立下此等功績,有此升遷,實屬正常。

    曾公亮在大名府整頓軍紀,清除妖教,亦是有功,屬於正常升遷。

    而此刻。

    所有人都在等待趙禎對蘇良的封賞。

    陳執中、夏竦的心臟怦怦直跳,比自己接受封賞都要緊張。

    蘇良官居監察御史。

    若升遷,自不可能頂替唐介或歐陽修。

    若蘇良被調出御史臺,去地方委以重任,那夏竦和陳執中絕對要彈冠相慶了。

    即使給蘇良個國公,去富庶的應天府或江寧府當主官,他們都沒意見。

    趙禎微微一笑。

    他深知蘇良在御史臺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並且,蘇良才不到三十歲,若成了“相公”,很容易泯然於衆人。

    這是趙禎絕對不願看到的。

    “蘇景明,此次貝州平亂,你當居次功,朕實在想不出該如何封賞你,你想要什麼?”

    “要錢!”

    蘇良一臉認真,不假思索地說道。

    這兩個字瞬間就將趙禎整樂了,他喜歡蘇良的實在。

    滿朝文武,除了三司,能提出此等俗氣的封賞,也只有蘇良了。

    蘇良接着說道:“官家,臣曾許諾,百家學院不用於賺錢,臣總不能將曹家之財薅光,那副‘釋迦佛捏福字’圖,便屬於百家之術,故臣懇請官家賞賜一些錢財,將百家學院做大做好,爲朝廷效力。”

    聽到此話,趙禎心裏甚是舒坦。

    “好,朕便賞賜你錢財,這筆錢從朕的內藏庫出,至於數量,咱們私下議。”

    “多謝官家恩賞!”蘇良心中甚是滿意。

    內藏庫乃是皇家私庫,不在三司管轄之內,趙禎給多少,全憑他的心意。

    衆臣看到趙禎與蘇良如朋友一般的對話,甚是羨慕。

    ……

    隨即,話題再次回到元昊身死的話題上。

    歐陽修率先拱手道:“官家,此乃攻打西夏的大好時機機,西夏國變,內部混亂,正是羸弱之時,我等應乘隙舉兵!”

    “臣附議!”唐介也站了出來。

    “臣附議!”包拯站了出來。

    “臣附議!”

    ……

    何郯、趙抃、周元、範鎮等臺諫官都站了出來。

    “西夏彈丸小國,多次偷襲我朝西北邊境,更曾令我大宋在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戰全輸,實乃國恥,此恥當下可報!”吳育也站出來說道。

    這時,翰林待詔丁度開口道:“官家,伐喪非大國所爲。是不是……”

    唰!唰!唰!

    丁度剛說出“伐喪非大國所爲”,一羣臺諫官便瞪眼看向他。

    丁度立即改口道:“不過,西夏……向來無恥,我們也不應與其講什麼禮儀,該打還是要打的。”

    “官家,此時絕不可戰!”夏竦站了出來。

    夏竦曾在西北執掌軍事數年,擁有多次輸給西夏的經驗。

    “以我軍當下之力,可痛擊西夏,但卻不能使得西夏滅國,無滅國之力,便不可打,否則將造成的是邊境持久的動亂,另外遼國也極有可能乘人之危!”

    隨即,樞密副使龐籍站了出來,

    “臣認可夏樞相的建議,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旦遼國趁虛而入,我們將會兩面受敵,當下的西夏,只是換了國主,其戰鬥力還是在的。”

    緊接着。

    剛任參知政事的文彥博站了出來。

    “臣也認爲不能打。西夏全民皆兵,打仗向來都是不備糧草,一路燒殺搶掠,我軍還沒有實力護衛所有的西北百姓,爲了百姓性命,此仗不能打。”

    “其次,河北軍多年不戰,戰力堪憂,若遼軍趁虛而入,我們取勝的把握並不大。”

    “最後,若我們攻打西夏只是爲了報仇,那就更不值得了。西夏多爲沙地,百姓貧乏,我們若佔領西夏之地,如何對待那些禿頭的党項人,是殺還是養,又如何能讓那些百姓真心臣服於我們?”

    ……

    衆臣聽了文彥博的一番話,不由得都點了點頭。

    剛纔過於興奮。

    而今細細一想,突然發起戰事,確實不穩妥,存在着諸多隱患。

    這時,蘇良站了出來。

    “臣也認可文副相的建議,確實不應戰,不過趁着元昊身死,我們在慶曆四年與西夏的和議理應廢除。”

    “臣建議,立即將歲賜取消,我們不打攻城戰,但若西夏來惹我們,打防禦戰乃是我們的強項。

    歐陽修不由得眼前一亮。

    這幾年,范仲淹在西北修建大量城堡,建立了一條完整的防禦體系。

    打防禦戰,大宋穩嬴。

    這時,三司使王堯臣突然站出來拱手道:“官家,臣以爲蘇御史所言甚有道理。”

    要知,當下大宋給予西夏的歲賜有:絹十五萬匹、銀七萬兩、茶三萬斤。

    這筆錢要省下來。

    王堯臣今年上半年就不怕一些衙門堵門要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