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5章:以齊州之變,掘天下之變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188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入夜,涼風陣陣。

    州衙茶室內。

    蘇良、王安石、司馬光三人坐在一起。

    志同道合者,最喜徹夜長談。

    蘇良主動相約,司馬光與王安石都甚是興奮。

    三人本打算去州衙後的竹林中秉燭夜談,品茶、賞竹、觀月。

    聊至酣暢處,再寫一首詩詞或文章。

    定能成一段佳話。

    怎奈竹林內蚊蟲實在太多,只能移到茶室中。

    三人閒聊數句後。

    蘇良問道:“介甫、君實,在你們心中,齊州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爲解決土地兼併導致的貧富差距問題尋找一條可行之路,使得天下無反民,百姓安!”王安石脫口而出。

    此乃是趙禎提出的要求。

    蘇良微微搖頭。

    司馬光又說道:“令齊州成爲天下人心嚮往之的富庶安定之地,使得天下各個州府,皆來習之。”

    蘇良再次搖頭。

    二人都疑惑地看向蘇良。

    蘇良喝下一口茶水,道:“二位所言,是官家認定的齊州變法目的,而非我們的目的。”

    “不一樣嗎?”二人疑惑地問道。

    蘇良第三次搖頭。

    “我先總述一下二位在齊州的變法之策,你們聽一聽有無問題?”

    王安石和司馬光同時挺起腰來,二人對蘇良向來傾佩敬重。

    “首先,行抑制土地兼併之策,根據田地數額設置不同稅額,使得商人地主等富人階級賣地,令佃戶有田可種,減少剝削。同時,爲避免富人生怨,爲富人階層降低商稅,並提供各種利好政策,引得更多富人經商。”

    “其次,爲避免佃戶無錢買田以及天災風險的侵擾,施行青苗法,以低息貸爲佃戶們降低風險。”

    “此套方法,對貧民佃戶有利,對商人地主有利,對齊州的發展也有利。再加上興科舉,整頓吏治,開墾荒地等措施,又有朝廷的大力支持,只要沒有戰事和巨大的天災,三年之後,齊州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對?”

    “確實是這個思路。”王安石說道。

    這個思路的最終形態,就是使得齊州有升府之資。

    蘇良接着說道:“我相信,依照二位的能力,令齊州三年升府,令齊州成爲天下人心嚮往之的理想之地,都沒有問題。”

    “但這樣還遠遠不夠,如此做,天下還是只有一個齊州,而難以出現更多的齊州,此外,抑制土地兼併只是變法的其中一環而非全部。”

    “恕我直言,我認爲二位不是在齊州變法,而是在齊州當一個百姓擁護的父母官。這樣的事情,我大宋有很多青年官員都能勝任。”

    此話一出,有點傷人自尊心了。

    王安石和司馬光都以爲自己已經做了很多很多。

    沒想到在蘇良的眼裏,平平無奇,所做之事竟然與變法不沾邊。

    蘇良正色道:“我認爲,齊州變法的目的應該是以齊州之變,掘天下之變。”

    “唯有使得官家和多數朝臣生起全宋變法之心,讓他們認爲齊州的變法策略在全國施展定能強宋富宋,齊州變法才算成功,否則,皆是失敗!”

    “二位雖身在齊州,但若把目光都放在齊州,所做之事便不是變法!”

    “二位作爲齊州變法的主將,不僅僅需令齊州富庶,還要在這塊土地上不斷嘗試,比如嘗試青苗法在其他地方是否依然可以完整施行,在冗官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施行青苗法,會不會因地方官員的怠政,導致百姓再次陷入債務中,以及如何爲朝廷掙錢,如何爲朝廷省錢,如何使得百姓富裕,如何使得官商免於勾結……”

    “齊州自自治始,便不是齊州,而是我們大宋的縮影……”

    此番話,一下子將二司馬光和王安石鎮住了。

    二人根本沒有想那麼多。

    此刻的二人,頓時覺得身上有千斤重擔。

    不過,他們覺得蘇良所言甚是正確。

    如果齊州變法不能夠引來全宋變法,那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

    “二位,莫要聽信了我在朝堂上提出的‘先變一州,成則再變路,再成,則再變一國’的理論,那只是爲了騙一騙那些守舊派們。”

    隨即,蘇良看着面色嚴肅的二人,面露笑容。

    “你們也別覺得只有伱們二人在扛着大宋朝前行,其實,在我眼中,從我將歐陽學士留在汴京城的那一刻,全宋變法便開始了!”

    “我在朝堂上的任務,就是將那些無用之臣趕出朝堂,趕不出便熬死他,此外向官家不斷傳輸變法的益處,然後令賢臣歸朝。”

    蘇良所言的熬死之人,明顯是夏竦;而賢臣,則是范仲淹、富弼等人。

    “二位試想一番,三年之後,或許根本用不了三年,二位手握多條令官家願意嘗試的變法之策,而範公、富公等變法之士盡皆歸朝,我大宋將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二位要做的,是我大宋變法的先鋒官,你們蹚出的路,便是我大宋的變法之路!”

    王安石和司馬光聽完這席話,不由得肅然起敬,連忙站起身朝着蘇良拱手。

    他們沒想到蘇良竟然有如此宏大的目標和佈局。

    而蘇良將內心壓抑許久的想法傾訴給了志同道合之人,心情也不由得舒暢許多。

    自打他入京之後,便一直想着變法救宋。

    爲的是沒有靖康之恥,沒有偏安一隅,沒有後世人稱呼的犬宋、大慫,沒有後續幾百年的那麼多奴性文化與制度……

    “景明兄,今日之言,令介甫實感羞愧,真正爲我大宋遠謀者,唯景明兄耳,接下來,我知道該如何做了!”王安石鄭重說道。

    司馬光也感嘆道:“而今,君實才知何爲大丈夫之志,這三年,我知曉該朝着哪個方向拼命了!”

    ……

    在三人互換了許多想法後,最後聊起了范仲淹的《條陳十事》。

    《條陳十事》雖然失敗,但對新法有着重要的借鑑作用。

    一聊,三人便很難停下來。

    一直聊到東方露出魚肚白,蘇良才緊急喊停,三人都不由得打起哈欠,各自去休息了。

    而此刻,房頂上還有一人。

    不是別人,正是內侍張茂則,他看向東方即將升起的太陽,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燦爛的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