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7章:包希仁使遼之功,大焉!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458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踏!踏!踏!

    包拯大步走至殿中,目視前方。

    這時,很多官員才注意到包拯雖變黑了一些,但身上卻多了一股英武之氣。

    “臣奉命使遼賀歲,兼察軍事。賀歲期間,遵循各項禮儀章程,毫無失節之處,記錄官皆有詳細記載,臣不再一一表述,此次臣主要向官家彙報一番使遼的收穫!”

    聽到此話,趙禎不由得坐直了身子。

    官員們也都挺直腰桿。

    包拯在朝堂上講話,很多官員都會沒來由地緊張起來。

    生怕包拯突然就會彈劾自己。

    “臣在離遼時,除了得到遼主耶律宗真的常規賜禮外,還得到牛五百頭、羊一千只、戰馬八百匹、弓弩一百副、重甲一百副。”

    “什麼?”

    趙禎驟然站起身來,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遼對宋使的歲旦賜禮,無外乎都是一些金銀、獸皮、獸骨雕刻物等。

    牛羊是糧食資源。

    戰馬和弓弩重甲更是軍需物資,遼國怎會贈送。

    夏竦看向包拯,滿臉不可置信。

    包拯說的可是戰馬,而不是馬。

    他此刻都懷疑包拯是不是在邊境將遼國的某股小部隊搶掠了一番。

    “包卿,使團與遼兵打起來了?”趙禎又問道。

    別人幹不出這種事,但包拯的倔脾氣,卻極有可能。

    包拯笑着搖了搖頭。

    “官家莫急,此非戰利品。而是在除夕之夜,遼朝的幾位文官,喝過幾杯濁酒後,仗着自己讀過幾本詩書,便想着以文采使臣出醜!”

    “臣無奈之下,只得與他們文鬥,不曾想他們只是會一些口水詩,這些都是當着遼國皇帝的面兒贏下來的。”

    “在臣歸來前,遼國臣子意欲以金錢置換,臣不願,他們便只得任由臣拉了回來,如今這些軍需與牛羊已存放在河間府,官家可隨意處置!”

    聽完這番話後,全殿安靜。

    緊接着,趙禎笑了。

    很多臣子也都忍不住興奮地笑了起來。

    此舉甚是提勁!

    自澶淵之盟後,大宋除了靠着商貿賺取過遼的錢外,其他方面沒有佔過任何便宜。

    而今,包拯以一人之力,爲大宋爭光,令每位官員都覺得:與有榮焉。

    歐陽修不由得挺了挺胸膛,心中喃喃道:若是讓我去,贏得必然不是這麼一點兒了!

    陳執中率先拱手,道:“官家,這些……這些不是戰利品,但勝似戰利品,此乃我大宋使遼的佳話呀,一定要傳到民間,傳到民間!”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包卿,此事辦得漂亮,朕當厚賞整個使團!”

    包拯微微拱手,繼續道:“臣此去遼國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便是遼人對我朝的事情知之甚詳。”

    “遼人不但知曉我朝每月發生的要事,甚至一些不雅之事也盡皆知曉。”

    “比如,我朝有一位假撞柱的御史,歐陽學士被污不修私德等。”

    “其中,石守道與富彥國涉嫌造反之事,更是被遼人笑掉大牙。他們稱……稱我朝官員讀書都讀傻了,竟會認爲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通遼且還要掘墳開棺,甚是愚蠢。對此事,臣實在無法辯駁!”

    頓時。

    夏竦、王拱辰等都紛紛低下腦袋,他們就是被遼人稱爲“讀書讀傻了”的典型代表。

    “此外,我在遼國街道的書攤上,見到了我朝往期邸報的抄錄版,見到了蘇景明的《駁陳條十事書》,見到了歐陽學士的《論不才官吏狀》……”

    “起初,臣以爲是遼國安排有細作藏於汴京,後來方知乃是有黑心的商人將我朝邸報新聞、機密要事等傳於遼國,以此牟利。臣建議,應對此進行嚴管!”

    趙禎點了點頭,道:“確實該嚴管了!”

    隨着雕版印刷的普及,萬事皆可成書。

    大宋幾乎沒有祕密。

    上到官員貴族,下到書生商賈,大多都是好大喜功。

    做個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想着要刊印成書,以此留名。

    而後,在一些黑心商人的經營下,大宋發生的事情,便很輕易地傳到了遼國、西夏。

    趙禎能想象得到,遼人聽聞石介案時,定然甚是興奮,覺得能做出此事的大宋只能是不斷走下坡路。

    接下來。

    包拯從懷裏拿出一本奏疏,道:“臣至遼國邊境時,還曾巡視了一番遼人的駐兵,在問詢了一些遼人百姓後,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

    “遼人於代州、應州邊緣處,不斷添置營寨、召集軍馬、兵甲糧食,雖是以西討之名,但很有可能意在河東,而今代州邊臣畏懦,臣建議派遣重臣,固守邊界,以防遼軍突襲。具體細則,不便明講,臣以撰寫成文,煩請官家閱覽!”

    趙禎看完奏疏後,面色陰沉。

    包拯所言軍情,甚是重要,而河東那邊卻一點情報都沒有得到,實屬失職。

    樞密使夏竦的臉色也非常不好看,這也是他這位樞密使的過失。

    這時候,王拱辰站了出來。

    “包諫院,你先是與遼官員聚賭,而後又刺探遼國軍情,遼人不可能不知。若令遼人惱怒,恐怕有引戰的嫌疑吧!”

    這位御史中丞,最擅長的就是雞蛋裏挑骨頭。

    包拯眉頭一皺,直接回懟道:“是不是我日日和遼國君臣彎着腰說話,才沒有引戰的嫌疑。”

    說罷,包拯又從懷裏拿出一封信。

    “官家,此爲遼主寫給官家的書信,臣未曾開封,請官家御覽!”

    趙禎接過信封,看完後不由得笑出聲來。

    “哈哈,包卿,這是一封遼主對你的誇讚信,你此次出使,贏得了遼國上下的尊重,遼主甚至稱,你包希仁一人,可抵得遼國八千鐵騎!”

    “來,衆卿都看一看!”趙禎無比興奮地說道。

    遼人擅武,直來直去,最喜的便是有骨氣的人。

    包希仁一人,可抵得遼國八千鐵騎。

    這乃是極高的讚美!

    遼國人粗鄙,前兩年都是稱呼夏竦爲:夏竦老兒。

    此刻。

    所有官員看向包拯,都是一臉的羨慕與敬重。

    能得到遼國國主這一聲誇讚,一輩子都值了。

    緊接着。

    包拯又道:“官家,臣得知楊日嚴瀆職案後,心中甚是憤懣。當下,開封府百姓心緒急需疏導,下面胥吏亟待補充,臣願往之,知開封府!”

    包拯素來不爭不搶。

    而今請知開封府,是因爲他實在不想看着這個爛攤子被一些人再搞爛下去。

    此時,其他人誰還敢爭!

    當下的包拯,比任何人的腰桿都要硬,他即使想要入中書或樞院,沒準趙禎都能同意。

    趙禎滿意地點了點頭,看向下方。

    “衆卿可有異議?”

    “臣無異議!”衆臣異口同聲道。

    “自即日起,擢升包希仁爲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再加龍圖閣學士銜,至於諫院,便由歐陽學士總領!”趙禎高聲道。

    羣臣紛紛拱手。

    歐陽修頓時露出一抹笑容,知開封府他可能心力不足,但知諫院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