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6章:百官觀刑,權知開封府的最佳人選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263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片刻後。

    趙禎重新回到了垂拱殿。

    君臣皆當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

    趙禎高聲道:“衆卿所請,朕心甚慰。中書立即擬旨,將楊日嚴的判罰結果宣告於外,傳於各府各州各軍。楊日嚴之刑,明日午時便於大理寺監牢執行,七品以上京朝官,皆需前往大理寺觀刑!”

    “臣遵旨!”衆臣同時拱手。

    就在這時,一個小黃門站在門口。

    在得到趙禎示意後,他拱手道:“官家,知諫院包拯已至汴京城,其請求入宮覲見。”

    聽到包希仁歸來,好幾名臣子都是沒由來地一哆嗦。

    幸虧包拯沒有參與此事,不然估計會更複雜。

    趙禎想了想,也有些擔心包拯再突然攪和進來。

    “包卿車馬勞頓,一路辛苦,讓其先回家歇着,待明日……待明日百官觀刑後,後日再彙報在遼的相關情況吧!”

    隨即,趙禎大手一揮,道:“諸位都散了吧!”

    當即,羣臣拱手,紛紛散去。

    ……

    翌日,近午時。

    趙禎親至,上百名京朝官齊聚大理寺監牢,包括知諫院包拯。

    包拯對這幾個月汴京城發生的事情都做了瞭解。

    當知楊日嚴害了近二十條人命後,他甚是惱怒。

    他向來嫉惡如仇,若楊日嚴不是死刑,他必將一日一奏。

    片刻後,楊日嚴被押送了出來。

    他將在趙禎與上百名官員的注視下,被執行絞刑。

    論刑罰輕重,絞刑略輕於斬首。

    但趙禎覺得絞刑更能讓官員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刻的楊日嚴,彷彿一下子蒼老了十歲。

    發須花白,兩眼無光。

    在他得知自己的罪狀被貼在貢牆上時,他便絕望了。

    身敗名裂比死更讓他覺得難受。

    趙禎端坐於正前方,面色嚴肅,道:“楊日嚴,你可還有遺言?”

    楊日嚴緩緩擡起頭,目光掃在每一名官員的身上。

    有人直視於他,一臉恨意,有人則是將臉扭過去,不願與其對視。

    還有的雙腿顫抖,儼然就要癱坐在地上。

    趙禎見楊日嚴不說話,當即擺手道:“執刑!”

    很快,一道繩圈掛在楊日嚴的脖頸處,兩名獄卒拉動麻繩。

    楊日嚴的雙腳緩緩離地。

    而這時,趙禎扭過臉來,厲聲道:“衆卿務必直視此人,以此爲戒!”

    官員們只得站直身體,目視前方。

    漸漸的。

    楊日嚴的臉色逐漸變紅。

    他突然掙扎起來,嘴裏喊着:“我……我……進士及第……進士及第,不能殺我!不能殺我!”

    唰!唰!

    繩子再次繃緊,楊日嚴再也說不出話來,漸漸沒有了氣息。

    很多官員都是臉色慘白。

    楊日嚴這最後一句話,足以讓很多人在今晚無法入眠。

    趙禎緩緩起身,大步離去,此時的他,突然感覺到,身上的某種枷鎖掉下來了。

    而官員們望着趙禎的背影,眼光裏分明多了一絲敬畏。

    ……

    翌日朝會,百官齊聚。

    趙禎剛坐下,吳育便站了出來。

    後面的包拯本想彙報使遼之事,見吳育率先站出,便沒有出列。

    “官家,楊日嚴瀆職案之時,由臣暫領開封府府事,而今案件已結,該是擇一人權知開封府事了!”

    趙禎點了點頭。

    依照當下吳育的精力,確實難以將千瘡百孔的開封府迅速恢復元氣。

    權知開封府事是個苦差,也是個美差。

    在太宗、真宗時期,設有開封府尹之職,皆以親王任之,後不復置。

    權知開封府事便成了開封府的主官。

    一般情況下,翰林學士、三司使、御史中丞、樞密副使、翰林待召等都有資格權知開封府。

    “衆卿可有舉薦?”趙禎環顧四周。

    陳執中率先站了出來,道:“臣舉薦樞密副使文彥博!”

    “臣舉薦翰林學士張方平!”

    “臣舉薦翰林學士歐陽修!”

    “臣舉薦樞密副使龐籍!”

    “臣舉薦御史中丞王拱辰!”

    數名相公陸續站了出來,彷彿商量好的一般,將最合乎資格的幾人都舉薦了出來。

    張方平低着腦袋,明顯是不願權知開封府。

    而其他四人,皆是挺着胸膛,對這個職位甚是有意。

    若在此位置上做得好,下一步直接就能像吳育那般,直接晉升副相。

    趙禎環顧下方,有些糾結。

    當下的開封府,除了需整頓內務外,還需要喚回民心,而這幾人在此方面的能力,都是一般。

    趙禎想了想,開始用起了排除法。

    文彥博在樞密院不可或缺。

    龐籍暮氣沉沉,心力皆不足。

    張方平文氣太重,且無意向。

    歐陽修有心氣,但能力略顯不足,易意氣用事。

    他想來想去,目前綜合能力最強的,還是御史中丞王拱辰。

    就在趙禎準備點人時,蘇良突然出列,拱手道:“臣舉薦知諫院包拯!”

    趙禎先是一愣,旋即眼光一亮,覺得包拯確實合適。

    夏竦似乎是覺察到了趙禎的表情,道:“官家,包希仁雖有少卿之職,堪當權知開封府,但其知諫院不久,不宜升遷,論資歷,遠不如剛剛那幾位。”

    “此外,包拯曾彈劾當下的三司戶部判官兼副使張堯佐,資歷不足,不得升遷,臣以爲,若包拯權知開封府,更是有違升遷罷黜條例!”

    “臣附議!”

    “臣附議!”

    立即便有兩名臣子跳出來附議。

    蘇良朝前又走了兩步,道:“官家,當下的開封府亟待重拾民心,論能力與魄力,包希仁都是上上之選,若事事都苦守條例,那豈不是殿上諸位,熬到百歲,都能做個相公了!”

    蘇良之所以據理力爭,便是想着開封府快速變好。

    若讓王拱辰、龐籍去任職,他們除了會將自己的考績變得漂亮一些,對開封府百姓並起不到什麼大作用。

    當下,包拯是以少卿之職,知諫院。

    資歷確實略顯不足。

    就在趙禎猶豫之時,包拯大步走了出來。

    “官家,能否聽臣彙報完使遼之事,再定權知開封府的人選?”

    趙禎微微點頭,滿臉好奇。

    而蘇良、唐介則是相視一笑,正所謂資歷不足,功績可補。包希仁估計是要展現自己的使遼功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