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3章:絕食諫?吾願爲之撰寫墓誌銘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上官不水字數:2306更新時間:24/06/28 12:01:23
    翌日。

    朝堂再次變得熱鬧起來。

    賈昌朝、王拱辰、李定似乎是覺得昨日未曾發揮好,再次呈遞奏疏,言說不抑兼併的好處。

    而歐陽修、唐介、蘇良等人也再次呈遞奏疏,繼續逼迫皇帝趙禎變田畝兼併之策。

    與此同時。

    朝臣們也都紛紛站隊,御案上的奏疏再次如小山般高。

    每次朝會,喧囂得都如同大相國寺的萬姓交易市場。

    臣子們論辯得吐沫橫飛,但始終沒有結果。

    五日後。

    趙禎終於厭倦了這番爭辯,將歐陽修、唐介、蘇良三人召到了天章閣。

    天章閣,取章於天之義。

    原是存放大宋歷代皇帝御容畫像、御用書籍、物品的地方。

    但自仁宗起,這裏已成爲保“祖宗之法”之地。

    朝堂大事件,皆在此處奏對。

    范仲淹的條陳十事,便是在這裏誕生。

    此處,可謂是君臣奏對議政的最高規格場所。

    片刻後。

    君臣四人相對而坐。

    趙禎感嘆道:“兩年前,大概也是這個時候,範希仁、富彥國書條陳十事,新政自此開始。”

    “朕一心改革積弊,富國強兵,但……但結果你們也都看到了!”

    “朝堂之上,滿是怨氣,有結黨營私者,有貪墨無爲者,有言變法誤國者,變法效果甚微,處處都是桎梏,我大宋經不起這樣的折騰了!”

    “或許範希仁、富彥國有商鞅之才,但大宋不是秦,朕亦不是秦孝公。不抑兼併乃祖宗之策,不改一切如常,若改,極有可能橫生變故,使得官員傾軋,百姓怨聲載道,朕無力矣!”

    一句“朕無力矣”,道盡了趙禎作爲皇帝的心酸。

    他是在告知蘇良三人,當下的大宋,一切求穩而不求變。

    從蘇良的角度看來。

    趙禎的這種無力感,其實還是來自於他內心的仁,或者更宜稱爲:懦弱。

    這位官家非雄主,但也算是明君。

    若他沒有變法的果決之心,不敢於刮骨療傷,無論如何變法,最終都將以失敗告終。

    歐陽修率先站起身來。

    “官家所慮,臣等皆清楚。我大宋江山雖然當下安穩,但卻充滿了隱患,外有西夏、遼國虎視眈眈,內有國庫空虛,兵丁俸祿冗多、百姓經常造反之亂!”

    “臣以爲,當下,正是求變的最好時機!”

    說罷,歐陽修看向蘇良。

    蘇良當即站起身來,從懷中拿出一份奏疏。

    “官家,近幾日來,臣等思慮再三,亦認爲若貿然在全國施行抑制兼併田畝之策,會造成動亂,故而想着,可先變一州,成則再變一國!”

    “先變一州?”趙禎喃喃道。

    他接過張茂則遞過的奏疏,認真看了起來。

    此奏疏名爲:論一州之變書。

    乃是歐陽修、唐介、蘇良三人,聯名撰寫。

    裏面主要言說了三項內容。

    其一,先以一州爲試點,以抑制田畝兼併爲主策,其餘之策輔之。

    其二,以三年爲期,選取合適之州,合適之人,多番試錯,尋求富國強民之法。

    其三,一州成,則試變一路,一路成,則變一國。

    蘇良三人望着趙禎露出興奮的表情,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片刻後。

    趙禎道:“此策倒也可行,但若想成,難度在於選何州何人行之!”

    聽到此話,蘇良三人甚是欣喜。

    這表明,官家是接受這個策略的。

    “官家,選取何州,選取何人,可羣臣舉薦,我朝青年官員甚多,絕對能選得合適之人!”唐介道。

    趙禎猶豫了一下,道:“好,朕就與諸位再試一次!”

    聽到此話。

    歐陽修、唐介、蘇良三人紛紛站起身來。

    歐陽修道:“官家,一州之變要三年,一路之變可能也要三年,而全國之變耗時甚至更久。”

    “臣等懇求官家,若定下此策,無論遇到何種情況,至少一州的三年之期不可廢,吾等即使頭撞南牆,也絕不回頭!”

    說罷,三人朝着趙禎重重拱手,一臉認真。

    趙禎耳根甚軟。

    蘇良三人最大的顧忌就是因爲某些負面影響,新法突然被趙禎叫停。

    這對變法的傷害將是致命的。

    趙禎不由得白了三人一眼。

    “哎,你們三人啊!你們是覺得朕意志不夠堅定,是不是?”

    蘇良低頭不語,算是默認。

    唐介和歐陽修則是仰着腦袋,分明在說:難道不是嗎?

    趙禎不由得來了氣性,當即走到太祖、太宗、真宗的御容畫像前,鄭重地說道:“朕今日在祖宗面前立誓,此次變法,朕定會守三年之約,令一州變法順利進行!”

    “官家聖明!”

    蘇良三人齊齊拉長了聲音說道,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也就是仁善的趙禎,換成別的皇帝,哪個臣子能將其逼得在祖宗面前立誓!

    ……

    翌日。

    趙禎將兩府三公的相公們召進了垂拱殿。

    隨後,中書省便將《論一州之變書》下發到各個衙門。

    要求衆臣羣策羣議,選出適合變法之州,以及可擔當主官的變法官員。

    這意味着,兩府三司的相公們都同意了《論一州之變書》的內容。

    這時,監察御史李定又上奏了。

    他在奏疏中稱,此舉,意在毀一州之民,將會造成多州震盪不安,絕不可爲!

    李定一連呈遞三封奏疏,但全都被趙禎退了回去。

    他這種人,頑固不化。

    潛意識裏排斥一切新生事物。

    李定氣急之下,宣稱要絕食諫君,直到官家改變心意。

    絕食諫。

    此招甚是狠辣,他就看中了“仁善”是官家的軟肋。

    蘇良頓時怒了!

    大宋之所以越來越慫,全是因這樣的人在拼了命地拖後腿。

    當即,蘇良再呈奏疏。

    他在奏疏裏稱:自古變法,無不從流血始,今監察御史李定以絕食諫君,實乃要做爲變法而亡的第一人。

    蘇良請求朝廷給予厚葬,而他願爲李定撰寫墓誌銘。

    這哪裏是奏疏,分明是在噁心李定!

    與此同時。

    趙禎也強硬起來。

    在賈昌朝、王拱辰稱監察御史李定三日未食,已無力起身的時候。

    趙禎直接說道:“若其絕食而亡,厚葬即可!”

    此一句話,讓賈昌朝和王拱辰不敢再言語了。

    至於李定。

    他強撐四日後,連忙呈上請罪摺子,不敢再絕食了。